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动式手动皂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7193发布日期:2021-01-15 12:0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脉动式手动皂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皂液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脉动式手动皂液器。



背景技术:

手动皂液器一般通过手动按压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皂液,而现有的手动皂液器由于皂液出口一般为简单的管道式,容易在皂液挤出完毕后皂液出口内依旧留有部分皂液,容易造成皂液水分蒸发发生结块而粘附于皂液出口内壁,造成皂液出口的堵塞,严重影响皂液的挤出流量,也容易发生皂液出口内壁结块的皂液块跟随皂液一同冲出皂液出口,使得凝固状态的皂液块与液体状态的皂液一同被用户拿去搓洗手部等地方,液体状态的皂液能很快发泡并清除污渍,而凝固状态的皂液块需要吸收水份后才能被溶解,因此皂液块也容易粘附于皮肤上难以搓洗,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皂液出口不易留有残余皂液,避免或减少皂液结块的脉动式手动皂液器。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脉动式手动皂液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皂液存储部,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从皂液存储部抽取皂液的按压泵头,所述壳体上设有皂液流道,所述按压泵头的出液口与皂液流道相连,所述皂液流道的出口处设有可拆式的硅胶膜片,所述硅胶膜片上开设有狭缝;所述出液口呈垂直向上或倾斜向上连接至皂液流道,所述皂液流道位于硅胶膜片的上游位置处上设有弹性容积膨胀装置,所述按压泵头下压时出液口至皂液流道之间压力升高使弹性容积膨胀装置往与大气相连的方向膨胀蓄压,使得出液口与皂液流道内的压力升高的同时容积变大,待出液口至皂液流道之间的压力升高至硅胶膜片的狭缝开启压力阈值时,皂液在按压泵头下压的过程中泵出并推动硅胶膜片变形而打开狭缝使得皂液从皂液流道内经过硅胶膜片喷出,待按压泵头下压到底停止单次泵液行程的同时弹性容积膨胀装置在自身弹性下恢复原有形状将膨胀蓄压产生的多余皂液一并从狭缝喷出,此时硅胶膜片失去出液口至皂液流道之间的压力使硅胶膜片在自身弹性下恢复原状并闭合狭缝;所述弹性容积膨胀装置的膨胀容积小于按压泵头单次按压时的出液体积。

上述结构中,根据现有皂液出口内残留皂液易结块的问题,将现有技术中的硅胶膜片作为皂液流道的启闭原件设置于皂液流道内(硅胶膜片结构参考农夫山泉出品的尖叫运动饮料瓶盖的结构),由于硅胶膜片工作的条件需满足一定压力下才能开启狭缝,狭缝开启呈带压开启,皂液呈喷射状态喷出,在压力递减到一定阈值时狭缝能及时关闭迅速截断皂液,因此不会在皂液流道出口位置产生皂液的粘附及积累导致水分蒸发而硬化结块的情况发生;但是在实际研究测试过程中,光凭现有技术中的硅胶膜片是无法达到皂液完全不粘附的要求,具体原因在于:硅胶膜片使用位置的压力条件不同,在使用于普通饮料塑料瓶时,通过挤压瓶体造成瓶内压力升高而开启狭缝,当硅胶膜片的狭缝开启后,维持狭缝开启的压力小于狭缝开启瞬间的压力,因此可通过挤压瓶体时利用瓶体自身的空间进行蓄压,通过蓄压的压力来保持狭缝持续开启,当蓄压压力小于狭缝维持开启压力后,狭缝可实现瞬间关闭,如需要二次开启,则需要再次挤压瓶身提高蓄压压力,但是用于皂液器时,由于其按压泵头的出液口至皂液流道之间不存在可以用于蓄压的条件,在出液口与皂液流道内充满皂液的情况下,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也就无法实现蓄压需求,就会出现按压泵头按多少,皂液从硅胶膜片的狭缝里排出多少,不存在一个硅胶膜片开启瞬间与维持硅胶膜片开启状态两者之间的一个压力差,会导致蓄压降低后硅胶膜片复位带动狭缝关闭时,因出液口与皂液流道的容积无法调节,皂液会在硅胶膜片的复位挤压下将少量皂液继续从狭缝里挤出,造成皂液截流不干脆,使皂液积存于硅胶膜片的外侧而发生干燥结块的现象,因此如要解决该问题,就需要为硅胶膜片创立开启瞬间与维持开启两个状态的压差,解决方案一开始采用在出液口与皂液流道内设置一个可压缩的空腔,但是想要实现该方案,就需要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可压缩空间进行压缩,不然在常压下难以在出液口与皂液流道的有限空间内压缩该空腔内的空气而产生一个足够容积的压缩空间(即压缩灵敏度不足),同时该压缩空间为独立存在的一个空间体,该空间体内为可压缩的空气,因此会存在因温度、气压的改变导致该空间体内空气体积发生变化,产生不稳定因素而造成硅胶膜片跑液漏液的情况出现;在进行大量测试后,选择第二种方案,即创造一个与大气连通而又能改变容积的条件,可有效解决温度、气压的改变所带来的硅胶膜片跑液漏液情况,弹性容积膨胀装置的膨胀容积小于按压泵头单次按压时的出液体积,可保证按压泵头在单次按压时其皂液的出液量满足弹性容积膨胀装置膨胀蓄压所需的皂液体积的前提下开启硅胶膜片;出液口呈垂直向上或倾斜向上连接至皂液流道,在出液时能使出液口与皂液流道内的气泡上浮被排出或率先排出,尽可能的排出出液口与皂液流道内的空气,减少因温度、气压变化带来的硅胶膜片跑液漏液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皂液流道背向与出液口相连的一端在垂直向上延伸或倾斜向上延伸至最高点后端部紧挨最高点位置倾斜朝下或垂直朝下设置,所述硅胶膜片位于皂液流道最高点位置倾斜朝下或垂直朝下的一端并紧挨皂液流道端部设置。

上述结构中,能使意外进入皂液流道内的气泡能积聚在皂液流道的最高点,便于在硅胶膜片的狭缝开启时被率先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硅胶膜片的狭缝开启压力阈值大于维持狭缝开启状态的压力阈值。

上述结构中,硅胶膜片的狭缝开启压力阈值大于维持狭缝开启状态的压力阈值为现有硅胶膜片的特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皂液流道设有硅胶膜片的上游位置处开设有膨胀窗口,所述弹性容积膨胀装置为设置于膨胀窗口上的弹性橡胶膜。

上述结构中,膨胀窗口开设位置优选为靠近硅胶膜片的位置,可使弹性橡胶膜在向外膨胀蓄压后收缩时对皂液的推挤力度更为灵敏,减少皂液在皂液流道内因流体阻力造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皂液流道呈倾斜设置时,膨胀窗口的开口面向地面。

上述结构中,可避免在弹性橡胶膜膨胀时因向上隆起致使皂液内的气泡聚集于弹性橡胶膜内,有利于引导皂液内的气泡往皂液流道最高处聚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橡胶膜背向皂液流道内腔的一面粘附有若干均布设置的单向膨胀柱,各单向膨胀柱在弹性橡胶膜膨胀变形前彼此紧挨相抵设置。

上述结构中,单向膨胀柱在弹性橡胶膜膨胀变形外凸时彼此呈放射状分开并拉大彼此间的间隔距离,使弹性橡胶膜的膨胀不受限制约束,当按压泵头下压完毕后,弹性橡胶膜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将其膨胀时蓄压的皂液挤出狭缝后,按压泵头复位或按压泵头长时间未再次按压时,出液口与皂液流道会存在一定概率负压的情况发生,会致使弹性橡胶膜往皂液流道内壁方向凹陷,而单向膨胀柱在弹性橡胶膜往皂液流道内壁方向凹陷时可相互挤压相抵,制约住弹性橡胶膜的内凹变形,从而避免因出液口与皂液流道出现负压时凹陷后,按压泵头再次下压时使弹性橡胶膜恢复蓄压状态所需要充入的皂液体积变大,容易诱发按压后无法出液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膨胀柱截面为圆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或六边形。

上述结构中,单向膨胀柱截面优选为圆形,彼此呈蜂窝状排列,圆形的单向膨胀柱相邻之间能产生一定的空隙容纳灰尘杂质,减少单向膨胀柱之间因存在灰尘杂质而造成单向膨胀柱无法彼此靠拢导致出现影响弹性橡胶膜复位不到位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硅胶膜片通过卡环卡于皂液流道的出口处。

上述结构中,在硅胶膜片出现损坏时便于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根据现有皂液出口内残留皂液易结块的问题,将现有技术中的硅胶膜片作为皂液流道的启闭原件设置于皂液流道内(硅胶膜片结构参考农夫山泉出品的尖叫运动饮料瓶盖的结构),由于硅胶膜片工作的条件需满足一定压力下才能开启狭缝,狭缝开启呈带压开启,皂液呈喷射状态喷出,在压力递减到一定阈值时狭缝能及时关闭迅速截断皂液,因此不会在皂液流道出口位置产生皂液的粘附及积累导致水分蒸发而硬化结块的情况发生;但是在实际研究测试过程中,光凭现有技术中的硅胶膜片是无法达到皂液完全不粘附的要求,具体原因在于:硅胶膜片使用位置的压力条件不同,在使用于普通饮料塑料瓶时,通过挤压瓶体造成瓶内压力升高而开启狭缝,当硅胶膜片的狭缝开启后,维持狭缝开启的压力小于狭缝开启瞬间的压力,因此可通过挤压瓶体时利用瓶体自身的空间进行蓄压,通过蓄压的压力来保持狭缝持续开启,当蓄压压力小于狭缝维持开启压力后,狭缝可实现瞬间关闭,如需要二次开启,则需要再次挤压瓶身提高蓄压压力,但是用于皂液器时,由于其按压泵头的出液口至皂液流道之间不存在可以用于蓄压的条件,在出液口与皂液流道内充满皂液的情况下,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也就无法实现蓄压需求,就会出现按压泵头按多少,皂液从硅胶膜片的狭缝里排出多少,不存在一个硅胶膜片开启瞬间与维持硅胶膜片开启状态两者之间的一个压力差,会导致蓄压降低后硅胶膜片复位带动狭缝关闭时,因出液口与皂液流道的容积无法调节,皂液会在硅胶膜片的复位挤压下将少量皂液继续从狭缝里挤出,造成皂液截流不干脆,使皂液积存于硅胶膜片的外侧而发生干燥结块的现象,因此如要解决该问题,就需要为硅胶膜片创立开启瞬间与维持开启两个状态的压差,解决方案一开始采用在出液口与皂液流道内设置一个可压缩的空腔,但是想要实现该方案,就需要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可压缩空间进行压缩,不然在常压下难以在出液口与皂液流道的有限空间内压缩该空腔内的空气而产生一个足够容积的压缩空间(即压缩灵敏度不足),同时该压缩空间为独立存在的一个空间体,该空间体内为可压缩的空气,因此会存在因温度、气压的改变导致该空间体内空气体积发生变化,产生不稳定因素而造成硅胶膜片跑液漏液的情况出现;在进行大量测试后,选择第二种方案,即创造一个与大气连通而又能改变容积的条件,可有效解决温度、气压的改变所带来的硅胶膜片跑液漏液情况,弹性容积膨胀装置的膨胀容积小于按压泵头单次按压时的出液体积,可保证按压泵头在单次按压时其皂液的出液量满足弹性容积膨胀装置膨胀蓄压所需的皂液体积的前提下开启硅胶膜片;出液口呈垂直向上或倾斜向上连接至皂液流道,在出液时能使出液口与皂液流道内的气泡上浮被排出或率先排出,尽可能的排出出液口与皂液流道内的空气,减少因温度、气压变化带来的硅胶膜片跑液漏液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容积膨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容积膨胀装置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壳体;11-皂液存储部;12-按压泵头;121-出液口;13-皂液流道;131-膨胀窗口;132-出口;14-硅胶膜片;141-狭缝;142-卡环;15-弹性容积膨胀装置;151-弹性橡胶膜;152-单向膨胀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3,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脉动式手动皂液器,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设有皂液存储部11,所述壳体10内设有用于从皂液存储部11抽取皂液的按压泵头12,所述壳体10上设有皂液流道13,所述按压泵头12的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相连,所述皂液流道13的出口132处设有可拆式的硅胶膜片14,所述硅胶膜片14上开设有狭缝141;所述出液口121呈垂直向上或倾斜向上连接至皂液流道13,所述皂液流道13位于硅胶膜片14的上游位置处上设有弹性容积膨胀装置15,所述按压泵头12下压时出液口121至皂液流道13之间压力升高使弹性容积膨胀装置15往与大气相连的方向膨胀蓄压,使得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内的压力升高的同时容积变大,待出液口121至皂液流道13之间的压力升高至硅胶膜片14的狭缝141开启压力阈值时,皂液在按压泵头12下压的过程中泵出并推动硅胶膜片14变形而打开狭缝141使得皂液从皂液流道13内经过硅胶膜片14喷出,待按压泵头12下压到底停止单次泵液行程的同时弹性容积膨胀装置15在自身弹性下恢复原有形状将膨胀蓄压产生的多余皂液一并从狭缝141喷出,此时硅胶膜片14失去出液口121至皂液流道13之间的压力使硅胶膜片14在自身弹性下恢复原状并闭合狭缝141;所述弹性容积膨胀装置15的膨胀容积小于按压泵头12单次按压时的出液体积。

上述结构中,根据现有皂液出口内残留皂液易结块的问题,将现有技术中的硅胶膜片14作为皂液流道13的启闭原件设置于皂液流道13内(硅胶膜片14结构参考农夫山泉出品的尖叫运动饮料瓶盖的结构),由于硅胶膜片14工作的条件需满足一定压力下才能开启狭缝141,狭缝141开启呈带压开启,皂液呈喷射状态喷出,在压力递减到一定阈值时狭缝141能及时关闭迅速截断皂液,因此不会在皂液流道13的出口132位置产生皂液的粘附及积累导致水分蒸发而硬化结块的情况发生;但是在实际研究测试过程中,光凭现有技术中的硅胶膜片14是无法达到皂液完全不粘附的要求,具体原因在于:硅胶膜片14使用位置的压力条件不同,在使用于普通饮料塑料瓶时,通过挤压瓶体造成瓶内压力升高而开启狭缝141,当硅胶膜片14的狭缝141开启后,维持狭缝141开启的压力小于狭缝141开启瞬间的压力,因此可通过挤压瓶体时利用瓶体自身的空间进行蓄压,通过蓄压的压力来保持狭缝141持续开启,当蓄压压力小于狭缝141维持开启压力后,狭缝141可实现瞬间关闭,如需要二次开启,则需要再次挤压瓶身提高蓄压压力,但是用于皂液器时,由于其按压泵头12的出液口121至皂液流道13之间不存在可以用于蓄压的条件,在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内充满皂液的情况下,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也就无法实现蓄压需求,就会出现按压泵头12按多少,皂液从硅胶膜片14的狭缝141里排出多少,不存在一个硅胶膜片14开启瞬间与维持硅胶膜片14开启状态两者之间的一个压力差,会导致蓄压降低后硅胶膜片14复位带动狭缝141关闭时,因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的容积无法调节,皂液会在硅胶膜片14的复位挤压下将少量皂液继续从狭缝141里挤出,造成皂液截流不干脆,使皂液积存于硅胶膜片14的外侧而发生干燥结块的现象,因此如要解决该问题,就需要为硅胶膜片14创立开启瞬间与维持开启两个状态的压差,解决方案一开始采用在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内设置一个可压缩的空腔,但是想要实现该方案,就需要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可压缩空间进行压缩,不然在常压下难以在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的有限空间内压缩该空腔内的空气而产生一个足够容积的压缩空间(即压缩灵敏度不足),同时该压缩空间为独立存在的一个空间体,该空间体内为可压缩的空气,因此会存在因温度、气压的改变导致该空间体内空气体积发生变化,产生不稳定因素而造成硅胶膜片14跑液漏液的情况出现;在进行大量测试后,选择第二种方案,即创造一个与大气连通而又能改变容积的条件,可有效解决温度、气压的改变所带来的硅胶膜片14跑液漏液情况,弹性容积膨胀装置15的膨胀容积小于按压泵头12单次按压时的出液体积,可保证按压泵头12在单次按压时其皂液的出液量满足弹性容积膨胀装置15膨胀蓄压所需的皂液体积的前提下开启硅胶膜片14;出液口121呈垂直向上或倾斜向上连接至皂液流道13,在出液时能使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内的气泡上浮被排出或率先排出,尽可能的排出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内的空气,减少因温度、气压变化带来的硅胶膜片14跑液漏液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皂液流道13背向与出液口121相连的一端在垂直向上延伸或倾斜向上延伸至最高点后端部紧挨最高点位置倾斜朝下或垂直朝下设置,所述硅胶膜片14位于皂液流道13最高点位置倾斜朝下或垂直朝下的一端并紧挨皂液流道13端部设置。

上述结构中,能使意外进入皂液流道13内的气泡能积聚在皂液流道13的最高点,便于在硅胶膜片14的狭缝141开启时被率先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硅胶膜片14的狭缝141开启压力阈值大于维持狭缝141开启状态的压力阈值。

上述结构中,硅胶膜片14的狭缝141开启压力阈值大于维持狭缝141开启状态的压力阈值为现有硅胶膜片14的特征。

本实施例中,所述皂液流道13设有硅胶膜片14的上游位置处开设有膨胀窗口131,所述弹性容积膨胀装置15为设置于膨胀窗口131上的弹性橡胶膜151。

上述结构中,膨胀窗口131开设位置优选为靠近硅胶膜片14的位置,可使弹性橡胶膜151在向外膨胀蓄压后收缩时对皂液的推挤力度更为灵敏,减少皂液在皂液流道13内因流体阻力造成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皂液流道13呈倾斜设置时,膨胀窗口131的开口面向地面。

上述结构中,可避免在弹性橡胶膜151膨胀时因向上隆起致使皂液内的气泡聚集于弹性橡胶膜151内,有利于引导皂液内的气泡往皂液流道13最高处聚集。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橡胶膜151背向皂液流道13内腔的一面粘附有若干均布设置的单向膨胀柱152,各单向膨胀柱152在弹性橡胶膜膨胀151变形前彼此紧挨相抵设置。

上述结构中,单向膨胀柱152在弹性橡胶膜151膨胀变形外凸时彼此呈放射状分开并拉大彼此间的间隔距离,使弹性橡胶膜151的膨胀不受限制约束,当按压泵头12下压完毕后,弹性橡胶膜151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将其膨胀时蓄压的皂液挤出狭缝141后,按压泵头12复位或按压泵头12长时间未再次按压时,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会存在一定概率负压的情况发生,会致使弹性橡胶膜151往皂液流道13内壁方向凹陷,而单向膨胀柱152在弹性橡胶膜151往皂液流道13内壁方向凹陷时可相互挤压相抵,制约住弹性橡胶膜151的内凹变形,从而避免因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出现负压时凹陷后,按压泵头12再次下压时使弹性橡胶膜151恢复蓄压状态所需要充入的皂液体积变大,容易诱发按压后无法出液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膨胀柱152截面为圆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或六边形。

上述结构中,单向膨胀柱152截面优选为圆形,彼此呈蜂窝状排列,圆形的单向膨胀柱152相邻之间能产生一定的空隙容纳灰尘杂质,减少单向膨胀柱152之间因存在灰尘杂质而造成单向膨胀柱152无法彼此靠拢导致出现影响弹性橡胶膜151复位不到位的可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硅胶膜片14通过卡环142卡于皂液流道13的出口132处。

上述结构中,在硅胶膜片14出现损坏时便于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根据现有皂液出口内残留皂液易结块的问题,将现有技术中的硅胶膜片14作为皂液流道13的启闭原件设置于皂液流道13内(硅胶膜片14结构参考农夫山泉出品的尖叫运动饮料瓶盖的结构),由于硅胶膜片14工作的条件需满足一定压力下才能开启狭缝141,狭缝141开启呈带压开启,皂液呈喷射状态喷出,在压力递减到一定阈值时狭缝141能及时关闭迅速截断皂液,因此不会在皂液流道13的出口132位置产生皂液的粘附及积累导致水分蒸发而硬化结块的情况发生;但是在实际研究测试过程中,光凭现有技术中的硅胶膜片14是无法达到皂液完全不粘附的要求,具体原因在于:硅胶膜片14使用位置的压力条件不同,在使用于普通饮料塑料瓶时,通过挤压瓶体造成瓶内压力升高而开启狭缝141,当硅胶膜片14的狭缝141开启后,维持狭缝141开启的压力小于狭缝141开启瞬间的压力,因此可通过挤压瓶体时利用瓶体自身的空间进行蓄压,通过蓄压的压力来保持狭缝141持续开启,当蓄压压力小于狭缝141维持开启压力后,狭缝141可实现瞬间关闭,如需要二次开启,则需要再次挤压瓶身提高蓄压压力,但是用于皂液器时,由于其按压泵头12的出液口121至皂液流道13之间不存在可以用于蓄压的条件,在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内充满皂液的情况下,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也就无法实现蓄压需求,就会出现按压泵头12按多少,皂液从硅胶膜片14的狭缝141里排出多少,不存在一个硅胶膜片14开启瞬间与维持硅胶膜片14开启状态两者之间的一个压力差,会导致蓄压降低后硅胶膜片14复位带动狭缝141关闭时,因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的容积无法调节,皂液会在硅胶膜片14的复位挤压下将少量皂液继续从狭缝141里挤出,造成皂液截流不干脆,使皂液积存于硅胶膜片14的外侧而发生干燥结块的现象,因此如要解决该问题,就需要为硅胶膜片14创立开启瞬间与维持开启两个状态的压差,解决方案一开始采用在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内设置一个可压缩的空腔,但是想要实现该方案,就需要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可压缩空间进行压缩,不然在常压下难以在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的有限空间内压缩该空腔内的空气而产生一个足够容积的压缩空间(即压缩灵敏度不足),同时该压缩空间为独立存在的一个空间体,该空间体内为可压缩的空气,因此会存在因温度、气压的改变导致该空间体内空气体积发生变化,产生不稳定因素而造成硅胶膜片14跑液漏液的情况出现;在进行大量测试后,选择第二种方案,即创造一个与大气连通而又能改变容积的条件,可有效解决温度、气压的改变所带来的硅胶膜片14跑液漏液情况,弹性容积膨胀装置15的膨胀容积小于按压泵头12单次按压时的出液体积,可保证按压泵头12在单次按压时其皂液的出液量满足弹性容积膨胀装置15膨胀蓄压所需的皂液体积的前提下开启硅胶膜片14;出液口121呈垂直向上或倾斜向上连接至皂液流道13,在出液时能使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内的气泡上浮被排出或率先排出,尽可能的排出出液口121与皂液流道13内的空气,减少因温度、气压变化带来的硅胶膜片14跑液漏液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