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于“互联网+”的智能按摩枕及双层按摩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7051发布日期:2020-09-11 21:5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适应于“互联网+”的智能按摩枕及双层按摩气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应于“互联网+”的智能按摩枕,其具有头部及相邻部位的按摩功能,能够基于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测,可用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能诊疗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1/3的时间,睡眠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长期失眠将给人造成智能活动障碍,具体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容易遗忘、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焦虑等,同时还会对其他机能造成损害,如出现白天头晕、食欲差、消化不良,甚至出现头痛、肢体或面部麻木、呼吸困难、心慌、血压波动、多汗和月经不调等症状。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的质量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然而,在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下,失眠是人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尽管目前已有药物能够治疗失眠症,但对这类药物的长期或过度依赖同样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人们更多地期望通过头部按摩等简便易行的保健理疗方式,特别是个人用自助设施改善睡眠状况。其中,头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毛囊血运,促进头发生长,同时还有放松机体,缓解压力作用,改善神经状态,预防和消除头痛,尤其是对于失眠的人群,还具有健脑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

现有个人使用的自动按摩设备很多,但多为按摩身体其他部位的,例如按摩椅、按摩坐垫和足部按摩器等,缺乏专用的头部按摩设备,特别是于与枕头结合、能够在入睡时进行按摩的头部按摩设备。

对于头部按摩而言,现有自动按摩设备的主要缺陷包括:1)按摩元件多为硬质的旋转按摩头和按摩柱等,这些按摩元件往往不适应于头部按摩,特别是不适于设置于枕头中形成按摩枕;2)不能作为正常的枕头使用;3)不适应于“互联网+”,尽管现有按摩设备多设有控制电路或称控制装置,可以通过按键输入选择按摩模式及按摩时间,然而这些按摩模式和按摩时间都是预先设定的,不能依据使用者的身体状况自动调节,尽管从理论上讲,将现有控制装置通过通信技术和通信装置接入互联网,就能够实现远程控制以及对设备工作状态的远程监视,部分产品也声称实现了这种功能,然而,现有按摩设备不能监视或检测使用者的生理状态或生理指标,由于睡眠过程中的生理指标,特别是于睡眠质量相关的生理指标,是判断睡眠状况及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远程按摩控制或自动按摩控制的主要依据,缺乏生理状况或生理指标的自动检测,将严重妨碍“互联网+”优势的充分发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应于“互联网+”的智能按摩枕,这种按摩枕可作为枕头使用,能够在相应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头部按摩,适合于“互联网+”健康和诊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双层按摩气囊,包括第一囊袋和第二囊袋,所述第二囊袋位于所述第一囊袋的上方,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和第一囊袋的顶面之间设有相互密封连接为一体的粘结区域,所述粘结区域的中部设有连通第二囊袋和第一囊袋内充气空间的袋间通孔,所述粘结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的中央位置或者偏离中央的位置,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中央与所述第一囊袋的顶面中央对齐或者不对齐。

优选地,所述第一囊袋和第二囊袋均采用平面双层结构,由底面和顶面构成,同一囊袋的底面和顶面在其边缘区域密封连接在一起,在不充气时,底面和顶面可以相互贴在一起,将气充入底面和顶面之间后,底面和顶面的中部区域(除相互密封连接在一起的边缘区域之外的区域)相互分开,形成囊袋内的充气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囊袋位于所述第一囊袋的正上方,通常,所述第二囊袋与第一囊袋的大小相等或大致相等,例如,两者的面积(底面或顶面的面积)差不超过其中较小面积的25%或50%。

优选地,所述第一囊袋和第二囊袋的平面形状(相当于顶面或底面处于平面状态时的形状)为矩形(含正方形)或椭圆形(含圆形)。

所述粘结区域可以位于纵向上偏离且横向上不偏离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的中央的位置,或者位于纵向上偏离且横向上不偏离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的中央的位置,或者位于纵向上偏离且横向上也偏离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的中央的位置,这里所称横向为左右方向,所称纵向为所述底面上垂直于横向的方向。

所述第二囊袋的下方优选设有伸缩式按摩头,所述伸缩式按摩头上设有朝向第二囊袋的竖向的伸缩件(活动件),所述伸缩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相接触或者所述伸缩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设有间隔体。

适应于“互联网+”的智能按摩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按摩气囊,所述按摩气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任意一种双层按摩气囊,所述第一囊袋通过输气管连接充放气装置。

优选地,所述按摩气囊左右对称设置,包括位于枕体上的头颈部按摩部位(枕体上与人头颈部上的按摩部位对应的部位)的头颈按摩气囊和位于枕体上的肩部按摩部位(枕体上与人肩部上的按摩部位对应的部位)的肩按摩气囊,所述头颈按摩气囊上的粘结区域位于其第二囊袋的底面的中央位置内侧的位置,所述肩按摩气囊上的粘结区域位于其第二囊袋的底面的中央位置,所述肩按摩气囊设置在所述枕体的脚侧(以正常使用时枕体朝向人脚的一侧为脚侧,以与脚侧相对的一侧为头侧)的上边缘区域。

优选地,所述枕体由上枕体和下枕体对合而成,所述上枕体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放置各按摩气囊的凹部,所述充放气装置设置在上下枕体之间,所述下枕体的顶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充放气装置的主安装槽,所述输气管穿过上枕体上的输气管孔,两端分别与所述充放气装置和相应的按摩气囊连接。

优选地,所述枕体采用乳胶或慢回弹记忆棉制成。

优选地,所述枕体上还设有感应气囊,所述感应气囊优选呈横向的条形,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所述感应气囊内设气体压力传感器或者通过感应气管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的气压输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按摩元件设置在枕体上,且采用柔性的平面结构囊袋,可以作为枕头使用,通过配套设置气囊的充放气装置,躺着枕头上就能够进行按摩,不需要专门的理疗过程,不耗费额外的时间,在按摩的作用下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方便使用且有助于入睡;由于按摩元件采用柔性的按摩气囊,感觉舒适且不会造成损伤,在不进行按摩时,按摩气囊变成柔性的片状,不妨碍枕头的正常使用,不会被使用者带来不适感;由于采用独特的双层按摩气囊设计,与人体直接作用的上层气囊(第二囊袋)在充气过程中不仅有上下膨胀运动,而且还可以倾斜运动,充气后呈一定的倾斜角度,能够更好地与体表接触和作用,进一步提高舒适度并改善了按摩效果;由于可以通过感应气囊采集体表压力或微动信号,能够利用相关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持续获得实时的心率信号和呼吸率信号,进而通过这些信号分析人的睡眠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由此适应于“互联网+”的医疗保健要求,可以与远程医疗和健康监护系统或智能诊疗生态系统相结合,将其作为涉及睡眠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数据来源以及按摩保健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据医疗保健需要,实现远程控制自动控制,或者进行人工设定,使用者在开启后不需要再做任何操作,不影响睡觉。

附图说明

图1是按摩枕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按摩枕的侧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头颈部按摩的按摩气囊(充气状态)示意图;

图4是肩部按摩的按摩气囊(充气状态)示意图;

图5是涉及按摩气囊和伸缩式按摩头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双层按摩气囊(充气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双层按摩气囊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充气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设有旋转按摩头的双层按摩气囊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互联网+”时的一种实施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按摩气囊包括第一囊袋25和第二囊袋26,所述第二囊袋位于所述第一囊袋的上方,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和第一囊袋的顶面之间设有相互密封连接为一体的粘结区域,所述粘结区域的中部设有连通第二囊袋和第一囊袋内的充气空间的袋间通孔27,所述粘结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的中央位置或者偏离中央的位置,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中央与所述第一囊袋的顶面中央对齐或者不对齐。当两者的中央部位对齐时(参见图6),充气后第二囊袋和第一囊袋只有上下方向的形变(胀起),第二囊袋依然位于所述第一囊袋的正上方,相当于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按摩;当中央部位不对齐时(参见图7),第二囊袋在充气膨胀的过程中还会倾斜,相当于在相应的斜向上按摩,因此在进行按摩气囊的设置时,可以根据人体具体部位的形状,选择相应的上下囊袋的连接(粘结)位置。

所述第一囊袋和第二囊袋均可以采用平面双层结构,由底面和顶面构成,同一囊袋的底面和顶面在其边缘区域密封连接(例如,粘结、热合等)在一起。在不充气时,底面和顶面可以相互贴在一起,呈薄片状,将气充入底面和顶面之间后,底面和顶面的中部区域(除相互密封连接在一起的边缘区域之外的区域)相互分开,形成囊袋内的充气空间。

所述第二囊袋底面和第一囊袋顶面之间的密封连接通常可以为粘结,包括塑料的热合粘结以及胶粘结等,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等其他任意适宜的技术。

所述第二囊袋和第一囊袋通常可以采用柔性的具有相应强度的塑料膜片制成,也可以采用其他柔性的气密封片材制成。

所述粘结区域实现了第二囊袋与第一囊袋的连接,同时通过设置在其中的通孔(袋间通孔)实现两囊袋内充气空间的连通。通常,为便于使用,可以在第一囊袋上连接用于输入输入/输出空气的输气管,第二囊袋通过第一囊袋进行充放气。

粘结区域应环绕袋间通孔,以有效地保证袋间通孔的密封性能。

所述第二囊袋优选位于所述第一囊袋的正上方,在不充气的状态下,两者的中心位置对齐,在充气后,依据第二囊袋与第一囊袋的具体连接部位,第二囊袋倾斜或者不倾斜。

通常,所述第二囊袋与第一囊袋的大小相等或大致相等,例如,两者的面积(相当于底面面积或顶面面积)差不超过其中较小面积的25%或50%。

其中,第二囊袋的大小应考虑与人体的接触面积,第一囊袋的大小应考虑对第二囊袋的有效支撑和第二囊袋的倾斜方式要求(如果有的话)。

所述第一囊袋和第二囊袋的平面形状(相当于顶面或底面处于平面状态时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含正方形)或椭圆形(含圆形)。

所述粘结区域可以位于纵向上偏离且横向上不偏离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的中央的位置,或者位于纵向上偏离且横向上不偏离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的中央的位置,或者位于纵向上偏离且横向上也偏离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的中央的位置,这里所称横向为左右方向,所称纵向为所述底面上垂直于横向的方向。

由于第二囊袋与第一囊袋在粘结区域连接,而充气后第二囊袋和第一囊袋的形状均发生变化,当粘结区域不位于中央时,依据粘结区域位置的不同,第二囊袋的位置将发生不同变化(例如,不同的倾斜角度),其中包括倾斜及中心位置的移动,可以根据人体相应部位的形状及按摩力要求确定各囊袋的大小和粘结区域的位置。

所述第一囊袋上可以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设有输气管,通过输气管连接充放气装置,实现对气囊的充气和放气,进而实现按摩。

参见图8,所述第二囊袋的下方优选设有伸缩式按摩头50,所述伸缩式按摩头上设有朝向第二囊袋的竖向的伸缩件(活动件)52,所述伸缩件的顶部53与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相接触或者所述伸缩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设有间隔体58。使用者,可以将第二囊袋的底面固定在按摩器的局部基体上,将伸缩式按摩头设置在所述局部基体的下方,以所述局部基体作为所述伸缩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之间的间隔体,所述伸缩件的顶部抵靠在所述间隔体的底面,当所述伸缩件向上移动上,将位于其上方的局部基体向上顶起,进而带动该双层按摩气囊向上移动,以伸缩式按摩头实现较大的按摩位移和按压力,以双层按摩气囊保证柔性以及适宜的施力角度和接触面积。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位于第二囊袋和伸缩式按摩头之间的上枕体构成了所述的间隔体。

所述伸缩件的顶部可以呈盘状(外径大于伸缩杆主体部分的外径),顶面可以为中部向上凸的旋转曲面。

所述伸缩式按摩头可以采用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竖立,活塞杆从缸体的上端伸出,用作所述的伸缩件。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可以设置中部向上凸的曲面形顶盘或者平面状的顶盘,顶盘的大小依据希望顶起的区域大小设置,依靠活塞杆上下移动形成所需的伸缩动作。

所述伸缩式按摩头可以包括旋转式的电动机(简称电机),所述电动机通过旋转变直线的传动机构与所述伸缩件驱动连接,所述电动机的壳体的外侧面或所述电动机的安装架外侧面与所述伸缩件之间设有竖向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可以为竖向导向槽或竖向导轨,所述伸缩件上设有与所述竖向导向槽或竖向导轨滑动配合的滑块或滑槽。

所述伸缩式按摩头可以包括竖立的直线电机,所述伸缩件设置在所述直线电机的滑块上,伸缩件可以是固定安装在滑块上的独立的件或者直接一滑块作用所述伸缩件,由于伸缩件通常可以呈竖立的柱形,当所述滑块用作伸缩件上,所述滑块上设有向上延伸出的竖立的柱形结构。

所述伸缩式按摩头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适宜的现有技术。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的适应于“互联网+”的智能按摩枕包括枕体10,所述枕体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按摩气囊21、22,所述按摩气囊通过输气管44连接充放气装置41,通过充放气装置进行充气和放气,充气时按摩气囊胀起,对所接触部位的人体进行挤压,放气后按摩气囊缩回,由此实现自动按摩。

所述充放气装置通常应设有气泵,通常为电动气泵,至少包括用于供气(充气)的气泵。

所述气泵可以采用双向气泵,用于对气囊进行充气和抽气,所述气泵的气囊侧通口(进出气口)通过相应的输气管分别连接各按摩气囊,输气管上设有相应的电控阀门,通过各电控阀门的通断控制,可以控制气泵供气抽气所涉及的按摩气囊,各按摩气囊依据具体设定的工作模式工作。

所述气泵也可以为单向气泵(供气气泵),仅用于向按摩气囊供气,所述气泵的出气口通过相应的输气管分别连接各按摩气囊,输气管上设有相应的电控阀门,通过各电控阀门的通断控制,可以控制气泵供气所涉及的按摩气囊,按摩气囊的通口还连接有相应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相应的电控阀门,按摩气囊充气后,用于供气的输气管上的电控阀门关闭,再打开相应排气管上的电控阀门,在囊袋自身弹力及人体压力等的作用下,空气从相应气囊中排出,不对人体施加压力或者基本上没有压力,充气时排气管上的电控阀门从新关闭,输气管上的电控阀门重新开启。

所述气泵还可以包括用于供气的供气气泵和用于排气的排气气泵,供气气泵与按摩气囊的连接方式与上述仅用于供气的单向气泵相同,区别仅在于将增加的排气气泵的进气口连接上述排气管的出口端,排气时排气气泵启动,将气囊中的气体抽出。

由于按摩气囊是左右对称设置的,左右对称的两个按摩气囊可以采用相同的工作方式,通过各自的相应支管连接相同的输气管和排气管(如果有的话),在相同的电控阀门控制下同步工作。也可以各自独立设置输气管和排气管以便实现更灵活的工作方式。

无论上述哪种形式,都可以通过控制气泵和电控阀门的工作状态实现对具体按摩气囊的充气和排气,可以依据具体设定的工作模式使各按摩气囊在一定的流程充气和排气。

所述充放气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现有气囊式按摩装置的充放气装置或者其他用于充放气的充放气装置。在现有技术背景下,这类充放气装置通常可以设有控制其工作的控制装置,可以依据现有技术预设若干种工作模式,通过按键或旋钮等输入装置人工选择所需的工作模式,控制装置依据所选择的工作模式控制充放气装置工作。

所述按摩气囊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任意一种双层按摩气囊。

可以将所述按摩气囊的第一囊袋的底面粘结在枕体上,以实现固定。

所述按摩气囊通常是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按摩气囊通常可以包括位于枕体上的头颈部按摩部位的头颈按摩气囊21和位于枕体上的肩部按摩部位的肩按摩气囊22,其中用作头颈按摩气囊的双层按摩气囊的粘结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和第一囊袋的顶面的中央位置内侧的位置,用作头肩按摩气囊的双层按摩气囊的粘结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囊袋的底面和第一囊袋的顶面的中央位置,所述肩部按摩部位位于枕体脚侧(以正常使用时枕体朝向人脚的一侧为脚侧,以与脚侧相对的一侧为头侧)的上边缘区域,以按摩靠在枕体边上的肩部。

按摩气囊的具体位置设置依据按摩需求,通常可以对应于人体经常姿态下头颈部和肩部的相关穴位。

所述枕体采用乳胶枕或慢回弹记忆棉制成,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及一定的形状,对人体的作用力均衡,能够提高舒适度并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姿态。

所述枕体由上枕体12和下枕体11对合而成。可以将上枕体和下枕体视为整个枕体从中部附近水平切开的两部分,两者之间可以设置插接、卡接或对合结构,例如,类似于企口的结构。

所述上枕体的上表面可以呈符合人体工学要求的曲面状。

所述下枕体上可以设有若干竖向通气孔17,所述上枕体上也可以设有竖向通气孔。

可以在枕体的外面套上枕套。

可以在所述上枕体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放置各按摩气囊的凹部18,并设置盖在该凹部上的盖片(片状材料)16,以便将各按摩气囊盖住。盖片可以采用与枕体相同的材料,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宜的材料,盖片能够在不妨碍按摩的同时避免以按摩气囊带来的不适。

所述盖片的一侧边缘可以连接(例如粘结)在枕体上(凹部上),相对侧的边缘可以通过不干胶或粘扣结构粘结在枕体上,以便在需要时可以将盖片掀起。也可以将盖片整体地或在盖片的周边都用不干胶等粘在枕体上。

所述盖片的厚度应与凹部的深度相仿,由此在按摩气囊不充气时,盖片的外表面与枕体其他部位的外表面组成完整的表面,方便使用。

所述充放气装置可以设置在上下枕体之间,可以所述下枕体的顶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充放气装置的主安装槽,将充放气装置或其主体部分(壳体)放置在主安装槽内,还可以将用作控制装置与充放气装置的主体部分设置成一个工作盒上,将工作盒放置在主安装槽内。

由于主安装槽的上面盖有上枕体,而上枕体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不会因置于工作盒而使人感到不适。

所述按摩气囊的输气管穿过上枕体上的输气管孔,连接在充放气装置的相应接口上。

所述输气管可以采用柔性管,例如,柔性的塑料管。

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装置可以设置成能够用手操作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上设有若干用于输入的按键,并可以设有各种指示灯(例如电源指示灯、工作指示灯、工作模式指示灯等),所述控制盒通过相应的线缆连接控制装置,以进行输入和指示等。

所述按摩气囊的法向(按摩气囊中心所在枕体表面的法向)后方(远离人体的方向)设有伸缩式按摩头50,所述伸缩式按摩头可以采用电动(例如,电机装置)或气动形式(例如,气缸装置),设有朝向按摩气囊的伸缩件,可以通过伸缩件将气囊向前(或称向外,法向上朝向人体的方向)推动或缩回原位,以配合气囊充放气本身的按摩作用,增大按摩力。例如,可以采用气缸,将缸体竖立,活塞杆从缸体的上端伸出,用作所述的伸缩件,其顶端可以设置中部向上凸的曲面形顶盘或者平面状的顶盘,顶盘的大小依据希望顶起的区域大小设置,依靠活塞杆上下移动(如果按摩气囊所在的枕体表面是斜向的话,活塞杆以垂直于该表面为宜),使位于顶盘上面的枕体(以及位于相应枕体上的按摩气囊)上下移动,活塞杆向上(或者沿法向向外)移动时推动枕体的相应局部向上(或者沿法向向外)凸起,活塞杆缩回时,枕体的相应部位在自身弹力和/或人体压力下回复原位。也可以采用电动机,通过旋转变直线的传动机构带动柱形的伸缩件上下移动,在电机的壳体外侧或电机的安装架上设有限制伸缩件只能沿其轴向上下移动(或沿枕体相应表面的法向上内外移动),伸缩件的顶部也可以设置上述形状的顶盘,其运动方式及对枕体(以及相应按摩气囊)的作用方式与前述气缸的活塞杆相仿;还可以采用直线电机,在直线电机的滑块上固定安装上柱形的伸缩件或者直接将滑块制成伸缩件的形状用作伸缩件,采用与上述气缸同样的工作方式使枕体的相应局部区域凸起和复位。

可以将伸缩式按摩头设置在下枕体上,在下枕体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放置和固定伸缩式按摩头的按摩头槽19。由于伸缩式按摩头与相应按摩气囊之间隔着一定厚度的上枕体,伸缩件在相应气囊附近顶起一个较大的局部区域,有利于对人体相应部位施以较大面积的按摩力,在增强按摩气囊的按摩力的同时,能够获得不同于按摩气囊的按摩效果,同时,在不工作时,不会使人感到不适。

所述枕体上还可以设有感应气囊31。

所述感应气囊可以呈横向的条形,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感应气囊的分布,以保证在通常状况下能够有效地感应到人体的作用。

所述感应气囊可以采用任意适宜的气囊形式,可以通过粘结等方式固定在枕体上。

可以在所述感应气囊内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气体压力信号采集电路或采集装置),或者通过感应气管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的气压输入口,通过气体压力传感器获得感应气囊内的压力变化,这些变化中包含因脉搏搏动和/或呼吸引起的变化,由此,依据脉搏和呼吸的特征,就可以从气体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变化信号中提取脉搏信号和呼吸信号,获得心率和呼吸率等。

所述感应气囊可以位于所述枕体的上表面,通常对应于颈部及头的下部,所述感应气囊应具有一定的跨度,使人躺在枕体上时,颈部和头下部能够压在感应气囊上,体表因心跳和呼吸产生的变化能够影响到感应气囊中的压力,根据该压力变化以及脉搏信号和呼吸信号的特点,能够在相应数据处理技术的支持下,提取心率和呼吸率数据。

可以在所述枕体的上表面上设置用于放置所述感应气囊的感应气囊槽,所述感应气囊内充有压力气体(具有一定的正压),其在各方向上的尺度(大小)应保证人正常躺在枕头上时相应部位能够有效地压在感应气囊上。

当感应气囊与按摩气囊位置在枕体表面上重叠时,可以将按摩气囊设置在感应气囊的上面,在不按摩时(包括按摩动作暂停时),按摩气囊呈柔性的片状,不妨碍感应气囊的工作。

气体压力传感器采集的信号(气体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可以接入控制装置。依据现有技术,可以选取或设计相应的软件,使控制装置得以在软件的支持下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传送,控制装置涉及的其他控制、通信等各种功能,如需要软件支持的话,同样可以依据现有技术进行软件的选取或设计。

所述控制装置可以采用允许装载并运行相应软件的控制装置。例如,现有技术下用于控制充放气装置工作及能够进行压力信号处理和通信的硬件装置。通常,可以采用同一的本地中央控制处理器作为全部或主要数据处理和控制的装置,例如,包括对充放气装置的控制和对感应气囊的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可以通过所设置的通信模块接入通信网络,所述本地中央控制处理器可以在微处理器的基础上配置相关接口电路等。

参见图9,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相应软件及配套设施的配合和支持下接入互联网或其他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和交互。使用时,可以基于“互联网+”形成智能诊疗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将这种智能按摩枕作为其中的保健按摩和相应生理信息检测装置,通过互联网向区域中心(例如,社区卫生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和智能诊疗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或远程监控中心发送感应信号或感应数据,可以接受智能诊疗系统的远程控制,依据智能诊疗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获得优化的按摩方式,并将睡眠过程中的脉搏信息和呼吸信息送入智能诊疗系统,作为使用者的一种重要的健康数据来源,智能诊疗系统的专家和家庭医生等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例如,专家终端,家庭医生终端)访问智能诊疗系统,获得相应数据,以便于远程诊疗和指导,使用者或家人等有权人员也可通过个人终端访问智能诊疗系统,以了解相关情形,并可以与专家交互。

本说明书涉及双层按摩气囊及位于其下方的伸缩式按摩头各部分之间位置关系时所称的“上”、“下”仅用于表示这些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用于限定双层按摩气囊及位于其下方的伸缩式按摩头在实际使用中的方位。涉及其他构造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同理。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