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咀嚼式慢速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3662发布日期:2021-08-31 13:4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咀嚼式慢速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榨汁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咀嚼式慢速榨汁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和饮食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果蔬汁饮品的营养和口感要求也逐渐提升。工作之余,现榨一杯鲜果汁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舒缓疲劳和解压的方式。榨汁机主要工作目的是从果蔬物料中挤压出汁液,使物料中的汁液和料渣分离。它的结构包括主机、设置在主机内的电机、设置在主机上的压榨机构,压榨机构包括集汁腔、容置在集汁腔内的挤压螺杆和设置在集汁腔前端的端盖,集汁腔上设出汁口,端盖上开设有排渣口。使用时,电机驱动挤压螺杆转动,集汁腔内待加工的果蔬在挤压螺杆和集汁腔内壁的挤压下出汁,果蔬汁液从出汁口排出,料渣由挤压螺杆继续向前推动,从端盖的排渣口排出,实现渣汁分离。但是这些榨汁机一般存在以下问题:(1)配件数量多不易安装,而且挤压筒上设置的过滤孔容易堵塞,影响出汁,而且难以清洗。(2)现有的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整机体积大,尤其当压榨组件安装到机座上时非常不方便,而且整机轴向长度长,占用空间大,不利于用户拆装操作,也不利于收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咀嚼式慢速榨汁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咀嚼式慢速榨汁机,包括机身、机座和用于压榨的挤压装置,所述机身安装在机座上,所述挤压装置安装在机身的前端,所述机身的末端设有开关,所述机身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挤压装置包括进料通道、集汁筒、推进螺杆、挤压筒和端盖,所述进料通道设于集汁筒上,所述推进螺杆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挤压筒与推进螺杆之间形成挤压间隙,所述挤压筒设于集汁筒内,所述端盖盖合在集汁筒的前端,所述集汁筒的底部设有出汁口,所述端盖的底部设有出渣口。

作为改进,所述挤压筒的侧壁上设有栅条,所述栅条间设有出汁过滤缝隙,所述栅条沿着挤压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出汁过滤缝隙沿着栅条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与出汁口相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出汁过滤缝隙的大小为0.1mm~0.2mm。

作为改进,所述挤压筒为锥形,所述挤压筒和推进螺杆横向设置,所述挤压筒的内壁倾斜设置形成出渣通道,所述出渣通道与出渣口相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端盖内设有排渣筒,所述排渣筒内设有逐渐缩小的排渣通道,所述排渣通道横向贯穿排渣筒设置,所述排渣通道的一端扣接在集汁筒上并且与挤压筒相连通,所述排渣通道的另一端与出渣口相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推进螺杆由首端至末端直径逐渐增大。

作为改进,所述集汁筒上位于出汁口的位置处设有可活动密封出汁口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转动连接在集汁筒上。

作为改进,所述集汁筒和机身之间通过一锁定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锁定装置包括锁定座、解锁按钮、可上下移动的锁扣架及用于复位锁扣架的复位弹簧,所述锁定座固定在机身的前端底部,所述锁扣架和复位弹簧均安装在锁定座内,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抵接在锁扣架的底部,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抵接在锁定座的底部内壁上,所述解锁按钮用于驱动锁扣架下移并且与锁扣架的一端相连。

作为改进,所述集汁筒的末端外壁上设有定位卡块,所述机身的前端内壁上设有适配定位卡块安装的定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分为可拆卸的机身、机座和挤压装置三段,结构合理,便于用户拆装,而且体积较小,便于收纳和携带。本实用新型的出汁过滤缝隙代替传统的过滤孔,不易堵塞,不会影响出汁,也便于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视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位于锁定装置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身1、机座2、挤压装置3、开关4、驱动电机5、锁定装置6、定位槽10、进料通道30、集汁筒31、推进螺杆32、挤压筒33、端盖34、锁定座60、解锁按钮61、锁扣架62、复位弹簧63、出汁口310、密封盖311、定位卡块312、栅条330、出渣通道331、出渣口340、排渣筒341、排渣通道342、导柱6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咀嚼式慢速榨汁机,包括机身1、机座2和用于压榨的挤压装置3,所述机身1安装在机座2上,所述挤压装置3安装在机身1的前端,所述机身1的末端设有开关4,所述机身1内设有驱动电机5,开关4与驱动电机5电性连接。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所谓咀嚼式是指驱动电机5的转速较慢,使得与其连接的推进螺杆32的转速也较慢,在挤压压榨的过程中过度破坏食物的维生素或其他营养物质,尽可能地保留营养物质,驱动电机5的转速为20~200转/分,达到慢速且咀嚼式的压榨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挤压装置3包括进料通道30、集汁筒31、推进螺杆32、挤压筒33和端盖34,所述进料通道30设于集汁筒31上,所述推进螺杆32与驱动电机5相连,所述挤压筒33与推进螺杆32之间形成挤压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压间隙的大小为0.5~3mm,可以防止果渣或食物残渣通过挤压间隙意外落入到出汁口310中。所述挤压筒33设于集汁筒31内,所述端盖34盖合在集汁筒31的前端,所述集汁筒31的底部设有出汁口310,所述端盖34的底部设有出渣口340,形成渣汁分离,口感更佳。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筒33的侧壁上设有栅条330,所述栅条330间设有出汁过滤缝隙,所述栅条330沿着挤压筒3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出汁过滤缝隙沿着栅条33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与出汁口310相连通,所述出汁过滤缝隙的大小为0.1mm~0.2mm,经挤压筒33和推进螺杆32压榨的汁液经过出汁过滤缝隙流出挤压筒33,从挤压筒33流入到集汁筒31中,再从出汁口310流出,用户可在出汁口310处用容器接取汁液。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筒33为锥形,便于汁液的流动。所述挤压筒33和推进螺杆32横向设置,所述挤压筒33的内壁倾斜设置形成出渣通道331,所述出渣通道331与出渣口340相连通。所述推进螺杆32由首端至末端直径逐渐增大,便于将残渣往出渣口340的方向推动。经挤压筒33和推进螺杆32压榨后的残渣在推进螺杆32的转动下向出渣通道331移动,经过出渣通道331后落入出渣口340,经出渣口340排出挤压装置3外,用户可在出渣口340处用容器接取残渣,便于统一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34内设有排渣筒341,所述排渣筒341内设有逐渐缩小的排渣通道342,所述排渣通道342横向贯穿排渣筒341设置,所述排渣通道342的一端扣接在集汁筒31上并且与挤压筒33相连通,所述排渣通道342的另一端与出渣口340相连通。排渣筒341的作用是集中残渣,便于统一排出,减少残留。

如图4所示,所述集汁筒31和机身1之间通过一锁定装置6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锁定装置6包括锁定座60、解锁按钮61、可上下移动的锁扣架62及用于复位锁扣架62的复位弹簧63,所述锁定座60固定在机身1的前端底部,所述锁扣架62和复位弹簧63均安装在锁定座60内,所述复位弹簧63的顶端抵接在锁扣架62的底部,所述复位弹簧63的底端抵接在锁定座60的底部内壁上,所述解锁按钮61用于驱动锁扣架62下移并且与锁扣架62的一端相连。这样,在锁定装置6锁定的状态下,锁扣架62在复位弹簧63的弹力作用下向上顶紧集汁筒31,使得集汁筒31不能转动或者轻易被拉出,使得集汁筒31可以平稳地固定在机身1上。当需要从机身1上拆卸集汁筒31或整个挤压装置3时,按压解锁按钮61,使得锁扣架62跟随解锁按钮61向下移动,与此同时,复位弹簧63被锁扣架62压缩从而储存了弹性势能,然后集汁筒31就可以从机身1上向外拉出,达到拆卸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架62的底部设有导柱620,所述复位弹簧63外套于导柱620,防止复位弹簧63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集汁筒31的末端外壁上设有定位卡块312,所述机身1的前端内壁上设有适配定位卡块312安装的定位槽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卡块312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在集汁筒31的末端外壁上,对应地,定位槽10的数量也设为三个,可以有效地快速定位安装集汁筒31。所述定位卡块3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集汁筒31的大小去设置,可以设置为四个或五个或更多,并不应以此为限。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