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取放蒸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4492发布日期:2021-07-23 14:0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易取放蒸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取放蒸箅。



背景技术:

生活中在使用蒸锅时,通常会搭配蒸箅,蒸箅在不占用太多空间的同时能够增加待加热食物的数量。蒸箅通常为金属薄片结构,为了能够拿取蒸箅,通常会在蒸箅上设计较大的孔以便手指穿过后拿取蒸箅。

但是,在蒸锅加热食物后,蒸锅内的温度较高,将手伸入锅内拿取蒸箅或蒸箅上的食物时存在烫手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取放蒸箅,以在无需将手伸入至锅内的情况下取放蒸箅,避免烫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易取放蒸箅,其中,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过孔和卡接孔,所述过孔与所述卡接孔连通;

提手,所述提手的端部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穿过所述过孔后与所述卡接孔卡接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部包括连接柱和支撑片,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提手的端部和所述支撑片固定相连,所述支撑片能够从所述过孔穿过所述本体;

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卡接孔卡接配合后,所述支撑片能够抵接在所述本体上位于所述卡接孔位置处的底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柱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提手的截面直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提手的端部、所述连接柱和所述支撑片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孔至少设置有两个,且至少两个的所述连接孔在所述本体上中心对称布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提手包括握持段、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握持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分别相对于所述握持段弯折预设的角度;

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上远离所述握持段的一端均设置有所述卡接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握持段上设置有握持套筒,所述握持套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的直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孔为扇形、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中的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孔为细条形孔,所述卡接孔向所述过孔的一侧延伸,且所述卡接孔的延伸路径为以所述本体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上均匀设置有过个气孔。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易取放蒸箅,在食物加热完成后,可以通过调整提手的姿态而将提手上的卡接部卡设在卡接孔中,以实现提手与本体的相对固定,从而可以通过提起提手而将本体和食物整体从锅内移出,而无需将手伸入至锅内,由此有效避免了手部伸入锅内拿取食物而造成的烫伤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易取放蒸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在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本体;

11-连接孔;

111-过孔;

112-卡接孔;

113-倒角;

12-气孔;

2-提手;

21-卡接部;

211-连接柱;

212-支撑片;

22-握持段;

221-握持套筒;

23-第一支撑段;

24-第二支撑段;

25-弧形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取放蒸箅,该蒸箅可以用于蒸锅、煮锅等锅具,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该蒸箅优选应用于蒸锅。

具体地,该易取放蒸箅包括本体1和提手2。其中,本体1上设置连接孔11,连接孔11包括过孔111和卡接孔112,过孔111与卡接孔112连通,提手2的端部上设置有卡接部21,卡接部21穿过过孔111后与卡接孔112卡接配合。

在需要使用该蒸箅加热食物前,可以先将提手2安装到本体1上。具体地,可以手持提手2,将提手2上的卡接部21先穿过过孔111,然后调整提手2以使卡接部21卡接到卡接孔112中,此时,提手2可以与本体1实现相对固定。然后可以将待加热的食物放置到本体1上,此时,将提手2提起时,可以带动盛放有食物的本体1同步移动,实现将本体1和食物整体放入至锅内。

在将盛放有食物的本体1放入至锅内后,可以通过调整提手2以使提手2上的卡接部21与卡接孔112分离,并进一步从过孔111中将卡接部21移出本体1,从而可以将提手2单独取下,并将锅盖扣设在锅身上,以便将蒸箅和食物封闭在锅内进行加热。

在食物加热完成后,可以将锅盖打开,此时,锅内具有较高的温度,如果将手直接伸入至锅内拿取食物,则会造成手部烫伤的风险。而在本实施例中,在将锅盖打开后,可以通过调整提手2的姿态而将提手2上的卡接部21卡设在卡接孔112中,以实现提手2与本体1的相对固定,从而可以通过提起提手2而将本体1和食物整体从锅内移出,而无需将手伸入至锅内,由此有效避免了手部伸入锅内拿取食物而造成的烫伤问题。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卡接部21包括连接柱211和支撑片212,连接柱211的两端分别与提手2的端部和支撑片212固定相连,支撑片212能够从过孔111穿过本体1。

其中,该支撑片212薄板状结构,其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正方形等规则多边形,也可以为不规则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本实施例中,支撑片212的形状优选为矩形。需要说明的是,该支撑片212的轮廓尺寸小于过孔111的轮廓尺寸,该支撑片212的轮廓尺寸根据支撑片212的形状不同可以是长度尺寸、宽度尺寸、外径尺寸等,相应的过孔111的轮廓尺寸也可以根据过孔111的不同形状为长度尺寸、宽度尺寸、内径尺寸等,具体的轮廓尺寸以支撑片212能够穿过过孔111为准。

在将提手2连接至本体1上的过程中,可以将支撑片212穿过本体1上的过孔111,使连接柱211与卡接孔112对齐;然后通过移动提手2,使连接柱211滑入卡接孔112中,此时,支撑片212位于本体1的底部。

当向上提起提手2时,支撑片212能够抵接在本体1上位于卡接孔112位置处的底部,并从本体1的底部将本体1托起,而无需使手部直接与本体1接触。

其中,为了便于连接柱211能够顺利滑动至卡接孔112中,连接柱211与卡接孔112可以为间隙配合,且卡接孔112与过孔111的临界位置处设置有倒角113。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连接柱211的截面直径可以小于提手2的截面直径。

其中,连接柱211和提手2均可以为圆柱体结构,由于连接柱211的截面直径小于提手2的截面直径,从而可以在连接柱211和提手2连接位置处形成台阶面。当连接柱211滑入至卡接孔112中后,在未提起提手2时,提手2受自身重力作用具有下落的趋势,此时,上述台阶面可以抵接在卡接孔112上方的边缘处,使提手2支撑在本体1的上方,以防止提手2落入至锅内,同时可以保持提手2具有直立的姿态,便于手动提起。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提手2的加工制造,简化生产工艺,提手2的端部、连接柱211和支撑片212可以为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连接孔11至少设置有两个,且至少两个的连接孔11在本体1上中心对称布置。

其中,每个连接孔11中的卡接孔112均可以设置在过孔111在顺时针方向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过孔111在逆时针方向的一侧。

提手2可以弯折为半环形或近似半环形的结构,提手2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接部21,一个卡接部21与一个对应的连接孔11配合相连。

在将提手2安装至本体1上时,可以先将提手2两端卡接部21中的支撑片212从对应的过孔111中穿过,使提手2两端卡接部21中的连接柱211与对应的卡接孔112位置对齐。然后,可以向卡接孔112所在的方向转动提手2,以使连接柱211滑入卡接孔112中,并通过支撑片212支撑在本体1的底部,从而可以通过上提提手2以将本体1提起。

而在需要将提手2从本体1上拆下时,可以在将本体1放入锅内或者平台上后,向背离卡接孔112所在方向转动提手2,以使连接柱211从卡接孔112中滑出,此时,支撑片212与过孔111位置对齐,在上提提手2时,支撑片212可以从过孔111中移出本体1,从而实现了对提手2的拆卸。

由此,通过提手2与过孔111、卡接孔112的配合,仅需要转动提手2,即可实现提手2与本体1的组装或拆卸,从而可以在无需将手伸入至锅中的情况下,通过提手2实现对本体1的取放,避免烫手。

此外,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孔11可以设置有四个,四个连接孔11中心对称,且均匀分布在本体1上,提手2可以与任意两个中心对称的连接孔11配合,从而可以使提手2能够在不同角度与本体1连接,方便了使用者操作。

具体地,如图2所示,提手2可以包括握持段22、第一支撑段23和第二支撑段24,握持段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段23和第二支撑段24相连,第一支撑段23和第二支撑段24分别相对于握持段22弯折预设的角度;第一支撑段23和第二支撑段24上远离握持段22的一端均设置有卡接部21。

其中,第一支撑段23和第二支撑段24具有相同的结构,当卡接部21与卡接孔112配合后,第一支撑段23和第二支撑段24能够使握持段22与本体1之间保持较远的距离,当使用者握住握持段22时,可以避免锅内的高温烫伤手部。

其中,第一支撑段23和第二支撑段24分别相对于握持段22弯折的角度可以为90°,且在弯折位置处可以设置有弧形部25,以提升使用手感,避免因存在棱角而划伤或硌伤手部。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为了提升使用手感,握持段22上可以设置有握持套筒221,握持套筒221的直径大于第一支撑段23和第二支撑段24的直径。

其中,握持套筒221可以固定套设在握持段22的中间部位,也可以与握持段22一体成型。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握持段22也可以为整体直径大于第一支撑段23和第二支撑段24的柱体结构。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过孔111可以为扇形、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过孔111优选为扇形,一方面,提手2在拆装过程中需要转动,卡接部21的运行轨迹为弧线,扇形的过孔111可以匹配卡接部21的运动轨迹,使卡接部21转动到过孔111的位置处时能够与过孔111对正,便于将卡接部21从过孔111中移出而不与过孔111的边缘发生干涉。另一方面,本体1的整体形状为圆形,扇形的过孔111能够以本体1的圆心为中心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后具有美感。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卡接孔112为细条形孔,卡接孔112向过孔111的一侧延伸,且卡接孔112的延伸路径为以本体1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弧。

在将提手2安装至本体1上时,需要将提手2向卡接孔112所在的方向转动,使卡接部21中的连接柱211沿卡接孔112滑动至末端,以实现提手2与本体1的相对固定。其中,卡接孔112的末端是指远离过孔111的一端,该末端可以实现对连接柱211的限位,保证提手2在该位置处的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体1上均匀设置有过个气孔12,该气孔12可以便于蒸锅内的蒸汽对本体1上的食物进行熏蒸,同时,本体1上的连接孔11也可以具有导通蒸汽的作用,通过气孔12和连接孔11的配合有效提升了对食物熏蒸的均匀性和熏蒸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