一种茶包固定装置及袋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7836发布日期:2021-03-02 18:0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包固定装置及袋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泡茶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茶包连接固定件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茶包固定装置及袋茶。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袋茶便于保存和携带,泡茶也很方便,满足了人们快捷奏的消费习惯,因此,在宾馆里、出席会议、乘坐交通工具等场合使用很普遍。目前袋茶多为纸包,纸包中有茶叶,纸包上固定一根棉绳,绳的另一头为一纸质标签。泡茶时将茶包放入茶杯的水中,通过棉绳将标签放在杯外,茶喝完时将茶包取出。但是,在冲泡袋茶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袋茶浮在水面上的现象,无法根据茶杯的大小调节茶包在水中的位置,当茶水中加入其它食材时也不方便搅拌使茶水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茶袋固定装置及袋茶,用茶袋固定装置将茶袋固定,并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茶包在茶杯内水中的位置,还方便搅拌茶水,使茶水均匀。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一种茶包固定装置,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端用于连接茶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在茶杯上的固定挂钩,在所述的调节杆的下端设置有茶包固定夹,所述的固定挂钩包括一节中空管和设置在其外侧壁上的挂钩,所述中空管上端开设两个u形槽,并形成两片弹性夹持片,所述调节杆的上部插入所述中空管中,由两片弹性夹持片弹性夹持固定在所述调节杆上部的适当位置。
[0006]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茶包固定夹为v形夹,在所述v形夹的一个夹片内侧面上设置塞柱,在v形夹的另一个夹片上对应设置通孔,使所述塞柱正对所述通孔,所述v形夹的两片夹片合并用于夹持茶包状态,所述塞柱与通孔扣合形成紧配合。
[0007]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挂钩中的中空管内径与所述调节杆上部的外径匹配,所述调节杆上部外壁上设置若干环状凸起,两片所述弹性夹持片的顶端内侧均设置向内凸的翻折边,由两片弹性夹持片弹性夹持固定所述调节杆上部相邻两个环状凸起之间的沟槽内。
[0008]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的调节杆顶端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底部设置有插孔,所述调节杆顶端插入所述手柄底部上的插孔中,并形成紧配合固定。
[0009]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调节杆包括上部调节杆及下部调节杆,所述上部调节杆下端与所述下部调节杆上端通过柔性薄片柔性连接,形成折叠式调节杆,所述下部调节杆上端设置向上延伸的固定薄片,所述固定薄片上设置卡扣,所述上部调节杆下端的内侧壁设置与卡扣对应的卡爪,所述上部调节杆下端与所述下部调节杆展开呈伸直状态,所述卡爪嵌入所述卡扣中,使两者固定连接。
[0010]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调节杆为伸缩杆,所述的伸缩杆包括上部伸缩管和下部伸缩杆,所述下部伸缩杆与上部伸缩管以可伸缩方式插接,所述茶包固定夹设置在所述下部伸缩杆的下端,所述上部伸缩管插入所述固定挂钩中的中空管中。
[0011]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节杆、固定挂钩均采用耐热塑料材质一次成型制成的一体结构。
[0012]
一种袋茶,包括茶包及与其连接用于固定在茶杯上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上述的茶包固定装置,所述茶包固定装置中的茶包固定夹将所述茶包夹持固定住。
[0013]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茶包包括袋体及固定边沿,所述固定边沿上设置固定孔,所述袋体中装有茶叶,所述茶包固定装置中v形的茶叶固定夹两片夹片合并夹持住所述茶包的固定边沿,且所述夹片上的塞柱穿过所述固定边沿上的固定孔与所述夹片上的通孔扣合时形成紧配合,将所述茶包夹持固定住。
[001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5]
1、本实用新型茶包固定装置通过茶包固定装置将茶包夹持住,并通过固定在茶杯上的固定挂钩连接调节杆,这样,通过调节调节杆与固定挂钩的相对位置,可根据需要调节茶包在茶杯内水中的位置,也方便搅拌,使茶水均匀;
[0016]
2、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杆与茶包可分离,使调节杆及固定挂钩可重复使用;
[0017]
3、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杆为折叠调节杆或伸缩调节杆,便于存放。
[0018]
4、本实用新型主要部件均采用耐热塑料材质一次成型制成的一体结构,其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适合一次性使用。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包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包固定装置的装配分解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包固定装置的调节杆折叠状态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包固定装置中的固定挂钩立体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袋茶中茶包的立体图;
[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袋茶的立体图;
[0025]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袋茶在透明茶杯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6]
图中编号为:1-手柄、2-调节杆、2.1-环状凸起、2.2-固定薄片、2.2.1-卡扣、2.3-夹片ⅰ、2.31-通孔、2.4-夹片ⅱ、2.41-塞柱、2.5-柔性薄片、2.6-卡爪、3-固定挂钩、3.1-挂钩、3.2-中空管、3.3-弹性夹持片、3.3.1-翻折边、4-茶包、4.1-袋体、4.2-固定边沿、4.2.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包固定装置的实施例,包括用于连接茶包的调节杆2和用于固定在茶杯上的固定挂钩3,在调节杆2的下端设置有茶包固定夹。固定挂钩3包括一节中空管3.2和设置在其外侧壁上的挂钩3.1,在中空管3.2的上端开设两个u形槽,并形成两片弹性夹持片3.3,调节杆2的上部插入中空管3.2中,由两片弹性夹持片3.3弹性夹
持固定在调节杆2上部的适当位置。
[0029]
具体而言:上述茶包固定夹为v形夹,在所述v形夹的夹片ⅱ2.4内侧面上设置塞柱2.41,在v形夹的夹片ⅰ2.3上对应设置通孔2.31,使塞柱2.41正对通孔2.31,v形夹的夹片ⅰ2.3与夹片ⅱ2.4合并用于夹持茶包状态,塞柱2.41与通孔2.31扣合形成紧配合。
[0030]
上述固定挂钩3中的中空管3.2内径与调节杆2上部的外径匹配,在调节杆2上部外壁上设置若干环状凸起2.1,两片弹性夹持片3.3的顶端内侧均设置向内凸的翻折边3.3.1,由两片弹性夹持片3.3上的翻折边3.3.1弹性夹持固定调节杆2上部相邻两个环状凸起2.1之间的沟槽内。
[0031]
根据需要可以调节杆2与固定挂钩3相对位置,通过移动调节杆2上部的若干环状凸起2.2与弹性夹持片3.3上翻折边3.3的接触部位,选择合适的位置后,最终使弹性夹持片3.3上翻折边3.3停止在环状凸起2.2之间的沟槽内。
[0032]
为了便于操作,如图1、图2所示,在调节杆2的顶端设置有手柄4,手柄4的底部设置有插孔,手柄1与调节杆2的顶端插接连接,并形成紧配合固定。手柄1为圆形,在其顶面上设置印刷的商标或茶叶名称,便于用户识别茶包4内的茶叶种类。
[0033]
握持调节杆2上端的手柄1,便于搅拌茶水,使茶水均匀;也可在茶水加入其它配料时,握持调节杆2上端的手柄1进行搅拌,使加入的配料尽快溶于水中。
[0034]
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杆2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调节杆2包括上部调节杆及下部调节杆,上部调节杆下端与下部调节杆上端通过柔性薄片2.5柔性连接,形成折叠式的调节杆2。下部调节杆上端设置向上延伸的固定薄片2.2,在固定薄片2.2上设置卡扣2.2.1,所述上部调节杆下端的内侧壁设置与卡扣对应的卡爪2.6,上部调节杆下端与下部调节杆展开呈伸直状态,卡爪2.6嵌入所述卡扣2.2.1中,使上部调节杆下端与下部调节杆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当卡爪2.6脱开卡扣2.2.1时,上部调节杆下端与下部调节杆可以折叠,如图3所示。调节杆2中上部调节杆、下部调节杆、柔性薄片2.5及固定薄片2.2可以为整体结构,在调节杆2中部减薄形成柔性薄片2.5,柔性薄片2.5的两端即为上部调节杆、下部调节杆。
[0035]
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杆2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未画出):上述调节杆2可以设计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上部伸缩管和下部伸缩杆(或下部伸缩管),所述下部伸缩杆与上部伸缩管以可伸缩方式插接,所述茶包固定夹设置在所述下部伸缩杆的下端,所述上部伸缩管插入所述固定挂钩3中的中空管3.2中。调节杆2在使用时,为伸长状态,不用时为收缩状态,便于存放。另外,还可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长度,调节茶包4在茶杯内水中的位置。
[0036]
优选地,上述的调节杆2、固定挂钩3以及均手柄1为独立部件,且均采用耐热塑料材质一次成型制成的一体结构。
[0037]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袋茶的实施例,包括茶包5及与其连接用于固定在茶杯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上述的茶包固定装置,所述茶包固定装置中的茶包固定夹将所述茶包5夹持固定住,即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袋茶。
[0038]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上述茶包4包括袋体4.1及固定边沿4.2,固定边沿4.2上设置固定孔4.2.1,在袋体4.1中装有茶叶。
[0039]
如图6所示,茶包固定装置中v形夹的夹片ⅰ2.3与夹片ⅱ2.4合并夹持住茶包4的固定边沿4.2,且夹片ⅱ2.4夹片上的塞柱2.41穿过固定边沿4.2上的固定孔4.2.1与夹片ⅰ2.3
上的通孔2.31扣合时形成紧配合,将茶包4夹持固定住。
[0040]
使用时,如图7所示,将固定挂钩3上的挂钩3.1卡在茶杯杯体上沿上,上下移动调节杆2与固定挂钩3相对位置,就可以调节茶包1在茶杯中的位置。
[0041]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