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装置及智能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4444发布日期:2021-07-30 13:1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装置及智能枕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枕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及智能枕头。



背景技术:

枕头作为一种睡眠工具,具有辅助调节头颈高度、提高睡眠舒适度的作用。在每天长达7-10小时的睡眠中,不舒适或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会加剧颈椎生理弯曲变化,导致肌肉疲劳。长期使用不适合的枕头会造成肌骨慢性劳损,损害颈椎。目前,传统意义上的枕头只是用于支撑头部,而无法调节高度,现有少数能够调节高度的枕头也仅限于整体调节,而无法独立调节颈部和头部的高度,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及智能枕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枕头难以独立调节颈部和头部的高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包括:

底板;

刚性基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刚性基板具有头枕部和颈枕部;

柔性衬垫,设于所述刚性基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第一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头枕部之间,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头枕部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气囊组和气泵,所述气囊组包括沿所述头枕部的升降方向依次层叠的多个囊体,所述气泵用于为所述囊体充气或排气;以及

第二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颈枕部之间,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颈枕部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升降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气囊组中,多个所述囊体依次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囊体上开设有通气口,所述气泵与所述通气口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结构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刚性基板之间且能沿长度方向做伸缩运动的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伸缩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刚性基板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刚性基板上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睡眠时的健康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包括血压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心率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折叠连接组件和驱动件,所述第一滑轨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滑轨设于所述颈枕部上;

所述折叠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连杆、两个第一滑块以及两个第二滑块,且每一所述折叠连接组件中,两个所述连杆的中部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上且与对应的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设于所述第二滑轨上且与对应的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滑块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折叠连接组件中,两个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上,两个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上;或者,

每一所述折叠连接组件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上,另一个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上,另一个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丝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上的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枕头,包括如上所述的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底板、与底板相对设置且具有头枕部和颈枕部的刚性基板、设于刚性基板的远离底板的一侧的柔性衬垫、设于底板和头枕部之间且用于驱动头枕部相对于底板进行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以及设于底板和颈枕部之间且用于驱动颈枕部相对于底板进行升降运动的第二升降机构,如此设置,头枕部和颈枕部分别通过对应的升降机构控制升降,能够独立调节颈部和头部的高度,有效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此外,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气囊组和气泵,气囊组包括沿头枕部的升降方向依次层叠的多个囊体,气泵用于为囊体充气或排气,采用气囊式的升降机构来调节头枕部的高度,具有无噪声和操作简便的优点,不会影响用户睡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枕头,包括如上所述的升降装置,能够独立调节颈部和头部的高度,有效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且具有无噪声和操作简便的优点,不会影响用户睡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升降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底板;200-刚性基板;210-头枕部;220-颈枕部;300-柔性衬垫;400-第一升降机构;410-气囊组;411-囊体;4111-通气口;420-气泵;500、500’-第二升降机构;510-第一滑轨;520-第二滑轨;530-折叠连接组件;531-连杆;532-第一滑块;533-第二滑块;540-驱动件;550-丝杆;560-切边螺母;570-接近开关;600-伸缩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底板100、刚性基板200、柔性衬垫300、第一升降机构400以及第二升降机构500(或第二升降机构500’),底板100与刚性基板200相对设置,柔性衬垫300设于刚性基板200的远离底板100的一侧,刚性基板200具有头枕部210和颈枕部220,第一升降机构400设于底板100和头枕部210之间且用于驱动头枕部210相对于底板100进行升降运动,第二升降机构500(或第二升降机构500’)设于底板100和颈枕部220之间且用于驱动颈枕部220相对于底板100进行升降运动,如此设置,头枕部210和颈枕部220分别通过对应的升降机构控制升降,能够独立调节颈部和头部的高度,有效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第一升降机构400包括气囊组410和气泵420,气囊组410包括沿头枕部210的升降方向依次层叠的多个囊体411,气泵420用于为囊体411充气或排气,此结构下,采用气囊式的升降机构来调节头枕部210的高度,具有无噪声和操作简便的优点,不会影响用户睡眠。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在气囊组410中,多个囊体411依次连通,其中一个囊体411上开设有通气口4111,气泵420与通气口4111连接。此结构下,气泵420可以通过为其中一个设有通气口4111的囊体411充气或排气,来为其他囊体411充气或排气,从而一次性为多个囊体411充气,上述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颈枕部220朝远离底板100的方向凸出设置而呈弧形,头枕部210呈平板状,头枕部210的一端与颈枕部220的一端连接,柔性衬垫300的形状与刚性基板200的形状适配。此结构下,刚性基板200的形状符合人体生理曲线,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二升降机构500’与第一升降机构400的结构相同,此结构下,采用气囊式的升降机构来调节颈枕部220的高度,具有无噪声和操作简便的优点,不会影响用户睡眠。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升降机构50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升降装置还包括设于底板100和刚性基板200之间且能沿长度方向做伸缩运动的伸缩柱600,伸缩柱600的一端与底板100连接,伸缩柱600的另一端与刚性基板200连接。此结构下,通过设置伸缩柱600,可以使得刚性基板200只能沿伸缩柱600的长度方向做升降运动,提高了升降装置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升降装置虽然并未示出伸缩柱600,但伸缩柱600同样也适用于第二实施例的升降装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伸缩柱600的数量为多个,如图1所示,底板100和刚性基板200之间设有四个伸缩柱600,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伸缩柱600的数量可以作适当调整,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升降装置还包括设于刚性基板200上的传感器(图未示)以及与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系统,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睡眠时的健康状态,此结构下,通过在刚性基板200上设置传感器,可以收集并分析睡眠健康数据。在该实施例中,气泵420也电性连接于控制系统,根据用户睡眠健康数据,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气泵420打气或者排气,从而调整头枕部210与底板100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传感器包括血压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心率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传感器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传感器,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升降机构500包括第一滑轨510、第二滑轨520、折叠连接组件530和驱动件540,第一滑轨510设于底板100上,第二滑轨520设于颈枕部220上;折叠连接组件530包括两个连杆531、两个第一滑块532以及两个第二滑块533,且每一折叠连接组件530中,两个连杆531的中部相互转动连接,第一滑块532设于第一滑轨510上且与对应的连杆53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滑块533设于第二滑轨520上且与对应的连杆53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驱动件540用于驱动两个第一滑块532相互靠近或远离。此结构下,通过驱动两个第一滑块532相互靠近或远离,可以使得颈枕部220相对于底板100做升降运动。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件540也电性连接于控制系统,根据用户睡眠健康数据,控制系统可以控制驱动件540来驱动两个第一滑块532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调整颈枕部220与底板100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第二升降机构500的具体结构可以作适当修改,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与图4所示,折叠连接组件53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其中两个折叠连接组件530对称设于第二滑轨520下方的两侧,当升降装置调节至极限高度时,设于第二滑轨520下方的两侧的两个折叠连接组件530能够稳定维持底板100与颈枕部220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与图4所示,每一折叠连接组件530中,两个第一滑块532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510上,两个第二滑块533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520上;或者,每一折叠连接组件530中,其中一个第一滑块532固定连接于第一滑轨510上,另一个第一滑块532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510上;其中一个第二滑块533固定连接于第二滑轨520上,另一个第二滑块533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520上。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与图4所示,驱动件540为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丝杆550,丝杆550可以直接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此时,电机可以驱动输出端及其连接的丝杆550同步转动;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丝杆550也可以通过传动连接的方式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例如,电机的输出端可以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传送带传动的方式或者减速器与丝杆550连接,以使得丝杆550能与电机的输出端同步转动。在该实施例中,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510上的第一滑块532与丝杆550螺纹连接,具体可以但不限于在第一滑块532上设置螺纹配合于丝杆550的切边螺母560,使得第一滑块532与丝杆550螺纹连接,驱动件540通过驱动丝杆550正转或者反转,从而使得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510上的第一滑块532移动。

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连接组件530中,两个第一滑块532中的一个固定连接于第一滑轨510上,另一个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510上时,此时,其中一个折叠连接组件530的第一滑块532和丝杆550螺纹连接的方向与另一个折叠连接组件530的第一滑块532和丝杆550螺纹连接的方向相反;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连接组件530中,两个第一滑块532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510上时,对应同一折叠连接组件530中的两个第一滑块532和丝杆550螺纹连接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与图4所示,升降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滑块532的两侧的接近开关570,接近开关570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且用于限制对应的第一滑块532运动的极限距离。当驱动件540驱动丝杠正转或者反转以使对应的第一滑块532沿第一滑轨510滑动时,若接近开关570感应到第一滑块532时,则控制系统控制驱动件540停止工作,从而限制对应的第一滑块532运动的极限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枕头,包括如上所述的升降装置,枕头能够独立调节颈部和头部的高度,有效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且具有无噪声和操作简便的优点,不会影响用户睡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