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开叠合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1399发布日期:2021-04-13 20:0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开叠合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开叠合门。


背景技术:

2.目前,平开门是指合页装于门侧面、向内或向外开启的门。
3.如图1、2所示,现有的平开门包括门框1、合页2、门扇4以及锁3。门框1通常安装于墙上预留的门洞位置,门框1呈倒扣的凵状。门扇4呈矩形板状,门扇4通过合页2铰接与门框1内,关门时通过锁3将门扇4固定于门套内。开门时,门扇4随合页2转动,形成能够过人的通道。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平开门设计时通常需要为门扇的开合预留出活动空间,内开的门扇将减小房间内部的实际使用面积,而外开的门扇将占据过道的空间,令过道变窄。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开叠合门,具有减少了门扇开启时经过的范围,从而提高室内或是过道的空间利用率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平开叠合门,包括门框、合页以及门扇,门扇通过合页与门框连接,所述门扇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叠合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宽度方向一侧与合页连接,所述连接板和叠合板之间还连接有滑轨件,所述滑轨件平行门扇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轨件包括安装滑轨和配合滑轨,所述安装滑轨与配合滑轨沿滑轨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滑轨和配合滑轨相背的两侧分别与连接板和叠合板相向的两侧连接;所述连接板和叠合板之间还设置有限位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叠合板和连接板通过滑轨件的安装滑轨和配合滑轨的配合,使得叠合板能沿自身宽度方向移动,在需要打开门扇的时候,令叠合板朝向合页一侧移动,在移动后限位组件约束叠合板移动,在开门时,由于叠合板朝向合页移动,能够减少了门扇开启时所需经过的范围,从而减少了门扇开启所需占据的面积,提高了房间实际使用面积或是减少占据过道的空间。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卡槽,所述卡槽位于连接板朝向叠合板的一侧面并沿连接板厚度方向设置,所述卡槽竖向设置,所述卡槽有两道,两道卡槽分别位于连接板靠近合页一侧以及远离合页一侧;所述叠合板朝向连接板的一侧面对应卡槽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竖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弹簧销,所述弹簧销包括销杆以及限位弹簧,所述销杆和限位弹簧一次同轴连接于安装孔上,所述销杆一端伸出安装孔外并与连接板朝向的一侧面相抵。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销杆和安装孔之间的限位弹簧令销杆位于安装孔外的一端抵接于连接板上,并在叠合板移动时,使得销杆端部伸入至卡槽内并且与卡槽相抵,伸入至卡槽内的销杆端部能够约束叠合板继续移动。关门时,销杆伸入至远离合页一侧的
卡槽内,开门时,使用者推动叠合板,令位于远离合页一侧的卡槽上的销杆向靠近合页一侧的卡槽移动,伸入并约束于靠近合页一侧的卡槽内,使得门在打开或是关闭时叠合板均受到约束,减小门扇打开或是关闭时叠合板朝向合页或是远离合页移动的概率,从而便于使用者打开或是关闭门扇。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槽截面呈半圆形,所述销杆位于安装孔外的一端端部呈凸起半球型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球型的销杆端部伸入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卡槽内插接配合,并且在使用者相叠合板施力时,半圆形的卡槽内侧壁易向销杆端部施力且将出现平行销杆轴向的力,从而便于销杆向限位弹簧施力回缩回安装孔内,从而便于使用者移动叠合门。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板远离合页的一侧设置有卡箍槽,所述卡箍槽沿连接板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卡箍槽的长度方向平行连接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卡箍槽靠近叠合板的端设置有自卡箍槽指向叠合板的插孔,插孔贯通设置;所述卡箍槽内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沿卡箍槽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卡箍槽内;所述弹簧销伸入至靠近合页一侧的卡槽内时,固定件部分位于卡箍槽外并且位于卡箍槽外的部分侧面与叠合门远离合页的一侧相抵。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叠合板被限位组件约束时,卡箍槽内的固定件能够自插孔处伸出,固定件伸出插孔的部分将进一步约束叠合板移动,提高叠合板被约束时的稳定性。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箍槽的两侧设置有两相向的翻边,两翻边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固定件上固定连接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部分穿过两翻边之间的间隙并位于卡箍槽外。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边和推动块分别约束固定件,能够减小固定件自卡箍槽内脱落的概率,而位于卡箍槽外推动块便于使用者推动固定件。
1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滑动块、阻尼板以及按压弹簧,所述滑动块与阻尼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按压弹簧连接于滑动块与阻尼板之间,所述阻尼板远离滑动块的一侧中部与推动块连接,并且阻尼板远离滑动块的一侧还与翻边的内侧相抵。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推动固定件时按压推动块,使得按压弹簧受压,阻尼板与翻边内侧分离,此时固定件能够轻便的卡箍槽内移动。当使用者松开时,按压弹簧恢复,并与翻边相抵,使得固定件受到阻尼板和翻边之间相抵约束。
1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按压弹簧沿固定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按压弹簧能够提高受压时各按压弹簧的稳定性能,并且能够增加橡胶阻片与翻边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固定件约束叠合板时的稳定性。
2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尼板沿连接板厚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包板,所述滑动块沿连接板厚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抵板,所述包板和抵板相向设置,两块抵板相背的两侧分别与两包板相向的两侧贴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尼板上的两块包板包覆滑动块上的两块底板,在推动
固定件时,能够减少按压弹簧的变形,从而提高按压弹簧的使用寿命。
2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尼板沿连接板厚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包板,所述滑动块沿连接板厚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抵板,所述包板和抵板相向设置,两块抵板相背的两侧分别与两包板相向的两侧贴合。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包板分别包围两块抵板,在推动固定件时能够包板和抵板相抵,从而约束阻尼板,减小阻尼板在推动时的倾斜,从而提高固定件的稳定性。
2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尼板远离滑动块的一侧连接有橡胶阻片,橡胶阻片位于推动块的两侧并且与翻边内侧壁相抵。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阻片能增大阻尼板与翻边相抵使得摩擦力,从而提高翻边与固定件相抵使得稳定性。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叠合板和连接板通过滑轨件的安装滑轨和配合滑轨的配合,使得叠合板能沿自身宽度方向移动,在需要打开门扇的时候,令叠合板朝向合页一侧移动,在移动后限位组件约束叠合板移动,在开门时,由于叠合板朝向合页移动,能够减少了门扇开启时所需经过的范围,从而减少了门扇开启所占据的面积,提高了房间实际使用面积或是减少占据过道的空间;
28.2.位于销杆和安装孔之间的限位弹簧令销杆位于安装孔外的一端抵接于连接板上,并在叠合板移动时,使得销杆端部伸入至卡槽内并且与卡槽相抵,伸入至卡槽内的销杆端部能够约束叠合板继续移动,使得在门扇打开时叠合板受到约束,减小门扇打开时叠合板远离合页一侧移动的概率,从而便于使用者打开门扇;
29.3.使用者在推动固定件时按压推动块,使得按压弹簧受压,阻尼板上的的橡胶阻片与翻边内侧分离,此时固定件能够轻便的卡箍槽内移动。当使用者松开时,按压弹簧恢复,并令橡胶阻片与翻边相抵,使得固定件受到橡胶阻片和翻边之间配合相抵。
附图说明
30.图1是现有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现有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图3中a

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6是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7是图3中b

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37.图8是图7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8.图9是本实用新型在开门时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1、门框;2、合页;3、锁;4、门扇;5、叠合板;6、连接板;7、滑轨件;8、安装滑轨;9、配合滑轨;10、限位组件;11、卡槽;12、安装孔;13、弹簧销;14、倒角;15、卡箍槽;16、翻边;17、插孔;18、固定件;19、滑动块;20、按压弹簧;21、阻尼板;22、包板;23、抵板;24、推动块;25、连接部;26、按压部;27、限位弹簧;28、销杆;29、橡胶阻片。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如图3、4所示,一种平开叠合门,包括门框1、合页2、锁3以及门扇4,门扇4通过合页2与门框1连接。门扇4包括均呈矩形板状的叠合板5和连接板6,叠合板5和连接板6平行且间隔设置。
42.如图5、6所示,叠合板5和连接板6相向的两侧面之间设置有滑轨件7。滑轨件7长度方向平行门扇4宽度方向设置,滑轨件7包括固定连接于叠合板5上部的配合滑轨9和固定连接于连接板6上的安装滑轨8,配合滑轨9沿滑轨件7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安装滑轨8上。连接板6和叠合板5之间还连接有限位组件10。连接板6宽度方向一端的侧面与合页2连接,锁3位于叠合板5远离合页2一端。叠合板5和连接板6通过滑轨件7的安装滑轨8和配合滑轨9的配合,使得叠合板5能够平行门扇4宽度方向移动,而限位组件10能够在关门或是开门时约束叠合板5。开门时,由于叠合板5已向合页2方向移动,叠合板5远离合页2一侧所进过的范围相较于传统平开门更小,从而减少开门或是关门时门扇4所占据的面积。
43.限位组件10包括卡槽11、安装孔12以及弹簧销13。
44.卡槽11开设于连接板6朝向叠合板5的一侧面,卡槽11横截面呈半圆形,卡槽11沿连接板6厚度方向开设,卡槽11的长度方向沿连接板6高度方向设置。卡槽11平行设置有两道,其中一道靠近合页2设置,另一道远离合页2设置。其中两卡槽11相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倒角14,倒角14便于弹簧销13自卡槽11上移动出。
45.安装孔12开设于叠合板5朝向连接板6的一侧面,安装孔12沿叠合板5厚度方向设置,安装孔12沿叠合板5高度方向竖向分布有五个,安装孔12在叠合板5移动时能够分别经过两道卡槽11。
46.弹簧销13安装于安装孔12上,弹簧销13包括与安装孔12同轴设置的限位弹簧27和销杆28,限位弹簧27的两端分别与销杆28的一端以及安装孔12孔底的一端固定连接。销杆28一端伸出安装孔12并且伸出的一端端部呈半球形设置,销杆28位于安装孔12外的一端抵接于连接板6的侧面,此时弹簧限位弹簧27受压并向销杆28施加指向连接板6的力。
47.在移动叠合板5时,销杆28位于安装孔12外的一端端部能够在安装孔12经过卡槽11时伸入到卡槽11内,并与卡槽11插接配合从而约束叠合板5移动。
48.如图7、8所示,连接板6远离合页2的一侧开设有横截面呈矩形的卡箍槽15,卡箍槽15位于连接板6高度方向的中部,卡箍槽15沿连接板6的宽度方向开设,卡箍槽15长度方向平行连接板6厚度方向设置。卡箍槽15靠近叠合板5的一端设置有水平连通卡箍槽15内以及卡箍槽15外的插孔17。卡箍槽15远离合页2的一侧还设有两块相向的翻边16,两翻边16之间存在间隙。
49.卡箍槽15内还设置有固定件18,固定件18呈矩形条状并沿卡箍槽15全长设置。在叠合板5向合页2方向移动,并且叠合板5上的销杆28伸入到靠近合页2一侧的卡槽11内时,令固定件18自插孔17位置伸出,并且固定件18一侧与叠合板5远离合页2的一侧相抵,在销杆28与靠近合页2一侧卡槽11配合约束叠合板5的状态下,进一步约束叠合板5作远离合页2一侧移动,从而提高开门时叠合板5约束的稳定性能。在需要关门时,令固定件18缩回卡箍槽15内,此时使用者能够拉动叠合板5,令叠合板5作远离合页2方向移动。
50.固定件18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滑动块19、按压弹簧20以及阻尼板21。按压弹簧20
有三个并沿固定件18长度方向分布,按压弹簧20在卡箍槽15内处于受压状态,使得滑动块19抵接于卡箍槽15槽底,阻尼板21抵接于翻边16内侧上。
51.滑动块19靠近阻尼板21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抵板23,抵板23自滑动块19朝向阻尼板21设置,抵板23远离滑动块19的一端至滑动块19的长度尺寸小于按压弹簧20的长度尺寸。
52.阻尼板21靠近滑动块19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包板22,包板22远离阻尼板21的一端至阻尼板21的长度尺寸小于按压弹簧20的长度尺寸。同时,两包板22相向的两侧面分别与两抵板23相背的两侧面滑动贴合。
53.阻尼板21远离滑动块19的一侧面还固定连接有橡胶阻片29,橡胶阻片29对应翻边16设置,在按压弹簧20作用下,橡胶阻片29将与翻边16相抵,增大固定件18与翻边16之间的约束性能。
54.固定件18上还设置有推动块24,推动块24固定连接于阻尼板21远离按压弹簧20一侧。推动块24包括连接部25和按压部26,连接部25位于固定件18长度方向的中部,连接部25一端与阻尼板2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两翻边16之间的间隙,并与按压部26固定连接。
55.按压部26呈板状,按压部26与连接部25连接一侧与翻边16之间存在间隙,按压部26远离连接部25的一侧面设置有防滑纹。位于卡箍槽15外的按压部26以及连接部25便于使用者按压并推动固定件18。
56.在如图9所示,开门时,固定件18一端穿过插孔17,并且伸出至插孔17外的一端侧边与叠合板5远离合页2一侧相抵。
57.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关门时,固定件18位于卡箍槽15内,而叠合板5远离合页2设置,并且叠合板5上的弹簧销13位于远离合页2一侧的卡槽11内。
58.在需开门时,令叠合板5向合页2一侧移动,移动时弹簧销13将伸入至靠近合页2一侧的卡槽11内,使得叠合板5受到约束。同时,使用者按压推动块24,并且作朝向叠合板5一侧移动,按压弹簧20受压,滑动块19端部自插孔17向叠合板5位置移动,此时伸出与插孔17的固定件18的一侧面将与叠合板5远离合页2的一侧面相抵。
59.使用者松开推动块24,固定件18中阻尼板21上的橡胶阻片29将与翻边16相抵,能够约束固定件18移动,提高固定件18的稳定性能,从而提高固定件18对叠合板5的约束性能。
6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