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盖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9913发布日期:2021-02-26 17:4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具有烘烤功能的烹饪器具大多采用的是双风扇结构,一个组风扇吹加热管以对锅体中的食物进行加热,一组风扇给加热区的反面散热以确保产品的温升符合安规要求。而两组风扇采用的是叠加结构,产品看起来比较厚重,不利于产品小型化,且生产成本较大。
[0003]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较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较厚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烤盖,包括:发热元件;主体部,主体部具有加热空间、散热空间和进风腔,发热元件位于加热空间中,进风腔与加热空间和散热空间均连通,主体部具有与加热空间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和与散热空间连通的第二出风口,加热空间的热量经第一出风口流出加热空间;散热空间内的风经第二出风口流出散热空间。
[0006]
烘烤盖上的发热元件为烹饪器具提供烘烤所需的热量,进风腔与加热空间和散热空间均连通,以使得从进风腔吹出的风可以同时流入到加热空间和散热空间中,以将加热空间和散热空间中的热量带走。进风腔将加热空间中的热量经第一出风口吹入到锅体中,以对锅体中的食物进行加热。而进风腔将散热空间中的热量经第二出风口吹入到烘烤盖的外部,以降低烘烤盖的热量,减少烘烤盖上的器件受热损坏,增加了烘烤盖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得烹饪器具的温升符合安规要求。同时降低了烘烤盖的温度还可以防止烘烤盖误伤用户,增加了烘烤盖使用的安全性。一个进风腔同时对加热空间和散热空间进行吹风可以减少风扇的使用,进而使得烘烤盖更薄,有利于烘烤盖的小型化。
[0007]
进一步地,加热空间与散热空间彼此独立。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加热空间与散热空间之间串气的现象,避免加热空间中的高温气体进入到散热空间中,减少了高温对烘烤盖上的器件的烘烤,降低了烘烤盖的故障率,增加了烘烤盖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空间与散热空间彼此独立是指进入到加热空间中的气体与进入到散热空间中的气体之间不会相互串通。或者说,加热空间与散热空间彼此独立是指两个空间的气体不会发生干扰,进风腔中的气体进入到散热空间中后直接流出烘烤盖,不会流入到加热空间中,而进风腔中的气体进入到加热空间中后直接流出烘烤盖,不会流入到散热空间中。
[0008]
进一步地,主体部具有与加热空间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与散热空间连通的第二进风口,进风腔能够同时向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送风。通过在主体部上设置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使得从进风腔吹出的气体能够同时向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送风,以同
时对加热空间和散热空间吹风,以降低烘烤盖的温度,使得烘烤盖可以稳定工作。
[0009]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的面积大于第二进风口的面积。这样设置使得吹入到加热空间中的气体多于吹入到散热空间中的气体,以保证能对加热空间中的发热元件进行充分换热,进而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快速吹入到锅体中,以对锅体中的食物进行烘烤。由于发热元件设置在加热空间中,加热空间的热量远大于散热空间,送入到加热空间中的气体也多于散热空间中的气体,这样可以快速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吹出烘烤盖,以保证烘烤盖的温度不会过高,还能保证烘烤效率。
[0010]
进一步地,第二进风口的面积与第一进风口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0.3。第二进风口的面积与第一进风口的面积的比值小于0.2就使得第二进风口的面积过小,进入到散热空间中的风很少,导致烘烤盖的顶部散热效果差,达不到对烘烤盖的顶部充分散热的效果。第二进风口的面积与第一进风口的面积的比值大于0.3就使得进入到加热空间中的气流较少,使得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送出到烘烤盖的外部,极易导致烘烤盖的温度升高,同样会使得烘烤盖的烘烤效率低。
[0011]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加热空间的侧壁上以实现侧向送风;和/或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散热空间的侧壁上以实现侧向送风。将第一进风口设置在加热空间的侧壁上,使得进风腔与发热元件不在重力方向上叠置,进而可以减少烘烤盖的厚度,使得烘烤盖更加地轻薄化。将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散热空间的侧壁上,使得进风腔与散热空间不在重力方向上叠置,进而可以减少烘烤盖的厚度,使得烘烤盖更加地轻薄化。
[0012]
进一步地,加热空间具有第一通风流道,第一出风口位于第一通风流道的末端,第一进风口位于第一通风流道的始端,以使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风能够沿第一通风流道经过发热元件的所有位置;和/或散热空间具有第二通风流道,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二通风流道的末端,第二进风口位于第二通风流道的始端。这样设置使得经第一进风口进入到加热空间中的风不会直接经第一出风口流出加热空间,以保证流入到加热空间中的气体能够充分与发热元件换热后再流出加热空间,进而使得烘烤气体具有一定的温度,以增加烘烤效率。使得经第二进风口进入到散热空间中的风不会直接经第二出风口流出散热空间,以保证流入到散热空间中的气体能够将散热空间中的热量带走,以降低烘烤盖的温度。
[0013]
进一步地,加热空间的底部敞开设置,加热空间的底部开口作为第一出风口;或者加热空间的底部具有格栅,格栅的孔作为第一出风口;或者加热空间的底部具有挡板。挡板将加热空间的底部密封,进而使得吹入到加热空间中的气体仅仅从第一出风口流出加热空间,而不会从其他地方流出,可以避免高温气体烫伤用户。同时挡板的设置可以减少锅体中的油污气体进入到加热空间的内部,减少了油污附着在发热元件上。由于挡板没有与电器件连接,油污附着在挡板上便于清洁,用潮湿的抹布擦拭挡板的表面就可以完成清洁。
[0014]
进一步地,主体部包括:盖体组件,盖体组件具有散热空间;反射罩组件,反射罩组件安装在盖体组件的下方,反射罩组件具有加热空间。盖体组件具有散热空间,使得风经散热空间后流出可以带走盖体组件处的热量,以达到对盖体组件降温的目的,降低烘烤盖的表面的温度,以至于拿取烘烤盖时不至于烫手。反射罩组件具有加热空间,反射罩组件可以将加热空间中的热量向下反射,进而减小传递到盖体组件的温度,使得加热空间中的热量能用于烘烤烹饪,减少了热量的散失,增加了烘烤效率。
[0015]
进一步地,反射罩组件包括:上部反射罩;下部反射罩,至少上部反射罩的底部周
缘与下部反射罩的顶部周缘密封连接,以在上部反射罩与下部反射罩之间形成加热空间,发热元件固定在上部反射罩或下部反射罩上,且下部反射罩的侧壁具有第一出风口和连通加热空间与进风腔的第一进风口。上部反射罩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向下反射,以减小传递到盖体组件处的温度,下部反射罩的侧壁上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位于加热空间对称的两侧,使得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的距离最远,以使经进风腔流入到加热空间中的风能够充分与发热元件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吹出,以使得吹出的风的温度较高,增加烘烤效率。
[0016]
进一步地,反射罩组件还包括挡板,挡板连接在下部反射罩的底部以封堵加热空间。这样设置使得吹入到加热空间中的风能够充分与发热元件进行换热后再流出加热空间,以增加烘烤效率。
[0017]
进一步地,烘烤盖还包括导风件,导风件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连接在第一出风口处,第二段裸露在烘烤盖的底部,以使加热空间中的风经第一出风口和导风件流出。导风件的设置将水平流动的风改为竖直吹,进而使得吹出加热空间中的风能够直接吹入到锅体中,减少了热量的流失,进而增加了烘烤的温度和效率。
[0018]
进一步地,盖体组件包括:面盖,面盖具有第二出风口;内衬,反射罩组件安装在内衬的下方,内衬安装在面盖的下方,以使内衬与面盖之间形成散热空间,内衬具有连通散热空间与进风腔的第二进风口。散热空间设置在内衬与面盖之间,使得风能够对面盖和内衬进行散热,降低面盖和内衬的温度,降低面盖和内衬的老化速度。面盖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使得散热空间中的气体经第二出风口流出烘烤盖。
[001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烘烤盖;风机,风机通过烘烤盖的进风腔与烘烤盖的加热空间和烘烤盖的散热空间均连通;锅体,烘烤盖盖设在锅体上,烘烤盖的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经烘烤盖的第一出风口流入到锅体中,烘烤盖的散热空间内的风经烘烤盖的第二出风口流入锅体或烹饪器具的外部。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烘烤盖,使得烹饪器具能够进行烘烤烹饪。烘烤盖上的发热元件为烹饪器具提供烘烤所需的热量,风机与加热空间和散热空间均连通,以使得风机吹出的风可以同时流入到加热空间和散热空间中,以将加热空间和散热空间中的热量带走。风机将加热空间中的热量经第一出风口吹入到锅体中,以对锅体中的食物进行加热。而风机将散热空间中的热量经第二出风口吹入到烹饪器具的外部或锅体中,以降低烘烤盖的热量,减少烘烤盖上的器件的损坏,增加了烘烤盖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得烹饪器具的温升符合安规要求。同时降低了烘烤盖的温度还可以防止烘烤盖误伤用户,增加了烘烤盖使用的安全性。一个风机同时对加热空间和散热空间进行吹风可以减少风扇的使用,进而使得烘烤盖更薄,有利于烘烤盖的小型化。
[0020]
进一步地,烘烤盖还包括连通烹饪器具内外的排气通道,锅体中的气体经排气通道流出烹饪器具。排气通道的设置使得锅体中的高温气体能够排出到烹饪器具的外部,以保证锅体中压力的平衡,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使得锅体中具有适合烘烤的温度。
[0021]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锅盖与烘烤盖彼此独立且可替换地盖设在锅体上;或者烘烤盖作为配件与锅盖可拆卸地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具有多种烹饪功能,在锅体上盖设锅盖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常规烹饪,在锅体上盖设烘烤盖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0022]
进一步地,风机设置在烘烤盖或锅体上。风机的设置为加热空间和散热空间送风,以将发热元件发射出的热量吹入到锅体的内部,风机位于烘烤盖的一侧,以避免风机与发热元件在重力方向上叠加,使得烘烤盖更轻薄。将风机设置在锅体上,使得风机不再占据烘烤盖的空间,进而使得烘烤盖更加的轻薄,有利于烘烤盖的小型化。风机设置在锅体上时,烘烤盖具有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锅体上的风机与进风腔连通,进而将风机吹出的风导入到加热空间中。需要说明的是,风机设置在烘烤盖上时,风机位于进风腔内,以使风机直接将风吹入到加热空间和散热空间中。
附图说明
[0023]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以及
[0025]
图2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与锅体的一个角度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0026]
图3示出了图2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0027]
图4示出了图3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0028]
图5示出了图4中的烘烤盖中的气流走向视图;
[0029]
图6示出了图4中烘烤盖未安装出风口转接块的状态图;
[0030]
图7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加热空间的气流走向视图;
[0031]
图8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散热空间的气流走向视图;
[0032]
图9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0033]
图10示出了图9中烘烤盖未装配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1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0035]
图12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0036]
图13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与锅体的另一个角度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0037]
图14示出了图1中锅体的爆炸图;
[0038]
图15示出了图11中面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6示出了图3中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1]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42]
1、烘烤盖;2、风机;3、锅体;4、加热空间;7、发热元件;8、挡板;9、排气通道;10、锅盖;11、盖体组件;12、反射罩组件;13、上部反射罩;14、下部反射罩;21、散热空间;22、第一出风口;23、第二出风口;24、第一进风口;25、第二进风口;26、出风口连接块;27、转盘;28、面盖;29、内衬;35、第一耦合结构;36、第二耦合结构;38、把手;42、限位座;43、限位凹面;52、透视窗;53、反射筒;82、感温元件;83、固定夹;111、把手本体;112、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44]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45]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46]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较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0047]
如图1至图17所示,烘烤盖包括发热元件7和主体部,主体部具有加热空间4、散热空间21和进风腔,发热元件7位于加热空间4中,进风腔与加热空间4和散热空间21均连通,主体部具有与加热空间4连通的第一出风口22和与散热空间21连通的第二出风口23,加热空间4的热量经第一出风口22流出加热空间4;散热空间21内的风经第二出风口23流出散热空间21。
[0048]
烘烤盖1上的发热元件7为烹饪器具提供烘烤所需的热量,进风腔与加热空间4和散热空间21均连通,以使得从进风腔吹出的风可以同时流入到加热空间4和散热空间21中,以将加热空间4和散热空间21中的热量带走。进风腔将加热空间4中的热量经第一出风口22吹入到锅体3中,以对锅体3中的食物进行加热。而进风腔将散热空间21中的热量经第二出风口23吹入到烘烤盖1的外部,以降低烘烤盖1的热量,减少烘烤盖1上的器件受热损坏,增加了烘烤盖1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得烹饪器具的温升符合安规要求。同时降低了烘烤盖1的温度还可以防止烘烤盖1误伤用户,增加了烘烤盖1使用的安全性。一个进风腔同时对加热空间4和散热空间21进行吹风可以减少风扇的使用,进而使得烘烤盖1更薄,有利于烘烤盖1的小型化。
[0049]
实施例一
[0050]
具体的,加热空间4与散热空间21彼此独立。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加热空间4与散热空间21之间串气的现象,避免加热空间4中的高温气体进入到散热空间21中,减少了高温对烘烤盖1上的器件的烘烤,降低了烘烤盖1的故障率,增加了烘烤盖1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空间4与散热空间21彼此独立是指进入到加热空间4中的气体与进入到散热空间21中的气体之间不会相互串通。或者说,加热空间4与散热空间21彼此独立是指两个空间的气体不会发生干扰,进风腔中的气体进入到散热空间21中后直接流出烘烤盖1,不会流入到加热空间4中,而进风腔中的气体进入到加热空间4中后直接流出烘烤盖1,不会流入到散热空间21中。
[0051]
如图3至图6所示,主体部具有与加热空间4连通的第一进风口24和与散热空间21连通的第二进风口25,进风腔能够同时向第一进风口24和第二进风口25送风。通过在主体部上设置第一进风口24和第二进风口25,使得从进风腔吹出的气体能够同时向第一进风口24和第二进风口25送风,以同时对加热空间4和散热空间21吹风,以降低烘烤盖1的温度,使得烘烤盖1可以稳定工作。
[0052]
具体的,第一进风口24的面积大于第二进风口25的面积。这样设置使得吹入到加热空间4中的气体多于吹入到散热空间21中的气体,以保证能对加热空间4中的发热元件7进行充分换热,进而将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快速吹入到锅体3中,以对锅体3中的食物进行
烘烤。由于发热元件7设置在加热空间4中,加热空间4的热量远大于散热空间21,送入到加热空间4中的气体也多于散热空间21中气体,这样可以快速将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吹出烘烤盖1,以保证烘烤盖1的温度不会过高,还能保证烘烤效率。
[0053]
具体的,第二进风口25的面积与第一进风口24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0.3。第二进风口25的面积与第一进风口24的面积的比值小于0.2就使得第二进风口25的面积过小,进入到散热空间21中的风很少,导致烘烤盖1的顶部散热效果差,达不到对烘烤盖1的顶部充分散热的效果。第二进风口25的面积与第一进风口24的面积的比值大于0.3就使得进入到加热空间4中的气流较少,使得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送出到烘烤盖1的外部,极易导致烘烤盖1的温度升高,同样会使得烘烤盖1的烘烤效率低。
[0054]
如图5所示,第一进风口24设置在加热空间4的侧壁上以实现侧向送风;和/或第二进风口25设置在散热空间21的侧壁上以实现侧向送风。将第一进风口24设置在加热空间4的侧壁上,使得进风腔与发热元件7不在重力方向上叠置,进而可以减少烘烤盖1的厚度,使得烘烤盖1更加地轻薄化。将第二进风口25设置在散热空间21的侧壁上,使得进风腔与散热空间21不在重力方向上叠置,进而可以减少烘烤盖1的厚度,使得烘烤盖1更加地轻薄化。
[0055]
可选地,加热空间4具有第一通风流道,第一出风口22位于第一通风流道的末端,第一进风口24位于第一通风流道的始端,以使由第一进风口24进入的风能够沿第一通风流道经过发热元件7的所有位置。这样设置使得经第一进风口24进入到加热空间4中的风不会直接经第一出风口22流出加热空间4,以保证流入到加热空间4中的气体能够充分与发热元件7换热后再流出加热空间4,进而使得烘烤气体具有一定的温度,以增加烘烤效率。
[0056]
可选地,散热空间21具有第二通风流道,第二出风口23位于第二通风流道的末端,第二进风口25位于第二通风流道的始端。这样设置使得经第二进风口25进入到散热空间21中的风不会直接经第二出风口23流出散热空间21,以保证流入到散热空间21中的气体能够将散热空间21中的热量带走,以降低烘烤盖1的温度。
[0057]
如图3至图6、图9至图12所示,加热空间4的底部具有挡板8。挡板8将加热空间4的底部密封,进而使得吹入到加热空间4中的气体仅仅从第一出风口22流出加热空间4,而不会从其他地方出来,可以避免高温气体烫伤用户。同时挡板8的设置可以减少锅体3中的油污气体进入到加热空间4的内部,减少了油污附着在发热元件7上。由于挡板8没有与电器件连接,油污附着在挡板8上便于清洁,用潮湿的抹布擦拭挡板8的表面就可以完成清洁。
[0058]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主体部包括盖体组件11和反射罩组件12,盖体组件11具有散热空间21;反射罩组件12安装在盖体组件11的下方,反射罩组件12具有加热空间4。盖体组件11具有散热空间21,使得风经散热空间21后流出可以带走盖体组件11处的热量,以达到对盖体组件11降温的目的,降低烘烤盖1的表面的温度,以至于拿取烘烤盖1时不至于烫手。反射罩组件12具有加热空间4,反射罩组件12可以将加热空间4中的热量向下反射,进而减小传递到盖体组件11的温度,使得加热空间4中的热量能用于烘烤烹饪,减少了热量的散失,增加了烘烤效率。
[0059]
如图11和图12所示,反射罩组件12包括上部反射罩13和下部反射罩14,至少上部反射罩13的底部周缘与下部反射罩14的顶部周缘密封连接,以在上部反射罩13与下部反射罩14之间形成加热空间4,发热元件7固定在上部反射罩13或下部反射罩14上,且下部反射罩14的侧壁具有第一出风口22和连通加热空间4与进风腔的第一进风口24。上部反射罩13
将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向下反射,以减小传递到盖体组件11处的温度,下部反射罩14的侧壁上具有第一进风口24和第一出风口22,第一进风口24与第一出风口22位于加热空间4对称的两侧,使得第一进风口24与第一出风口22之间的距离最远,以使经进风腔流入到加热空间4中的风能够充分与发热元件7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22吹出,以使得吹出的风的温度较高,增加烘烤效率。
[0060]
如图11和图12所示,反射罩组件12还包括挡板8,挡板8连接在下部反射罩14的底部以封堵加热空间4。这样设置使得吹入到加热空间4中的风能够充分与发热元件7进行换热后再流出加热空间4,以增加烘烤效率。
[0061]
如图11和图12所示,盖体组件11包括面盖28和内衬29,面盖28具有第二出风口23;反射罩组件12安装在内衬29的下方,内衬29安装在面盖28的下方,以使内衬29与面盖28之间形成散热空间21,内衬29具有连通散热空间21与进风腔的第二进风口25。散热空间21设置在内衬29与面盖28之间,使得风能够对面盖28和内衬29进行散热,降低面盖28和内衬29的温度,降低面盖28和内衬29的老化速度。面盖28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23,使得散热空间21中的气体经第二出风口23流出烘烤盖1。
[0062]
如图1至图6所示,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烘烤盖1、风机2和锅体3,风机2通过烘烤盖1的进风腔与烘烤盖1的加热空间4和烘烤盖1的散热空间21均连通;烘烤盖1盖设在锅体3上,烘烤盖1的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经烘烤盖1的第一出风口22流入到锅体3中,烘烤盖1的散热空间21内的风经烘烤盖1的第二出风口23流入锅体3或烹饪器具的外部。
[0063]
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烘烤盖1,使得烹饪器具能够进行烘烤烹饪。烘烤盖1上的发热元件7为烹饪器具提供烘烤所需的热量,风机2与加热空间4和散热空间21均连通,以使得风机2吹出的风可以同时流入到加热空间4和散热空间21中,以将加热空间4和散热空间21中的热量带走。风机2将加热空间4中的热量经第一出风口22吹入到锅体3中,以对锅体3中的食物进行加热。而风机2将散热空间21中的热量经第二出风口23吹入到烹饪器具的外部或锅体3中,以降低烘烤盖1的热量,减少烘烤盖1上的器件的损坏,增加了烘烤盖1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得烹饪器具的温升符合安规要求。同时降低了烘烤盖1的温度还可以防止烘烤盖1误伤用户,增加了烘烤盖1使用的安全性。一个风机2同时对加热空间4和散热空间21进行吹风可以减少风扇的使用,进而使得烘烤盖1更薄,有利于烘烤盖1的小型化。
[0064]
如图1和图2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连通烹饪器具内外的排气通道9,锅体3中的气体经排气通道9流出烹饪器具。排气通道9的设置使得锅体3中的高温气体能够排出到烹饪器具的外部,以保证锅体3中压力的平衡,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使得锅体3中具有适合烘烤的温度。
[0065]
可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10,锅盖10与烘烤盖1彼此独立且可替换地盖设在锅体3上。这样设置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具有多种烹饪功能,在锅体3上盖设锅盖10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常规烹饪,在锅体3上盖设烘烤盖1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0066]
具体的,风机2设置在烘烤盖1或锅体3上。风机2的设置为加热空间4和散热空间21送风,以将发热元件7发射出的热量吹入到锅体3的内部,风机2位于烘烤盖1的一侧,以避免风机2与发热元件7在重力方向上叠加,使得烘烤盖1更轻薄。将风机2设置在锅体3上,使得风机2不再占据烘烤盖1的空间,进而使得烘烤盖1更加的轻薄,有利于烘烤盖1的小型化。风
机2设置在锅体3上时,烘烤盖1具有与第一进风口24和第二进风口25连通的进风腔,锅体3上的风机2与进风腔连通,进而将风机吹出的风导入到加热空间4中。需要说明的是,风机2设置在烘烤盖1上时,风机2位于进风腔内,以使风机2直接将风吹入到加热空间4和散热空间21中。
[0067]
如图1和图2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把手38,把手38设置在主体部的一侧。把手38包括把手本体111和盖板112,把手本体111具有控制板容置空间,盖板112盖设在控制板容置空间的上方,以将控制板隐藏起来。控制板与第一耦合结构35和风机2电连接,以对风机2的开闭进行控制。
[0068]
如图3至图6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第一耦合结构35,第一耦合结构35位于把手38的下方,锅体3具有与第一耦合结构35相配合的第二耦合结构36,在烘烤盖1盖设到锅体3上后,第一耦合结构35与第二耦合结构36处配合紧密,不易将烘烤盖1从锅体3上取下来,将把手38设置在第一耦合结构35处,便于用力使得第一耦合结构35与第二耦合结构36分离。
[0069]
如图15所示,面盖28具有限位座42,风机2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限位座42中。限位座42具有与风机2限位配合的限位凹面43,以避免风机2与限位座42脱离。限位凹面43是弧面。
[0070]
如图11和图12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透视窗52和反射筒53,反射筒53穿过反射罩组件12伸入到盖体组件11中,反射筒53的一端与盖体组件11连接,反射筒53的另一端与挡板8抵接,且透视窗52设置在盖体组件11的顶部,反射筒53与透视窗52同轴,以通过透视窗52、反射筒53和挡板8观察锅体3内的食物的烹饪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烘烤盖1包括透视窗52和反射筒53的情况下,挡板8是透明的,以使用户可以通过透视窗52、反射筒53和挡板8观察食物的烹饪情况。
[0071]
如图3至图6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感温元件82,感温元件82固定在反射罩组件12上且感温元件82的感温探头伸入到加热空间4中,以测量加热空间4中的温度,根据感温元件82探测的温度来控制加热的功率,避免烘烤盖1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危险,增加了烘烤盖1使用的安全性。
[0072]
如图11和图12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多个固定夹83,多个固定夹83沿发热元件7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固定夹83的一端连接在上部反射罩13上,固定夹83夹设在发热元件7上,以对发热元件7进行限位,避免发热元件7晃动。
[0073]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2位于下部反射罩14上,且第一出风口22直接向锅体3吹风,烘烤盖1还包括出风口连接块26,出风口连接块26设置在第一出风口22处,出风口连接块26伸入到锅体3的内部且伸入到转盘27处,,以将气体送入到锅体3中。
[0074]
如图5所示,锅体3还包括转盘27,转盘27安装在锅体3的内锅中,且与内锅间隔设置,转盘27上具有多个孔洞,以供气体流通。出风口连接块26可以伸入到转盘27处,以将气体送入到锅体3中。
[0075]
在图1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风机2是数码风机,具体为无刷数码风机,数码风机的体积小,适合安装到烘烤盖1上,减少烘烤盖1的厚度。
[0076]
实施例二
[0077]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风机2的结构不同。
[0078]
在图1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风机2是轴流风机,具体为直流无刷风扇。
[0079]
实施例三
[0080]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第一出风口22的形成方式不同。
[0081]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空间4的底部敞开设置,加热空间4的底部开口作为第一出风口22。这样设置使得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流入到锅体3中,进而可以增加烘烤效率,由于加热空间4的底部是开口的,这样经第一进风口24进入到加热空间4中的风与发热元件7的换热不充分,且发热元件7处容易脏,不易清洁。
[0082]
实施例四
[0083]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第一出风口22的形成方式不同。
[0084]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空间4的底部具有格栅,格栅的孔作为第一出风口22。格栅的设置可以阻挡一部分结构对发热元件7产生碰撞,以使发热元件7能够稳定工作。同时格栅的孔较多,经第一进风口24进入到加热空间4中的风与发热元件7的换热不充分,且发热元件容易脏,不易清洁。
[0085]
实施例五
[0086]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烘烤盖1与锅盖10之间的配合关系不同。
[0087]
在本实施例中,烘烤盖1作为配件与锅盖10可拆卸地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烘烤盖1可与锅体3可拆卸地连接,在需要烘烤烹饪时,将烘烤盖1安装到锅盖10上。在需要常规烹饪时,将烘烤盖1拆卸下来。这种拆装的方式使得烹饪器具在闲置时占据的空间较小,方便放置。
[0088]
实施例六
[0089]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第一出风口22的位置不同。
[009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2在加热空间4的侧壁上,烘烤盖1还包括导风件,导风件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连接在第一出风口22处,第二段裸露在烘烤盖1的底部,以使加热空间4中的风经第一出风口22和导风件流出。导风件的设置将水平流动的风改为竖直吹,进而使得吹出加热空间4中的风能够直接吹入到锅体3中,减少了热量的流失,进而增加了烘烤的温度和效率。
[0091]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92]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93]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9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