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6969发布日期:2021-05-14 16:4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杯,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


背景技术:

2.水杯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用品,是人们盛装液体的容器,用来喝茶、喝水、喝饮料等。目前,市面上的水杯大多不隔温,装入热水或冰饮后不方便手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结构简单,便于隔温手持。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包括外杯和设置于所述外杯内侧的内胆,所述外杯和所述内胆的上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外杯自下向上的直径逐渐增大,并且其顶部的外沿设有向外突出的膨大部,所述膨大部上端的外沿设有环形卡圈,所述内胆自下而上的直径逐渐增大,其顶部设有向外翻边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圈对应连接,所述外杯顶部的外沿与所述卡扣之间形成平滑的曲线结构。
5.优选的,所述外杯底部设有以底部圆心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外沿设有竖直突出的卡边,所述内胆底部直径与所述卡边内侧尺寸匹配。
6.优选的,所述内胆底部的中心设有向内凸起的凹槽,其外侧设有与所述凹槽反向凸起的固定板,所述外杯底部的中心设有与所述固定板中心连接的锁紧件。
7.优选的,所述外杯底部的固定槽内设有与所述锁紧件对应的沉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与所述外杯底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8.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外沿形成正六边形结构。
9.优选的,所述锁紧件为紧固螺栓。
10.优选的,所述防滑垫的材质为硅胶。
11.优选的,所述外杯材料是pp咖啡渣材料,所述内胆的材质为不锈钢。
12.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结构简单,便于隔温手持。
1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实施例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外杯的俯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卡扣和卡圈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
18.1、外杯;2、内胆;3、防滑垫;4、固定板;5、膨大部;6、加强筋;7、锁紧件;8、卡扣;9、卡圈。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外杯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卡扣和卡圈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包括外杯1和内胆2,内胆2和外杯1的上端具有开口,将内胆2置于外杯1内,两者开口方向相同,外杯1对内胆2起到保护作用。
21.外杯1和内胆2自下而上的直径逐渐增大,使得手持水杯时,不易滑落。外杯1顶部的外沿设有向外突出的膨大部5,膨大部5上端的外沿设有环形卡圈9。内胆2顶部设有向外翻边的卡扣8,卡扣8与卡圈9对应连接,使内胆2上端固定在外杯1上。外杯1顶部的外沿与卡扣8之间形成平滑的曲线结构,保证饮水时杯口的光滑度,增加使用的舒适性。
22.内胆2底部的中心设有向内凸起的凹槽,使内胆2与外杯1连接的更加紧密。内胆2外侧设有与凹槽反向凸起的固定板4,外杯1底部的中心设有与固定板4中心连接的锁紧件7,将内胆2和外杯1的底部固定在一起,避免内胆2从外杯1中脱落。外杯1底部的固定槽内设有与锁紧件7对应的沉槽,给连接外杯1和内胆2的锁紧件7提供空间,保证锁紧件7不突出到外杯1底部外。固定槽内设有防滑垫3,避免将水杯置于平面上时滑动,同时,也起到隔温作用。防滑垫3与外杯1底部在同一水平线上,便于水杯稳定放置。
23.外杯1的制作材料是pp咖啡渣材料,有良好的耐热程度和硬度,pp咖啡渣材料的使用对咖啡渣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内胆2的材质为不锈钢,便于与外杯1进行良好的结合。
24.外杯1底部设有以底部圆心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加强筋6,保证水杯轻质量的同时提高其承载强度。加强筋6的外沿设有竖直突出的卡边,内胆2底部直径与卡边内侧尺寸匹配,实现加强筋6对内胆2的稳定承托。加强筋6的外沿形成正六边形结构,进一步保证外杯1底部对内胆2的牢固支撑。加强筋的结构与外杯、内胆的形状设置,使得外杯1和内胆2之间形成空腔,在内胆2中装入热水或冰饮后,空腔和pp咖啡渣材料起到良好的隔温效果,避免拿放水杯时对手部皮肤造成损伤。
25.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便于隔温的水杯,结构简单,便于隔温手持。
26.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