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家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倾仰座椅。
背景技术:
现在大多数人的办公模式是坐在电脑前几个小时而不活动,长时间坐姿不端正无疑会对人体的脊柱、颈椎造成伤害。相关技术中的座椅无法调节用户坐姿,影响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倾仰座椅,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座椅进行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倾仰座椅,包括五星脚1,所述五星脚1的底部安装有轮子2,所述五星脚1顶部安装有第一气杆3,所述第一气杆3的上端安装有底盘5,所述底盘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座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4底部两侧的前端安装有脚踏板滑动件6,所述座板4上部两侧的后端通过扶手连接角码14安装有靠背框10,所述靠背框10的两侧与脚踏板滑动件6的两侧之间安装有扶手架,所述靠背框10的中部安装有腰靠19,所述靠背框10的顶部安装有头枕11,所述靠背框10的底部与座板4底部的前端之间安装有第二气杆21,所述第二气杆21上连接有开关件15,所述开关件15固定在座板4的底部。
所述扶手架包括扶手角码7、橡胶套8、扶手杆9和扶手盖20,所述扶手角码7与扶手杆9之间通过扶手连接件13连接,所述扶手角码7与扶手杆9的连接处套设有橡胶套8,所述扶手杆9的顶部安装有扶手盖20;所述扶手角码7的另一端与脚踏板滑动件6连接,所述扶手杆9的另一端与靠背框10连接。
所述腰靠19包括腰靠内壳1901、腰靠外壳1902、腰靠滑动件1903、腰靠固定件1904和腰靠盖1905,所述腰靠固定件1904固定安装在靠背框10上,所述腰靠滑动件190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腰靠固定件1904上,所述腰靠滑动件1903的另一端滑动安装在腰靠内壳1901和腰靠外壳1902之间,所述腰靠盖1905安装在腰靠固定件1904与靠背框10的连接处。
所述头枕11包括枕内壳1101、枕外壳1102和头枕盖子1103,所述枕内壳1101安装在枕外壳1102上,所述枕外壳1102安装在靠背框10的顶部。
所述靠背框10的底部中间设有第一安装孔1001,所述座板4底部的前端安装有安装座22,所述第二气杆21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孔1001连接,所述第二气杆21的另一端安装在安装座22上;所述靠背框10的底部两侧设有第二安装孔1002,所述第二安装孔1002通过扶手连接角码14与座板4连接;所述靠背框10的中部两侧设有第三安装孔1003,所述第三安装孔1003与扶手杆9的一端连接;所述靠背框10的中部中间设有第四安装孔1004,所述第四安装孔1004上安装有腰靠19;所述靠背框10的顶部设有第五安装孔1005,所述第五安装孔1005上安装有头枕11。
所述腰靠外壳1902的中部设有滑动槽1906,所述滑动槽1906两侧的内侧面上设有滑动定位卡槽1907;所述腰靠滑动件1903包括滑动板1909,所述滑动板1909的中部设有伸出肋1908,所述伸出肋1908两侧的滑动板1909上设有定位凸起1910,所述滑动板1909安装在腰靠内壳1901与腰靠外壳1902之间后,所述伸出肋1908伸出滑动槽1906后与腰靠固定件1904连接,所述定位凸起1910与滑动定位卡槽1907相匹配。
所述脚踏板滑动件6的外侧设有第六安装孔601,所述第六安装孔601用于与扶手角码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脚踏板滑动件6的中部设有通孔602,所述通孔602内滑动连接有脚踏板定位件18,所述脚踏板定位件18的一端设有第七安装孔1801,所述第七安装孔1801内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6,所述滑动杆16的另一端连接有挡片;所述脚踏板定位件18的另一端设有第八安装孔1802,所述第八安装孔1802内转动连接有脚踏板17;所述脚踏板定位件18的顶部设有与通孔602内部凹槽相配合的定位凸圆1803。
所述靠背框10的顶部两角安装有背框压块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拉动滑动杆16可将脚踏板17从座椅底部拉出来,再将脚踏板17上翻可便于搭脚;通过开关件15可控制第二气杆21的伸缩,通过第二气杆21的伸缩控制靠背框10的倾仰;所述腰靠19可根据客户的需要在靠背框10上上下滑动;通过控制第一气杆3的伸缩可控制座椅的升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靠背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腰靠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腰靠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脚踏板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脚踏板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座椅升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脚踏板伸缩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座椅倾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五星脚1,轮子2,第一气杆3,座板4,底盘5,脚踏板滑动件6,扶手角码7,橡胶套8,扶手杆9,靠背框10,头枕11,背框压块12,扶手连接件13,扶手连接角码14,开关件15,滑动杆16,脚踏板17,脚踏板定位件18,腰靠19,扶手盖20,第二气杆21,安装座22,第六安装孔601,通孔602,第一安装孔1001,第二安装孔1002,第三安装孔1003,第四安装孔1004,第五安装孔1005,枕内壳1101,枕外壳1102,头枕盖子1103,第七安装孔1801,第八安装孔1802,定位凸圆1803,腰靠内壳1901,腰靠外壳1902,腰靠滑动件1903,腰靠固定件1904腰靠盖1905,滑动槽1906,滑动定位卡槽1907,伸出肋1908,滑动板1909,定位凸起19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可倾仰座椅,如图1-图7所示,包括五星脚1,所述五星脚1的底部安装有轮子2,所述五星脚1顶部安装有第一气杆3,所述第一气杆3的上端安装有底盘5,所述底盘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座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4底部两侧的前端安装有脚踏板滑动件6,所述座板4上部两侧的后端通过扶手连接角码14安装有靠背框10,所述靠背框10的两侧与脚踏板滑动件6的两侧之间安装有扶手架,所述靠背框10的中部安装有腰靠19,所述靠背框10的顶部安装有头枕11,所述靠背框10的底部与座板4底部的前端之间安装有第二气杆21,所述第二气杆21上连接有开关件15,所述开关件15固定在座板4的底部。
所述扶手架包括扶手角码7、橡胶套8、扶手杆9和扶手盖20,所述扶手角码7与扶手杆9之间通过扶手连接件13连接,所述扶手角码7与扶手杆9的连接处套设有橡胶套8,所述扶手杆9的顶部安装有扶手盖20;所述扶手角码7的另一端与脚踏板滑动件6连接,所述扶手杆9的另一端与靠背框10连接。
所述腰靠19包括腰靠内壳1901、腰靠外壳1902、腰靠滑动件1903、腰靠固定件1904和腰靠盖1905,所述腰靠固定件1904固定安装在靠背框10上,所述腰靠滑动件190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腰靠固定件1904上,所述腰靠滑动件1903的另一端滑动安装在腰靠内壳1901和腰靠外壳1902之间,所述腰靠盖1905安装在腰靠固定件1904与靠背框10的连接处。
所述头枕11包括枕内壳1101、枕外壳1102和头枕盖子1103,所述枕内壳1101安装在枕外壳1102上,所述枕外壳1102安装在靠背框10的顶部。
所述靠背框10的底部中间设有第一安装孔1001,所述座板4底部的前端安装有安装座22,所述第二气杆21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孔1001连接,所述第二气杆21的另一端安装在安装座22上;所述靠背框10的底部两侧设有第二安装孔1002,所述第二安装孔1002通过扶手连接角码14与座板4连接;所述靠背框10的中部两侧设有第三安装孔1003,所述第三安装孔1003与扶手杆9的一端连接;所述靠背框10的中部中间设有第四安装孔1004,所述第四安装孔1004上安装有腰靠19;所述靠背框10的顶部设有第五安装孔1005,所述第五安装孔1005上安装有头枕11。
所述腰靠外壳1902的中部设有滑动槽1906,所述滑动槽1906两侧的内侧面上设有滑动定位卡槽1907;所述腰靠滑动件1903包括滑动板1909,所述滑动板1909的中部设有伸出肋1908,所述伸出肋1908两侧的滑动板1909上设有定位凸起1910,所述滑动板1909安装在腰靠内壳1901与腰靠外壳1902之间后,所述伸出肋1908伸出滑动槽1906后与腰靠固定件1904连接,所述定位凸起1910与滑动定位卡槽1907相匹配。
所述脚踏板滑动件6的外侧设有第六安装孔601,所述第六安装孔601用于与扶手角码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脚踏板滑动件6的中部设有通孔602,所述通孔602内滑动连接有脚踏板定位件18,所述脚踏板定位件18的一端设有第七安装孔1801,所述第七安装孔1801内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6,所述滑动杆16的另一端连接有挡片;所述脚踏板定位件18的另一端设有第八安装孔1802,所述第八安装孔1802内转动连接有脚踏板17;所述脚踏板定位件18的顶部设有与通孔602内部凹槽相配合的定位凸圆1803。
所述靠背框10的顶部两角安装有背框压块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如图9所示,通过拉动滑动杆16可将脚踏板17从座椅底部拉出来,再将脚踏板17上翻可便于搭脚;如图10所示,通过开关件15可控制第二气杆21的伸缩,通过第二气杆21的伸缩控制靠背框10的倾仰;所述腰靠19可根据客户的需要在靠背框10上上下滑动;如图8所示,通过控制第一气杆3的伸缩可控制座椅的升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