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特殊结构椅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式休闲椅。
背景技术:
2.近现代生活中,随着技术水品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各种家具也越发挑剔,现代装修中为考虑空间、美感、功能等多重因素,促使着各种新型椅子/凳子的开发和生产,椅子与凳子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椅背,椅背的存在关系到使用者使用时腰部及背部的舒适性,但椅背也有个很大的缺点,会很大程度上增加整体结构的高度,对收纳空间会有一定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到的是常规的家庭餐厅多会配备椅子来提高坐姿的舒适性,但椅子注定不能像凳子一样完全隐藏于餐桌底下,可能对于某些装修风格来说还会影响其美观度。
3.针对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 209489754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靠背的椅子,包括椅脚、椅子座垫和靠背,和卡位件;靠背包括撑杆和背托,在撑杆上沿撑杆的延伸方向设有若干卡槽,背托位于撑杆的一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椅子座垫并通过卡位件与椅脚连接。在撑杆上沿撑杆的延伸方向设有一条滑槽,各卡槽分别与滑槽连通,卡位件穿过椅脚和撑杆上的卡槽实现撑杆和椅脚的连接。当椅子的靠背收纳在椅子座垫下时,可以当作凳子使用,使用的范围和场合更加广泛,且靠背收纳在椅子座垫下后,整个椅子的结构更加紧凑,占地更小,多张椅子存放时时可以依次向上叠加存放,占地空间小。属于日用家具领域。
4.但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5.椅背结构太过单薄,对人体的腰部进行支撑时容易引起不适;由于椅背是单个椅脚内升起来的,故而使用者在使用时,在倚靠时双腿放置位置会引起不舒适感;单杆支撑能覆盖范围有限同时支撑强度较差容易发生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式休闲椅,通过双可伸缩支撑杆的方式支撑,可进一步加强结构的支撑强度,使用者在使用时也是常规的坐姿,整体结构对腰和背部的支撑到位,不会引起舒适性上的问题。
7.一种可变式休闲椅,包括椅面板及设置在所述椅面板下方的若干个椅脚,还包括有:两个椅背升降杆,穿过所述椅面板且可移动的分别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椅脚内部,所述椅背升降杆包括有升降杆本体,两个所述椅背升降杆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一配合部;若干椅背横杆,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椅面板内,所述椅背横杆包括横杆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横杆本体两端的第二配合部;卡接结构,用于所述椅背升降杆升至最高处时与所述椅脚相卡接;当两个所述椅背升降杆上升至所述卡接结构卡接处后,所述椅背横杆的第二配合部与所述椅背升降杆的第一配合部相配合连接,使所述椅背升降杆及所述椅背横杆连接形成椅背。
8.本椅子结构可以自行改变形态,其常规状态下为凳子形态,通过形状变形可以转
变成椅子,其变形方法为,通过将两个所述椅背升降杆从凳子结构中升起,并通过卡接结构将椅背升降杆卡接在最高处,然后将设置在椅面板内部的所述椅背横杆取出,并通过其上的第二配合部与所述椅背升降杆上的第一配合部配合即形成椅背,变形所使用的拼装件皆为所述可变式休闲椅本身的结构,变回凳子时也方便收纳,不容易产生部件遗失的情况。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椅脚的数量至少为4个,且包含有实心椅脚和中空椅脚,所述中空椅脚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所述椅背升降杆;所述椅背升降杆上设置有卡位件,所述中空椅脚上设置有与所述卡位件配合的卡位槽,所述卡位件用于与所述卡位槽形成卡接结构。
10.作为优选,所述横杆本体的最大厚度与所述椅面板的厚度相同。
11.当所述椅背横杆的厚度与所述椅面板的厚度相同时,当所述椅背横杆从所述椅面板内部取出时,就会天然形成一个透气孔,为夏天使用时提供舒适性。
12.进一步的,所述椅面板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椅背横杆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阻挡块,所述容置槽与所述阻挡块形成的轮廓形状与所述椅背横杆的轮廓相适配。
13.由于所述椅背横杆的厚度与所述椅面板的厚度相同,若第二配合部的厚度与所述横杆本体的厚度相同,可能会使所述椅背横杆的整体轮廓及与之配合的所述椅面板上的配合处上下端面形状相同,当所述椅背横杆放置于所述椅面板内部时可能会从所述椅面板的下端面直接掉出,为防止该情况的出现,在所述容置槽内部设置阻挡块能有效防止所述椅背横杆掉落,同时由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阻挡块形成的轮廓形状与所述椅背横杆的轮廓相适配故而所述椅背横杆还是能完全隐藏于所述椅面板内。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容置槽的边缘处开设有易取槽。
15.作为优选,所述椅背横杆皆为具有一定曲率的曲面杆。
16.在结构变为椅子状态时,采用曲面杆形成的椅背,其形状更贴合人体的背部形状,能提升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
17.作为优选,所述椅脚下端设置有防滑垫。
18.作为优选,相邻的两个所述椅脚之间设置有加强杆。
19.作为优选,所述椅背横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20.两个以上的所述椅背横杆,能对使用者腰部进行大范围的支撑,提升舒适性。
21.作为优选,所述椅面板及所述椅脚的边角均为圆角结构。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3.1、本申请所提到的可变式椅子可以在椅子和凳子间自由变化,该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不需要椅背情况下高度空间的浪费;
24.2、采用两升降杆配合横杆形成椅背的设计,在变形后更像一把椅子,对背部的支撑性能好,不会引起不舒适的情况,椅背的形成组件皆为凳子本体结构的组件,变回凳子后都有自己的容置位置,不容易发生遗失情况;
25.3、在变形为椅子后,椅面板会形成透气孔,提升夏天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休闲椅初始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休闲椅变形后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椅背升降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椅背横杆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卡接结构示意图;
31.其中,1
‑
椅面板、2
‑
椅脚、3
‑
椅背升降椅、3.1
‑
第一配合部、3.2
‑
升降杆本体、4
‑
椅背横杆、4.1
‑
第二配合部、4.2
‑
横杆本体、4.3
‑
容置槽、a
‑
卡位件、b
‑
卡位槽、c
‑
易取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3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
34.实施例:
35.一种可变式休闲椅,参考图1及图2,如图中所示的两种形态可通过结构的变形自由变化,包括椅面板1及设置在椅面板四角下方的椅脚2,每个椅脚2下方均设置有防滑垫,为防止椅面板1及所述椅脚2上的边角伤害使用者,故在这些边角处导圆角来增加安全性,为保证整体结构的强度,每两个相邻的椅脚2间还设置有用于加强整体结构强度的加强杆,再结合图3及图4,本结构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中四根椅脚2中的两根相邻的椅脚2为内部存在中空区域的中空椅脚2.1,中空椅脚2.1内部设置有可移动的椅背升降杆3,椅面板1内设置有三块可拆卸的椅背横杆4,椅背横杆4由横杆本体4.2及第二配合部4.1组合而成,其中横杆本体4.2为具有一定曲率的曲面杆,横杆本体4.2的厚度与椅面板1的厚度相同,椅面板1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容置椅背横杆4的容置槽4.3,容置槽4.3内设置有阻挡块,容置槽4.3与阻挡块形成的轮廓形状与椅背横杆4的轮廓相适配,容置槽4.3的边缘处开设有易取槽c。
36.请再参考图3,椅背升降杆3包括升降杆本体3.2及开设升降杆本体3.2在内部的第一配合部3.1,所述第一配合部3.1为阶梯型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自上到下逐渐缩小宽度,将其分为长宽度段,中宽度段及短宽度段,椅面板1内部的三个椅背横杆4皆含有第二配合部4.1,但是三个椅背横杆4的第二配合部4.1的宽度不相同,通过宽度的不同,自大到小将三个椅背横杆4分类为大椅背横杆、中椅背横杆、小椅背横杆,其中大椅背横杆的宽度与第一配合部3.1的长宽度段宽度相同,中椅背横杆的宽度与第一配合部3.1的中宽度段宽度相同,小椅背横杆的宽度与第一配合部3.1的短宽度段宽度相同;通过上述的方式便可将三个椅背横杆4放置合适的位置固定,形成舒适的椅背。
37.参考图5,椅背升降杆3底端向上5cm处设置有一卡位件a,所述卡位件a为在椅背升降杆3上开设一凹槽,凹槽底部连接一弹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一顶部为半球形的弹型件,该弹型件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完全缩进凹槽,没外力或者阻挡的情况下就会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弹出,在中空椅脚2.1上端向下5cm处开设由表面通向中空区域的通孔,所述通孔即为卡位槽b,通孔的截面与弹型件相适配,通孔所在的中空椅脚2.1内侧面与弹型件接触的内侧面相同,在椅背升降杆3处于未伸出状态下,弹型件处于缩入凹槽状态,当椅背升降杆3升
起到一定高度时,弹型件遇到中空椅脚2.1上的通孔,在无外力阻挡的情况下,弹型件从通孔中弹出,将椅背升降杆3固定在一定高度,该高度确定为椅背升降杆所能升至的最高处,若要降下椅背升降杆3仅需将弹型件按入椅背升降杆3后再通过外力将椅背升降杆3向下推动便可完成,卡位件a及卡位槽b结合便为卡接结构。
38.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3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