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是通过利用高速空气循环技术能够做出比传统油炸脂量降低高达80%的美味炸薯条,同时通过快速循环热空气和烤箱部件的独特结合可以快速便捷煎炸各种美味食物小吃、海鲜等;再者,由于空气炸锅只使用空气煎炸,因此比传统煎炸产生的气味和蒸汽更少,因此更加易于清洁,更加安全、经济。
现有空气炸锅的缺点:
1.现有机械版的空气炸锅将温控器和定时器设置在隔热罩的顶端,由于温控器和定时器是活动的,在工人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工人通过上壳的一个通孔来定位安装,安装步骤繁琐,影响生产的效率;
2.由于温控器和定时器是移动的,需要的内装线较长,增加成本的同时,产品内部线路不是很清晰;
3.在安装的过程中产品内部设置有三个隔热罩,增加工人安装的步骤及时间,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炸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的温控器和定时器安装繁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隔热罩,第一隔热罩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定时器的定时器定位槽和用于容纳温控器的温控器定位槽,外壳上设置有与定时器对接的定时旋钮以及与温控器对接的调温旋钮。
进一步地,第一隔热罩设置在空气炸锅的顶部,定时器定位槽和温控器定位槽位于第一隔热罩的顶部,并且开口向上开设。
进一步地,第一隔热罩的顶部具有向上伸出的立板,立板折弯围成定时器定位槽和温控器定位槽。
进一步地,立板的顶部开设有缺口槽。
进一步地,定时器定位槽和温控器定位槽沿第一隔热罩的周向排布。
进一步地,定时器定位槽和温控器定位槽沿第一隔热罩的周向设置在第一隔热罩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地,空气炸锅还包括第二隔热罩,第二隔热罩设置在第一隔热罩的下方,并且与第一隔热罩扣合连接,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对接形成烹饪腔。
进一步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对接形成容纳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的容纳腔,且第一隔热罩位于容纳腔内的顶部,第二隔热罩位于容纳腔内的底部。
进一步地,外壳还包括顶盖,顶盖盖设在第一壳体顶部,顶盖上设置有定时旋钮和调温旋钮。
进一步地,空气炸锅还包括炸篮,炸篮设置在第二隔热罩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隔热罩设置有定时器定位槽和温控器定位槽,在安装时先将定时器和温控器分别放置到定时器定位槽和温控器定位槽内,然后将带有定时器和温控器的第一隔热罩整体安装到相应位置即可,这样,一方面由于定时器和温控器预先进行了固定,因而避免在安装时定时器和温控器的随意活动,简化了安装的复杂程度,缩短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保证了安装精度;另一方面在第一隔热罩安装到位后,温控器和定时器后续依旧保持位置稳定,二者不会随意移动,因而可以根据其位置相应设置导线的长度即可,不必预留较长的导线,减小了需要导线的长度,使得空气炸锅内部的线路清晰。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气炸锅的定时器和温控器与第一隔热罩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定时器和温控器放置到定时器定位槽和温控器定位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空气炸锅的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顶盖;20、第一隔热罩;30、定时器;40、定时器定位槽;50、温控器;60、温控器定位槽;70、定时旋钮;80、调温旋钮;90、第二隔热罩;100、炸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的温控器和定时器安装繁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隔热罩20,第一隔热罩20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定时器30的定时器定位槽40和用于容纳温控器50的温控器定位槽60,外壳上设置有与定时器30对接的定时旋钮70以及与温控器50对接的调温旋钮80。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隔热罩20设置有定时器定位槽40和温控器定位槽60,在安装时先将定时器30和温控器50分别放置到定时器定位槽40和温控器定位槽60内,然后将带有定时器30和温控器50的第一隔热罩20整体安装到相应位置即可,这样,一方面由于定时器30和温控器50预先进行了固定,因而避免在安装时定时器30和温控器50的随意活动,简化了安装的复杂程度,缩短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保证了安装精度;另一方面在第一隔热罩20安装到位后,温控器50和定时器30后续依旧保持位置稳定,二者不会随意移动,因而可以根据其位置相应设置导线的长度即可,不必预留较长的导线,减小了需要导线的长度,使得空气炸锅内部的线路清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罩20为上隔热罩,其设置在空气炸锅内的顶部,定时器定位槽40和温控器定位槽60位于第一隔热罩20的顶部,并且开口向上开设。在组装时,将定时器30和温控器50分别放置到定时器定位槽40和温控器定位槽60中,然后调整外壳和第一隔热罩20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定时器30和温控器50分别与定时旋钮70和调温旋钮80对接即可完成该步安装。
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第一隔热罩20的厚度一般不会很厚,因而本实施例在第一隔热罩20的顶部具有向上伸出的立板,立板折弯围成框从而形成定时器定位槽40和温控器定位槽60,立板主要覆盖侧边,其不覆盖顶面,这样定时器定位槽40和温控器定位槽60的顶部自然开口,从而便于将定时器30和温控器50放置到定时器定位槽40和温控器定位槽60中。并且立板的顶部开设有缺口槽,缺口槽的开设一方面可以用于避让定时器30或者温控器50侧边凸出的部分,保证定时器定位槽40和温控器定位槽60对定时器30和温控器50的限位作用,另一方面,缺口槽可以方便对定时器30和温控器50进行操作,方便拿取,避免完全在定时器定位槽40和温控器定位槽60内的定时器30和温控器50不方便取出的问题。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定时器定位槽40和温控器定位槽60沿第一隔热罩20的周向排布,并且定时器定位槽40和温控器定位槽60沿第一隔热罩20的周向设置在第一隔热罩20相对的两侧。当然,定时器定位槽40和温控器定位槽60的设置位置和排布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相应更改。
如图4所示,空气炸锅还包括第二隔热罩90,第二隔热罩90为下隔热罩,第二隔热罩90设置在第一隔热罩20的下方,并且与第一隔热罩20扣合连接,第一隔热罩20和第二隔热罩90对接形成烹饪腔。这样,通过第一隔热罩20和第二隔热罩90两个隔热罩即可完成空气炸锅的隔热功能,相比于现有的三个隔热罩的设置方式减少了空气炸锅内隔热罩的数量及安装步骤,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和安装周期,简化安装步骤的同时也减少了产品的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对接形成容纳第一隔热罩20和第二隔热罩90的容纳腔,第一隔热罩20位于容纳腔内的顶部,第二隔热罩90位于容纳腔内的底部,第二壳体12呈弧形设置在空气炸锅的底部,第一壳体11的下部呈与第二壳体12对接的弧形,上部为完整的环形,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还包括炸篮100,炸篮100设置在第二隔热罩90内,安装时将第二隔热罩90、炸篮100等部件与第二壳体12安装连接后,将定时器30和温控器50预固定到第一隔热罩20上,将第一隔热罩20和第二隔热罩90安装到一起,然后将第一壳体11整体对接到第二壳体12上,最后安装顶盖13和定时旋钮70和调温旋钮80,这样减少了工人的安装步骤,缩短了安装的时间。
本实施例的外壳还包括顶盖13,顶盖13盖设在第一壳体11顶部,顶盖13上设置有定时旋钮70和调温旋钮80,在安装顶盖13及其上的定时旋钮70和调温旋钮80时,将顶盖13盖设在第一壳体11的顶部,并且将定时旋钮70与定时器30连接,调温旋钮80与温控器50连接,由于定时器30和温控器50已经预先进行了固定,因而工人可以快速完成该部分的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的温控器和定时器安装繁琐的问题;
2、避免在安装时定时器和温控器的随意活动,简化了安装的复杂程度,提高安装效率;
3、可将温控器和定时器准确安装在相应的定位槽上,缩短安装的时间,并准确安装;
4、缩短了内装线的长度,从而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的内装线路比较清晰,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
5、减少了空气炸锅内隔热罩的数量及安装步骤,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和安装周期,简化安装步骤的同时也减少了产品的成本。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