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热加热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6182发布日期:2021-04-13 21:0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自发热加热杯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自发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发热加热杯。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咖啡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咖啡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目前,人们想要喝上一杯热的香浓咖啡,需要用明火或电加热烧煮,如果在户外徒步或登山等野外活动中,由于热源携带不方便,对咖啡进行加热存在困难,为此,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采用生石灰与水反应产热的自发热加热杯来提供热源,但是为了容置咖啡瓶,自发热加热杯需要足够的容置空间,当不需要使用时,自发热加热杯占用空间较大,依然存在不方便携带和运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的自发热加热杯存在不方便携带和运输的技术问题。
4.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发热加热杯,能够提高携带和运输的便捷性。
5.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发热加热杯,包括:
6.杯体,其内腔的底部设有自发热包;和
7.盖体,盖合在杯体上;
8.其中,盖体包括顶盖和侧盖,顶盖通过侧盖盖合在杯体上,顶盖至杯体的轴向间距被配置为可调。
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形成于侧盖和杯体之间的凸起凹槽配合结构,用于实现顶盖至杯体的轴向间距可调。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凹槽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侧盖外壁上的至少两个凸起和设置在杯体内壁上的第一周向凹槽和第二周向凹槽,在至少两个凸起旋入第一周向凹槽内的状态下,顶盖相对于杯体处于第一盖合位;在至少两个凸起旋入第二周向凹槽内的状态下,顶盖相对于杯体处于第二盖合位,第一盖合位高于第二盖合位。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位于侧盖外壁的底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周向凹槽和第二周向凹槽在轴向上呈相对独立设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凹槽配合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周向凹槽和至少两个第二周向凹槽,至少两个凸起一对一地旋入至少两个第一周向凹槽或至少两个第二周向凹槽。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周向凹槽在周向上呈相对独立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周向凹槽在周向上呈相对独立设置。
15.在一些实施例中,侧盖包括波纹伸缩管段,用于实现顶盖至杯体的轴向间距可调。
16.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包括波纹伸缩盖,用于实现顶盖至杯体的轴向间距可调。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杯体的内壁底部形成有多个支撑台阶,自发热包设置在多个支撑台阶之间。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杯体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沿着轴向延伸的定位筋条,定位筋条位于支撑台阶的上方。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定位筋条一对一地与多个支撑台阶呈一体成型结构。
20.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顶盖至杯体的轴向间距被配置为可调的结构形式,在使用时,将顶盖上调至能够容纳饮料瓶的位置,便于加热,在不使用时,将顶盖回调至初始状态,不占用空间,提高了携带和运输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21.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2.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23.图1和图2分别是本公开自发热加热杯的一些实施例在非使用状态和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公开自发热加热杯的一些实施例中杯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3中a

a位置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和图6分别是本公开自发热加热杯的一些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和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公开自发热加热杯的一些实施例中盖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图7中b

b位置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9和图10分别是本公开自发热加热杯的一些实施例在不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杯体;2、盖体;11、第一周向凹槽;12、第二周向凹槽;13、定位筋条;14、支撑台阶;21、顶盖;22、侧盖;23、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32.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33.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4.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
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35.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36.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37.如图1~图10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发热加热杯,其包括:杯体1和盖体2,其中,杯体1内腔的底部设有自发热包(图中未示出);盖体2盖合在杯体1上,其包括顶盖21和侧盖22,顶盖21通过侧盖22盖合在杯体1上,如图1和图2所示,顶盖21至杯体1的轴向间距被配置为可调。
38.在该示意性的实施例中,通过将顶盖21至杯体1的轴向间距被配置为可调的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将顶盖21上调,自发热加热杯内的容积增大,以能够容纳饮料瓶(例如咖啡瓶),便于加热;如图1所示,在使用完后,将顶盖21回调至初始状态,避免自发热加热杯占用不必要的空间,从而提高了携带和运输的便捷性,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
39.对于如何实现顶盖21至杯体1的轴向间距可调,结合图4~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发热加热杯还包括形成于侧盖22和杯体1之间的凸起凹槽配合结构,凸起凹槽配合结构易于实现顶盖21至杯体1的轴向间距可调的安装配合,且稳定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
40.作为凸起凹槽配合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结合图4~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凹槽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侧盖22外壁上的至少两个凸起23和设置在杯体1内壁上的第一周向凹槽11和第二周向凹槽12,在至少两个凸起23旋入第一周向凹槽11内的状态下,亦即自发热加热杯处于使用状态,结合图2所示,顶盖21相对于杯体1处于第一盖合位;在至少两个凸起23旋入第二周向凹槽12内的状态下,亦即自发热加热杯处于非使用状态,结合图1所示,顶盖21相对于杯体1处于第二盖合位,第一盖合位高于第二盖合位。
41.为了尽可能增大顶盖21至杯体1的轴向间距的可调裕度,从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0所示,凸起23位于侧盖22外壁的底部,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增大自发热加热杯在使用状态时的容积,也能尽可能地减小自发热加热杯在非使用状态时的占用空间。
42.作为凸起凹槽配合结构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凹槽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侧盖22外壁上的第一周向凹槽11和第二周向凹槽12,以及设置在杯体1内壁上的至少两个凸起2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凸起凹槽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侧盖22内壁上的至少两个凸起23和设置在杯体1外壁上的第一周向凹槽11和第二周向凹槽12;在再一些实施例中,凸起凹槽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侧盖22内壁上的第一周向凹槽11和第二周向凹槽12,以及设置在杯体1外壁上的至少两个凸起23。同样能够实现顶盖21至杯体1的轴向间距可调。
43.为了防止凸起23从第一周向凹槽11旋入第二周向凹槽12或从第二周向凹槽12旋入第一周向凹槽11,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周向凹槽11和第二周向凹槽12在轴向上呈相对独立设置。
44.为保证盖合稳定性,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凹槽配合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周向凹槽11和至少两个第二周向凹槽12,至少两个凸起23一对一地旋入至少两个第一周向凹槽11或至少两个第二周向凹槽12。在图4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凸起凹槽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侧盖22外壁上的三个凸起23和设置在杯体1内壁上的三个第一周向凹槽11和三个第二周向凹槽12,三个凸起23在侧盖22外壁的周向上呈等间距布置,三个第一周向凹槽11和三个第二周向凹槽12在杯体1内壁的周向上呈等间距布置。
45.为方便各凸起23一对一地旋入各第一周向凹槽11或各第二周向凹槽12,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周向凹槽11在周向上呈相对独立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周向凹槽12在周向上呈相对独立设置。
46.对于如何实现顶盖21至杯体1的轴向间距可调,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侧盖22包括波纹伸缩管段,将侧盖22设计成至少部分地由波纹伸缩管构成的结构形式,通过调整波纹伸缩管的长度来实现顶盖21至杯体1的轴向间距可调的安装配合,稳定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同理地,在再一些实施例中,顶盖21包括波纹伸缩盖,通过调整波纹伸缩盖的伸出长度来实现顶盖21至杯体1的轴向间距可调的安装配合,稳定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
47.为防止饮料瓶挤压自发热包,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杯体1的内壁底部形成有多个支撑台阶14,自发热包设置在多个支撑台阶14之间,支撑台阶14能够支撑起饮料瓶,自发热包位于饮料瓶的下方,保证自发热包的自发热效率。
48.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杯体1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沿着轴向延伸的定位筋条13,定位筋条13位于支撑台阶14的上方,定位筋条13能够保证对饮料瓶的定位稳定性,提高加热效能。为方便加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多个定位筋条13一对一地与多个支撑台阶14呈一体成型结构。
49.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50.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