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可靠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5748发布日期:2021-01-05 17:5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可靠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文涉及厨房器具领域,尤指一种使用可靠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药膳煲多采用发热盘对壶体直接加热,该发热盘安装固定于隔热盘上,而隔热盘则与塑料件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主机的整体装配。由于,隔热盘为钣金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其与发热源(发热盘)直接连接,致使隔热盘温升很高,进而导致与隔热盘配合装配的塑料件需要很高的耐温性、耐燃性,以确保整机的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经试验验证,塑料件即使采用高熔点(高耐温)的材料,其在进行非正常测试以及高电压、高功率工况时,仍会出现溶胶现象,进而影响整机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可靠的烹饪器具,其可升降隔热盘以控制隔热盘与壳体的间隙,避免壳体接触过热的隔热盘而出现溶胶现象,提升了整机寿命。

为了达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可靠的烹饪器具,包括发热盘和上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发热盘固定在壳体的上侧,所述发热盘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隔热盘,所述隔热盘封堵所述开口,以保护所述壳体内的元器件,所述壳体内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热盘连接,用以升降所述隔热盘而调节所述隔热盘与所述壳体上边沿的配合间隙。

一种可能的设计,包括设置在主板上的控制器和用以监测所述隔热盘上温度的测温件,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测温件和升降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以根据所述测温件的测量数据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动作。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装饰圈,所述装饰圈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端且向内侧延伸,构成所述开口,在所述隔热盘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装饰圈的下端与所述隔热盘相抵。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隔热盘的中部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底座对应所述隔热盘的外边沿设置有支撑所述隔热盘的弹性件。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所述装饰圈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弹簧柱上。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底座设置有向内侧延伸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支撑所述弹簧柱和弹性件,所述支撑筋与所述弹簧柱通过螺钉连接。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底座通过由其底部向上延伸的支撑柱与所述发热盘连接,所述支撑柱贯穿所述隔热盘。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支撑柱包括设置在所述发热盘底部的上支柱和设置在所述底座底部的下支柱,所述下支柱支撑所述上支柱,所述上支柱和下支柱之间设置有隔热套。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隔热盘与所述发热盘间隔设置,所述隔热盘与所述发热盘之间形成散热空间。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热盘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有益效果如下:

1.烹饪器具可升降隔热盘以控制隔热盘与壳体的间隙,避免壳体接触过热的隔热盘而出现溶胶现象,提升了整机寿命。

2.隔热盘与壳体可无接触,使得装饰圈无需采用高熔点材料,使用普通注塑材料即可,节省了成本。

3.隔热盘与发热盘之间形成散热空间,烹饪器具可根据测温件的测量数据控制升降机构动作,基于温度变化不断调整散热空间大小,实现了无级散热。

4.底座设置有支撑隔热盘的弹性件,可防止隔热盘局部变形,也可帮助隔热盘上升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间隙调节过程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发热盘、3-隔热盘、4-底座、5-装饰圈、6-升降机构、7-支撑柱、8-散热空间、9-紧固件、10-通孔、11-上支柱、12-隔热套、13-下支柱、14-支撑筋、15-弹簧柱、16-弹性件、17-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的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该烹饪器具可加热放置在其上的锅具,其包括发热盘2和上端开口的壳体1,其中,用于加热的发热盘2固定在壳体1的上侧,而发热盘2与壳体1之间还设有隔热盘3,该隔热盘3封堵壳体1的开口,以避免发热盘2的热量向壳体1内传递而对壳体1内的电路板等元器件进行保护。特别地,上述壳体1内还设有升降机构6,该升降机构6的输出端与隔热盘3连接,可升降隔热盘3而调节隔热盘3与壳体1上边沿的配合间隙。由此,该烹饪器具可升降隔热盘3以控制隔热盘3与壳体1的间隙,避免壳体1接触过热的隔热盘3而出现溶胶现象,提升了整机寿命。

如图1和图3所示,上述壳体1具体包括为分体件的底座4和装饰圈5,两者都为塑料件,其中,该装饰圈5呈环形,其扣在底座4的上端,且其向内侧延伸,构成壳体1的开口,该装饰圈5的内径略小于隔热盘3的外径,可限制隔热盘3脱出壳体1。上述底座4的中部设有一升降机构6,本实施例的升降机构6采用气缸,其输出端通过紧固件9与隔热盘3固定,以带动隔热盘3上下移动。另外,底座4的内壁设置有向内侧延伸的支撑筋14,该支撑筋14水平设置,其处于隔热盘3外边沿下侧,可对隔热盘3外边沿进行限位,防止其过度变形。

又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底座4通过多个由其底部向上延伸的支撑柱7与上述发热盘2连接,以支撑该发热盘2,从而支撑柱7则需贯穿上述隔热盘3。具体地,该支撑柱7又包括设置在发热盘2底部的上支柱11和设置在底座4底部的下支柱13,其中,上支柱11与发热盘2为一体件且向下延伸,下支柱13则与底座4注塑一体成型且其向上延伸,而且上支柱11和下支柱13一一对应,使得下支柱13可支撑上支柱11。同时,上支柱11和下支柱13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套12,该隔热套12不但能够连接直径不同的上支柱11和下支柱13,而且其为隔热材料制成,可隔绝热量向下传递。相对应地,该隔热盘3上对应上支柱11设有通孔10,该通孔10可容上支柱11穿过而继续向下延伸至下支柱13,由此,该隔热盘3与发热盘2无连接,发热盘2不能直接将热量传递给隔热盘3,可减小隔热盘3的温升。另外,该隔热盘3与发热盘2间隔设置,使得隔热盘3与发热盘2之间形成了散热空间8,其可避免隔热盘3距离发热盘2过近而导致温升明显,而且可通过散热空间8内流动的空气为隔热盘3和壳体1降温。

另外,该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在主板上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和用以监测隔热盘3温度的测温件(图中为示出),该测温件设置在隔热盘3的底部,该控制器分别与测温件和升降机构6电连接,该控制器可收集测温件的数据,可根据数据判别需要下降的高度,还可控制升降机构6动作。在该烹饪器具使用时,测温件实时测量隔热盘3的温度,其中,如图4所示,在隔热盘3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该隔热圈3处于初始位置,其与装饰圈5的下端相抵;而当隔热盘3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该控制器可根据温度大小确定隔热圈3下降的高度,从而控制升降机构6驱动隔热盘3下降;当隔热盘3的温度下降至预设温度时,该控制器可控制升降机构6立即或延时驱动隔热盘3上升至初始位置。

由上述可知,在隔热盘3温升高时,该隔热盘3与装饰圈5无接触,使得装饰圈5无需采用高熔点材料,使用普通注塑材料即可,节省了成本,其还避免了塑料材质的外壳1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提升整机寿命。而且,该烹饪器具可根据测温件的实时测量数据控制升降机构6动作,基于温度变化不断调整散热空间8大小,实现了无级散热。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的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二。本实施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外壳设置有支撑隔热盘的弹性件。

具体地,如图5所示,外壳的底座4对应隔热盘3的外边沿设置有支撑该隔热盘3的弹性件16,多个弹性件16沿底座4的周向均匀布置。其中,本实施例的弹性件16采用弹簧,上述装饰圈5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弹簧柱15,该弹簧柱16的下端与底座4的支撑筋16相抵且通过螺钉17紧固;该弹性件16套设在弹簧柱16上,其上端支撑隔热盘3,从而在隔热盘3下降的过程中其会压缩弹簧,形成对隔热盘3的有效支撑。由此,该弹性件16支撑隔热盘3的边沿,可防止隔热盘3局部变形,也可帮助隔热盘3上升复位。

实施例三

请参阅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三。本实施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与隔热盘外边沿固定。

具体地,该外壳1内设有多个升降机构6,多个升降机构6对应隔热盘3外边沿均匀布置,且分别与隔热盘3外边沿固定。另外,上述控制器分别与各个升降机构6电连接,以控制各个升降机构6同步动作。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可升降隔热盘以控制隔热盘与壳体的间隙,避免壳体接触过热的隔热盘而出现溶胶现象,提升了整机寿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盘与壳体可无接触,使得装饰圈无需采用高熔点材料,使用普通注塑材料即可,节省了成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盘与发热盘之间形成散热空间,烹饪器具可根据测温件的测量数据控制升降机构动作,基于温度变化不断调整散热空间大小,实现了无级散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设置有支撑隔热盘的弹性件,可防止隔热盘局部变形,也可帮助隔热盘上升复位。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