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浮的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5510发布日期:2021-07-06 19:0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浮的瓢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浮的瓢,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中,舀取水或者油等液体的瓢在不使用时为了避免其沉入液体中,一种方法是将瓢搭在盛放液体的缸或桶的顶部,但在受到外力时瓢很容易掉落到液体中;另一种方法是在瓢柄上绑上挂绳或者开设小孔,通过挂绳或者小孔将瓢悬挂起来,但每次悬挂或取用稍有麻烦。由塑料等较轻材质制成的瓢向上直接放置在桶或缸中时瓢虽然能漂浮在液面,但瓢把会向下倾斜甚至会部分没入液体中,使液体受到污染,而且使用者在拿起瓢时为了避免手进入液体中抓握瓢把,只能是先抓握瓢体,导致瓢体与手部接触,容易被污染,手部易受沾。某些专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选择在瓢体的前部内壁设置加厚层,但这会使瓢的内部空间变小,也浪费材料,使用的时候也增加无用功耗。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瓢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易浮的瓢,能够牢靠的斜立漂浮在液面,并且方便再次拿取瓢使用,瓢体不会受到污染,也可防手部受沾。
5.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6.一种易浮的瓢,包括瓢体和瓢把,所述瓢把固定在所述瓢体的后部外壁,所述瓢体的内侧前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及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瓢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7.可选的,所述隔板的顶部低于所述瓢体的顶部。
8.可选的,所述隔板的中部向瓢体的后部隆起。
9.可选的,所述隔板呈类s形或向瓢体后部开口的w形,类s形或w形的两端分别与瓢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10.可选的,所述隔板的两侧边缘与所述瓢体的内壁连接处设置有向瓢体内部隆起的弧形凸起。
11.可选的,所述隔板的下部向瓢体后部倾斜。
12.可选的,所述瓢把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13.可选的,所述瓢把为片状或空心筒状结构。
14.可选的,所述瓢把整体向后上方倾斜。
15.可选的,所述瓢为塑料或金属材质。
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17.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的易浮的瓢,前侧腔室内加入液体后可将瓢的前部向下斜立漂浮在液面,瓢重心靠下位于液面以下,即使受风吹等轻微外力冲击时也能比较平稳地立于液面上,防止瓢沉入液体中。其次,瓢斜立漂浮在液面时瓢把向上,方便再次拿取使用,瓢
体不会受到污染,也可防手部受沾。再次,前侧腔室的形成是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所占用的瓢体容积小,对瓢体的正常使用影响小。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易浮的瓢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提供的易浮的瓢斜立漂浮在液面时的状态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易浮的瓢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实施方式中易浮的瓢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实施方式中易浮的瓢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实施方式中易浮的瓢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00、瓢体;110、前侧腔室;120、后侧腔室;
27.200、瓢把;210、通孔;
28.300、隔板;
29.400、弧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31.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2.如图1及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的易浮的瓢,包括瓢体100 和瓢把200,瓢把200固定在瓢体100的后部外壁,瓢体100的内侧前部设置有隔板300,隔板300的底部及两侧边缘分别与瓢体100的内壁密封连接。如此设置,可将瓢体100分隔成前侧腔室110和后侧腔室120,前侧腔室110的体积小于后侧腔室120,尽量减小对瓢正常使用造成的影响。
33.使用时,在前侧腔室110内加入液体后将瓢体100的前部向下置于液面上,即可使瓢如图3中所示斜立漂浮,瓢重心靠下,即使受风吹等轻微外力冲击时也能比较平稳地立于液面上。而且,瓢斜立漂浮在液面时瓢把向上,方便拿取使用,瓢体不会受到污染,也可防手部受沾。
34.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在瓢体100内沉积菜叶或者根茎等残留物,为了方便清洗,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设置隔板300的顶部低于瓢体100的顶部,手指能更顺利的伸入到前侧腔室110中清洗。
35.瓢斜立漂浮在液面主要依靠前侧腔室110中的液体重力,为了使前侧腔室110中的液体能够更好聚集到靠近瓢斜立时重心线的位置,如图4中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隔板300的中部向瓢体100的后部隆起,能够使前侧腔室110中的液体积存在瓢体100的中轴线附近,进而会使存积液体的重心线与瓢的重心线接近或重合,瓢能比较平稳地在液面上斜立
漂浮。
36.前侧腔室110中的液体通常是使用瓢直接舀入,如图1或图4中所示的瓢,在向前侧腔室110中舀入液体时需要使瓢体100的前部没入液体中以使液体进入,这与人们平时舀取液体时是将瓢向一侧倾斜没入液体中的使用习惯不同。因此如图6及图7中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将隔板300设置为呈类s形(图6)或向瓢体100后部开口的w形(图7),类s形或w形的两端分别与瓢体100的内壁密封连接。如此设置,类s形的其中一侧边或w形的两侧边能够与瓢体100的侧部内壁形成较长的围绕区,在向瓢体100的前侧腔室110中加入液体时,可以按照人们的使用习惯,即将瓢体100倾斜,使瓢体100的前侧部没入液体中舀取液体。在舀取液体过程中,液体不仅能够顺利的进入到前侧腔室110中,而且还不会进入到后侧腔室120中,操作更加方便。其中,图6中类s形结构可方便右手舀取液体,w形结构既可方便左手舀取液体也可方便右手舀取液体。
37.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清洗瓢中的杂物或污垢,如图5中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隔板300的两侧边缘与瓢体100的内壁连接处设置有向瓢体100 中心隆起的弧形凸起400,弧形凸起400可为实心或封闭的空心结构,沿着瓢体100的纵深方向延伸,一侧与瓢体100内壁连接,另一侧与隔板300连接。如此设置,可以增大隔板300两侧边缘与瓢体100内壁的拐角,既能防止杂物或污垢在拐角处聚集,也能方便对杂物和污垢进行清理。
38.更进一步的,为了使隔板300位置与所隔出的前侧腔室110的容积之间达到较好的配合,再次参考图3,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将隔板300的下部向瓢体100后部倾斜,可使瓢在斜立漂浮状态下,前侧腔室110中可容纳的液体的容积尽量增大,利于提高瓢漂浮的稳定性。
39.更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在瓢把200位置留存液体而导致瓢在液体中斜立漂浮时不稳,如图3中所示,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瓢把20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10,并且两端的通孔210应该紧靠瓢把200的端部,可以将进入瓢把 200的液体及时自然排除。除此之外,瓢把200上的通孔210还能减轻瓢把 200的整体重量并节省材质。
40.更进一步的,瓢把200应该满足所需的使用强度,通常可设置为片状或空心筒状结构,图中示出的主要为空心筒状结构。瓢把200为空心筒状结构时,通孔210优选开设在瓢把200的底壁上,使进入瓢把200的液体能顺利流出,并且还不会影响瓢把200的机械强度。
41.更进一步的,瓢在液体中斜立漂浮时,为了防止瓢把部位向下转动摇晃,如图2中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瓢把200整体向后上方倾斜。
42.此外,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的瓢可以采用塑料或金属材质加工而成,对电木或者金属材质制成的瓢具有更加明显的应用效果。
43.需要说明的是,隔板的具体设置形式以在瓢体的前部形成前侧腔室为目的,除了各实施方式及附图中列出的直板、弧形板等各类形式之外,还可选择其他异形形状,或者改变弧形板的弯曲方向,以上选择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隔板的数量也不局限于一个,形成的前侧腔室数量也不局限于一个,只要能与瓢体内壁配合在瓢体前部形成能够积聚液体的前侧腔室即可。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7.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