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4871发布日期:2021-07-30 13:1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



背景技术: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是从雌性奶牛身上所挤出来的乳汁,主要成份有水、脂肪、磷脂、蛋白质、乳糖以及无机盐等,被誉为“白色血液”。

牛奶能够帮助人们补充营养,但是新鲜的牛奶一般是在冷藏的环境下运输和存储,因此,对于很多人,比如肠胃不好的人来说,通常是将牛奶加热后使用。传统的牛奶加热方法是将牛奶倒入加热锅内,然后将牛奶加热至所需温度。首先,传统的加热锅容易将牛奶的温度加热过高,从而导致牛奶营养成分流失。其次,传统的加热锅加热不均匀,容易出现锅底的牛奶烧糊甚至烧焦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不仅能够对牛奶进行均匀地加热,而且不会将牛奶的温度加热过高,进而不容易造成牛奶营养流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的底端设置有加热水腔,所述锅体的侧壁内沿周向设置有环形水腔,所述环形水腔的顶端与所述加热水腔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水道;

电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加热水腔内的水加热;

微型水泵,设置于所述环形水腔与所述加热水腔之间,用于将所述加热水腔内的水输送至所述环形水腔内;

锅胆,设置于所述锅体内并与所述锅体的内表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加热水腔和环形水腔内均可以储存有水,需要对牛奶进行加热时,将牛奶倒入锅胆内,然后将电加热装置通电,电加热装置通电后对加热水腔内的水加热,当加热水腔内的水加热至设定温度时,启动微型水泵,微型水泵即可将加热水腔内的热水输送至环形水腔内,当环形水腔内的水较多时,环形水腔内较冷的水即可从顶端通过第一连通水道进入到加热水腔内,从而被电加热装置加热,往复循环,即可使加热水腔和环形水腔内的水均加热至设定温度,加热水腔和环形水腔内加热后的水即可将热量通过锅体传递至锅胆上,锅胆上的热量从而对牛奶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由于加热水腔内的热水可以对锅胆的底部进行加热,环形水腔内的热水可以对锅胆的侧壁进行加热,进而锅胆的底部和侧壁可以同时受热,从而锅胆的底部和侧壁可以同时对牛奶进行加热,加热牛奶时的效率更高,而且牛奶受热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牛奶烧糊甚至烧焦的情况,同时电加热装置只需要对加热水腔内的水集中进行加热,而不需要对环形水腔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更加方便,加热效率更高,而且电加热装置所需尺寸更小,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尺寸更小。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通过水传递热量,也就是通过水浴加热,进而不容易出现牛奶温度加热过高的现象,从而不容易造成牛奶营养流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水腔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加热水腔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上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体于所述加热水腔的上方设置有进水腔,所述进水腔的底端与所述加热水腔的顶端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通水道远离所述环形水腔的一端与所述进水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形水腔的底端与所述加热水腔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水道,所述第二连通水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微型水泵与所述环形水腔内的底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还包括锅壳,所述锅体设置于所述锅壳内,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有电发热片,所述电发热片设置于所述锅壳内的底端并紧贴所述锅体的底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发热片包括基材以及呈双螺旋状设置于所述基材上的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一电极,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发热元件的中部形成第二电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壳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器,所述加热水腔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显示屏、所述电发热片以及所述微型水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体由微晶玻璃制备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壳上于所述进水腔的上方设置有进水槽,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进水腔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锅体100、加热水腔101、环形水腔102、第一连通水道103、第二连通水道104、进水管105、出水管106、进水腔107、温度传感器108;电加热装置200、电发热片201、基材202、发热元件203、第一电极204、第二电极205;微型水泵300;锅胆400;锅壳500、显示屏501、控制器502、进水槽503;锅盖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锅体100、电加热装置200、微型水泵300以及锅胆400,锅体100的底端设置有加热水腔101,锅体100的侧壁内沿周向设置有环形水腔102,环形水腔102的顶端与加热水腔10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水道103,电加热装置200用于对加热水腔101内的水加热,微型水泵300设置于环形水腔102与加热水腔101之间,用于将加热水腔101内的水输送至环形水腔102内,锅胆400设置于锅体100内并与锅体100的内表面贴合。

本实施例中,加热水腔101和环形水腔102内均可以储存有水,需要对牛奶进行加热时,将牛奶倒入锅胆400内,然后将电加热装置200通电,电加热装置200通电后对加热水腔内101的水加热,当加热水腔内101的水加热至设定温度时,启动微型水泵300,微型水泵300即可将加热水腔101内的热水输送至环形水腔102内,当环形水腔102内的水较多时,环形水腔102内较冷的水即可从顶端通过第一连通水道103进入到加热水腔101内,从而被电加热装置200加热,往复循环,即可使加热水腔101和环形水腔102内的水均加热至设定温度,加热水腔101和环形水腔102内加热后的水即可将热量通过锅体100传递至锅胆400上,锅胆400上的热量从而对牛奶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由于加热水腔101内的热水可以对锅胆400的底部进行加热,环形水腔102内的热水可以对锅胆400的侧壁进行加热,进而锅胆400的底部和侧壁可以同时受热,从而锅胆400的底部和侧壁可以同时对牛奶进行加热,加热牛奶时的效率更高,而且牛奶受热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牛奶烧糊甚至烧焦的情况,同时电加热装置200只需要对加热水腔101内的水集中进行加热,而不需要对环形水腔102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更加方便,加热效率更高,而且电加热装置200所需尺寸更小,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尺寸更小。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通过水传递热量,也就是通过水浴加热,进而不容易出现牛奶温度加热过高的现象,从而不容易造成牛奶营养流失。

需要说明的是,锅体100和锅胆400均可以是常见的圆锅形结构,锅体100内可以设置有与锅胆400的外表面相适配的放置腔,锅胆400设置于内置腔内且与内置腔的内表面贴合,本实施例提及的锅体100的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形水腔102是指环形水腔102环绕锅体100侧壁一周,进而能够对锅胆400侧壁一周进行加热,环形水腔102的顶端可以靠近锅体100的顶端,环形水腔102的底端可以靠近锅体100的底端,加热水腔101沿水平方向的尺寸可以与锅胆400的底端相适配,进而加热水腔101和环形水腔102内的热水可以传递至锅胆400大部分的表面,使锅胆400受热更加均匀,受热效率更高,进而使得锅胆400内的牛奶受热更加均匀,受热效率更高。微型水泵300即是尺寸较小的水泵,微型水泵300的进水端与加热水腔101连通,微型水泵300的出水端与环形水腔102连通,进而同样能够将水从加热水腔101内较低的位置输送至环形水腔102内较高的位置,其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与普通水泵一样,在此不再赘述,微型水泵300在市场上有出售,来源广,价格实惠。可以理解的是,加热水腔101和环形水腔102内的水需要尽可能的多,例如,加热水腔101内的水可以充满,进而加热水腔101内热水的热量可以直接从加热水腔101顶端的锅体100进入到环形水腔102内,热量传递的效率更高,环形水腔102内的水可以接近顶端,进而锅体100传热面积更广,传热效率更高,且传热更均匀。此外,锅体100内表面和环形水腔102、锅体100内表面和加热水腔101之间的部位需要是导热材料制成,以便于热量的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热水腔101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105,加热水腔101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管106,进水管105和出水管106上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环形水腔102可以设置有连通外界或者连通加热水腔101的输水管,输水管上可以同样设置有电磁阀,当环形水腔102与加热水腔101内的水使用时间过长时,会产生水垢,因此需要进行更换,以避免阻塞水腔或者微型水泵300。更换环形水腔102与加热水腔101内的水时,打开输水管上的电磁阀以及出水管106上的第一电磁阀,即可更换掉加热水腔101和环形水腔102内的水,之后关闭出水管106上的第一电磁阀,然后打开进水管105上的第一电磁阀并使进水管105连接水源,即可将新的水输入至加热水腔101内,然后启动微型水泵300,即可将新的水输入至环形水腔102内,操作简单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锅体100于加热水腔101的上方设置有进水腔107,进水腔107的底端与加热水腔101的顶端连通,进水管105与进水腔107连通。从进水管105输出的水先进入到进水腔107内,由于进水腔107设置在加热水腔101的上方,进而从进水腔107底端流入到加热水腔101内的水可以完全填满加热水腔101,进而加热水腔101内热水的热量可以直接从加热水腔101顶端的锅体100进入到环形水腔102内,热量传递的效率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连通水道103远离环形水腔102的一端与进水腔107连通。进而从第一连通水道103输出的水也可以完全填满加热水腔101,进而加热水腔101内热水的热量可以直接从加热水腔101顶端的锅体100进入到环形水腔102内,热量传递的效率更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通水道103远离环形水腔102的一端是指:沿水的输送方向,第一连通水道103远离其与环形水腔102连通处的一端,而不是第一连通水道103与环形水腔102之间的垂直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环形水腔102的底端与加热水腔101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水道104,第二连通水道104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需要更换环形水腔102内的水时,直接打开第二连通水道104上的第二电磁阀,环形水腔102内的水即可通过第二连通水道104进入到加热水腔101内,然后被出水管106排出。本实施例中,环形水腔102不需要设置与外界直接连通的管路,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微型水泵300与环形水腔102内的底端连通。进而能够确保加热水腔101内的热水从环形水腔102的底端朝上蔓延至环形水腔102的顶端,从而使环形水腔102的所有位置都充满热水,从而使得锅体100的侧壁均能够受热,受热更快,受热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牛奶加热自动化设备还包括锅壳500,锅体100设置于锅壳500内,电加热装置200设置有电发热片201,电发热片201设置于锅壳500内的底端并紧贴锅体100的底端。锅壳500用于保护锅体100且能够起到装饰作用,电发热片201是专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片状电器元件,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安装方便,无污染,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加热场合,例如电饭煲等。电发热片201紧贴锅体100的底端且可以与加热水腔101沿水平方向的外径尺寸相适配。电发热片201通电后产生热量,热量从而通过锅体100传递至加热水腔101内,从而对加热水腔101内的水加热,操作简单方便,而且不需要与加热水腔101内的水直接接触,更加安全可靠。当然,电加热装置200也可以是电加热管,电加热管的加热端直接伸入加热水腔101内。锅壳500的上方可以设置有锅盖600,不仅能够防止热量的散失,而且能够防止灰尘进入到锅胆400内,从而避免牛奶受到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发热片201包括基材202以及呈双螺旋状设置于基材202上的发热元件203,发热元件203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一电极204,发热元件203设置于两个第一电极204之间,发热元件203的中部形成第二电极205。基材202可以是云母片或陶瓷片,云母片和陶瓷片不仅绝缘效果好,而且能承受较大压力,发热元件203可以是镍合金电阻或铁铬合金电阻或其它常见的发热体。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203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一电极204,发热元件203设置于两个第一电极204之间,发热元件203的中部形成第二电极205,第一电极204和第二电极205通电后,发热元件203形成并联的双发热结构,即使某一半的发热元件203损坏,剩下一半的发热元件203仍然可以起到发热作用,提高了发热元件203的使用寿命,同时,发热元件203呈双螺旋状分布,还使得电发热片201的传热更加均匀。需要说明的是,发热元件203可以是长条形的片状结构。在基材202表面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发热元件203的长度可以更长,这样使得发热元件203的电阻值更大,从而可以提高发热效率,同时,呈片状结构的发热元件203使得与锅体100表面的接触面积更大,进一步提高了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锅壳500上设置有显示屏501和控制器502,加热水腔10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8,温度传感器108、显示屏501、电发热片201以及微型水泵300均与控制器502电性连接。具体的,温度传感器108的输出端与控制器50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502的输出端与显示屏501、电发热片201以及微型水泵30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发热片201对加热水腔101内的水加热,当温度传感器108检测到加热水腔101内的水加热到设定温度时,传递信号给控制器502,控制器502进而控制微型水泵300工作,实现水循环,之后当温度传感器108检测到加热水腔101内的循环水达到特定温度时,传递信号给控制器502,控制器502进而控制微型水泵300和电发热片201停止工作,避免水加热的温度过高,同时还能避免电能的浪费。控制器502还能够将温度传感器108检测到的温度及时输送至显示屏501显示,使使用者及时了解。此外,控制器502也可以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阀和第一电磁阀的开闭,进而操作更加简单,自动化程度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锅体100由微晶玻璃制备而成。微晶玻璃电绝缘性能和导热性能好,热稳定性能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锅壳500上于进水腔107的上方设置有进水槽503,进水管105远离进水腔107的一端与进水槽503连通。进而需要朝加热水腔101内加水时,直接朝进水槽503内灌入水即可,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