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饮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0075发布日期:2020-12-01 11:0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饮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智能化饮料机。



背景技术:

饮料是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饮品,其主要功能有解渴、补充能量等。

现有市场上已经有多种饮料机,其能够按照设定的配比冲调出几种固定口味的饮料,显而易见地,其存在如下缺陷:1、结构单一,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口味需求;2、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健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化饮料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口味需求和健康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化饮料机,包括

机座,其上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器;

搅拌杯,其内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杯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机座上,并且在该搅拌杯装设在机座上时,所述搅拌机构能够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复数个料盒,其装设于所述机座上,每个所述料盒上均装设有能够将对应料盒内的物料传送至所述搅拌杯内的定量传输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与复数个所述定量传输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电路控制连接,以使该控制器接收到外部信号后,能够根据该外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作出相应的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图片识别模块,以使该控制器能够接收图片,并识别该图片的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料盒上还装设有能够与所述机座卡接的活动机构;在该活动机构与机座卡接时,所述料盒固定在机座上,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定量传输机构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量传输机构包括下粉螺杆、下粉传动件、下粉接头,所述下粉传动件可转动地嵌设在所述料盒内,并向外延伸至料盒的外部;所述料盒的下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下粉接头连通所述出料口,并向外朝所述搅拌杯的方向延伸,以使位于下粉接头上的物料能够滑落到搅拌杯内;所述下粉螺杆位于所述料盒的下部内侧,并且该下粉螺杆一端与所述下粉传动件连接、另一端朝所述下粉接头延伸,以使所述下粉螺杆能够将容纳于料盒内的物料传送至下粉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下粉传动件包括转轴以及下粉齿轮,所述下粉齿轮的中心处连接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嵌设在所述料盒上,以使该下粉齿轮能够纵向旋转;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数量与所述料盒的个数相同的复数个送料电机,每个所述送料电机均传动连接有一传动齿轮,所述下粉齿轮与传动齿轮一一对应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料盒为用于容纳粉状物料的料盒;还包括供水机构和出液嘴,所述出液嘴装设于所述机座上,并朝所述搅拌杯的方向延伸,以使位于出液嘴内的液体能够落到搅拌杯内;所述供水机构与出液嘴通过水泵进行管道连接,以使供水机构内的水能够输送至出液嘴;所述供水机构为可拆卸或可活动地装设在所述机座上的水箱,或者为固定装设在所述机座上的水箱,或者为设置于机座之外的外置供水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机座上还装设有换向阀以及能够容纳调味液的口味结构组,所述换向阀的两个进液口分别连通所述供水机构和口味结构组、出液口连通所述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出液嘴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机座包括由上往下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上盖、中板、侧板、底盘,所述中板内周侧装设有马达支架,所述侧板的内周侧装设有框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装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装设于所述马达支架上,且所述料盒架设在该马达支架的上侧,所述上盖罩设于所述复数个料盒之外;所述搅拌杯位于所述框架的内周侧,所述框架的上侧具有与所述搅拌杯上下对应的下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上装设有用于感应所述上盖与中板之间是否连接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控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座上还设有用于给外部移动设备充电的接口。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复数个料盒,使得用户在使用本饮料机之前可以将不同的物料放到不同的料盒中,之后再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料盒的下料量,从而获得所需要的饮料,其相较于普通的饮料机而言,用户的口味可选择性更广,且更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图片识别模块,使得用户将当日所食用的食物照片发送给控制器后,控制器能够自动识别食物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并进一步根据该营养成分判断出用户当日所缺的营养元素,从而控制对应料盒上的定量传输机构动作,以制成一杯能够补充用户所缺营养元素的饮料。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料盒上设置活动机构,使得料盒与基座之间能够相互拆分,提高了用户对料盒清洗的便利性。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定量传输机构,实现了料盒内物料的可定量传输功能,提高了最后制成的饮料中所包含营养元素量的精确值。

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口味结构组,使得本咖啡机能够满足用户更多的口味需求,使得最终制成的饮料中不仅包含用户所缺的各种营养元素,而且还能符合用户所追求的口感;此外,通过设置换向阀,使得口味结构组与供水机构能够共用一个出液嘴,简化了结构,控制也更加简便。

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上盖、中板、侧板、底盘依次可拆卸连接,使得机座整体也能够拆卸,有利于后期的维护保养;通过设置上盖,使得用户将上盖掀开之后,就能够对其内的料盒进行清洁。

7、本实用新型中,在上盖上设置传感器的目的在于避免出现上盖未罩设住料盒时饮料机就启动的情况,提高使用安全性。

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usb接口,又进一步提高了饮料机的应用范围,使得用户可以在制作饮料的同时,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料盒与定量传输机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a-a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7为图6的b-b截面图。

图8为图6的分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一种智能化饮料机,包括

机座1,其上设有第一驱动机构2、第二驱动机构3、控制器4;

搅拌杯5,其内装设有搅拌机构51,搅拌杯5可拆卸地装设在机座1上,并且在该搅拌杯5装设在机座1上时,搅拌机构51能够与第一驱动机构2传动连接;

复数个料盒6,其装设于机座1上,每个料盒6上均装设有能够将对应料盒6内的物料传送至搅拌杯5内的定量传输机构7,第二驱动机构3分别与复数个定量传输机构7传动连接;

控制器4分别与第一驱动机构2、第二驱动机构3电路控制连接,以使该控制器4接收到外部信号后,能够根据该外部信号控制第一驱动机构2、第二驱动机构3作出相应的动作,该外部信号可以为用户触发饮料中预设的程序工作,也可以为用户直接手动输入工作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复数个料盒6,使得用户在使用本饮料机之前可以将不同的物料放到不同的料盒中,之后再通过控制器4控制各个料盒6的下料量,从而获得所需要的饮料,其相较于普通的饮料机而言,用户的口味可选择性更广,且更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具体而言,参照图3。

本实施例中的料盒6为能够容纳各种粉状物料(如蛋白粉)的料盒,并且个数为六个。其具体结构可以为料盒6包括料盒本体61、料盒盖62、粉袋固定板63,料盒本体61上侧具有一上开口611,料盒盖62通过铰接等方式可翻转地装设在所述料盒本体61上以盖设住该上开口611。料盒盖62的上侧面开设有孔槽621,装有粉状物料的粉袋上端插到孔槽621内、下端开口朝向料盒本体61。粉袋固定板63卡设在料盒盖62的上侧,并将粉袋的上端夹设在料盒盖62与粉袋固定板63之间。需要更换粉袋时,将粉袋固定板63卸下便可。机座上对应的位置可设有标识有不同粉状物料的标签,便于用户识别并准确放料。

参照图1、图2。控制器4内设有图片识别模块,以使该控制器4能够接收图片,并识别该图片的信息。通过设置图片识别模块,使得用户将当日所食用的食物照片发送给控制器4后,控制器能够自动识别食物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并进一步根据该营养成分判断出用户当日所缺的营养元素,从而控制对应料盒上的定量传输机构动作,以制成一杯能够补充用户所缺营养元素的饮料。控制器可以包括设在机座1外部的控制面板,以使用户能够直接在控制面板上操作,也可设置控制器通过蓝牙、wifi、移动数据等无线连接方式与手机等移动设备无线连接,让用户能够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控制。

参照图2、图5、图7。搅拌机构51包括搅拌叶511、上耦合件512、连杆513,搅拌叶511位于搅拌杯51的内部,连杆513可旋转地纵向嵌设在搅拌杯51底部,上耦合件512位于搅拌杯的外部,连杆513上端连接搅拌叶511、下端连接上耦合件512;第一驱动机构2包括搅拌电机21、下耦合件22,搅拌电机21设于机座1内部,下耦合件22位于机座1之外,并连接于搅拌电机的驱动端;搅拌杯5装设在机座1上时,上耦合件512与下耦合件22耦合连接。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料盒6上还装设有能够与机座1卡接的活动机构8;在该活动机构8与机座1卡接时,料盒6固定在机座1上,且第二驱动机构3与定量传输机构7传动连接。通过在料盒上设置活动机构,使得料盒与基座之间能够相互拆分,提高了用户对料盒清洗的便利性。其中,

定量传输机构7包括下粉螺杆71、下粉传动件72、下粉接头73,下粉传动件72可转动地嵌设在料盒6内,并向外延伸至料盒6的外部;料盒6的下部开设有出料口64,下粉接头73连通出料口64,并向外朝搅拌杯5的方向延伸,以使位于下粉接头73上的物料能够滑落到搅拌杯5内;下粉螺杆71位于料盒6的下部内侧,并且该下粉螺杆71一端与下粉传动件72连接、另一端朝下粉接头73延伸,以使下粉螺杆71能够将容纳于料盒6内的物料传送至下粉接头73。

更为具体的,下粉传动件72包括转轴721以及下粉齿轮722,下粉齿轮722的中心处连接有该转轴721,转轴721可转动地嵌设在料盒6上,以使该下粉齿轮722能够纵向旋转;第二驱动机构3包括数量与料盒的个数相同的复数个送料电机31,每个送料电机31均传动连接有一传动齿轮32,下粉齿轮722与传动齿轮32一一对应啮合。通过设置定量传输机构,实现了料盒内物料的可定量传输功能,提高了最后制成的饮料中所包含营养元素量的精确值。

本实施例中的定量传输机构7还包括卡座74,该卡座74可拆卸地嵌设在料盒6内;转轴721的中部可旋转地密封嵌设在卡座74内,转轴721的内端与下粉螺杆71可拆卸地进行卡接、外端连接下粉齿轮722;下粉接头73可拆卸地嵌设在出料口64内;下粉螺杆71的一端延伸至下粉接头73内,以便于物料的传输。设计定量传输机构7与料盒6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是为了便于拆装,进而便于后期用户对料盒和定量传输机构的清洁维护。

上述活动机构8为弹性勾合件,该弹性勾合件下侧的勾合部81与机座卡接。按压该弹性勾合件,能够使得勾合部81与机座1分离。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勾合件装设于上述卡座74上。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这种定量传输机构7,还可以采用其它种类的定量传输机构,如活塞传输等。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还包括供水机构91和出液嘴92,出液嘴92装设于机座1上,并朝搅拌杯5的方向延伸,以使位于出液嘴92内的液体能够落到搅拌杯5内;供水机构91与出液嘴92通过水泵93进行管道连接,以使供水机构91内的水能够输送至出液嘴92。其中,供水机构91为可拆卸或可活动地装设在所述机座上的水箱,或者为固定装设在所述机座上的水箱,或者为设置于机座之外的外置供水设备,如外接饮水机等。

机座1上还装设有换向阀94以及能够容纳调味液的口味结构组95,换向阀94的两个进液口分别连通供水机构91和口味结构组95、出液口连通水泵93;水泵93与出液嘴92连通。即供水机构91与口味结构组95共用一个出液嘴92,并通过换向阀94控制水泵在水与调味液之间的选择输送。具体设计时,可设置口味结构组95能够夹取调味袋,调味袋内盛装所需要的调味液。用于连通出液嘴、水泵、供水机构、口味结构组的管道(图未示出)可以采用硅胶管。口味结构组95能够夹取调味袋,调味袋内具有调味液。

当然,本实施例中通过换向阀实现一个水泵同时控制供水机构和口味结构组只是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例如不采用换向阀,而采用两个水泵,两个水泵分别控制供水机构和口味结构组这种方式。

通过设置口味结构组,使得本咖啡机能够满足用户更多的口味需求,使得最终制成的饮料中不仅包含用户所缺的各种营养元素,而且还能符合用户所追求的口感;此外,通过设置换向阀,使得口味结构组与供水机构能够共用一个出液嘴,简化了结构,控制也更加简便。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机座1包括由上往下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上盖11、中板12、侧板13、底盘14,中板12内周侧装设有马达支架15,侧板13的内周侧装设有框架16,第一驱动机构2装设于底盘14上,第二驱动机构3装设于马达支架15上,且料盒6架设在该马达支架15的上侧,上盖11罩设于复数个料盒6之外;搅拌杯5位于框架16的内周侧,框架16的上侧具有与搅拌杯5上下对应的下通孔161。其中,

底盘14内设有上述的搅拌电机21,下耦合件22位于底盘14的上方。此外,底盘的上侧还装设有硅胶垫141,硅胶垫141上开设有与搅拌杯的下外周侧形状相适配的孔洞,以使搅拌杯5能够稳定嵌在硅胶垫内。底盘上侧还装设有上述的水泵93、换向阀94、口味结构组95。若供水机构91为固定装设在所述机座上的水箱,则该供水机构91也固定装设在底盘14上侧;若供水机构91为可拆卸或可活动地装设在所述机座上的水箱,则供水机构91可以装设在机座1上任意位置。

马达支架15装设于框架16的上侧,马达支架15上开设有与下通孔161上下对应的上通孔151。上述的出液嘴92装设于框架上,流出出液嘴92的液体能够穿过下通孔161,再落至搅拌杯5内。定量传输机构7流出的物料则能依次穿过上通孔151、下通孔161,再落至搅拌杯5内。

框架16上设有led灯组162,以显示饮料机的工作状态,led灯组162可以显示不同的颜色(如红、蓝、白等)以分别指代不同的工作状态。

料盒6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凸块65,马达支架15上对应的位置设有纵向凹槽152;上述活动机构8能够与马达支架15卡接,并且当活动机构8向下卡接在马达支架15上时,纵向凸块65能够向下与对应的纵向凹槽152卡接,从而使料盒6能够稳定地架设在马达支架15的上侧。

中板12的作用在于将中板12拿起后,能够方便地对上述下粉齿轮722进行清洁。通过设置上盖、中板、侧板、底盘依次可拆卸连接,使得机座整体也能够拆卸,有利于后期的维护保养;通过设置上盖,使得用户将上盖掀开之后,就能够对其内的料盒进行清洁。

参照图1、图2。上盖11上装设有用于感应上盖11与中板12之间是否连接的传感器(图未示出),该传感器与控制器4信号控制连接。此外,若供水机构91为可拆卸或可活动地装设在所述机座上的水箱,则机座上对应的位置还设有用于感应供水机构91是否安装到位的传感器;底盘14上设有用于感应搅拌杯5是否到位的传感器。在上盖上设置传感器的目的在于避免出现上盖未罩设住料盒时饮料机就启动的情况,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样的,设置这两个传感器分别是为了避免供水机构91、搅拌杯5未到位时饮料机就启动的情况。

参照图1、图2。机座1上还设有用于给外部移动设备充电的接口17,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饮料机的应用范围,使得用户可以在制作饮料的同时,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该接口17可以为usb接口,该usb接口装设于底盘14的侧边上。此外,底盘14的侧边上还设有适配器接口18、圆形开关191、圆形按钮192,适配器接口18的作用在于给饮料机提供电源;圆形开关191的作用在于控制饮料机的通断电,只有在圆形开关191处于开启时才通电,关闭时断电;圆形按钮192的作用在于当圆形开关191处于开启状态时,并且上盖11、供水机构91、搅拌杯5均处于被感应到的到位状态时,按下圆形按钮192,饮料机才启动。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1、将内装不同粉状物料的粉袋分别装到对应的料盒6内;

2、将供水机构91与搅拌杯5安放到位,并将上盖11盖设到位;之后依次启动圆形开关191和圆形按钮192;

3、将图片发送给控制器4,使控制器4自动识别该图片中的食物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并进一步根据该营养成分与维持人体健康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的对比结果,判断出用户当日所缺的营养元素,从而控制对应料盒上的定量传输机构动作,定量传输机构将其内的物料定量输送到搅拌杯5内;

4、将是否需要调味液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4,若需要调味液,则控制器4控制水泵93与转向阀94作出相应的动作,将口味结构组95中的调味液输送至出液嘴92,再通过出液嘴92落到搅拌杯5内;

5、控制器4控制水泵93与转向阀94作出相应的动作,将供水机构内的水输送至出液嘴92,再通过出液嘴92落到搅拌杯5内;

6、控制器4控制第一驱动机构2动作,使得第一驱动机构2带动搅拌机构51动作,完成搅拌。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