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椅座靠背及其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93084发布日期:2021-05-11 14:3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椅座靠背及其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椅座靠背及其座椅。



背景技术:

椅背是座椅必不可少的部分,现有的技术为了提高座椅靠背的舒适性,将开发重点放在泡棉的材料开发上,而忽视了安装的便捷性。授权号cn209499195u中提出了一种可便携拆装的座椅靠背,包括:相互扣合的靠背前壳和靠背背壳,所述靠背前壳和靠背背壳上设有位置对应的旋转孔,所述靠背背壳上带有连接件安装槽;靠背软包件,可拆卸包覆在所述靠背前壳外侧并固定于所述靠背前壳内侧;旋钮,与所述靠背前壳和靠背后壳的旋转孔配合用于装配或拆卸所述靠背背壳。组装时,先将软包件包覆固定于前壳上,然后盖上背壳,滑动背壳,使背壳与前壳扣合,然后通过旋钮固定安装,拆卸时,先卸下旋钮,然后滑动背壳使背壳和前壳分离,最后拆下软包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旋钮即可完成对靠背底壳的拆卸,方便对椅套进行清洗和更换。虽然上述的方案确实能够实现上述效果,但申请人在继续研发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即长时间的进行拆卸操作,影响靠背前壳和靠背后壳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两种之间存在连接空隙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椅背连接强度高的椅座靠背以及装有该椅座靠背的座椅。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一种椅座靠背,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靠背外壳和靠背内壳,以及包覆在所述靠背内壳外部的靠背软包件;所述靠背内壳和所述靠背外壳的相对侧壁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口,以及与多个卡口分别对接的多个卡扣;所述靠背外壳和靠背内壳之间受力压紧,使得卡扣能够伸入卡口内并与之连接固定。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卡扣的顶端为凸台,所述卡口由多个卡臂围合形成,所述卡臂围合成的口径小于凸台的径向直径。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凸台的端面为插入卡口的导向面,至少其导向面呈一定倾斜角度。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卡臂包括侧壁部以及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相对侧壁部均朝向卡口轴线方向翻折,所述折弯部与固定部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90°。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相邻卡臂之间留有避让区,所述避让区包括能够使得折弯部进行限度扩张的第一避让区以及能够使得侧壁部进行限度扩张的第二避让区。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避让区与第二避让区一一对应,相邻第一避让区的间隔距离相同,相邻第二避让区的间隔距离相同。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靠背软包件包括椅背布以及泡棉,泡棉固定安装在靠背内壳内,椅背布包裹在靠背内壳外部,所述泡棉位于椅背布和靠背内壳所形成的封闭式内腔中。

一种座椅,包括所述的椅座靠背。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实现以下效果:

一、增强靠背内壳和靠背外壳之间的连接强度。

二、靠背内壳和靠背外壳之间的连接精度更高,靠背内壳和靠背外壳安装更加严丝合缝。

三、卡扣设有导向面、卡口设有与导向面相适配的折弯部,使得卡扣更顺利的扣入卡口内。

四、卡臂设置有避让区,以保证凸台扣入过程更为省力,并能够较好的保护卡臂不被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椅背结构爆炸分解图,

图3是图2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是图1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实施例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实施例的卡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实施例的卡扣扣入卡口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实施例的龙骨、连接机构以及靠背外壳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实施例的连接机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弹性件1、嵌入部11、嵌入槽12、椅背2、靠背外壳21、卡扣211、凸台2111、导向面2112、靠背内壳22、卡口221、卡臂2211、侧壁部2212、折弯部2213、第一避让区2214、第二避让区2215、靠背软包件23、龙骨3、连接件4、第一连接组41、第二连接组42、限位台阶43、第二弹性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考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自适应椅背装置被阐明,所述自适应椅背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龙骨3、连接机构以及椅背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椅背2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靠背外壳21和靠背内壳22,以及包覆在所述靠背内壳22外部的靠背软包件23,所述靠背内壳22和所述靠背外壳21的相对侧壁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口221,以及与多个卡口221分别对接的多个卡扣211;所述靠背外壳21和靠背内壳22之间受力压紧,使得卡扣211能够伸入卡口221内并与之连接固定;其中,所述卡口221可以设置在靠背内壳22或靠背外壳21,卡扣211可以设置在靠背外壳21或靠背内壳22,需要说明的是,当中需要排除卡口221和卡扣211同时设置在靠背内壳22或靠背外壳21的情况;此外,龙骨3在附图1和图8中显示的形状不同,但其功能是一致的。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靠背外壳21朝向靠背内壳22的侧壁面上设有五个卡扣211,所述靠背内壳22朝向靠背外壳21的侧壁面上设有与五个卡口221分别对接的五个卡口221;安装时,对靠背外壳21给予一朝向靠背内壳22的力,对靠背内壳22给予一朝向靠背外壳21的力,靠背外壳21和靠背内壳22之间受力压紧,使得五个卡扣211分别伸入对应的五个卡口221内并与之连接固定,进而靠背内壳22与靠背外壳21也随之连接固定,如此设计的连接方式,其优势一方面在于安装起来较为方便,连接结构简单;此外,另一方面在于,当卡扣211伸入并连接固定于卡口221内时,无法再将卡扣211从卡口221内拔出,使得靠背内壳22和靠背外壳21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两者之间不易脱落,长时间使用两者之间也不会因为零部件磨损导致移位而内外壳之间产生空隙等情况。

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其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211的顶端为凸台2111,凸台2111顾名思义即相对卡扣211的侧壁呈一凸起的台阶,所述凸台2111伸入卡口221内部,凸台2111的台阶面与卡口221的端部相抵,进而使得凸台2111无法从卡口221内拔出;为了方便凸台2111能够方便且省力滑入卡口2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111的端面为插入卡口221的导向面2112,所述导向面2112呈一定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范围0°至90°,优选可为30°,45°,60°等;所述卡口221由多个卡臂2211围合形成,所述卡臂2211围合成的口径小于凸台2111的径向直径,卡臂2211包括侧壁部2212以及位于侧壁部2212顶端的折弯部2213,所述折弯部2213相对侧壁部2212均朝向卡口221轴线方向翻折,所述折弯部2213与固定部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至90°,优选可为30°,45°,60°等,该夹角角度与倾斜角度相对应,即倾斜角度为30°,其夹角角度也为30°;此外,当夹角角度为0°至90°,那么折弯部2213与固定部反向延长的角度90°至180°,换言之,折弯部2213呈与导向面2112相反倾斜,以更好地配合导向面2112进入卡口221内。

值得一提地是,在本实施例中,相邻卡臂2211之间留有避让区,所述避让区包括能够使得折弯部2213进行限度扩张的第一避让区2214以及能够使得侧壁部2212进行限度扩张的第二避让区2215;限度扩张的意思就是由于卡臂2211合成的口径小于凸台2111的径向直径,那么当凸台2111卡入卡口221的过程中,凸台2111的给予折弯部2213向外的力,使得每个折弯部2213均朝着卡口221轴心相反方向扩张,直到凸台2111从卡口221内脱离,由于自身的弹力,折弯部2213重新回缩至初始位置;同理,侧壁部2212也是如此,但由于凸台2111一直卡在卡口221内,则侧壁部2212至少与凸台2111相抵的地方是一直保持一定程度的向外扩张的状态,除非凸台2111脱离卡口221,侧壁壁才恢复原始状态;如果不设置避让区,一方面使得凸台2111不容易扣入卡口221内,另一方面如果凸台2111强行扣入卡口221内,由于卡臂2211是一体的,则各个方向无法向外自由扩张,进而容易破坏卡臂2211的结构。

此外,为了让卡臂2211的受力扩张呈一定的连续性;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避让区2214和第二避让区2215一一对应设置,即第一避让区2214和第二避让区2215的投影位于同一轴线上;如此设置,以便于折弯部2213和侧壁部2212同时受力,同时限度扩张;如果第一避让区2214和第二避让区2215不处于同一位置,那么第一避让区2214和第二避让区2215的限度扩张不会是连续性的,会导致卡扣211扣入过程中发生卡壳等情况,扣入不顺畅;另外,相邻第一避让区2214的间隔距离相同,相邻第二避让区2215的间隔距离相同,以保证每个卡臂2211的韧劲相同。

靠背外壳21和靠背内壳22的相对侧壁边缘上分别设有一条导向槽以及导向条,当靠背外壳21和靠背内壳22相结合时,导向条能够置入于导向槽内;导向槽结合导向条的作用是因为卡扣211与卡口221都是设置在靠背外壳21或靠背内壳22内部,结合靠背外壳21和靠背内壳22,卡扣211进行扣入卡口221时进行盲操作,因此难以很准确对接成功,而设置导向槽和导向条,就能够较好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将设置有导向条的靠背内壳22对准放置到靠背外壳21的导向槽内时,再进行对靠背外壳21和靠背内壳22进行受力,卡扣211就能准确与卡口221实行对接;另外,导向槽和导向条的设置能进一步减少靠背外壳21和靠背内壳22之间的间隙,其内部密封性更优。

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椅背装置还包括作用于龙骨3和椅背2之间的第一弹性件1以及作用于连接机构与椅背2之间的第二弹性件5,所述第一弹性件1两端分别与龙骨3的侧壁和椅背2的侧壁相抵;所述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于龙骨3和椅背2上;所述第二弹性件5一端与椅背2侧壁相抵并给予椅背2侧壁朝向第一弹性件1的弹力;所述第一弹性件1的一端与龙骨3和椅背2侧壁的其中一个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的另一端与龙骨3和椅背2侧壁的另一个相抵,在该技术方案下,包括可以实施为两个第一弹性件1,位于连接机构的上下端;而在本实施例中,实施一个第一弹性件1,所述第一弹性件1呈环状柱体结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一端部紧压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的一端部,使得第一弹性件1的一端部连接固定于龙骨3或椅背2侧壁上;所述第一弹性件1一端部设有翻折的沿边,所述连接机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一沿周向的限位台阶43,当连接机构与龙骨3对接时,所述限位台阶43对沿边的压紧,进而第一弹性件1的一端相对连接固定于龙骨3的侧壁上且端面紧贴于龙骨3的侧壁面上;该技术方案下,相比于现有的连接机构结合弹性件作为一个整体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的两个端面分别连接固定于龙骨3和椅背2的方案而言,其自适应程度更好,因为两个端面分别连接固定于龙骨3和椅背2的方案导致椅背2在较大程度上进行拉伸或扭动时,会撕裂或扭断弹性件。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4,连接件4的中心处设有第一连接组41,所述第一连接组41用于将连接件4和龙骨3连接固定在一起,位于中心处两侧的连接件4上径向相对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组42,至少其中一个第二连接组42与椅背2之间安装所述第二弹性件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组42设有两组,分别位于中心处的上下端,第二连接组42用于将连接件4和椅背2连接固定在一起,第一连接组41包括设置在连接件4上的第一螺钉孔以及与第一螺钉孔配合使用的螺钉,该螺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内六角组合螺钉m6x40;第二连接组42包括设置在连接件4上的第二螺钉孔以及与第二螺钉孔配合使用的螺钉,该螺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十字槽平头螺钉m6x35和十字槽平头螺钉m6x52;第一连接组41的螺钉采用内六角螺钉,而第二连接组42的螺钉均为十字槽平头螺钉的意义在于第一连接组41为主要连接固定点,该连接固定点起到的强度需要大于与椅背2的连接强度;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设有一组第二连接组42,所述第二连接组42贯穿第二弹性件5,将椅背2和连接件4连接固定在一起。

其中,位于上端的第二连接组42连接于椅背2的侧壁上,并其端面与椅背2的侧壁面相抵,位于下端的第二连接组42贯穿第二弹性件5,所述第二弹性件5的一端与椅背2的内侧壁相抵,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组42的端部相抵;换言之,两个第二连接组42的设置是为了对椅背2进行限位,使椅背2无法大角度转动,保护第一弹性件1不被扭断;且由于有位于上端的第二连接组42的限制,椅背2无法向前运动,保护第一弹性件1不被拉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1朝向椅背2的端面上设有一嵌入部11,所述椅背2设有与嵌入部11对应的嵌入槽12;嵌入部11能够插入所述嵌入槽12内,并使得第一弹性件1朝向椅背2的端面紧贴于椅背2的侧壁面上,如此实施的好处在于,由于第一弹性件1一端连接固定于龙骨3上,椅背2在范围内进行扭动或转动时,防止第一弹性件1脱离与椅背2初始抵触位置,设置嵌入槽12与嵌入部11的结合以保证第一弹性件1始终位于初始位置。

所述靠背软包件23包括椅背2布以及泡棉,泡棉固定安装在靠背内壳22内,椅背2布包裹在靠背内壳22外部,所述泡棉位于椅背2布和靠背内壳22所形成的封闭式内腔中,用胶水粘贴在椅背2内壳正面上,椅背2布包裹泡棉后通过枪钉打在椅背2内壳反面。

自适应椅背2的安装过程:先将连接机构放入第一弹性件1内,用内六角组合螺钉m6x40穿过连接机构固定在龙骨3上安装槽内;将靠背后壳嵌入槽12卡入第一弹性件1的嵌入部11上,上面安装孔用十字槽平头螺钉m6x35穿垫片φ6x18固定在连接机构上,下部安装孔用十字槽平头螺钉m6x52依次穿垫片φ6x18、第二弹性件5固定在连接机构上。

自适应的椅背2的工作原理如下:

正常使用状态:当人体倚靠在靠背上时,第一弹性件1上部因受力而挤压变形,靠背后壳下部向前运动挤压第二弹性件5,两者共同作用给予靠背弹性支撑力;当人体离开靠背时,靠背在第一弹性件1回弹力和第二弹性件5作用下复位。

非正常使用状态:当把靠背上部向前推时,靠背后壳上部由于被十字槽平头螺钉m6x35限位,所以无法向前运动,保护第一弹性件1不被拉裂;当把靠背大角度旋转时,靠背后壳安装的十字槽平头螺钉m6x35和十字槽平头螺钉m6x52同时提供限位,使椅背2无法大角度转动,保护第一弹性件1不被扭断。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