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9263发布日期:2021-06-01 23:27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离地检测装置(简称地检)是扫地机器人中用于检测地面的装置,其检测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线,红外线经底面反射被红外接收管吸收,然后芯片通过adc采集红外接收管的红外接收强度,以此来探测扫地机器人离底面的远近。但是,对于不同的底面的同一高度,反光与不反光,深色与浅色,红外线反射的强弱相差较大(如20mm浅色底面强度为1000,而20mm黑色粗面的强度只有50-100),因此,这种情况对地检的结构设计要求比较高。

目前,地检遇到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区别悬崖(离地10cm)与黑色粗糙面,因为红外接收管对两种情况下的红外线吸收强度相差不大,比较难以区分,解决的思路是增大红外接收管对近处的红外线吸收强度,而使红外接收管对远处(离地10cm)的红外线吸收强度几乎为0,那么便可区别悬崖(离地10cm)与黑色粗糙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其能够使得扫地机器人实现对处于离地10cm和地面为黑色粗糙面的两种状态的区分,从而能够满足扫地机器人对两种不同环境进行区分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包括电路板、底座和盖板,盖板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中设置有光线接收通道和光线发射通道,光线接收通道与水平面垂直,光线发射通道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4.5度的夹角α,光线接收通道的上端部处嵌装有红外接收管,光线发射通道的上端部处嵌装有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的引出端和红外发射管的引出端均由下至上伸出于底座外并与电路板电连接,底座下端的开口处嵌装有滤光片;光线接收通道下端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与底座连接于一体的第一挡板,光线接收通道和光线发射通道之间设置有与底座连接于一体的“v”字形的第二挡板,光线发射通道下端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与底座连接于一体的第三挡板,第二挡板的左侧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9度的夹角β,第二挡板的右侧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4.5度的夹角γ。

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其中,底座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一体成型有卡扣,盖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孔,盖板盖合到底座上后,每个卡扣分别与其中一个卡孔配合卡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盖板能够方便地与底座扣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其中,第二挡板中设置有嵌槽,盖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筋,盖板盖合到底座上后,凸筋与嵌槽嵌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凸筋与嵌槽嵌合后,能够提高第二挡板的挡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其中,底座中设置有定位孔,盖板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销,盖板盖合到底座上后,定位销与定位孔插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定位销与定位孔插合后,盖板与底座之间能够实现定位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其中,盖板上设置有插孔,底座上设置有插块,盖板盖合到底座上后,插块与插孔插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插块与插孔插合后,盖板与底座之间能够实现定位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扫地机器人实现对处于离地10cm和地面为黑色粗糙面的两种状态的区分,从而能够满足扫地机器人对两种不同环境进行区分的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盖板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座和盖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底座和盖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包括电路板1、底座2和盖板3,盖板3安装在底座2上,底座2中设置有光线接收通道21和光线发射通道22,光线接收通道21与水平面垂直,光线发射通道22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4.5度的夹角α(由于红外接收管的半功率角比较大,红外发射管的半功率角偏小,为了达到更精准的光路控制,所以选择光线接收通道与水平面垂直,光线发射通道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4.5度的夹角α),光线接收通道21的上端部处嵌装有红外接收管4,光线发射通道22的上端部处嵌装有红外发射管5,红外接收管4的引出端和红外发射管5的引出端均由下至上伸出于底座2外并与电路板1电连接,底座2下端的开口处嵌装有滤光片6(为了减小环境光的影响,该滤光片选择允许100-800nm范围波长的滤光片);光线接收通道21下端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与底座2连接于一体的第一挡板23(通过第一挡板的设置,主要是防止左边环境光的影响,同时可以减少对远距离的红外线的接收),光线接收通道21和光线发射通道22之间设置有与底座2连接于一体的“v”字形的第二挡板24(通过第二挡板的设置,第二挡板可以调节光路的偏向),光线发射通道22下端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与底座2连接于一体的第三挡板25(通过第三挡板的设置,第三挡板可以调节红外发射管的偏向,使得红外发射管的光路更加精准,不乱发散),第二挡板24的左侧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9度的夹角β,第二挡板24的右侧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4.5度的夹角γ。

底座2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一体成型有卡扣26,盖板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孔31,盖板3盖合到底座2上后,每个卡扣26分别与其中一个卡孔31配合卡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盖板能够方便地与底座扣合在一起。

第二挡板24中设置有嵌槽241,盖板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筋32,盖板3盖合到底座2上后,凸筋32与嵌槽241嵌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凸筋与嵌槽嵌合后,能够提高第二挡板的挡光效果。

底座2中设置有定位孔27,盖板3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销33,盖板3盖合到底座2上后,定位销33与定位孔27插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定位销与定位孔插合后,盖板与底座之间能够实现定位的功能。

盖板3上设置有插孔34,底座2上设置有插块28,盖板3盖合到底座2上后,插块28与插孔34插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插块与插孔插合后,盖板与底座之间能够实现定位的功能。

在使用上述结构的地检时,将地检的安装高度设定在离地15-18mm的范围内,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地检后,当地检处于离地10cm的状态下时,红外接收管的吸收强度为36,当地检处于黑色地毯的环境下时,红外接收管的吸收强度为132,从而能够使得扫地机器人对两种不同环境的区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