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用加工杯组件及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8578发布日期:2021-06-01 23:2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用加工杯组件及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用加工杯组件及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目前,食品加工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主要通过设置在食品加工机内腔底部的加工刀具对食品进行切削、粉碎,以使食物达到要求的粉碎程度,以便于用户食用。

为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使用需求,现有的食品加工机还具有加热功能,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使浆液液面上浮至溢出,因此在杯盖下方设有防溢电极用于检测浆液液面高度,浆液接触防溢电极后防溢电路导通,控制板接收电信号后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加热,由于加热组件与液体之间存在热惯性,液体继续吸收加热组件的热量导致浆沫继续上升存在溢出的风险,因此加工杯组件的最大制浆容量不能过大,需要在最大制浆容量的液面高度上方预留空间避免溢出。

为保证浆沫不溢出加工杯组件,将浆液加入到杯体内部至最大容量时,液面距离杯体底部的距离为b,液面距离防溢电极底端的预留高度为a,杯体的排气孔与防溢电极底端的距离需要有较大的预留高度c,导致机器整体高度变高。1200ml容量时,b:a:c=2.2:1.3:1,即b≈a+c,杯体的有效容量约为实际体积的一半。

进一步的,a≈65mm,c≈50mm,等效杯体为圆柱体,限定杯体直径为φ110mm,满足用户单次饮用需求的最小浆液体积为300ml,此时,在制备300ml浆液时,液面高度约为30mm,因此,若设定300ml为食品加工机能够满足用户的单次最小制浆容量,则杯体组件的最小高度为65+50+30=145mm,整体高度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用加工杯组件及食品加工机,在保证防溢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整机高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用加工杯组件,包括杯体和盖合于杯体的盖体,杯体和盖体合围形成加工腔,盖体设有伸入加工腔的防溢电极,加工腔的容积小于1700ml,防溢电极底端与杯体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具有高度差a,杯体加工腔的高度为h,h:a的范围为4.4:1~5:1。

对于常规食品加工机而言,在杯体尺寸一定的前提下,为保证防溢效果,防溢电极底端与杯体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过高,在这一结构下会浪费加工腔的空间,导致加工腔的有效加工空间降低,并且整机高度较高。而且常规食品加工机容积较大,浆液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慢,停止加热后的热惯性大,浆液液面上升幅度大,不利于防溢。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杯体的最大制浆容量,满足用户饮用需求量的同时,将防溢电极底端与杯体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进行合理压缩,虽然会相应减小防溢空间,对于容量小于1700ml的中小容量食品加工机而言,由于杯体内部浆液容量小,小容量浆液随加热组件温度变化速度大于大容量浆液,对于温度变化的反应迅速,因而停止加热后热惯性小,浆液及浆沫上浮的幅度相对较小,在满足中小容量加工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控制防溢电极底端与杯体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的比例,既能保证防溢效果,又能有效利用杯体的空间。

作为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用加工杯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杯体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为b,h:b的范围为1.5:1~1.8:1。

杯体的最大制浆高度决定了食品加工机的单次制浆量,一般而言,最大制浆高度越高,单次制浆量越大。本实用新型对设置在最大制浆液面上方的防溢空间进行压缩,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相应的提高最大制浆高度,提高食品加工机的单次制浆量,从而具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

作为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用加工杯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盖体设有排气孔,防溢电极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为c,h:c的范围为4.4:1~4.8:1。

由于控制板输出停止加热的信号后,加工腔内的浆液具有热惯性,产生的浆沫仍会持续上升,因此,防溢电极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越大,浆沫在加热管停止加热后溢出加工腔的可能性越低。当防溢电极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占加工腔总高度的比例过低时,在热惯性影响下的浆沫更易溢出,当防溢电极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占加工腔总高度的比例过高时,则会导致食品加工机整机高度过高,不利于收纳。本实用新型对防溢电极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与加工腔总高度占比进行优化,整机高度低,并且在浆液升至高位仍能起到较好的防溢效果。

作为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用加工杯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盖体设有排气孔,防溢电极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为c,a:c的范围为0.8:1~1.2:1。

防溢电极底端与杯体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用于为浆液在搅拌及加热过程中上浮触发防溢电极预留防溢空间,防溢电极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主要用于解决热惯性导致浆沫在断电后持续上升的问题,两个高度尺寸都能够提高防溢效果,在加工腔高度和杯体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一定的前提下,当防溢电极底端与杯体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过大,则会压缩防溢电极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浆沫仍会由于热惯性而溢出,当防溢电极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过大,则会压缩防溢电极底端与杯体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浆液在搅打过程中液面高度浮动空间较小,容易误触发防溢电极,影响食品加工机正常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将防溢电极底端与杯体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和防溢电极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的高度占比进行合理分配,既能满足浆液搅打过程中液面上浮的防溢,又能满足加热管断电后浆沫由于热惯性上浮的防溢。

作为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用加工杯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加工杯组件包括设置在杯体底部开口处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导热板与导热板贴合设置的加热管,导热板扣合于杯体底部,并与杯体、盖体形成加工腔。

将导热板设置在杯体底部开口处,热量传递路径为由加热管传递至导热板,由导热板直接传递至浆液,可提高导热效果,实现快速热传递,降低热惯性,降低浆液上溢的高度。

作为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用加工杯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导热板为铝合金板。

铝合金板材质轻薄,热传导系数高,浆液接触的热比较均匀,且由于铝合金板的热传导特性,可降低热惯性的影响,即食品加工机在加热至沸腾并触发防溢时,控制板输出信号使加热管断电,热量迅速被导热板传导至溶液,热惯性更小,防溢电极底端与杯体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和防溢电极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较小,和传统食品加工机相比,相同条件下的杯体高度更低。

作为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用加工杯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导热板上设有食品级材质涂层。

由于导热板为铝合金材质,食品级材质涂层可以保证食品加工机内部食品的安全,避免长期使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同时涂层较薄,可以忽略其对加热组件热传递的影响,即热量的传递路径可以相应简化,提高热传递效率。

作为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用加工杯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加热管设置在导热板内部。

导热板由于材质是铝合金板,质地轻薄,可利用加热管对导热板进行支撑。而且将加热管预埋在导热板内部,热量可直接传递至导热板,热传递效率高。现有技术中将加热管焊接在导热板下方,热量会从加热管下方流失,本实用新型将加热管完全包覆在导热板内,没有热量损失,可以显著提高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和安装在主机上的加工杯组件,加工杯组件为如上所述的加工杯组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加工杯组件的结构,可以提高杯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降低食品加工机整机的高度,提高食品加工机整机的防溢效果,用户使用过程中体验更好。

作为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主机内部设有电机组件,加工杯组件包括设置在杯体底部开口处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与电机组件之间设有隔热件。

隔热件可以降低加热组件对电机组件的直接影响,由于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热传递效率,将导热板直接作为支撑结构设置在加工杯组件和主机之间,如不设置隔热件,热量能够直接传递至电机组件的电机支架上,影响电机组件的散热,通过设置隔热件可以避免电机组件过热,延长电机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工杯组件装配在食品加工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工杯组件尺寸优化标示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工杯组件与电机组件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3中m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00-加工杯组件;

110-杯体;

120-盖体;

130-加工刀组;

140-防溢电极;

150-加热组件;

151-导热板;

152-加热管;

153涂层;

160-底座;

200-主机;

210-电机组件;

211-电机支架;

220-隔热件;

300-水箱组件;

400-接浆组件;

500-集水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具体采取的方案是: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用加工杯组件,应用在一种主机200和加工杯组件100一体式的食品加工机上,加工杯组件100包括杯体110和盖合于杯体110的盖体120,杯体110和盖体120合围形成加工腔,加工腔内设有能够受驱动转动的加工刀组130,盖体120设有伸入加工腔的防溢电极140,杯体110底部开口处设有加热组件150,当加工腔中的浆液由于加工刀组130高速旋转而上浮时,或则由于加热组件130加热而使浆液产生上升的浆沫时,能够通过接触防溢电极140而使防溢电路形成通路,并发送相应的指令至食品加工机的主机200抑制浆液溢出。盖体120还设有排气孔,用于防止加工腔内部升温而导致压强过高。本实用新型应用在中小容量的食品加工机中,因此本实施例中,加工腔的容积为1200ml,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杯体110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具有高度差a,杯体110加工腔的高度为h,h:a=4.8:1。

传统食品加工机通常为容量大于1700ml的大容量食品加工机,杯体加工腔的高度h,和防溢电极底端与杯体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a的比值通常较大,否则浆液在搅打及加热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液面高度变化,浆液会误触发防溢电极甚至直接溢出。本实用新型针对中小容量的食品加工机加工杯组件进行结构优化,在杯体110加工腔的高度h一定的前提下,压缩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杯体110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a,最大制浆液面高度被提高,杯体110内空间利用率更高,制浆量也更大。由于杯体110本身容量较低,小容量浆液随加热组件温度变化速度大于大容量浆液,对于温度变化的反应迅速,因而停止加热后热惯性小,即便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杯体110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a降低,产生的浆液液面浮动幅度也较低,降低浆液误触防溢电极140的可能性,提高防溢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杯体110加工腔的高度为h与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杯体110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a的比值为4.8:1为优选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h:a的范围满足4.4:1~5:1,均能够在保证防溢效果的同时,提高加工腔内部空间利用率。此外,本实施例中,加工腔的容积为1200ml为优选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加工腔的容积小于1700ml,浆液及浆沫的上浮幅度都相对较小,可通过减少防溢空间来提高加工腔内部空间利用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一种加工杯组件,也可应用于主机和加工杯组件分体式的食品加工机上,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传统大容量食品加工机中,杯体加工腔的高度h与杯体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b的比值约为2.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优化后杯体110加工腔的高度h与杯体110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b的比值为1.6:1,即相对提高了最大制浆液面高度,在保证防溢效果的前提下压缩了防溢空间的高度,提高了单次制浆量,具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本实施例相对于传统食品加工机,一方面,当杯体110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占加工腔总高度的比例过低时,若要保证制浆量,则会导致杯体110高度过高,整机高度过高,若要保证整机高度便于收纳,则会导致单次制浆量低,制浆效率低。另一方面,当杯体110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占加工腔总高度的比例过高时,由于需要保证一定的防溢高度,同样会导致杯体110高度过高,整机不利于收纳。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杯体110加工腔的高度h与杯体110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b的比值为2.1:1为优选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h:b的范围满足1.5:1~1.8:1,均能实现保证防溢效果的同时,实现较高的杯体空间利用率。

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c用于防止浆液在停止加热后由于热惯性问题导致浆沫持续上升并最终溢出的问题,通过增加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c可减少浆沫上浮溢出的可能性。保证制浆容量的前提下,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过低,会导致浆沫上浮一定高度后仍会溢出,防溢电极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过高时,会导致食品加工机的整体高度上升。因此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杯体110加工腔的高度h与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c的比值为4.8:1,可在保持整机高度较低的同时,具有较好的防溢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杯体110加工腔的高度h与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c的比值为4.8:1为优选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杯体110加工腔的高度h与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c的比值满足4.4:1~4.8:1,均能实现整机高度低的同时仍能起到较好的防溢效果。

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杯体110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和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均能够解决食品加工机在工作过程中的防溢问题,前者在于提高高度差后能够解决浆液及浆沫上浮对防溢电极140的误触发,后者在于提高距离后能够解决浆沫由于热惯性持续上浮并溢出的问题,因此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为c,a:c=1:1,无论用于避免防溢电极140误触发的问题,抑或是避免停止加热后浆沫上升溢出的问题都能够合理解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杯体110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a,和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为c的比值为1:1为优选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二者的比值范围满足0.8:1~1.2:1,均能起到较好的防溢效果。

如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加工杯组件100包括设置在杯体110底部开口处的加热组件150,加热组件150包括导热板151与导热板151贴合设置的加热管152,导热板151扣合于杯体110底部,并与杯体110、盖体120形成加工腔。将导热板151扣合在杯体110底壁开口处,杯体110底部侧壁设有外螺纹,通过设有内螺纹的底座160与杯体110紧固连接,并进一步导热板151夹持固定,加热管152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通过导热板151传递至加工腔内的浆液,提高导热效果,停止加热后,导热板151的热量迅速下降,减少浆沫上浮溢出的问题。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导热板151为铝合金板。铝合金板材质轻薄,热传导系数高,可降低热惯性的影响,即食品加工机在加热至沸腾并触发防溢时,控制板输出信号使加热管断电,热量迅速被导热板151传导至溶液,导热板151的热量迅速下降,浆沫上升高度低,可以设置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杯体110的最大制浆液面高度之间的高度差较小和防溢电极140底端与排气孔的距离较小,和传统食品加工机相比,相同条件下的杯体110高度更低。

可以理解的是,导热板151的材质除了铝合金外,还可以是其他导热材质,如铜材质,然而铜材质虽然导热效率高于铝,但其散热效果较铝稍差,不利于解决浆沫由于热惯性上浮溢出的问题。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导热板151上设有食品级材质涂层153,可以为食品级树脂涂层。导热板151上设置的食品级材质涂层153可以避免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并且由于涂层153表面光滑,更利于对加工腔进行清洗。涂层153可与食品直接接触且厚度σ<0.1mm,本实施例中为0.05mm,可以忽略其对加热组件热传递的影响,即热量的传递路径可以相应简化为加热管152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板151,导热板151将热量直接传递至溶液,提高热传递效率。

如图4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热量散失,加热管152设置在导热板151内部,同时为了便于装配,在生产过程中,加热管152直接预埋在导热板151内部。由于导热板151完全包覆在加热管152外周,安装加热管152的空间为封闭空间,加热管152散发的热量可直接被导热板151传递至加工腔内的浆液,没有热量损失,热效率高。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防溢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200和嵌入主机200设置的加工杯组件100,加工杯组件100为如前述实施例的加工杯组件。主机200内部设有电机组件210,在加工杯组件100的一侧设置有水箱组件300(用于储水),并通过进水管组件连通水箱组件300和加工腔,在加工杯组件100的另外一侧设置有接浆组件400(用于盛装制作完成的浆、糊、汤等食材)、集水杯500,加工杯组件100通过排浆组件将食材排到接浆组件400,将清洗废水排到集水杯500。

在加工杯组件100中,加热组件150、杯体110分别装配在底座160的两端且将密封圈轴向压紧,电机组件210由下往上锁紧在加热组件150的底部,且其输出轴穿过加热组件150并伸入到杯体内部与加工刀组130紧固。

结合前述实施例,以1200ml容量的加工杯组件而言,b>a+c,且b=0.58h,即杯体110的有效容量约为60%。进一步的,实际应用中,a≈35mm,c≈40mm,杯体110直径为φ110mm,即最小容量300ml时溶液高度为30mm,若设定300ml为最大容量时,加工杯组件100的最小高度为35+40+30=105mm,与传统食品加工机相比,高度降低了约30%。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加工杯组件100的结构,提高杯体11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降低食品加工机整机的高度,提高食品加工机整机的防溢效果,并进一步提高了热传递效率,用户使用过程中体验更好。

进一步的,加热组件150与电机组件210之间设有隔热件220。具体的,隔热件220为环形套,电机组件210包括电机支架211,电机支架211上设有供导热板151下端柱体插入的安装孔,环形套外周设有环形槽能够嵌入安装孔中并与安装孔内壁配合固定。隔热件220材质优选耐高温硅胶,或则耐高温橡胶。通过隔热件220能够避免加热组件150的热量直接传递给与其接触的电机组件210,减少散发的热量对电机组件210工作的影响,延长电机组件21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