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9271发布日期:2020-11-25 14:4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杯子。



背景技术: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使用杯子来浸泡各种待浸泡物,如茶叶、枸杞等固体,而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种可以实现固液分离的杯子来完成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分离以便于后续在饮用的过程中不会喝到固体等其他杂质。但可以做到固液分离的杯子,其结构部件多,使用步骤复杂不够简易,对用户的使用上带来极大的不便。

如申请号为201621478039.0的中国专利泡茶杯,包括杯盖和具有内腔的杯身,杯身内腔中设有隔板及分离式滤网,隔板将内腔隔成左右两个腔室,分离式滤网位于隔板上方;在使用时,需要先拿出分离式滤网,在任意一侧独立腔室内放置茶叶,倒水泡茶,然后再安装好分离式滤网,待达到想要的浸泡时长后,倾斜杯身使茶汤从该腔室中流程,经可分离式滤网过滤并流入另一侧的腔室中,然后开盖进行饮用。虽然能实现固液分离,但其整体结构复杂,操作过程较为麻烦,每次使用都需要取出且再固定放入可分离滤网,不够简便。

鉴于此,本申请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操作极为简便,可快速实现固液分离的杯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极为简便,可快速实现固液分离的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杯子,包括顶盖和杯身主体,所述杯身主体中设置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杯身主体内腔分别左右两个腔室,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滤水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与所述杯身主体配合后,任意一个所述腔室到另一个所述腔室之间仅允许液体通过。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与所述杯身等高。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滤水孔靠近所述顶盖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杯身主体为透明材质,所述隔板两侧的所述杯身主体上至少一侧设置有定位切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杯身主体为非透明材质,所述隔板两侧的所述杯身主体上任意一侧设置有定位切面,另一侧设置有浸泡物投放侧标记。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与所述定位切面呈角度设置,便于所述杯身主体水平放倒时实现固液分离。

作为进一步改进,定义所述隔板与所述定位切面之间的角度为α,其中α的范围为0~15°。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杯身主体进一步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杯身部分和底盖。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杯身部分内壁至少设置有一个凸出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杯子中的杯身主体采用隔板结合滤水孔的结构,可以有效实现在盖上顶盖后,仅需要放平杯身主体后即可通过重力作用实现固液分离,还可以有效控制待浸泡物的浸泡时间,将杯身主体站立后即可开盖饮用,操作十分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杯子的杯身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杯子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顶盖;

20、杯身主体;

21、杯身部分;

211、定位切面;

22、底盖;

23、凸出部;

30、隔板;

31、滤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实施例中,一种杯子,包括顶盖10和杯身主体20,所述杯身主体20中设置有一隔板30,所述隔板30将所述杯身主体20内腔分别左右两个腔室,所述隔板3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滤水孔31。

使用时,先打开盖子,在任意一个腔室中放入待浸泡物如茶叶并倒入液体,然后盖上盖子站立放置浸泡,待经过想要的浸泡时间后,横向将杯身主体20放倒,液体从滤水孔31中流出至另一腔室中,而待浸泡物还在第一个腔室中,最后将杯身主体20立起来开盖饮用。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10与所述杯身主体20配合后,在杯身放倒后,任意一个所述腔室到另一个所述腔室之间仅允许液体通过,即杯身主体20和顶盖10配合后,隔板30顶部与顶盖10完全贴紧或仅留有一些缝隙,该缝隙不允许待浸泡固定物通过但允许液体通过,可以加快固液分离的速度。优选的,所述隔板30与所述杯身等高,此时杯盖盖上后,从一个腔室到另一个腔室之间仅能通过滤水孔31实现连通,即小于滤水孔31直径的固体完全无法实现从一个腔室到另一个腔室的移动,仅允许液体通过滤水孔31流通实现固液分离。

杯身主体20采用隔板30结合滤水孔31的结构,可以有效实现在盖上顶盖10后,仅需要放平杯身主体20后即可通过重力作用实现固液分离,还可以有效控制待浸泡物的浸泡时间,将杯身主体20站立后即可开盖饮用,操作十分简便。

请参考图2,实施例中,所述滤水孔31靠近所述顶盖10设置,且优选的,滤水孔31的数量为20个~30个,其滤水孔31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如圆孔、方形孔、裂纹或其他有设计美观的图案孔皆可,多个滤水孔31由上至下呈多排设置,以方便在杯身主体20放倒时可快速实现固液分离。

请参考图1和图2,实施例中,所述杯身主体20为透明材质,其材质可为玻璃、pp、pc等;所述隔板30两侧的所述杯身主体20上至少一侧且最多两侧各设置有定位切面211,使用时,由于杯身主体20是透明材质,所以使用者可以从外部直接看到内部,可以根据浸泡物放置的位置来选择倾倒的方向,若定位切面211仅有一处,则在放置待浸泡物时选择将其放到远离定位切面211一侧的腔室中。

采用定位切面211可以有效实现在放倒杯身主体20进行固液分离的过程时对杯身主体20的固定,避免杯身主体20随意滚动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30与所述定位切面211呈角度设置,便于所述杯身主体20水平放倒时实现固液分离。当杯身主体20站立放置时,若定位切面211呈竖直状,则此时隔板30的上部向有定位切面211的任何一侧倾斜以实现在杯身主体20水平倾倒时,液体能够从高往低向滤水孔31方向流动加快固液分离速度;当杯身主体20站立放置时,若定位切面211的上部向杯身主体20内侧倾斜,则此时隔板30可竖直设置以实现在杯身主体20水平倾倒时,液体能够从高往低向滤水孔31方向流动加快固液分离速度。

更进一步地,定义所述隔板30与所述定位切面211之间的角度为α,其中α的范围为0~15°,既能保证水的流速同时杯体整体也更加美观。

请参考图1,所述杯身主体20进一步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杯身部分21和底盖22,所述杯身部分21和所述底盖22之间进一步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杯身部分21和所述底盖22通过螺纹连接,其顶盖10和所述杯身部分21也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杯身部分21与所述顶盖10之间也设置有密封圈,采用这样的方式十分便于后续的清洗,直接将顶盖10和底盖22拆下用水穿过杯身部分21冲洗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杯身部分21内壁至少设置有一个凸出部23,所述凸出部23用于形成障碍部来尽量避免待浸泡物随液体移动至滤水孔31处将滤水孔31堵住,所述凸出部23可设计为山峰状,优选的,所述凸出部23的数量为两个可对称设置于隔板30两边,同时可设置于隔板30上也可设置于隔板30相对的杯身主体20内壁上,采用对称的方式也可以增加杯子整体的设计美观。

所述杯身部分21为双层隔层结构,具体可为双层玻璃隔热结构,内隔层即杯身部分21内壁和所述凸出部23可通过模具一体成型,外隔层通过热熔工艺与内隔层融合。或者采用各种隔热的杯套来达到隔热效果,如硅胶杯套,棉麻杯套,泡沫杯套,木头杯套等等。具体的,若杯体为塑料材质如pp、pc等,内外隔层可以为扣合或者螺纹旋紧方式配合。

除此之外,所述隔板30平均将杯身主体20内腔均分,所述隔板30在所述杯身主体20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s型。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杯身主体20为非透明材质,其材质可为陶瓷、不锈钢等;则所述隔板30两侧的所述杯身主体20上任意一侧设置有定位切面211,另一侧设置有浸泡物投放侧标记,比如标记投放侧,茶叶标记等标识,则刚开始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将待浸泡物放置于靠近浸泡物投放侧标记的腔室中,需要固液分离时直接将杯身主体20放倒使得唯一的定位切面211与地面贴合,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当杯身主体20不透明时,如非特别注意则盖上杯盖后使用者可能无法判断应该往哪边放倒,通过定位切面211和待浸泡物投放侧标记的唯一匹配来巧妙解决这一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