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蚊虫可调节百叶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6868发布日期:2021-08-03 13:2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蚊虫可调节百叶窗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百叶窗帘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蚊虫可调节百叶窗帘。



背景技术:

百叶窗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品,通常用于卫生间或者是其他需要便于防潮通风的位置。但是百叶窗帘由于其百叶比较窄,经常会出现私密性不好的问题。主要是百叶窗帘是通过控制百叶的角度来实现遮挡的,但是从与百叶的倾斜角度相同的位置望过去,同样能望到百叶窗帘另一侧的情况,私密性不好。如果叶片太宽这样就显得非常累赘,会影响通风性能,尤其是在卫生间这种需要通风排湿的空间内。而且现有的百叶窗帘是不具备防蚊虫的性能的,需要额外在窗上安装纱窗,比较累赘,而且提高了成本。而有的以提高私密性的百叶窗帘,它存在百叶相互遮挡的层次过多,对穿过百叶窗帘的光线遮挡过多,透光性能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蚊虫可调节百叶窗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蚊虫可调节百叶窗帘,包括上固定部、下固定部、平行设置于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之间的导风叶片,所述的上固定部的中部和下固定部的中部之间竖直设有一张防蚊虫纱网,所述的导风叶片设置于防蚊虫纱网的两侧,每侧为一组,分别为内侧一组和外侧一组,每组内的导风叶片平行排列,至少一组导风叶片的角度为可调式。

优选的,两组导风叶片的位置为交错设置。

优选的,每组导风叶片通过定位绳相互连接,每组导风叶片至少由两组定位绳进行固定,定位绳的下端固定在下固定部,定位绳的上端固定于上固定部,定位绳与每片导风叶片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定位绳上每间隔一段距离设有卡扣,所述的导风叶片上设有卡扣固定孔,该卡扣固定孔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异形结构,所述的卡扣从上方由卡扣固定孔的大端伸入后移动至卡扣固定孔的小端后,固定于导风叶片的下方,从而实现定位绳与导风叶片的固定。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的,位于内侧一组的导风叶片的角度可以通过定位绳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每组内定位绳之间相对的上下位置关系的调节来实现调节导风叶片的角度;所述的上固定部上设有调节辊,与内侧一组的导风叶片连接的定位绳通过上固定部与该调节辊连接;位于外侧一组的导风叶片的角度为固定角度,无法进行调节,定位绳为固定长度,定位绳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上,长度不可调。

优选的,从导风叶片的横截面上来看,导风叶片呈倒八字设置,导风叶片靠近防蚊虫纱网的一侧的水平高度低于导风叶片远离防蚊虫纱网的一侧,该导风叶片为直线型导风叶片。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两组定位绳分别位于导风叶片的左端和右端,每组定位绳包括至少两根,这两根定位绳的固定位置分别位于导风叶片的同一横截面上,一根位于导风叶片靠近防蚊虫纱网的一侧,另一根位于导风叶片远离防蚊虫纱网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的上固定部的下表面、下固定部的上表面均为倒八字形,配合导风叶片的形态。

优选的,所述的上固定部内设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固定于上固定部内的左右两端,转轴可以转动,所述的防蚊虫纱网的上端与该转轴连接,由此形成卷帘,所述的转轴一端设有转盘,转盘上设有与该转盘连接的牵引绳,拉动牵引绳可实现驱动转轴转动,并实现收起或放下防蚊虫纱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满足人们保护隐私的同时,又达到了通风防蚊虫,根据需求调节导入光线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私密性好,且具备防蚊虫功能。交错设置的导风叶片,在水平视角、俯视视角、仰视视角的情况下都会有所遮挡。由于采用了两组导风叶片,其中一组可以进行调节,实现在确保私密性的前提下,对穿过窗帘导入的光线明暗程度进行自动调节的功能。在保证私密性的情况下通风量比普通百叶窗帘更好,通风性能佳,使用的适应性更强。本实用新型采用卷帘与百叶窗帘相结合的结构,解决了传统百叶窗帘升降过程中不易控制,故障率高,传统卷帘的通气性差的问题,并将他们各自的优点进行发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设有牵引绳和定位绳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叶片排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叶片与定位绳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上固定部;2:定位绳;3:导风叶片;4:牵引绳;5:防蚊虫纱网;6:下固定部;7:调节辊;8:转轴;2-1:卡扣;3-1:导风叶片靠近防蚊虫纱网的一侧;3-2导风叶片远离防蚊虫纱网的一侧;3-3:卡扣固定孔;3a:内侧一组;3b:外侧一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固定部1、下固定部6、平行设置于上固定部1和下固定部6之间的导风叶片3,所述的上固定部1的中部和下固定部6的中部之间竖直设有一张防蚊虫纱网5,所述的导风叶片3设置于防蚊虫纱网5的两侧,每侧为一组,分别为内侧一组3a和外侧一组3b,每组内的导风叶片3平行排列,至少一组导风叶片3的角度为可调式。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两组导风叶片3的位置为交错设置,也就是内侧一组3a的导风叶片远离防蚊虫纱网的一侧3-2水平高度高于外侧一组3b的与其相邻的上方的导风叶片靠近防蚊虫纱网的一侧3-1。

本实施例中,每组导风叶片3通过定位绳2相互连接,每组导风叶片3至少由两组定位绳2进行固定,定位绳2的下端固定在下固定部6,定位绳2的上端固定于上固定部1,定位绳2与每片导风叶片3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绳2上每间隔一段距离设有卡扣2-1,所述的导风叶片3上设有卡扣固定孔3-3,该卡扣固定孔3-3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异形结构,所述的卡扣2-1从上方由卡扣固定孔3-3的大端伸入后移动至卡扣固定孔3-3的小端后,固定于导风叶片3的下方,从而实现定位绳2与导风叶片3的固定。定位绳2上每间隔一段距离设有卡扣2-1不但用于定位绳2与导风叶片3的固定,还可固定每片导风叶片3之间的距离,实现它们之间等距排列。

本实施例中,位于内侧一组3a的导风叶片3的角度可以通过定位绳2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每组内定位绳2之间相对的上下位置关系的调节来实现调节导风叶片3的角度;所述的上固定部1上设有调节辊7,与内侧一组3a的导风叶片3连接的定位绳2通过上固定部1与该调节辊7连接;位于外侧一组3b的导风叶片3的角度为固定角度,无法进行调节,定位绳2为固定长度,定位绳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固定部1和下固定部6上,长度不可调。

本实施例中,从导风叶片3的横截面上来看,导风叶片3呈倒八字设置,导风叶片靠近防蚊虫纱网的一侧3-1的水平高度低于导风叶片远离防蚊虫纱网的一侧3-2,该导风叶片3为直线型导风叶片。

本实施例中,两组定位绳2分别位于导风叶片3的左端和右端,每组定位绳2包括至少两根,这两根定位绳2的固定位置分别位于导风叶片3的同一横截面上,一根位于导风叶片靠近防蚊虫纱网的一侧3-1,另一根位于导风叶片远离防蚊虫纱网5的一侧3-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固定部1的下表面、下固定部6的上表面均为倒八字形,配合导风叶片3的形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固定部1内设有转轴8,转轴8的两端固定于上固定部1内的左右两端,转轴8可以转动,所述的防蚊虫纱网5的上端与该转轴8连接,由此形成卷帘,所述的转轴8一端设有转盘,转盘上设有与该转盘连接的牵引绳4,拉动牵引绳4可实现驱动转轴8转动,并实现收起或放下防蚊虫纱网5。

该结构将卷帘应用到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转轴8来实现防蚊虫纱网5的收起或放下,上下移动的稳定性高,出现牵引绳卡死、无法定位发生滑动的情况少。且卷帘为现有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结构简单,生产方便。转盘的转动驱动方式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转盘内设有槽口,牵引绳4上间隔设置隔珠,隔珠设置槽口内,拉动牵引绳实现拖动转盘的转动。并在上固定部1的一端与转盘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将牵引绳4从此处引出。本实用新型采用卷帘与百叶窗相结合的结构,解决了百叶窗帘故障率高,卷帘的通气性差的问题,并将他们各自的优点的以发挥。本实用新型采用卷帘与百叶窗帘相结合的结构,解决了传统百叶窗帘升降过程中不易控制,故障率高,传统卷帘的通气性差的问题,并将他们各自的优点进行发挥。

所述的上固定部1上设有调节辊7,与内侧一组的导风叶片3连接的定位绳2通过上固定部1与该调节辊7连接,定位绳2在上固定部1的绕设方式,定位绳2与调节辊7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现有市面上可调节角度的百叶叶片常用的绕设方式。

安装时,将上固定部1固定于窗户上,设有调节辊7和牵引绳4的一侧背向窗户。下拉牵引绳4的一端,驱动转轴8转动,防蚊虫纱网5被卷起在转轴8外部,牵动防蚊虫纱网5和下固定部6上升,导风叶片3被堆设在下固定部6的上表面,实现打开百叶窗帘状态。下拉牵引绳4的另一端,驱动转轴8反向转动,防蚊虫纱网5舒展开,牵动防蚊虫纱网5和下固定部4下降,遮挡在窗户上,实现纱窗的功效,而导风叶片3打开,对光线进行遮挡。旋转调节辊7,实现对同一组内的定位绳2之间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即可实现导风叶片3的叶片角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所导入的光线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明暗的调节,提高产品使用的适应性。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外”、“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