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加热的电热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4359发布日期:2021-06-29 23:35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加热的电热壶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壶,具体是一种高效加热的电热壶体。



背景技术:

电热膜是一种具有加热效率高、占用体积小等优点的加热方式;虽然电热膜具有如此明显的优势,但市场上却很少应用于电热水壶上,这是由于传统的电热膜普遍以片状密布的方式设置,实际工作中电热膜的中心温度过高会对耦合器等其他部件造成损坏;为了解决耦合器等其他部件受高温影响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一般会在电热膜与耦合器等其他部件之间设置隔热层,且需要保持两者之间有一定间距,以达到充分的隔热效果,进而保护耦合器等其他部件免受高温影响;这样的结构会使壶体的整体体积增大、结构复杂化,电热膜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电热水壶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加热的电热壶体,本电热壶体加热效率高、性能可靠、体积小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加热的电热壶体,包括储水容器、以及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上设置有电连接耦合器的电热模块,电热模块上划分有发热区和保护区,电热模块包括电热膜;所述电热膜设置于发热区上;所述耦合器设置于保护区上。

作为电热模块的一具体方案:所述电热膜包括第一电热膜和第二电热膜,保护区位于第一电热膜与第二电热膜之间,第一电热膜与第二电热膜相互并联或串联连接。

作为电热模块的又一具体方案:所述电热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三电热膜、第四电热膜和第五电热膜,第三电热膜、第四电热膜和第五电热膜分别分布于u形或环形的发热区上,保护区位于发热区内侧。

作为电热模块的又一具体方案:所述电热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六电热膜、第七电热膜、第八电热膜和第九电热膜,第六电热膜、第七电热膜、第八电热膜和第九电热膜分别分布于u形或环形的发热区上,保护区位于发热区内侧。

所述耦合器上设有用于输送水体的通水水路,通水水路直接或通过管体连通储水容器内腔;所述管体设置于保护区上。

所述电热模块还包括由耐高温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发热载体,电热膜和耦合器分别设置于发热载体上;所述发热载体一体式或分体式设置于储水容器上。

所述发热载体由陶瓷、玻璃或石英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在电热模块上划分发热区和保护区,并将电热膜设置于发热区上,将耦合器等其他部件设置于保护区上,既可保证电热模块的加热效果,又可避免高温损坏耦合器等其他部件,此外又可取消隔热层和/或隔热间距的设置,所以整体体积减小,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热壶体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热模块与耦合器等其他部件分布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电热模块与耦合器等其他部件分布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电热模块与耦合器等其他部件分布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电热模块与耦合器等其他部件分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本高效加热的电热壶体,包括储水容器1、以及耦合器3;储水容器1上设置有电连接耦合器3的电热模块2,电热模块2上划分有发热区a和保护区b,电热模块2包括电热膜;电热膜为膜状的碳纤膜片或电阻膜片,通电即可发热;电热膜设置于发热区a中;耦合器3设置于保护区b中。通过在电热模块2上划分发热区a和保护区b,并将电热膜设置于发热区a上,将耦合器3等其他部件设置于保护区b上,既可保证电热模块2的加热效果,又可避免高温损坏耦合器3等其他部件,此外又可取消隔热层和/或隔热间距的设置,所以整体体积减小,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降低。

进一步地,电热膜包括第一电热膜201和第二电热膜202,第一电热膜201和第二电热膜202分别呈矩形设置,保护区b位于第一电热膜201与第二电热膜202之间,第一电热膜201与第二电热膜202相互并联连接。

进一步地,电热模块2还包括第一导电膜203和第二导电膜204,第一电热膜201一端和第二电热膜202一端分别电连接第一导电膜203,第一电热膜201另一端和第二电热膜202另一端分别电连接第二导电膜204,第一导电膜203和第二导电膜204分别接入电路,实现第一电热膜201与第二电热膜202的并联连接,以为第一电热膜201和第二电热膜202分别提供发热所需的电能。

进一步地,耦合器3中部设有用于输送水体的通水水路301,通水水路301通过管体4连通储水容器1内腔,以便对储水容器1内腔注入水体;管体4设置于保护区b上,以避免管体4受热损坏。

进一步地,电热模块2还包括由耐高温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发热载体5,电热膜烧结在发热载体5底部、耦合器3紧贴于发热载体5底部;发热载体5一体式或分体式设置于储水容器1底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涉及的发热载体5由陶瓷材料制成、且呈薄片状;当储水容器1由玻璃、金属等非陶瓷材料制成时,发热载体5通过粘接方式分体式设置于储水容器1底部,发热载体5位于储水容器1与电热膜之间,发热载体5顶面与储水容器1内腔的水体接触;当储水容器1由陶瓷材料制成时,发热载体5可一体成型于储水容器1底部。

此外,发热载体5也可以由玻璃或石英材料制成,电热膜可烧结于发热载体5中;当储水容器1由陶瓷或金属材料制成时,发热载体5通过粘接方式分体式设置于储水容器1底部,发热载体5顶面与储水容器1内腔的水体接触;当储水容器1由玻璃或石英材料制成时,发热载体5可一体成型于储水容器1底部。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3,本实施例涉及的电热壶体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电热膜包括第一电热膜201、第二电热膜202、第三导电膜205、第四导电膜206和第五导电膜207;第一电热膜201和第二电热膜202分别呈矩形设置,保护区b位于第一电热膜201与第二电热膜202之间,第一电热膜201与第二电热膜202相互并联连接。其中,第三导电膜205电连接第一电热膜201一端,第四导电膜206分别电连接第一电热膜201另一端和第二电热膜202一端,第二电热膜202另一端电连接第五导电膜207,第三导电膜205和第五导电膜207分别接入电路中,实现第一电热膜201与第二电热膜202的串联连接,以为第一电热膜201和第二电热膜202分别提供发热所需的电能。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分析说明。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4,本实施例涉及的电热壶体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电热模块2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三电热膜208、第四电热膜210和第五电热膜212,第三电热膜208、第四电热膜210和第五电热膜212分别分布于u形的发热区a上,保护区b位于发热区a内侧。

进一步地,第三电热膜208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六导电膜209,第四电热膜210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七导电膜211,第五电热膜21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八导电膜213;第三电热膜208一端的第六导电膜209和第五电热膜212一端的第八导电膜213分别接入电路,以为电热模块2提供发热所需的电能;第三电热膜208另一端的第六导电膜209电连接第四电热膜210一端的第七导电膜211,第四电热膜210另一端的第七导电膜211电连接第五电热膜212另一端的第八导电膜213。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分析说明。

第四实施例

参见图5,本实施例涉及的电热壶体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电热模块2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六电热膜214、第七电热膜216、第八电热膜218和第九电热膜220,第六电热膜214、第七电热膜216、第八电热膜218和第九电热膜220分别分布于环形的发热区a上,保护区b位于发热区a内侧。

进一步地,第六电热膜214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九导电膜215,第七电热膜216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十导电膜217,第八电热膜218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十一导电膜219,第九电热膜220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十二导电膜221;第六电热膜214一端的第九导电膜215和第九电热膜220一端的第十二导电膜221分别接入电路,以为电热模块2提供发热所需的电能;第六电热膜214另一端的第九导电膜215电连接第七电热膜216一端的第十导电膜217,第七电热膜216另一端的第十导电膜217电连接第八电热膜218一端的第十一导电膜219,第八电热膜218另一端的第十一导电膜219电连接第九电热膜220另一端的第十二导电膜221。

进一步地,耦合器3中部设有用于输送水体的通水水路301,受到发热区a的环形结构限制,本实施例不能设置管体4,因此本实施例可在储水容器1底部开设连接通水水路301的进水口,使通水水路301直接连通储水容器1内腔。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分析说明。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