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压差空间的进出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3205发布日期:2021-05-14 14:5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压差空间的进出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压差空间的建筑或设施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压差空间的进出门。


背景技术:

2.为满足一定的需求,常常需要人为的对相邻的空间制造压差效果,这种压差可以是正压 (内压大于外压),也可以是负压(内压小于外压)。比如大型气模结构的体育场馆、游乐设施采用的是正压,使气模结构得以支撑;用于传染病的核酸采集室采用的是正压,防止外部污染空气进入;用于传染病的核酸检测室、实验室等采用的是负压,防止内部污染空气流出。压差空间的技术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3.为保证相邻空间之间的压差效果,单个空间的密封性尤为重要,而空间的密封性主要在于门的设计。具有压差空间的设施常用的门有旋转门、两道或多道的密封门、双层拉链软门、或者连续供气空间的缝状门。旋转门和多道密封门一般用于固定或半固定场所的设施上,不仅体积大、重量重,安装运输不方便,而且造价高、连接处需要做密封处理。双层拉链门,一般用于小型的临时空间和设施,占用一定的空间,进门不便捷。缝状门多用于连续供气的动态压差空间,具有漏气量大,耗能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于压差空间的进出门,该项技术中的门便于运输安装,具有造价低、密封性好等特点。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应用于压差空间的进出门,包括门框、外门和门帘,门框、外门和门帘均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门框上连接两扇外门,两扇外门形状一致,左右对称固定于门框上,两扇门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门帘位于两扇外门的一侧,覆盖在两扇门之间的空隙上,门帘上端固定于门框上部的一侧。
7.进一步的,所述门框是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中的一种。
8.进一步的,所述门帘是方形、倒梯形中的一种。
9.进一步的,所述门帘的上端为弧形或直线形中的一种,下端为弧形或直线形中的一种。
10.进一步的,所述门帘的下端有一个柱形通孔,通孔内放置沙袋。
11.进一步的,所述门帘位于压强大的门的一侧。
12.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应用于压差空间的进出门可单个使用,或者多个门组合使用。
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应用于压差空间的进出门采用轻质软材料便于运输安装。外门两侧的压差作用,以及门帘下端增加的重物使门帘与外门之间更加贴合,提高门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14.图1本实用新型的外侧示意图;
15.图2本实用新型的内侧示意图;
16.图3是图2中a的侧面示意图;
17.图4本实用新型应用效果图;
18.图5本实用新型应用效果图。
19.图中1

门框,2

外门,3

空隙,4

外门,5

门帘,6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1.实施例:图1到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压差空间的进出门包括门框1、外门2、外门4、门帘5。门框1、外门2、外门4、门帘5均采用透明pvc面料,所述门框1上连接外门2和外门4,外门2和外门4形状一致,左右对称固定于门框1上,外门2和外门4之间留有空隙3。所述门帘5位于外门2和外门4的内侧,覆盖在外门2和外门4之间的空隙3上,门帘5上端固定于门框1内侧上端的外部。
22.所述门框1是圆形,门帘5是方形。
23.所述门帘5的上端为弧形,下端也为弧形,便于与圆形门框贴合。
24.所述门帘5的下端有一个柱形通孔6,通孔6内放置沙袋。沙袋可以增加门帘5的重量,通过重力的作用使门帘5与外门2和外门4更加贴合。
25.所述外门2和外门4的内侧压强高于外门2和外门4的外侧压强。
26.所述一种应用于压差空间的进出门根据使用场景的大小单独使用或多个组合使用。
27.进出方法:进门人员进门时,用手扒开外门2和外门4之间的空隙3,并推开门帘5进入门的另一侧,由于外门2和外门4内部的压强高于外门2和外门4的外部,当进门人员进入后,门帘5迅速贴在外门2和外门4上,保证了门的密封性。出门人员出门时,手掀开门帘5,扒开外门2和外门4之间的空隙3,当出门人员出门后,门帘5迅速贴在外门2和外门4上,保证了门的密封性。
28.所述一种应用于压差空间的进出门可应用于环形充气通道游乐设备(图4),膜结构设备 (图5),密封性实验室等具有压差环境的设施。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文中提到的“左”、“右”、“内”、“外”、“上”、“下”等方位术语只是对实施情况的一种具体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和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