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8185发布日期:2020-11-06 13:0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子。



背景技术:

茶叶直接放入茶杯中进行冲泡,常常会有茶叶浮在水面上从而影响喝茶体验,而且茶叶的溶出速度较快,在多次冲泡后,茶味会变淡。

后续市场上出现了一次性茶袋,既可以防止茶叶浮在水面上,又可以使得茶叶缓慢溶出,但是这种一次性茶袋不可反复使用,而且在饮茶时,茶袋容易随茶水流动从而影响喝茶体验。

现在市场上也有专门用于泡茶的滤茶杯,通过设置带滤网的隔离层,使得茶叶不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喝完后清理茶杯时比较麻烦,茶水喝完后,茶叶会停滞在茶杯的各个角落,清洗起来非常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杯子,包括杯体和茶隔,茶隔内套在杯体的开口中,茶隔包括茶隔a和茶隔b,茶隔a和茶隔b之间形成容置茶叶的空腔,茶隔a和茶隔b转动连接,茶隔a绕着茶隔b转动以打开或关闭茶隔a和茶隔b之间的空腔。

本实用新型中,茶隔a和茶隔b之间形成的空腔中可以容置茶叶,在冲泡的过程中,茶隔内的茶叶不会浮在水面上,在茶叶冲泡一定时间后可以直接将茶隔从杯体中取出,从而可以实现多次冲泡且茶味不会明显变淡,当喝完茶后需要清洗杯子时,将茶隔直接从杯体中取出,然后转动茶隔a,茶隔a绕着茶隔b转动,茶隔a和茶隔b之间的空腔被打开,取出空腔中的茶叶,重点对茶隔进行清洗即可,需要更换茶叶时,按照上述步骤将冲泡过的茶叶取出,将待冲泡的新茶填入茶隔的空腔中,然后反方向转动茶隔a,茶隔a绕着茶隔b转动,茶隔a和茶隔b之间的空腔被关闭,将茶隔重新放置在杯体中即可,茶隔可以重复使用,更换茶叶、清洗杯子的操作也都非常简单,会给喝茶爱好者带来很大的便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杯体的开口的内壁上可以设有凸起,茶隔b的上部卡接在凸起上,茶隔b的下部设有凸柱,茶隔a的上部转动套接在茶隔b的外围上,茶隔a的下部转动套接在凸柱上。由此,茶隔可以通过凸起卡放在杯体中,用来实现茶叶的冲泡,茶隔a的上部可以绕着茶隔b转动,茶隔a的下部可以绕着茶隔b下部的凸柱转动,实现茶隔a绕着茶隔b转动,以打开或关闭茶隔a和茶隔b之间的空腔,从而进行茶叶的装填、更换或对茶隔进行清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茶隔b的上部可以设有隔网,隔网上设有捏片。由此,隔网可以有效防止茶叶从茶隔中浮出,需要取出茶隔时,手捏隔网上的捏片,可以非常容易地将茶隔从杯体中取出,或将茶隔卡放在杯体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茶隔b的上部外围可以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茶隔b上部与杯体开口的内壁之间。由此,密封圈的存在,可以有效防止茶隔随茶水流动,影响喝茶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茶隔a的底部可以设有滤孔a,茶隔b的底部可以设有滤孔b。由此,杯体中的水可以通过滤孔a和滤孔b进入茶隔中冲泡茶叶,取出茶隔时,茶隔中的水通过滤孔a和滤孔b漏出至杯体中,避免茶隔中的水漏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茶隔a的底部可以设有滤孔a。由此,杯体中的水可以通过滤孔a进入茶隔中冲泡茶叶,取出茶隔时,茶隔中的水通过滤孔a漏出至杯体中,避免茶隔中的水漏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茶隔b的底部可以设有滤孔b。由此,杯体中的水可以通过滤孔b进入茶隔中冲泡茶叶,取出茶隔时,茶隔中的水通过滤孔b漏出至杯体中,避免茶隔中的水漏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茶隔a和茶隔b的横截面可以呈半圆形。由此,横截面呈半圆形的茶隔a和茶隔b可以轻易地实现茶隔a绕着茶隔b转动,以打开或关闭茶隔a和茶隔b之间的空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兜部,兜部包括固定圈和多个条部,条部的顶端设在固定圈上,条部的底端互相连接在一起,固定圈内套在杯体的开口中。由此,当杯体中安装有兜部,杯体中直接泡冲茶粉、豆浆粉或其他饮料粉时,摇晃杯体,兜部的多个条部可以对杯体中的液体进行搅拌,加速茶粉、豆浆粉或其他饮料粉的溶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设在杯体开口上的盖体和提拉件,盖体与杯体可拆卸连接,盖体呈内空状,盖体上设有开孔,提拉件包括端头a、连接件和端头b,连接件的一端与端头a连接,另一端与端头b连接,连接件穿插在开孔中,端头a位于盖体中,端头b位于盖体外,端头a无法从开孔中脱出,端头b上设有插接部,插接部插接在开孔中或从开孔中拔出。由此,需要拿起杯子移动时,可以将提拉件的端头b从盖体上的开孔中拔出,由于端头a无法从开孔中脱出,所以手拿端头b或者连接件就可以提起杯子移动,不需要提着杯子时,可以将端头b上的插接部插在开孔中,此时连接件会被收纳在呈内空状的盖体中,不会露在外面摆来摆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可以包括两个连接带,两个连接带的一端均与端头a连接,两个连接带的另一端均与端头b连接。由此,需要拿起杯子移动时,可以将手指插入两个连接带之间进行提拉,非常方便、实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与杯体可以螺纹连接。由此,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将盖体安装在杯体上或从杯体上取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杯子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杯子中茶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茶隔中茶隔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茶隔中茶隔b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茶隔中茶隔a绕着茶隔b转动90度后沿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杯子中端头b从开孔中拔出后的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杯子中兜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至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杯子的结构。

如图1至图7所示,杯子,包括杯体1和茶隔2。此外,杯子还可以包括盖体4和提拉件5。

如图2所示,茶隔2内套在杯体1的开口中,茶隔2中可以容置茶叶。

如图2所示,杯体1的开口的内壁上周向成型有凸起11,茶隔2的上部卡放在凸起11上。

如图3~图6所示,茶隔2包括茶隔a21和茶隔b22。

如图3所示,茶隔a21和茶隔b22之间形成容置茶叶的空腔,茶隔a21和茶隔b22之间的空腔中可以装填茶叶。

如图5所示,茶隔b22的上部成型有转动部226,转动部226的上部成型有卡放部225。

如图2所示,卡放部225卡放在凸起11上,卡放部225周向呈内凹状(图5所示),卡放部225的外围可以安装密封圈23(图2所示),密封圈23位于卡放部225与杯体1开口的内壁之间,密封圈23的存在,可以有效防止茶隔2随茶水流动,影响喝茶体验。

茶隔b22的横截面呈半圆形,茶隔b22呈兜状,用来容置茶叶。

如图4所示,茶隔a21的上部成型有转动环213,茶隔a21上部的转动环213套接在茶隔b22上部的转动部226上,转动环213可以绕着转动部226转动,茶隔a21的底部成型有孔部212,茶隔b22的下部成型有凸柱221(图5所示),茶隔a21下部的孔部212套在茶隔b22下部的凸柱221上,凸柱221可以在孔部212中转动;由于茶隔a21的上部可以绕着转动部226转动,茶隔a21的下部可以绕着凸柱221转动,从而可以实现茶隔a21绕着茶隔b22转动,以打开或关闭茶隔a21和茶隔b22之间的空腔,从而在茶隔a21和茶隔b22之间的空腔中装填茶叶或更换茶叶。

茶隔a2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茶隔a21也呈兜状,用来容置茶叶。

如图2和图4所示,转动环213上成型有t型转柄214,通过t型转柄214可以很轻松地转动茶隔a21。

如图5所示,茶隔b22的上部成型有隔网222,隔网222可以有效防止茶叶从茶隔2中浮出。

如图2所示,隔网222上成型有纵向的捏片223,需要取出茶隔2时,手捏隔网222上的捏片223,可以非常容易地将茶隔2从杯体1中取出,或将茶隔2卡放在杯体1中。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茶隔a21的底部成型有滤孔a211,茶隔b22的底部也成型有滤孔b224,杯体1中的水可以通过滤孔a211和滤孔b224进入茶隔2中冲泡茶叶,取出茶隔2时,茶隔2中的水通过滤孔a211和滤孔b224漏出至杯体1中,避免茶隔2中的水漏洒。在其他实施例中,茶隔a21的底部成型有滤孔a211,茶隔b22的底部可以不设置滤孔b224。在其他实施例中,茶隔b22的底部成型有滤孔b224,茶隔a21的底部可以不设置滤孔a211。

如图1和图2所示,盖体4与杯体1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盖体4与杯体1螺纹连接,盖体4旋拧在杯体1的开口上,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将盖体4安装在杯体1上或从杯体1上取下。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4与杯体1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

如图2所示,盖体4呈内空状,盖体4上成型有开孔41。

如图2所示,提拉件5包括端头a51、连接件52和端头b53,连接件52的一端与端头a51一体连接,连接件52的另一端与端头b53一体连接,连接件52穿插在开孔41中,端头a51位于盖体4中,端头b53位于盖体4外,使用过程中,端头a51无法从开孔41中脱出,端头b53上设置有插接部54,插接部54可以插接在开孔41中或从开孔41中拔出;提拉件5可以由弹性材质的塑胶制成,当插接部54插在开孔41中时,插接部54与开孔41过盈配合,此时连接件52收纳在盖体4中。需要拿起杯子移动时,可以将提拉件5的端头b53从盖体4上的开孔41中拔出,由于端头a51无法从开孔41中脱出,所以手拿端头b53或者连接件52就可以提起杯子移动,不需要提着杯子时,可以将端头b53上的插接部54插在开孔41中,此时连接件52会被收纳在呈内空状的盖体4中,不会露在外面摆来摆去。

如图2所示,连接件52包括两个连接带521,两个连接带521的一端均与端头a51一体连接,两个连接带521的另一端均与端头b53一体连接,需要拿起杯子移动时,可以将手指插入两个连接带521之间进行提拉,非常方便、实用。

如图2所示,需要冲泡茶叶时,手捏隔网222上的捏片223将茶隔2从杯体1中取出,通过茶隔a21上的t型转柄214转动茶隔a21,茶隔a21绕着茶隔b22转动,茶隔a21和茶隔b22之间的空腔被打开(图6所示的状态),在茶隔a21和茶隔b22之间的空腔中放置茶叶,然后反方向转动茶隔a21,茶隔a21绕着茶隔b22转动,茶隔a21和茶隔b22之间的空腔被关闭(图3所示的状态),将茶隔2重新放置在杯体1的开口中;在冲泡的过程中,由于隔网222的存在,茶隔2内的茶叶不会浮在水面上,在茶叶冲泡一定时间后可以直接将茶隔2从杯体1中取出,从而可以实现多次冲泡且茶味不会明显变淡,由于密封圈23的存在,茶隔2不会随茶水流动,不会影响喝茶体验;当喝完茶后需要清洗时,按照上述步骤将茶隔a21和茶隔b22之间的空腔打开,取出空腔中的茶叶,重点对茶隔2进行清洗即可,杯体1的清洗很简单;需要更换茶叶时,按照上述步骤将茶隔a21和茶隔b22之间的空腔打开,将冲泡过的茶叶取出,将待冲泡的新茶填入茶隔2的空腔中,然后转动茶隔a21,关闭茶隔a21和茶隔b22之间的空腔,将茶隔2重新放置在杯体1中即可;茶隔2可以重复使用,更换茶叶、清洗杯子的操作也都非常简单,会给喝茶爱好者带来很大的便利,另外,需要拿起杯子移动时,将端头b53从盖体4上的开孔41中拔出(图7所示的状态),手拿端头b53或者手指插入两个连接带521之间就可以提起杯子移动,不需要提着杯子时,可以将端头b53上的插接部54插在开孔41中,此时连接件52被收纳在盖体4中,不会露在外面摆来摆去。

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杯子中兜部的结构。

如图8所示,兜部3可以内套在杯体1的开口中,且卡放在杯体1开口的凸起11上。

如图8所示,兜部3包括固定圈31和多个条部32,条部32的顶端固定(如一体成型)在固定圈31上,条部32的底端互相连接在一起(如一体成型),固定圈31内套在杯体1的开口中,且卡放在杯体1开口的凸起11上;当杯体1中安装有兜部3,杯体1中直接泡冲茶粉、豆浆粉或其他饮料粉时,摇晃杯体1,兜部3的多个条部32可以对杯体1中的液体进行搅拌,加速茶粉、豆浆粉或其他饮料粉的溶解。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