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蛎煎加工用翻炒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4968发布日期:2021-06-29 23:3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蛎煎加工用翻炒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蛎煎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蛎煎加工用翻炒工具。



背景技术:

海蛎煎是福建沿海城市、台湾和潮汕地区的特色小吃,海蛎,瓣鳃纲,异柱目,牡蛎科,牡蛎属,属食用贝类,壳多为三角型,厚薄因种而异,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牡蛎的营养价值丰富,被人比喻为“深海牛奶”,海蛎煎主要以韭菜和海蛎为主要原材料,将韭菜切成一指节长短,和洗净的蚵仔搁在一起,加入稀释番薯粉作为粘合剂,入油锅煎至金黄,随着人们对海蛎煎的需求不断提高,生产者对海蛎煎加工所使用的工具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现有的海蛎煎在锅内油煎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翻炒,而加工人员因繁忙而停止翻炒时,海蛎会迅速变焦且发生粘锅,对食品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海蛎煎加工用翻炒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蛎煎加工用翻炒工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海蛎煎在加工过程中翻炒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蛎煎加工用翻炒工具,包括锅具,所述锅具的内部安装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两端均设置有安装轴,且安装轴与转动环焊接固定,所述锅具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与锅具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环的一侧设置有翻炒片,所述转动环的另一侧设置有打散片,所述锅具的上端安装有上盖,所述上盖与锅具之间安装有铰链,且上盖与锅具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上盖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玻璃盖,所述玻璃盖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转动环与翻炒片焊接固定,所述翻炒片与锅具的底部相适配,所述翻炒片的内部设置有漏孔,漏孔设置有若干个,且漏孔依次分布。

优选的,所述打散片与转动环焊接固定,所述打散片的一侧设置有打散块,打散块设置有若干个,且打散块依次分布,所述打散块与锅具的底部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安装轴一端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凸块,所述连接轴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凹槽,且凸块与凹槽相适配,所述安装轴的上端安装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穿过安装轴延伸至连接轴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锅具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前端安装有限位件,且限位件与上盖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锅具的前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柱,且限位件与限位柱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具的内部安装有转动环,转动环两端的安装轴与连接轴相固定,且连接轴与锅具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海蛎在锅具内部进行油煎时,通过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连接轴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环在锅具内部进行翻滚,而转动环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翻炒片,翻炒片呈一定角度倾斜,成铲状结构,且与锅具的底部相贴合,实际在接触锅底时,能够将锅具内部的海蛎铲起,并随着转动环的转动将海蛎沿锅具内部的边缘进行推动,在翻炒片翻转时,海蛎受重力作用从上端落下,从而形成翻面,同时在翻炒片上设置有若干依次分布的漏孔,在铲动海蛎的过程中,油体能够通过漏孔滑出,从而避免在翻炒的过程中,油体在锅具内部飞溅,同时在转动环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打散片,打散片与翻炒片相同,均呈一定角度倾斜,成铲状结构,打散片一侧的打散块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对内部海蛎进行拨动,从而避免海蛎在锅具内部堆积,导致受热不均匀,通过转动环的安装,一方面通过电机转动,解决了加工人员需要频繁翻炒的问题,另一方面确保海蛎在锅具内部的煎制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动环与连接轴采用组合式结构,当整体使用完成后,需要对转动环单独清洗时,通过转动安装轴外部的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安装轴和连接轴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逐渐延伸至安装轴的外部,从而对安装轴和连接轴的固定效果消失,从而实现快速分离,便于使用者进行快速清理,同时在安装时,将安装轴下端的凸块对准连接轴内部的凹槽进行插入,使得在凸块与凹槽的作用下,将安装轴在连接轴上进行限位,再次将固定螺栓以螺旋转动的方式安装与安装轴与连接轴内部,形成固定,通过这种方式,安装结构简单实用,操作便捷,牢固性较高。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盖的前端转动安装有限位件,在锅具前端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限位柱,在将海蛎放于锅具内部时,将上盖关闭,同时转动限位件,使其围绕限位柱进行九十度转动,转动完成后,限位件包裹于限位柱,使得上盖在限位柱的限位下无法打开,从而避免上盖因失误打开导致内部油体飞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锅具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轴与连接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具;2、上盖;3、转动环;4、翻炒片;5、漏孔;6、打散片;7、打散块;8、安装轴;9、连接轴;10、玻璃盖;11、把手;12、限位件;13、限位柱;14、安装箱;15、电机;16、铰链;17、凸块;18、凹槽;19、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海蛎煎加工用翻炒工具,包括锅具1,锅具1的内部安装有转动环3,转动环3两端均设置有安装轴8,且安装轴8与转动环3焊接固定,锅具1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轴9,且连接轴9与锅具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动环3的一侧设置有翻炒片4,转动环3的另一侧设置有打散片6,锅具1的上端安装有上盖2,上盖2与锅具1之间安装有铰链16,且上盖2与锅具1通过铰链16转动连接,上盖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玻璃盖10,玻璃盖1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把手11。

进一步,转动环3与翻炒片4焊接固定,翻炒片4与锅具1的底部相适配,翻炒片4的内部设置有漏孔5,漏孔5设置有若干个,且漏孔5依次分布,翻炒片4能够将锅具1内部的海蛎铲起,并随着转动环3的转动将海蛎沿锅具1内部的边缘进行推动,在翻炒片4翻转时,海蛎受重力作用从上端落下,从而形成翻面,同时在翻炒片4上设置有若干依次分布的漏孔5,在铲动海蛎的过程中,油体能够通过漏孔5滑出,从而避免在翻炒的过程中,油体在锅具1内部飞溅。

进一步,打散片6与转动环3焊接固定,打散片6的一侧设置有打散块7,打散块7设置有若干个,且打散块7依次分布,打散块7与锅具1的底部相适配,打散片6一侧的打散块7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对内部海蛎进行拨动,从而避免海蛎在锅具1内部堆积,导致受热不均匀。

进一步,安装轴8一端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凸块17,连接轴9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凹槽18,且凸块17与凹槽18相适配,安装轴8的上端安装有固定螺栓19,且固定螺栓19穿过安装轴8延伸至连接轴9的下方,通过这种方式,安装结构简单实用,操作便捷,牢固性较高。

进一步,锅具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安装箱14,安装箱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轴与连接轴9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电机15的输出轴带动连接轴9进行转动连接,从而使得转动环3在锅具1内部进行翻滚。

进一步,上盖2的前端安装有限位件12,且限位件12与上盖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锅具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柱13,且限位件12与限位柱13相适配,限位件12围绕限位柱13进行九十度转动,转动完成后,限位件12包裹于限位柱13,使得上盖2在限位柱13的限位下无法打开,从而避免上盖2因失误打开导致内部油体飞溅的问题。

工作原理:海蛎在锅具1内部进行油煎时,通过启动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轴带动连接轴9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环3在锅具1内部进行翻滚,而转动环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翻炒片4,翻炒片4呈一定角度倾斜,成铲状结构,且与锅具1的底部相贴合,实际在接触锅底时,能够将锅具1内部的海蛎铲起,并随着转动环3的转动将海蛎沿锅具1内部的边缘进行推动,在翻炒片4翻转时,海蛎受重力作用从上端落下,从而形成翻面,同时在转动环3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打散片6,打散片6与翻炒片4相同,均呈一定角度倾斜,成铲状结构,打散片6一侧的打散块7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对内部海蛎进行拨动,从而避免海蛎在锅具1内部堆积,导致受热不均匀,需要对转动环3单独清洗时,通过转动安装轴8外部的固定螺栓19,固定螺栓19与安装轴8和连接轴9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逐渐延伸至安装轴8的外部,从而对安装轴8和连接轴9的固定效果消失,从而实现快速分离,便于使用者进行快速清理,同时在安装时,将安装轴8下端的凸块17对准连接轴9内部的凹槽18进行插入,使得在凸块17与凹槽18的作用下,将安装轴8在连接轴9上进行限位,再次将固定螺栓19以螺旋转动的方式安装与安装轴8与连接轴9内部,形成固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