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3175发布日期:2021-01-08 11:2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开口处用的闭合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旋转门。



背景技术:

旋转门由于具有双向通行、密封性能好且美观大方的优点,被广泛用于宾馆、饭店和写字楼等高级建筑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对旋转门的外观装饰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功能上也要逐渐完善,以满足更人性化、智能化的需求。

目前的旋转门均是在帽头和固定的弧壁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旋转的门扇,位于门扇周围的弧壁中开设有出入口,人们通过入口进入相邻两门扇之间的空间内,然后随着门扇的旋转到达出口处,实现出入。但是自动旋转门由于门扇始终处于自动旋转状态,不受进出人员的控制,若掌握不好进出时机,容易发生夹击现象,威胁进出人员的安全,尤其在旋转门的入口侧,人员从入口处进入两门扇空间的过程中,门扇随着旋转与入口侧的弧壁间的空间逐渐减少容易夹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门不受进出人员的控制容易造成人体碰撞,并且在旋转门转动时门扇的旋转与入口侧弧壁间空间会变小导致人体夹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门,包括:钢架,该钢架设置在平面上;底板,该底板设置在该钢架的上方,该底板与该钢架连接,该底板覆盖该钢架;第一操作箱,该第一操作箱设置在该底板的上方,该第一操作箱与该底板连接,该第一操作箱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二操作箱;该第二操作箱与该第一操作箱之间设有间距;第一立柱,该第一立柱设置在该底板的上方,该第一立柱与该底板连接,该第一立柱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二立柱;该第二立柱与该第一立柱之间设置有间距,该第二立柱和该第一立柱与该第一操作箱和该第二操作箱配合形成入口空间;第一门柱,该第一门柱设置在该底板的上方,该第一门柱与该底板连接;第二门柱,该第二门柱设置在该底板的上方,该第二门柱与该底板连接,该第二门柱与该第一门柱呈相对设置,该第二门柱与该第一门柱之间设有间距;转臂装置,该转臂装置设置在该底板的上方,该转臂装置位于该第一门柱和该第二门柱的中间,该转臂装置与该底板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门柱位于该第一操作箱和该第二操作箱的中间,该第一门柱与该第一操作箱和该第二操作箱之间设有间距;该第二门柱位于该第一立柱和该第二立柱的中间,该第二门柱与该第一立柱和该第二立柱之间设有间距。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转臂装置包括:支撑杆,该支撑杆设置在该底板的上方,该支撑杆位于该第一门柱和该第二门柱之间,该支撑杆与该底板连接;转杆,该转杆设置在该支撑杆的外周,该转杆与该支撑杆呈垂直设置,该转杆绕该支撑杆的外周一圈设置有三个为一组,该转杆设置有多组,多组该转杆竖直均匀分布在该转杆的外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门柱的表面设置有档杆,该档杆与该第二门柱连接,该档杆设置有多个,多个该档杆竖直均匀分布在该第二门柱的表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转杆设置有多组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该档杆设置有多个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该转杆与该档杆之间呈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操作箱、该第一门柱、该第二操作箱之间设置有直线栏片,该直线栏片与该第一操作箱、该第一门柱、该第二操作箱连接形成第一阻隔壁;在该第一立柱、该第二门柱、该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该直线栏片,该直线栏片与该第一立柱、该第二门柱、该第二立柱连接形成第二阻隔壁;该直线栏片通过螺栓与该第一操作箱、该第一门柱、该第二操作箱、该第一立柱、该第二门柱、该第二立柱连接;该第一阻隔壁和该第二阻隔壁之间的距离大于该转臂装置的外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操作箱、该第一门柱、该第二操作箱之间还设置有导流栅栏片,该导流栅栏片设置为弧形,该导流栅栏片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操作箱和该第二操作箱,该导流栅栏片的中间连接该第一门柱,该导流栅栏片的弧形面靠向该第一门柱。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门柱的上顶端设置有控制器连接件,该控制器连接件与该第二门柱连接;该第一立柱、该第二立柱、该第一操作箱、该第二操作箱的相对表面设置有红外感应器,该红外感应器设置有四个。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转臂装置还包括:地轴,该地轴设置在该底板上,该地轴与该底板连接;转座,该转座设置在该地轴的外周,该转座与该地轴活动连接;轴承,该轴承设置在该地轴和该转座的中间,该轴承用于该转座绕该地轴中心旋转。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立柱和该第一立柱与该第一操作箱和该第二操作箱配合形成的入口空间上方设置有顶棚,该顶棚与该第一立柱、该第二立柱、该第一操作箱、该第二操作箱连接,该顶棚包括:横梁,该横梁设置为方形,该横梁与该第一立柱、该第二立柱、该第一操作箱、该第二操作箱形成的入口空间适配;第一扩散板,该第一扩散板设置在该横梁的内部,该第一扩散板与该横梁连接;第二扩散板,该第二扩散板设置在该横梁的内部,该第二扩散板与该横梁连接,该第二扩散板与该第一扩散板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与该转臂装置配合连接;焊接盖板,该焊接盖板设置在该第一扩散板的表面,该焊接盖板与该第一扩散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旋转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放置钢架,将钢架打入地基,然后安装底板然后将第一操作箱、第一门柱、第二操作箱、第二门柱分别安装在底板的四角;

安装顶棚,将顶棚安装在第一操作箱、第一门柱、第二操作箱、第二门柱的上方并进行固定;

安装转臂装置,将转臂装置设置在底板上同时转臂装置与顶棚配合连接,转臂装置通过顶棚控制旋转;

进出人员,在有人员靠近转臂装置时,红外感应器感应人员进行转动进行人员进出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首先,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门通过转臂装置与第二门柱相配合在转臂装置旋转时转臂装置的转杆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形成阻隔壁的角度不会逐渐变小,在人员进出时不会造成夹伤,在转臂装置无法通过顶棚的驱动装置控制时也能通过人员自身的推力进行转动,从而不会造成人员被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转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b-b方向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转门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转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转门的钢架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转门与顶棚配合安装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顶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顶棚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转门应用于围栏示意图。

1、第一操作箱2、第一门柱3、红外感应器

4、底板5、第二操作箱6、导流栅栏片

7、直线栏片8、第二门柱9、转臂装置

10、第一立柱11、钢架12、第二立柱

13、控制器连接件14、螺栓15、转座

16、轴承17、地轴18、顶棚

181、横梁182、驱动装置183、第一扩散板

184、第二扩散板185、焊接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实施例一:

如图1、2、3、4、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旋转门,包括:钢架11,钢架11设置在平面上;底板4,底板4设置在钢架11的上方,底板4与钢架11连接,底板4覆盖钢架11;第一操作箱1,第一操作箱1设置在底板4的上方,第一操作箱1与底板4连接,第一操作箱1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二操作箱5;第二操作箱5与第一操作箱1之间设有间距;第一立柱10,第一立柱10设置在底板4的上方,第一立柱10与底板4连接,第一立柱10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二立柱12;第二立柱12与第一立柱10之间设置有间距,第二立柱12和第一立柱10与第一操作箱1和第二操作箱5配合形成入口空间;第一门柱2,第一门柱2设置在底板4的上方,第一门柱2与底板4连接;第二门柱8,第二门柱8设置在底板4的上方,第二门柱8与底板4连接,第二门柱8与第一门柱2呈相对设置,第二门柱8与第一门柱2之间设有间距;转臂装置9,转臂装置9设置在底板4的上方,转臂装置9位于第一门柱2和第二门柱8的中间,转臂装置9与底板4连接。

具体的,第一门柱2位于第一操作箱1和第二操作箱5的中间,第一门柱2与第一操作箱1和第二操作箱5之间设有间距;第二门柱8位于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12的中间,第二门柱8与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12之间设有间距。

具体的,转臂装置9包括:支撑杆,支撑杆设置在底板4的上方,支撑杆位于第一门柱2和第二门柱8之间,支撑杆与底板4连接;转杆,转杆设置在支撑杆的外周,转杆与支撑杆呈垂直设置,转杆绕支撑杆的外周一圈设置有三个为一组,转杆设置有多组,多组转杆竖直均匀分布在转杆的外周。

具体的,第二门柱8的表面设置有档杆,档杆与第二门柱8连接,档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档杆竖直均匀分布在第二门柱8的表面。

具体的,转杆设置有多组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档杆设置有多个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转杆与档杆之间呈交叉设置。

具体的,如图6、7所示,第一操作箱1、第一门柱2、第二操作箱5之间设置有直线栏片7,直线栏片7与第一操作箱1、第一门柱2、第二操作箱5连接形成第一阻隔壁;在第一立柱10、第二门柱8、第二立柱12之间设置有直线栏片7,直线栏片7与第一立柱10、第二门柱8、第二立柱12连接形成第二阻隔壁;直线栏片7通过螺栓14与第一操作箱1、第一门柱2、第二操作箱5、第一立柱10、第二门柱8、第二立柱12连接;第一阻隔壁和第二阻隔壁之间的距离大于转臂装置9的外径。直线栏片7选用单筋网、双筋网、编织网、密纹网中的一种。直线栏片7选用单筋网、双筋网、编织网、密纹网中的一种。直线栏片7为双筋网片与扁钢焊接而成,网片为高强度冷拔热镀锌钢丝电阻熔焊制成。直线栏片7整体表面采用高附着力热固性聚酯粉末静电涂装,涂层厚度≥80μm

具体的,第一操作箱1、第一门柱2、第二操作箱5之间还设置有导流栅栏片6,导流栅栏片6设置为弧形,导流栅栏片6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操作箱1和第二操作箱5,导流栅栏片6的中间连接第一门柱2,导流栅栏片6的弧形面靠向第一门柱2。导流栅栏片6选用单筋网、双筋网、编织网、密纹网中的一种。导流栅栏片6为双筋网片与扁钢焊接而成,网片为高强度冷拔热镀锌钢丝电阻熔焊制成。导流栅栏片6整体表面采用高附着力热固性聚酯粉末静电涂装,涂层厚度≥80μm。

具体的,第二门柱8的上顶端设置有控制器连接件13,控制器连接件13与第二门柱8连接;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12、第一操作箱1、第二操作箱5的相对表面设置有红外感应器3,红外感应器3设置有四个。

具体的,如图5所示,转臂装置9还包括:地轴17,地轴17设置在底板4上,地轴17与底板4连接;转座15,转座15设置在地轴17的外周,转座15与地轴17活动连接;轴承16,轴承16设置在地轴17和转座15的中间,轴承16用于转座15绕地轴17中心旋转。

具体的,如图9、10、11所示,第二立柱12和第一立柱10与第一操作箱1和第二操作箱5配合形成的入口空间上方设置有顶棚18,顶棚18与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12、第一操作箱1、第二操作箱5连接,顶棚18包括:横梁181,横梁181设置为方形,横梁181与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12、第一操作箱1、第二操作箱5形成的入口空间适配;第一扩散板183,第一扩散板183设置在横梁181的内部,第一扩散板183与横梁181连接;第二扩散板184,第二扩散板184设置在横梁181的内部,第二扩散板184与横梁181连接,第二扩散板184与第一扩散板183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182,驱动装置182与转臂装置9配合连接;焊接盖板185,焊接盖板185设置在第一扩散板183的表面,焊接盖板185与第一扩散板183连接。

将转臂装置9的转杆与第二门柱8的档杆设置为相互交叉使转杆与档杆之间留有较大空隙防止进出人员身体被转臂装置9被动旋转从而与阻隔壁相接触造成夹伤,转臂装置9设置为三个转杆为一组与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12、第二门柱8配合形成闭合状态,而转杆在转动时与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12、第二门柱8形成的阻隔壁之间的夹角不会变小,从而保证了人员进出时如果没有正好在合适位置进入转臂装置9内不会造成夹伤碰撞,保证人员安全,在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12、第二门柱8之间通过直线栏片7连接能减少成本,在阻隔壁损坏时能方便维修不需要将整个阻隔壁进行拆除进行维修只要将直线栏片7更换即可,并且使用直线栏片7和导流栅栏片6在需要拆除时也能快速方便的拆除减少拆装强度,同时采用直线栏片7和导流栅栏片6也能达到防护效果,并且相对使用玻璃作为阻隔壁玻璃会造成破碎后溅射在人员身上造成受伤,而且采用玻璃无法进行东西的取放,采用直线栏片7和导流栅栏片6在无法活动通行许可时可通过将需要传递的物品通过直线栏片7递给处于阻隔壁内的人,不会造成物品传递困难的现象。

第一操作箱1、第二操作箱5可设置夜间照明、防尾随、压力感应、人员计数、事件储存、统计、警戒等功能,可拓展网络通讯远程控制。

如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旋转门与围栏配合使用的场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旋转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放置钢架11,将钢架11打入地基,然后安装底板4然后将第一操作箱1、第一门柱2、第二操作箱5、第二门柱8分别安装在底板4的四角;

安装顶棚18,将顶棚18安装在第一操作箱1、第一门柱2、第二操作箱5、第二门柱8的上方并进行固定;

安装转臂装置9,将转臂装置9设置在底板4上同时转臂装置9与顶棚18配合连接,转臂装置9通过顶棚18控制旋转;

进出人员,在有人员靠近转臂装置9时,红外感应器3感应人员进行转动进行人员进出的控制。

在人员靠近第一立柱10、第一操作箱1时,第一立柱10和第一操作箱1的红外感应器3感应到人员时通过横梁181的驱动装置182带动转臂装置9进行旋转,从而使人员能通过转臂装置9,在第一操作箱1能设置夜间照明、防尾随、压力感应、人员计数、警戒等功能,可拓展网络通讯远程控制。

尽管上面对本申请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申请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申请构思的申请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