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铆钉式卡接结构的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99861发布日期:2021-06-11 19:1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铆钉式卡接结构的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置物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铆钉式卡接结构的置物架。



背景技术:

置物架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用于收纳物品的产品,其被大量应用于工厂车间、物流仓库以及自选商场、超市等场合来存放物品,置物架能够根据不同需要来对货物进行分类分层放置,不仅可以大幅节省货物占地面积,并能够极大帮助物流实现自动化。现有的置物架大多是由立柱、横梁以及层板组成多层立体框架结构,立柱与横梁固定连接,而各层的层板搁置在横梁上,在立柱上自上而下间隔开设有至少一列挂孔,在横梁对应于挂孔的位置处铆固有一铆钉,且横梁与立柱的挂孔之间通过铆钉连接从而实现横梁与立柱的固定连接。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置物架的多层立体框架结构安装固定需要铆钉的数量较多,铆钉固定时,工作人员须逐个将铆钉与横梁用机械锤打固定,操作繁琐,大大延长了生产周期,并且大量铆钉的使用进一步地增加了生产成本,此外,锤打或松或紧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连接的可靠性,缩短使用寿命,同时在横梁上的层板上放置货物时,相当于仅有铆钉受力,这使得横梁承受货物的重量十分有限;其次,现有技术中置物架的横梁上端端部通常朝向内侧形成有一折边,层板搁置在该折边上近似于设置在横梁的上部,视觉观感显得过于突兀,不美观,并且层板多为不锈钢板或镀锌板制成,反光强烈,在强光照射下会很刺眼,而放置在该层板边缘处的货物由于没有四周的遮挡容易被碰落;第三,这些横梁和立柱的边沿大多具有锋利的边沿,在搬运、运输及装配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相互碰撞的情况,容易划伤部件表面,并对置物架的整体形象带来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锋利的边沿还可能割伤人体,这会给使用人员带来安全上的隐患。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置物架的立柱横梁连接结构及其相关部件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合牢固、安装方便,有助于摒弃铆钉连接件而先采用自身卡接结构来实现立柱与横梁之间的固定安装、有利于设置内沉式的横梁支承板从而起到防止货物掉落和提升整体观瞻效果作用、有便于改进横梁与立柱的结构来消除构件的锋利边沿从而排除安全隐患的无铆钉卡接结构的置物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铆钉式卡接结构的置物架,包括有一组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立柱和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相邻两个立柱之间的横梁,所述立柱采用板材弯折呈l形截面构造并且形成有相互垂直的两侧折边,在该立柱的两侧折边上并沿其高度方向分别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卡槽通孔,特点:在该卡槽通孔上通过冲压工艺朝向内侧形成有一卡扣,在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近端部位置处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一上卡脚容置孔,该上卡脚容置孔贯穿横梁的厚度方向并且其内部形成有一上卡脚,该上卡脚上端端部与上卡脚容置孔的上端端面连接,在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近端部位置处的下部并且在对应于上卡脚的下方位置处形成有一下卡脚,上下相邻的上卡脚、下卡脚分别卡固在立柱一侧边的上下相邻两个卡扣上,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上边沿朝向内侧翻折形成有一横梁翻折面,该横梁翻折面沿着竖直方向向下延伸且横梁翻折面的下端端部沿着长度方向翻折形成有一支承板,该支承板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设置在对应于所述横梁高度方向的中间靠上的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槽通孔为长条矩形形状构造,所述卡扣为“︺”形形状构造,且该卡扣包括有一对设置在卡槽通孔内侧且向内且倾斜一定角度的卡接板和一连接两卡接板的一端端部的连接板,所述卡接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端部与卡槽通孔长度方向的短边端部连接;所述上卡脚容置孔的宽度大于卡槽通孔的长度,所述上卡脚与下卡脚均为矩形形状构造且两者之间的间距与立柱的一侧边上的上下相邻的两个卡槽通孔的间距相匹配,且上卡脚与下卡脚的宽度均大于所述连接板的宽度以使两者能够固定卡接在卡扣的一对卡接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立柱的l形两侧边的外边沿处形成有一立柱防护部,且在该立柱防护部远离立柱侧边的边沿处朝向内侧折弯形成有一立柱防护部圆弧面;在所述横梁翻折面与横梁本体上侧边沿的折弯处形成有一翻折面圆弧部;在所述横梁长度方向的下侧边沿处折弯形成有一横梁防护部,该横梁防护部设置在所述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下部的两个下卡脚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承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呈45°倾斜设置的支承板结合面,从而使得相邻两个垂直设置的横梁能够抵靠结合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卡脚容置孔开设在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的边沿上,上卡脚容置孔除了贯穿横梁的厚度方向之外其长度方向的一侧还与外界连通,且所述横梁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面被一上卡脚容置孔隔断形成为两个表平面,一对上卡脚与一对下卡脚设置在贴近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的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卡脚容置孔开设在靠近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边沿的内部位置处,使得上卡脚容置孔形成为一个贯穿横梁本体厚度方向的四边形通孔形状,该上卡脚容置孔并未隔断前述横梁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面使得此端面形成为一个完整的表平面,同时一对上卡脚与一对下卡脚设置在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间隔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横梁防护部为折弯圆弧状构造,横梁防护部与横梁本体的下侧边沿的折弯处形成有一横梁防护部折弯面,该横梁防护部折弯面向上延伸并朝着横梁本体弯折形成有横梁防护部圆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横梁防护部为矩形形状构造,该横梁防护部包括有一从横梁长度方向的下侧边沿处朝向内侧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底直角面,在该底直角面远离横梁本体的一端端部朝向上延伸形成有一连接直角面,该连接直角面长度方向的上侧边沿朝向横梁本体形成有一上直角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立柱的两侧折边的上下相邻的两个卡槽通孔之间开设有一立柱工艺孔;在所述横梁的上卡脚与下卡脚之间开设有一横梁工艺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中,所述立柱与横梁均由镀锌板或不锈钢板制成且均可采用冷弯滚压成型机一体冲孔弯折成形。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所述立柱与横梁采用卡接配合的方式安装固定在了一起,其摒弃了原先铆钉连接的结构,铆钉的弃用减少了生产成本并简化了安装流程,而卡接配合的安装方式提高了装配效率,进一步增加了立柱与横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也大幅提高了横梁主体与层板上的承载力;其次,由于将支承板设置在横梁高度方向的中间靠上的位置处,支承板为内沉式构造且设置在横梁上端端面的内侧下方,层板搁置在该支承板上后能够隐藏在一组四个横梁之间,视觉观感不会显得过于突兀,有效提升置物架整体的观瞻效果,并且放置在该层板边缘处的货物在四周的横梁翻折面的阻挡下不容易被碰落,保障了货物堆放的稳定性;第三,由于在立柱与横梁边沿均折弯形成有防护部,从而能够消除构件的锋利边沿,有效地避免了在装配过程中产生划痕淤伤的问题,并有利于防止锋利边沿割伤身体造成安全隐患;第四,所述立柱、横梁均采用镀锌板或不锈钢板并通过冷弯滚压成型机一体冲孔弯折成形,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减少了电焊、水洗、磷化、喷塑、烘烤等工艺,生产简便成本低,安全环保,同时体现理想的防锈蚀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11.卡槽通孔、12.卡扣、121.卡接板、122.连接板、13.立柱防护部、131.立柱防护部圆弧面、14.立柱工艺孔;

2.横梁、21.上卡脚容置孔、22.上卡脚、23.下卡脚、24.横梁翻折面、241.翻折面圆弧部、25.支承板、251.支承板结合面、26.横梁防护部、261.横梁防护部折弯面、262.横梁防护部圆弧面、263.底直角面、264.连接直角面、265.上直角面、27.横梁工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种无铆钉式卡接结构的置物架,包括有一组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立柱1和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相邻两个立柱1之间的横梁2,在本实施例中,示意了四个立柱1与四个横梁2,前述立柱1采用板材弯折呈l形截面构造并且形成有相互垂直的两侧折边,在该立柱1的两侧折边上并沿其高度方向分别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卡槽通孔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在前述卡槽通孔11上通过冲压工艺朝向内侧形成有一卡扣12,在前述横梁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近端部位置处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一上卡脚容置孔21,该上卡脚容置孔21贯穿横梁2的厚度方向并且其内部形成有一上卡脚22,该上卡脚22上端端部与上卡脚容置孔21的上端端面连接,在前述横梁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近端部位置处的下部并且在对应于上卡脚22的下方位置处形成有一下卡脚23,上下相邻的一对上卡脚22、下卡脚23分别卡固在立柱1一侧边的上下相邻两个卡扣12上;前述横梁2的长度方向的上边沿朝向内侧翻折形成有一横梁翻折面24,该横梁翻折面24沿着竖直方向向下延伸且横梁翻折面24的下端端部沿着长度方向翻折形成有一支承板25,该支承板25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设置在对应于前述横梁2高度方向的中间靠上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前述卡槽通孔11为长条矩形形状构造,前述卡扣12为“︺”形形状构造,该卡扣12包括有一对设置在卡槽通孔11内侧且向内且倾斜一定角度的卡接板121和一连接两卡接板121的一端端部的连接板122,前述卡接板121远离连接板122的一端端部与卡槽通孔11长度方向的短边端部连接,前述上卡脚22与下卡脚23均为矩形形状构造且两者之间的间距与立柱1的一侧边上的上下相邻的两个卡槽通孔11的间距相匹配,上卡脚22与下卡脚23的宽度均大于前述连接板122的宽度以使两者能够固定卡接在卡扣12的一对卡接板12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卡槽通孔11、卡扣22与上卡脚22、下卡脚23的形状构造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只要能够满足将立柱1与横梁2稳定地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

进一步地,在前述立柱1的l形两侧边的外边沿处形成有一立柱防护部13,在该立柱防护部13远离立柱1侧边的边沿处朝向内侧折弯形成有一立柱防护部圆弧面131;在前述横梁翻折面24与横梁2本体上侧边沿的折弯处形成有一翻折面圆弧部241;前述横梁2长度方向的下侧边沿处折弯形成有一横梁防护部26,该横梁防护部26设置在前述横梁2长度方向的两端下部的两个下卡脚23之间。

进一步地,前述支承板25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呈45°倾斜设置的支承板结合面251,从而使得相邻两个垂直设置的横梁2能够抵靠结合在一起。装配完成后,层板能够搁置在一组四个支承板25所组成的凸台上,并且由于支承板25为内沉式构造且设置在横梁2上端端面的内侧下方,层板能够隐藏在一组即四个横梁2之间,视觉观感不会显得过于突兀,有效提升置物架整体的观瞻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上卡脚容置孔21开设在横梁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的边沿上,上卡脚容置孔21除了贯穿横梁2本体的厚度方向之外其长度方向的一侧还与外界连通,且前述横梁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面被一上卡脚容置孔21隔断形成为两个表平面,同时前述横梁2上的一对上卡脚22与一对下卡脚23分别设置在贴近于前述横梁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横梁防护部26为折弯圆弧状构造,横梁防护部26与横梁2本体的下侧边沿的折弯处形成有一横梁防护部折弯面261,该横梁防护部折弯面261向上延伸并朝着横梁2本体弯折形成有横梁防护部圆弧面262。

优选地,在前述立柱1的两侧折边的上下相邻的两个卡槽通孔11之间开设有一立柱工艺孔14;在前述横梁2的上卡脚22与下卡脚23之间开设有一横梁工艺孔27。立柱工艺孔14与横梁工艺孔27能够有效保证在对立柱1与横梁2进行热浸镀锌工艺操作时,气体和锌液自由畅通流进溢出,使部件能充分镀锌,防止酸洗液渗入部件表面的间隙不能及时排出而造成损害镀锌层的后果。

优选地,前述立柱1与横梁2均由镀锌板制成且均可采用冷弯滚压成型机一体冲孔弯折成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厂房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可以在镀锌板的表面采用喷塑工艺操作,而由于采用的材质为镀锌板,与现有技术中在铁皮表面喷塑相比,省去了电焊、水洗、磷化等多道工序,简化生产流程,安全环保。

请继续参阅图1,装配时,当固定安装前述立柱1与横梁2时,首先将上卡脚22与下卡脚23放置到立柱1的一侧边上的上下相邻的两个卡槽通孔11的内侧上方,然后用力向下移动横梁2将上卡脚22与下卡脚23分别与其所对应的一对卡接板121实现卡固从而完成立柱1与横梁2的安装操作,重复上述步骤并依次将前述横梁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侧的立柱1连接后,用户也可以在一组立柱1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安装固定多组横梁2,并最后完成置物架的固定安装,整个装配过程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并且防护部的设置能有效防止锋利边沿割伤身体,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前述上卡脚容置孔21开设在靠近横梁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边沿的内部位置处,与实施例一相比,上卡脚容置孔21形成为一个贯穿横梁2本体厚度方向的四边形通孔形状,且上卡脚容置孔21并未隔断前述横梁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面,使得此端面形成为一个完整的表平面,同时前述一对上卡脚22与一对下卡脚23设置在与前述横梁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间隔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处。前述立柱1与横梁2均由不锈钢板制成且均可采用冷弯滚压成型机一体冲孔弯折成形。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

前述横梁防护部26为矩形形状构造,该横梁防护部26包括有一从横梁2长度方向的下侧边沿处朝向内侧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底直角面263,在该底直角面263远离横梁2本体的一端端部朝向上延伸形成有一连接直角面264,且该连接直角面264长度方向的上侧边沿朝向横梁2本体形成有一上直角面26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