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4307发布日期:2021-05-04 10:0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泡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泡茶机。



背景技术:

茶的好坏除了取决于茶叶的质量之外,还取决于泡制水的温度和数量。当前茶饮店泡茶通常是人工利用量具对热水和冰分别计量后混合得到希望温度和数量的水,利用该水炮制茶叶。但是,冰的融化速率不一,热水的温度不一,冲泡茶叶的用水难以实现达到目标温度和数量的水,影响冲泡茶水的品质。

另外,不同温度泡出来的茶有不同的风味,如果把茶用不同温度的水浸提出的茶汤进行拼配,能够得到比单一温度冲泡风味更好的茶汤。

综上所述,如何精确控制冲泡茶水的水温和水量,提高冲泡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泡茶机,其控制器控制加热锅炉将水加至第一预设温度,并控制加热锅炉向中转锅炉加入第一预设量的热水、控制供水总管向中转锅炉加入第二预设量的冷水,确保热水和冷水混合后达目标温度、目标水量,并且能够对同一份茶叶用多段不温度、水量与时间参数的水进行冲泡,利于提高冲泡茶水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泡茶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安装有控制器;

加热锅炉,所述加热锅炉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锅炉内设有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加热管和液位传感器;

中转锅炉,所述中转锅炉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中转锅炉的上端与所述加热锅炉连通、底端通过连通管与冲泡壶连通;冲泡壶位于中转锅炉下方;所述中转锅炉的底部设有废水排放口,所述废水排放口连接废水连通管用于排放废水,所述废水排放口处还设有废水排放口电磁阀和废水排放口出水检测传感器;所述连通管上设有由所述控制器控制的排水口电磁阀和排水口出水检测传感器;

供水总管,所述供水总管通过第一支管与所述加热锅炉连通,通过第二支管与所述中转锅炉连通;

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供水总管向所述加热锅炉内输送水,并使所述加热锅炉将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加热锅炉向所述中转锅炉输送第一预设量的热水、控制所述供水总管向所述中转锅炉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冷水,并使所述中转锅炉的水输送至冲泡壶以冲泡茶水。

优选的,上述泡茶机中,所述中转锅炉内设有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所述中转锅炉的底部设有加热盘;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热水和所述冷水的混合水温度参数,在所述混合水温度未达目标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盘加热混合水至目标温度,然后控制所述混合水排至所述冲泡壶。

优选的,上述泡茶机中,所述中转锅炉的顶部设有排汽口。

优选的,上述泡茶机中,所述冲泡壶的底部排水口设有带永磁铁和弹簧的出茶阀门,在所述混合水进入所述冲泡壶达冲泡时间参数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外壳上冲泡壶底座上的电磁线圈通电以产生与所述出茶阀门上的所述永磁铁相斥极性的磁性,顶开阀门芯,使所述冲泡壶的茶水排出。

优选的,上述泡茶机中,所述冲泡壶底座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冲泡壶的底部排水口处是否排水的出水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出茶阀门打开后,若所述出水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否,则所述控制器控制出茶阀门关闭,并控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蜂鸣器打开。

优选的,上述泡茶机中,所述加热锅炉的上部设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与所述中转锅炉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支管连通于所述加热锅炉的底板,所述加热锅炉的下部固定有进水缓冲板;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供水总管向所述加热锅炉内输送第一预设量的冷水,实现控制所述加热锅炉由溢水口向所述中转锅炉加入第一预设量的热水。

优选的,上述泡茶机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储水箱,所述供水总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水箱连通,并且所述供水总管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泵和流量计;所述储水箱内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上述泡茶机中,所述控制器存储有多种泡茶工艺流程,每种工艺流程由多个依次执行的泡茶阶段组成,各泡茶阶段都包含一组独立参数,每组参数组分别包括目标水温参数、目标水量参数和目标冲泡时间参数;

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数据采集器,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泡茶工艺流程指令,或者接收用户输入的自定义泡茶工艺流程指令,并根据接收的指令计算需要加入所述中转锅炉热水的第一预设量和冷水的第二预设量,并根据接收的指令控制所述冲泡壶冲泡茶叶的时间。

优选的,上述泡茶机中,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安放冲泡壶的冲泡壶底座和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冲泡壶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数据采集器采集的指令时,先根据所述冲泡壶检测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判断所述冲泡壶底座上是否安放有冲泡壶,若是,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锅炉向所述中转锅炉输送第一预设量的热水、控制所述供水总管向所述中转锅炉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冷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泡茶机,包括外壳、加热锅炉、中转锅炉和供水总管;外壳上安装有控制器;加热锅炉设置在外壳内,且加热锅炉的加热管由控制器控制;加热锅炉设有分别与控制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中转锅炉设置在外壳内,且中转锅炉的上端与加热锅炉连通、底端通过连通管与冲泡壶连通;中转锅炉的底部设有废水排放口,废水排放口连接废水连通管用于排放废水,废水排放口处设有与控制器相连的废水排放口电磁阀、废水排放口出水检测传感器;连通管上设有由所述控制器控制的排水口电磁阀和排水口出水检测传感器;供水总管通过第一支管与加热锅炉连通,通过第二支管与中转锅炉连通;其中,控制器用于控制供水总管向加热锅炉内输送水,并使加热锅炉将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控制器还用于控制加热锅炉向中转锅炉输送第一预设量的热水、控制供水总管向中转锅炉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冷水,并使中转锅炉的混合水输送至冲泡壶以冲泡茶水。

应用时,控制器先控制供水总管向加热锅炉中输送冷水,然后控制加热锅炉将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然后控制加热锅炉向中转锅炉输送第一预设量的热水、控制供水总管向中转锅炉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冷水,再控制中转锅炉中的混合水加入冲泡壶中冲泡茶水。

上述泡茶机中能控制加入中转锅炉中热水的温度和数量,以及加入中转锅炉中冷水的数量,确保冷水和热水混合后达目标温度、目标水量,利于提高冲泡茶水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泡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泡茶机的泡茶流程图;

其中,图1中:

外壳1;进水缓冲板10;储水箱11;低水位传感器111;温度传感器112;操作面板2;加热锅炉3;温度传感器311;温度传感器312;液位传感器321;液位传感器322;加热管331;中转锅炉4;液位传感器401;液位传感器402;温度传感器411;废水排放口421;废水排放口电磁阀422;废水排放口出水检测传感器423;中转锅炉排水口431;排水口电磁阀432;排水口出水检测传感器433;加热盘44;冲泡壶5;冲泡壶底部排水口51;出茶阀门511;供水总管6;第一支管61;第二支管62;泵631;流量计632;排汽口7;冲泡壶底座8;电磁线圈81;出水检测传感器82;冲泡壶检测传感器83;溢水口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泡茶机,其控制器控制加热锅炉将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并控制加热锅炉向中转锅炉加入第一预设量的热水、控制供水总管向中转锅炉加入第二预设量的冷水,确保热水和冷水混合后达目标温度、目标水量,利于提高冲泡茶水的质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泡茶机,包括外壳1、加热锅炉3、中转锅炉4和供水总管6;外壳1上安装有控制器;加热锅炉3设置在外壳1内,且加热锅炉3的加热管331由控制器控制;加热锅炉3内设有分别与控制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311、312和液位传感器321、322;中转锅炉4设置在外壳1内,且中转锅炉4的上端与加热锅炉3连通、底端通过连通管与冲泡壶5连通;冲泡壶5位于中转锅炉4下方;中转锅炉4的底部设有废水排放口421,废水排放口421处连接废水连通管用于排放废水,废水排放口421处还设有与控制器相连的废水排放口电磁阀422、废水排放口出水检测传感器423;连通管上设有由控制器控制的排水口电磁阀432和排水口出水检测传感器433,连通管的尾端为中转锅炉排水口431;供水总管6安装在外壳1内,且供水总管6通过第一支管61与加热锅炉3连通、通过第二支管62与中转锅炉4连通;其中,控制器用于控制供水总管6向加热锅炉3内输送水,并使加热锅炉3将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控制器还用于控制加热锅炉3向中转锅炉4输送第一预设量的热水、控制供水总管6向中转锅炉4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冷水,并使中转锅炉4的混合水输送至冲泡壶5以冲泡茶水。

应用时,控制器先控制供水总管6向加热锅炉3中输送冷水,然后控制加热锅炉3将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然后控制加热锅炉3向中转锅炉4输送第一预设量的热水、控制供水总管6向中转锅炉4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冷水,再控制中转锅炉4中的混合水加入冲泡壶5中冲泡茶水。

上述泡茶机中能控制加入中转锅炉4中热水的温度和数量,以及加入中转锅炉4中冷水的数量,确保冷水和热水混合后达目标温度(指冲泡茶叶所需水的温度)、目标水量(指冲泡茶叶所需水的量),利于提高冲泡茶水的质量。

上述实施例中,供水总管6提供的冷水设置为恒温冷水,但为了方便用户获取,供水总管6提供的冷水可设置为自来水,或者是储水设备中的水,在此情况下,为了避免中转锅炉4中热水和冷水的混合水低于目标温度,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泡茶机中:

中转锅炉4内设有分别与控制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411,液位传感器401、402,中转锅炉4的底部设有加热盘44;温度传感器411用于向控制器发送热水和冷水的混合水温度参数,在混合水温度未达目标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盘44加热混合水至目标温度,然后控制混合水排至冲泡壶5(即控制器控制连通管上的排水口电磁阀432打开),在中转锅炉4中液位传感器检测水位为0时(即混合水完全进入冲泡壶5),控制器控制连通管上的排水口电磁阀432关闭。

为了便于在加热时排汽,上述泡茶机中,中转锅炉4和加热锅炉3的顶部分别设有排汽口,中转锅炉4的排汽口与加热锅炉3连通,以利用加热锅炉3的排汽口7向外界排汽。

冲泡壶5的底部排水口设有出茶阀门511(出茶阀门511带永磁铁和弹簧),在混合水进入冲泡壶5达冲泡时间参数时(即中转锅炉4中液位传感器检测水位为0,控制器控制连通管上的排水口电磁阀432关闭达冲泡时间参数值时),控制器控制外壳上冲泡壶底座8上的电磁线圈81通电以产生与出茶阀门511上的永磁铁相斥极性的磁性,顶开阀门芯,使冲泡壶5的茶水排出。

控制器控制出茶阀门511打开,使茶水排出,实现精确控制冲泡时间,进一步提高冲泡质量。

优选的,冲泡壶底座8上设有用于检测冲泡壶5的底部排水口51处是否排水的出水检测传感器82;在控制器控制出茶阀门511打开后,若出水检测传感器82的检测结果为否,则控制器控制出茶阀门511关闭(即控制电磁线圈81断电),并控制与控制器相连的蜂鸣器打开,以提醒用户茶水冲泡完成。

加热锅炉3可通过连通加热锅炉3和中转锅炉4的管路上的泵向中转锅炉4输送热水,优选采用如下方式:

加热锅炉3的上部设有溢水口9,溢水口9与中转锅炉4的上端连通;第一支管61连通于加热锅炉3的底板,加热锅炉3的下部固定有进水缓冲板10;控制器通过控制供水总管6向加热锅炉3内输送第一预设量的冷水,实现控制加热锅炉3由溢水口向中转锅炉4加入第一预设量的热水。该方案中,控制器控制加热锅炉3向中转锅炉4输送热水前,须确保加热锅炉3中热水的水位高度达溢水口处。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泡茶机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的储水箱11,供水总管6的进水口与储水箱11连通,并且供水总管6上设有分别与控制器相连的泵631和流量计632;储水箱11上设有与控制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112。

向加热锅炉3输送冷水时,控制器先控制第一支管61上的电磁阀打开,再控制泵631打开以将储水箱11中冷水输送至加热锅炉3,直至输送结束(加热锅炉3加热前向加热锅炉3中加入冷水,水位达溢水口处时即为输送结束;加热锅炉3加热后通过向加热锅炉3输送冷水实现使加热锅炉3向中转锅炉4输送热水时,流量计632的统计结果达第一预设量时,即为输送结束),控制泵631关闭、第一支管61上的电磁阀关闭;向中转锅炉4输送冷水时,控制器先控制第二支管62上的电磁阀打开,再控制泵打开以将储水箱11中冷水输送至中转锅炉4,直至流量计632的统计结果达第二预设量,控制泵631关闭、第二支管62上的电磁阀关闭。

优选的,控制器存储有多种泡茶工艺流程,每种工艺流程由多个依次执行的泡茶阶段组成,各泡茶阶段分别包含一组独立参数,每组参数组分别包括目标水温参数、目标水量参数和目标冲泡时间参数;控制器连接有数据采集器(具体为操作面板2),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泡茶工艺流程指令,或者接收用户输入的自定义泡茶工艺流程指令(自定义泡茶工艺流程指令包括各泡茶阶段的目标水温参数、目标水量参数和目标冲泡时间参数),并根据接收的指令以及储水箱11中温度传感器112测量的冷水温度参数,计算需要加入中转锅炉4中热水的第一预设量和冷水的第二预设量,并根据接收的指令控制冲泡壶5冲泡茶叶的时间。数据采集器上可设置多个不同泡茶工艺流程的按钮,方便实现一键冲泡,在所有预设的泡茶工艺流程均不满足用户需求时,用户可通过数据采集器自定义泡茶的工艺流程,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储水箱11内设有与控制器相连的低水位传感器111。

外壳1上设有用于安放冲泡壶5的底座8和与控制器相连的冲泡壶监测传感器83(该传感器83用于检测底座8处是否放有冲泡壶,该传感器83可设置为红外对管传感器,或者电容检测传感器、电感检测传感器、开关检测传感器等开关量传感器,还可以是模拟量传感器);在接收数据采集器采集的指令后,控制器先根据传感器83的感应信号判断底座8上是否安放有冲泡壶5,若是,则控制器控制加热锅炉3向中转锅炉4输送第一预设量的热水、控制供水总管6向所述中转锅炉4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冷水;若否,则控制器控制与之相连的蜂鸣器打开,以提醒用户放置冲泡壶5。

上述数据采集器可以是指示按键,或者触控屏,或者指示按键和触控屏两者的结合。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涉及的液位传感器可设置为液位探针,还可设置为超声波液位传感器、浮球液位传感器等,采集的方式可以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使用上述泡茶机时,泡茶方法如下:

1)控制器控制供水总管6向加热锅炉3内输送冷水;

2)控制器控制加热锅炉3将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

3)控制器控制热锅炉3向中转锅炉4输送第一预设量的热水、控制供水总管6向中转锅炉4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冷水;

4)控制器控制连通管上的排水口电磁阀432打开,使中转锅炉4内的水进入冲泡壶5冲泡茶叶。

具体的,步骤1)之前还包括:01)控制器控制废水排放口电磁阀422打开,以排空中转锅炉4。在加热锅炉3加热锅炉3通过溢流口向中转锅炉4加入热水的泡茶机中,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12)控制器读取废水排放口出水检测传感器423的检测信号,并判断废水排放口421处是否排出水流,若是,则控制器控制供水总管6停止向加热锅炉3供水,并进入步骤2);若否,则返回步骤1)。

上述步骤3)包括:

31)控制器根据泡茶机中数据采集器采集的用户输入指令(该指令为预设的泡茶工艺流程,或者用户自定义的泡茶工艺流程)中当前泡茶阶段的一组参数以及供水总管6供给的冷水的温度参数(若泡茶机设有储水箱11,则该冷水的温度参数是指储水箱11中温度传感器112的检测值参数),计算需要的加热锅炉3中的热水量h1和供水总管6供给的冷水量h2;控制器控制废水排放口电磁阀422和连通管上的排水口电磁阀432电磁阀关闭;

32)根据计算结果控制所述加热锅炉3向中转锅炉4输送第一预设量(即h1)的热水、控制供水总管6向中转锅炉4输送第二预设量(即h2)的冷水。

步骤3)之后、所述步骤4)之前,还包括:

341)控制器接收中转锅炉4内温度传感器411检测的温度值t;

342)控制器判断温度值t是否低于用户输入指令所对应的目标温度参数值,若是,则控制器控制加热盘44加热,并返回步骤341);若否,则进入步骤4)。

优选的,上述步骤4)之后还包括:

5)控制器读取中转锅炉4中液位传感器的检测数据;

6)控制器判断步骤5)获得的数据是否为0,若是,则关闭连通管上的排水口电磁阀432,并进入步骤7);若否,则返回步骤5);

7)控制器统计连通管上排水口电磁阀432关闭的时长,直至达用户输入指令对应的当前泡茶阶段中目标冲泡时间参数;

8)控制器判断是否有未执行的下一泡茶阶段,若是,返回步骤1),若否,进入步骤9);

9)控制器控制冲泡壶上的出茶阀门511打开;

10)控制器接收外壳中冲泡壶底座的出水检测传感器82的检测信号,并判断冲泡壶的底部排水口51处是否出水,若是,则返回步骤9),若否,则进入步骤11);

11)控制器控制出茶阀门511关闭,并控制与控制器相连的蜂鸣器打开,以提醒用户泡茶结束。

上述泡茶方法中,步骤31)之后、步骤32)之前,还包括:

312)控制器读取冲泡壶检测传感器83的检测信号,并判断外壳1的冲泡壶底座8处是否放置有冲泡壶5,若是,则进入步骤32),若否,则控制与控制器相连的蜂鸣器打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泡茶机的泡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泡茶机,泡茶质量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