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两用送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6277发布日期:2021-02-18 21:25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两用送餐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送餐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节能两用送餐车。


背景技术:

[0002]
酒店基本定义是提供安全、舒适,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的空间的商业机构,一般地说来就是给宾客提供歇宿和饮食的场所,具体地说饭店是以它的建筑物为凭证,通过出售客房、餐饮及综合服务设施向客人提供服务,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组织,酒店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餐饮的服务及设施、游戏、娱乐、购物、商务中心、宴会及会议等设施,随着酒店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酒店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酒店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提高送餐服务可以极大提升服务质量,而现有的送餐车,通常为敞开式结构,存在着无保温作用、不卫生、操作面小、功能单一等不足,不能满足酒店对送餐的不同需求。
[0003]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保温送餐车【申请号:201620887365.5;公开号:cn206182674u】。这种保温送餐车虽然实现了对送餐车内部进行加热保温,但是无法制冷,不能对冷饮冰冻类食物进行保存送餐。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节能两用送餐车,该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节能的实现对送餐车同时进行加热和制冷。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一种节能两用送餐车,包括电子测温度计、设备仓、电池仓、万向轮、冷凝器、第一储存仓、管道收纳仓、第二储存仓、扶手和拉手,四个万向轮上方安装有第一储存仓和管道收纳仓,第一储存仓下方安装有冷凝器,且冷凝器位于四个万向轮的中间,第一储存仓上方安装有电池仓,电池仓上方安装有设备仓,设备仓上方安装有第二储存仓,第二储存仓、设备仓、电池仓和第一储存仓左侧设有管道收纳仓,第二储存仓右上方焊接有扶手,第二储存仓右上方设置有电子测温度计,且电子测温度计位于扶手在第二储存仓上两个焊接点中间,第二储存仓、电池仓和第一储存仓后侧面板中部都设有拉手,所述第一储存仓、管道收纳仓、第二储存仓均采用保温材料制成。
[000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推动扶手带动车体移动,电池仓为设备仓提供动力,设备仓通过管道收纳仓传输为第一储存仓、第二储存仓制冷、加热,拉动拉手可以打开电池仓、第一储存仓和第二储存仓,进行存取菜品和更换电池。
[0008]
所述电子测温度计包括显示器和探头,显示器安装在第二储存仓右上方,且位于扶手在第二储存仓上两个焊接点中间,探头安装在第二储存仓和第一储存仓内部顶板下方右侧。
[0009]
采用以上结构,探头测量到储存仓内部的温度,传送到显示器上,帮助送餐人员及
时了解各个储存仓内的温度,从而控制制冷和制热。
[0010]
所述设备仓包括压缩机、排气管和吸气管,压缩机左侧安装有吸气管,压缩机上方设置有排气管,且排气管和吸气管均伸出设备仓,压缩机、排气管和吸气管内部装有制冷剂。
[0011]
采用以上结构,压缩机将制冷剂从低压的吸气管内抽取压缩后送到排气管。
[0012]
所述电池仓包括锂电池、仓体、充电口和安装槽,仓体外侧右端设置有充电口,仓体内部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部安装有若干锂电池,且锂电池可以自由拔插更换。
[0013]
采用以上结构,可以为设备仓供电,采用了快速拔插锂电池的设计避免了长负荷使用所导致电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设有常规充电插口。
[0014]
所述冷凝器包括离心风机、第一循环铜管、第一进气管、第一出风管、第一出气管、第一散热片、第一过滤网、堵头、第一截止阀和第一进风管,离心风机左侧安装有第一出风管,第一出风管中部安装有第一过滤网,第一出风管最左端安装有可拔插的堵头,第一出风管左上端连接有第一进风管,第一进风管中部设有第一截止阀,且第一进风管最上端连通第一储存仓,离心风机上端竖向安装有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中安装有s形的第一循环铜管,第一循环铜管前端设置有第一出气管,第一循环铜管后端设置有第一进气管。
[0015]
采用以上结构,低压状态的制冷剂从第一进气管进入,通过第一循环铜管和第一散热片把热量发散到空气中,制冷剂在第一循环铜管中冷却凝结,从气态变为液态,压力升高,打开第一截止阀,离心风机将和第一散热片附近的高温空气抽入第一出风管,高温空气通过第一过滤网过滤,除去空气中粉尘等物体后,高温气体通过第一进风管进入第一储存仓,为第一储存仓进行加热,也可以关闭第一截止阀,打开堵头,直接将高温气体排出。
[0016]
所述管道收纳仓包括第二散热片、第二循环铜管、第二进气管、第二出风管、第二出气管、第二截止阀、第三出气管、出风扇、第二过滤网和第二进风管,管道收纳仓的仓体内部上方安装有第二循环铜管,第二循环铜管垂直焊接有若干等距均布的第二散热片,第二循环铜管前端连接第二进气管的上端,第二进气管的下端连接第一出气管,第二循环铜管后端连接第三出气管的上端,第三出气管的下端连接吸气管,第二散热片下端安装有出风扇,出风扇左下端设有第二出风管,第二出风管上半端安装有第二截止阀,第二出风管下端连接第二进风管的左端,第二进风管的右端连通第一储存仓,第二进风管中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网,第二出气管上端连接排气管,第二出气管下端连接第一进气管的左端。
[0017]
采用以上结构,高压状态的制冷剂从第二进气管进入第二循环铜管,通过吸收第二循环铜管和第二散热片的热量,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压力降低,之后通过第三出气管送往吸气管,可以通过开启和关闭第二截止阀控制第二储存仓和第一储存仓的连接,开启第二截止阀,出风扇将冷气抽向第二出风管,送往第二进风管,经过第二过滤网过滤气味后,注入第一储存仓。
[0018]
所述压缩机、排气管、吸气管、第一循环铜管、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气管、第二循环铜管、第二进气管、第二出气管和第三出气管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且内部装有制冷剂。
[0019]
采用以上结构,可以通过制冷剂的气化和液化进行加热和制冷,且可以循环利用。
[0020]
所述第二储存仓包括后面板、第三过滤网、内固定轨、托板和外固定轨,托板后端安装有后面板,托板左右两侧安装有外固定轨,托板左右两侧面板安装有内固定轨,托板左侧面板上方安装有第三过滤网,电池仓和第一储存仓均安装有内固定轨和外固定轨,且与
第二储存仓安装的位置相同。
[0021]
采用以上结构,第二储存仓、电池仓和第一储存仓可以方便快捷的抽拉,方便上菜和更换电池,第三过滤网可以过滤气味和油烟,保持第二散热片、第二循环铜管和出风扇的清洁。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节能两用送餐车具有以下优点:
[0023]
1、采用电子测温度计,可以及时了解各个储藏室的温度,从而及时控制制冷和制热,节能环保;
[0024]
2、采用冷凝器,实现对热量的再利用,实现了两个仓室分别制冷和制热的效果,节能环保;
[0025]
3、采用电池仓,可以快速更换电池,保证长时间续航的能力;
[0026]
4、采用管道收纳仓,使两个仓室可以保持同样的温度,达到双制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一种节能两用送餐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为一种节能两用送餐车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29]
图3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0030]
图4为一种节能两用送餐车中电池仓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5为一种节能两用送餐车中管道收纳仓的右视示意图;
[0032]
图6为一种节能两用送餐车中第二储存仓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中:1-电子测温度计、101-显示器、102-探头、2-设备仓、201-压缩机、202-排气管、203-吸气管、3-电池仓、301-锂电池、302-仓体、303-充电口、304-安装槽、4-万向轮、5-冷凝器、501-离心风机、502-第一循环铜管、503-第一进气管、504-第一出风管、505-第一出气管、506-第一散热片、507-第一过滤网、508-堵头、509-第一截止阀、510-第一进风管、6-第一储存仓、7-管道收纳仓、701-第二散热片、702-第二循环铜管、703-第二进气管、704-第二出风管、705-第二出气管、706-第二截止阀、707-第三出气管、708-出风扇、709-第二过滤网、710-第二进风管、8-第二储存仓、801-第三过滤网、802-内固定轨、803-托板、804-外固定轨、9-扶手、10-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35]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6]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7]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
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38]
请参阅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两用送餐车,包括电子测温度计1、设备仓2、电池仓3、万向轮4、冷凝器5、第一储存仓6、管道收纳仓7、第二储存仓8、扶手9和拉手10,四个万向轮4上方安装有第一储存仓6和管道收纳仓7,第一储存仓6下方安装有冷凝器5,且冷凝器5位于四个万向轮4的中间,第一储存仓6上方安装有电池仓3,电池仓3上方安装有设备仓2,设备仓2上方安装有第二储存仓8,第二储存仓8、设备仓2、电池仓3和第一储存仓6左侧设有管道收纳仓7,第二储存仓8右上方焊接有扶手9,第二储存仓8右上方设置有电子测温度计1,且电子测温度计1位于扶手9在第二储存仓8上两个焊接点中间,第二储存仓8、电池仓3和第一储存仓6后侧面板中部都设有拉手10,所述第一储存仓6、管道收纳仓7、第二储存仓8均采用保温材料制成。
[0039]
所述电子测温度计1包括显示器101和探头102,显示器101安装在第二储存仓8右上方,且位于扶手9在第二储存仓8上两个焊接点中间,探头102安装在第二储存仓8和第一储存仓6内部顶板下方右侧。
[0040]
所述设备仓2包括压缩机201、排气管202和吸气管203,压缩机201左侧安装有吸气管203,压缩机201上方设置有排气管202,且排气管202和吸气管203均伸出设备仓2,压缩机201、排气管202和吸气管203内部装有制冷剂。
[0041]
所述电池仓3包括锂电池301、仓体302、充电口303和安装槽304,仓体302外侧右端设置有充电口303,仓体302内部设置有安装槽304,安装槽304内部安装有若干锂电池301,且锂电池301可以自由拔插更换。
[0042]
所述冷凝器5包括离心风机501、第一循环铜管502、第一进气管503、第一出风管504、第一出气管505、第一散热片506、第一过滤网507、堵头508、第一截止阀509和第一进风管510,离心风机501左侧安装有第一出风管504,第一出风管504中部安装有第一过滤网507,第一出风管504最左端安装有可拔插的堵头508,第一出风管504左上端连接有第一进风管510,第一进风管510中部设有第一截止阀509,且第一进风管510最上端连通第一储存仓6,离心风机501上端竖向安装有第一散热片506,第一散热片506中安装有s形的第一循环铜管502,第一循环铜管502前端设置有第一出气管505,第一循环铜管502后端设置有第一进气管503。
[0043]
所述管道收纳仓7包括第二散热片701、第二循环铜管702、第二进气管703、第二出风管704、第二出气管705、第二截止阀706、第三出气管707、出风扇708、第二过滤网709和第二进风管710,管道收纳仓7的仓体内部上方安装有第二循环铜管702,第二循环铜管702垂直焊接有若干等距均布的第二散热片701,第二循环铜管702前端连接第二进气管703的上端,第二进气管703的下端连接第一出气管505,第二循环铜管702后端连接第三出气管707的上端,第三出气管707的下端连接吸气管203,第二散热片701下端安装有出风扇708,出风扇708左下端设有第二出风管704,第二出风管704上半端安装有第二截止阀706,第二出风管704下端连接第二进风管710的左端,第二进风管710的右端连通第一储存仓6,第二进风管710中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网709,第二出气管705上端连接排气管202,第二出气管705下端连接第一进气管503的左端。
[0044]
所述压缩机201、排气管202、吸气管203、第一循环铜管502、第一进气管503、第一
出气管505、第二循环铜管702、第二进气管703、第二出气管705和第三出气管707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且内部装有制冷剂。
[0045]
所述第二储存仓8包括后面板、第三过滤网801、内固定轨802、托板803和外固定轨804,托板803后端安装有后面板,托板803左右两侧安装有外固定轨804,托板803左右两侧面板安装有内固定轨802,托板803左侧面板上方安装有第三过滤网801,电池仓3和第一储存仓6均安装有内固定轨802和外固定轨804,且与第二储存仓8安装的位置相同。
[004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47]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两用送餐车,推动扶手9,通过万向轮4带动车体进行移动,第二储存仓8、电池仓3和第一储存仓6通过内固定轨802、拉手10和外固定轨804实现方便快捷的打开闭合,方便上菜和更换锂电池301,第三过滤网801可以过滤气味和油烟,保持第二散热片701、第二循环铜管702和出风扇708的清洁,探头102测量到储存仓内部的温度,传送到显示器101上,根据显示器101了解各个储存仓内的温度,控制制冷和制热,启动压缩机201,压缩机201将制冷剂从低压的吸气管203内抽取压缩后送到的排气管202,制冷剂通过排气管202进入第二出气管705,由第二出气管705进入第一进气管503,低压状态的制冷剂从第一进气管503进入,通过第一循环铜管502和第一散热片506把热量发散到空气中,制冷剂在第一循环铜管502中冷却凝结,从气态变为液态,压力升高,通过第一出气管505进入第二进气管703,高压状态的制冷剂从第二进气管703进入第二循环铜管702,通过吸收第二循环铜管702和第二散热片701的热量,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压力降低,之后通过第三出气管707送往吸气管203,完成制冷循环,对第二储存仓8进行制冷,关闭第二截止阀706,打开第一截止阀509,离心风机501将和第一散热片506附近的高温空气抽入第一出风管504,高温空气通过第一过滤网507过滤,除去空气中粉尘等物体后,高温气体通过第一进风管510进入第一储存仓6,为第一储存仓6进行加热,实现分别为两个仓室制冷和制热;关闭第一截止阀509,开启第二截止阀706,出风扇708将冷气抽向第二出风管704,送往第二进风管710,经过第二过滤网709过滤气味后,注入第一储存仓6,完成同时制冷。
[0048]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子测温度计1,可以及时了解各个储藏室的温度,从而及时控制制冷和制热,节能环保;采用冷凝器5,实现对热量的再利用,实现了两个仓室分别制冷和制热的效果,节能环保;采用电池仓3,可以快速更换锂电池301,保证长时间续航的能力;采用管道收纳仓7,使两个仓室可以保持同样的温度,达到双制冷的效果。
[0049]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