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2753发布日期:2021-07-27 13:2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锅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具组件。



背景技术:

火锅因为其美味而备受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饮食的要求也相应提升,例如卫生问题,人们在吃火锅时,看不到菜品的具体位置,只能用筷子在锅内捞来捞去,这种火锅食用方式既不卫生也不舒畅,又例如口感问题,菜品与热源过于接近,导致食物容易糊底,影响口感,可升降火锅锅具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上述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可升降火锅锅具包括锅体、蒸格及锅盖,在锅体的周向边沿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把手,在蒸格的周向边沿上也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把手,并且在蒸格的把手下方设置有支撑柱,当蒸格需要升起时,将蒸格通过支撑柱支撑在锅体的把手上。

但是,蒸格通过支撑柱支撑在锅体的把手上时,蒸格两个把手上的支撑柱与锅体的锅沿之间往往易出现干涉,使得蒸格在锅体上放置时易出现装配卡顿或不到位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组件,实现了承载器具在锅具上放置时承接手柄与锅具的锅沿之间顺畅的装配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锅具组件,包括:锅具、承载器具、设置在所述承载器具上的至少两个手柄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锅具上的至少两个承接手柄。

所述手柄结构包括:握持部及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握持部的一端背面相连,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沿着远离所述握持部的方向向下延伸。

且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二端沿着远离所述承载器具的方向倾斜,以使所述支撑部的面向所述承载器具的内侧面呈倾斜侧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通过承载器具上的手柄结构具有握持部和支撑部,且支撑部的第二端沿着远离承载器具的方向倾斜,以使支撑部的面向锅具的内侧面呈倾斜侧面,这样一方面,当承载器具通过手柄结构的支撑部支撑在锅具的承接手柄上时,由于支撑部的内侧面呈倾斜侧面,所以承载器具的支撑部朝向承接手柄向下移动时,倾斜侧面对锅具的锅沿起到导向作用,可使得支撑部的第二端更易于与锅具的外沿配合,例如,承载器具支撑部的第二端更易于卡在锅具的锅沿外侧,提升支撑稳定性。另一方面,支撑部的内侧面呈倾斜侧面时,支撑部的第二端与承载器具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增大,即支撑部的第二端与承载器具之间的开口增大,这样承载器具位于锅具上时,支撑部的第二端对锅具的锅沿起较好的避让,从而使得承载器具在锅具上放置时手柄结构的支撑部与锅具的锅沿配合更顺畅,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蒸格在锅体上放置时蒸格上的把手与锅具锅沿之间易出现装配卡顿或不到位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部的与所述内侧面相背的外侧面为倾斜面。

如此,可使得手柄结构注塑脱模时,更易于脱模,并且可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减小。

即支撑部的厚度从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减小,可保证支撑部第一端的强度,不易断裂,提高手柄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手柄的成型,并可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倾斜侧面和所述倾斜面分别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5°。

如此,使得支撑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不至于过大,避免支撑部的第二端厚度过小,影响装配有此手柄结构的器具的支撑稳定性。支撑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在一个适合的范围之内,既能保证装配有此手柄结构的器具的支撑稳定性,又能方便手柄脱模,利于手柄的成型,还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的宽度从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如此,支撑部从第一端到第二端具有一个均匀的倾斜角度,可进一步方便手柄的脱模,利于手柄的成型。

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的侧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等于15°。

如此,使得支撑部的两侧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不至于过大,避免支撑部的第二端宽度过小,影响装配有此手柄结构的器具的支撑稳定程度。支撑部的侧面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在一个适合的范围之内,既能保证装配有此手柄结构的器具的支撑稳定程度,又能方便手柄脱模,利于手柄的成型,还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的宽度大于15mm,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的宽度小于100mm。

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的厚度大于3mm,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的厚度小于30mm。

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手柄结构的支撑部抵在所述承接手柄上或抵在所述锅具的锅沿上时,所述承载器具在所述锅具上处于第一状态。

所述手柄结构与所述承接手柄错开且所述承载器具的外沿或所述手柄结构位于所述锅具的锅沿上时,所述承载器具在所述锅具上处于第二状态。

如此,可实现承载器具在锅具上的高度调节,避免食物糊底或蒸汽过大、汤汁太深导致的找不到食物的情况。

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结构的支撑部抵在所述承接手柄上时,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锅具的锅沿外侧。

其中,所述支撑部可卡在所述锅具的锅沿外侧。

如此,承载器具在锅具上处于第一状态时,手柄结构的支撑部可支撑于承接手柄上,并且支撑部与锅具的锅沿配合,使支撑部卡在锅具的锅沿外侧,对承载器具进行限位,防止承载器具位移导致承载器具支撑不稳,从锅具上滑落烫伤用户,造成安全问题。

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结构中的支撑部的第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锅具的外径。

这样,在保证承载器具支撑稳定程度的同时又能保证锅具组件的整体的美观程度。

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接手柄朝向所述手柄结构的一面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对所述支撑部进行限位。

如此,限位凸起可限制承载器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防止承载器具在锅具上滑落,烫伤用户。并且手柄结构的支撑部的第二端小于第一端,使得支撑部的第二端更容易放置于承接手柄上,且不易与限位凸起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其承载器具上具有的手柄结构具有握持部和支撑部,握持部的作用在于可方便用户握持,支撑部则可将装配有手柄结构的承载器具支撑于锅具上。其中,支撑部的第一端的宽度大于支撑部第二端的宽度,一方面,可保证支撑部第一端的结构强度,即支撑部靠近握持部的一端的牢固度,使其不易断裂。另一方面,支撑部具有一定倾斜度,可方便手柄脱模,有利于手柄的成型。另外,还可节省手柄材料,降低成本。并且,可保证支撑柱的第二端放置于两个限位凸起之间,且不易于与限位凸起发生干涉。还可使支撑柱的第二端不会卡在锅具的锅沿上。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的承载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的承接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结构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结构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器具的局部截面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结构与锅具外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锅具组件;

110-锅具;

120-承载器具;

121-流通孔;

130-手柄结构;

131-支撑部;

1311-内侧面;

1312-外侧面;

132-握持部;

140-承接手柄;

141-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可以是电炖锅、蒸锅或者可升降式火锅锅具等。

具有内锅的锅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厨房用具,内锅一般为具有一定容纳能力的容器,且具有若干个贯穿内锅底部开设的蒸汽孔,使用时,规格相近的内锅与锅具配合。在锅具内放入水,再将内锅水平嵌入锅具内部,可在内锅中放置食物,盖上锅盖后,通过对锅具加热使锅具内的水沸腾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通过蒸汽孔可蒸熟内锅中的食物。

当然,锅具内的水也可淹没内锅的底部,比如具有内锅的火锅锅具,食物可放置在内锅内,与锅具内的火锅底料分开,可避免食物糊底,也可将内锅升起或取出,解决看不到食物具体位置的问题。但是,当内锅支撑在外锅上时,内锅内的食物较重或者分布不均匀,使得内锅在锅具上支撑不稳,导致内锅在锅具上滑落,滚烫的汤汁溅射到用户,威胁到用户的人身安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其中,手柄结构包括握持部及支撑部,支撑部的面向锅具的内侧面为倾斜侧面,使得支撑部的第二端与锅具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部的第一端与锅具之间的距离,当装配有手柄结构的器具支撑在另一物体之上时,可使得支撑部的第二端更易于与另一物体的外沿配合,例如,承载器具支撑部的第二端更易于卡在锅具的锅沿外侧,提升支撑稳定性。与此同时,支撑部具有一定倾斜度,可方便手柄脱模,有利于手柄的成型。另外,还可节省手柄材料,降低成本。

实施例一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的承载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的承接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100,包括锅具110、承载器具120、设置在承载器具120上的至少两个手柄结构130以及设置在锅具110上的至少两个承接手柄140。其中,承载器具120可以是具有一定容纳体积的容器,比如内锅等。

在锅具110上设置有承接手柄140,在承载器具120上设置有手柄结构130,通过承接手柄140和手柄结构130可以将锅具110和承载器具120端起或者放下,承接手柄140和手柄结构130的个数均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锅具110和承载器具120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承接手柄140和两个手柄结构130,并且承载器具120上的手柄结构130至少包括朝向承载器具120底端延伸的支撑部131,其支撑部131与承载器具120的外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的支撑稳定性,设置在锅具110和承载器具120上的承接手柄140和手柄结构130都为相对设置,即,设置在锅具110上的两个承接手柄140相对设置,设置在承载器具120上的两个手柄结构130相对设置。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承接手柄140和手柄结构130还可以设置多个,比如三个、四个等,承接手柄140和手柄结构130分别为三个时,承接手柄140和手柄结构130分别在锅具110和承载器具120上呈三角方位设置,承接手柄140和手柄结构130分别为四个时,承接手柄140和手柄结构130分别在锅具110和承载器具120上呈四方设置。

承接手柄140和手柄结构130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塑胶材料取材方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满足大部分情况。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承接手柄140和手柄结构130还可以采用电木,电木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耐高温性,即使在非常高的温度下,也能保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防止承接手柄140和手柄结构130受高温变形而导致缩短锅具组件100的使用寿命。其承接手柄140和手柄结构130均可采用注塑工艺或者冲压工艺等成型。

当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处于第一状态时,手柄结构130的支撑部131抵在承接手柄140上或是抵在锅具110的锅沿上。

当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处于第二状态时,手柄结构130与承接手柄140错开。承载器具120的外沿位于锅具110的外沿上,或者,承载器具120偏小时,承载器具120的手柄结构130位于锅具110的外沿上。

其中,承载器具120处于第一状态时在竖向上的高度高于承载器具120处于第二状态时的高度,如此可实现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的高度调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处于第一状态时,承载器具120的外底面与锅具110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高度,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处于第二状态时,承载器具120的外底面与锅具110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高度,第一高度大于第二高度。即当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处于第一状态时,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处于高位置,当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处于第二状态时,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处于低位置。

如上描述的锅具组件100中,锅具110可以是炒锅或者汤锅,锅具110内可放置底料(例如辣椒、花椒、香料等火锅底料),承载器具120内可放置食物,承载器具120的底部开设有流通孔121,流通孔121用于实现承载器具120与锅具110之间汤料的连通,避免了底料与承载器具120内的食物混在一起的问题。其中,为了防止底料中的辣椒、花椒、香料等进入承载器具120内与食物混在一起,往往设置的流通孔121的孔径大小小于火锅底料中辣椒、花椒等材料的大小。

与此同时,当承载器具120内的食物煮熟时,可将承载器具120支撑于锅具110之上,解决使用者找不到食物具体位置的问题。

当然,也可在锅具110内放入清水,在承载器具120内可以煮饺子、煮面条或者煮混沌等,防止食物糊底,增加锅具组件100的使用寿命、提升对饮食的要求。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结构的正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结构的侧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器具的局部截面放大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结构与锅具外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5至图7所示,如上所描述的锅具组件100中,手柄结构130可以包括:支撑部131以及握持部132。握持部132的作用在于可方便用户握持,而支撑部131则用于将承载器具120支撑于锅具110的承接手柄140之上。

其中,支撑部131的第一端与握持部132的一端背面相连,支撑部131的第二端沿着远离握持部132向下延伸。且支撑部131的面向承载器具120的内侧面1311为倾斜面,使得支撑部131的第二端与承载器具120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部131的第一端与承载器具120之间的距离。

容易理解的是,支撑部131的第二端与承载器具120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部131的第一端与承载器具120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当承载器具120通过手柄结构130的支撑部131支撑在锅具110的承接手柄140上时,由于支撑部131的内侧面呈倾斜侧面,所以承载器具120的支撑部131朝向承接手柄140向下移动时,倾斜侧面对锅具110的锅沿起到导向作用,可使得支撑部131的第二端更易于与锅具110的外沿配合。例如,承载器具120支撑部131的第二端更易于卡在锅具110的锅沿外侧,提升支撑稳定性。另一方面,支撑部131的内侧面呈倾斜侧面时,支撑部131的第二端与承载器具120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增大,即支撑部131的第二端与承载器具120之间的开口增大,这样承载器具120位于锅具110上时,支撑部131的第二端对锅具110的锅沿起较好的避让,从而使得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放置时手柄结构130的支撑部131与锅具110的锅沿配合更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处于第一状态时,其手柄结构130的支撑部131抵在承接手柄140上,并且此时支撑部131位于锅具110的锅沿外侧。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当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处于第一状态时,支撑部131可以卡在锅具110的锅沿外侧。而支撑部131的第二端与承载器具120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部131的第一端与承载器具120之间的距离,可使得支撑部131的第二端更易于卡在锅具110的锅沿外侧,对承载器具120进行限位,防止承载器具120位移导致承载器具120支撑不稳,从锅具110上滑落烫伤用户,造成安全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31的与内侧面1311相背的的外侧面1312可以为倾斜面。使得支撑部131从第一端到第二端具有一个倾斜角度,有利于手柄成型以及方便手柄脱模。

其中,如图8所示,支撑部131的面向承载器具120的内侧面1311和支撑部131的背向承载器具120的外侧面1312分别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β和γ可以大于0°且小于15°。在最优的方案中,β和γ的角度介于3度至8°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31的第一端的宽度w1大于支撑部132的第二端的宽度w2,即支撑部131靠近握持部132一端的宽度大于支撑部131远离握持部132一端的宽度。

不难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保证支撑部131第一端的结构强度,即支撑部131靠近握持部132的一端的牢固度,使支撑部131不易断裂,另一方面,支撑部131具有一定倾斜度,可方便手柄脱模,有利于手柄的成型。另外,还可节省手柄材料,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31的第一端的厚度d1大于支撑部131第二端的厚度d2,可进一步加强支撑部131靠近握持部132一端的结构强度,防止支撑部131断裂,也可利于手柄的成型,同时,节省手柄材料,减少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31的宽度和厚度从第一端到第二端可以逐渐减小,即支撑部131的两侧边之间的距离从支撑部131的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减小,支撑部131的内侧面1311与外侧面1312之间的距离从支撑部131的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减小,使得支撑部131从第一端到第二端具有一个均匀的倾斜角度,可进一步方便手柄的脱模,利于手柄的成型。同时,可在保证手柄结构130的整体强度的前提下提升手柄结构130的美观程度。

如上所述的支撑部131的宽度和厚度从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减小的方案中,支撑部131的侧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可大于0°且小于等于15°

如此,可使得支撑部131的侧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不至于过大,避免支撑部131的第二端宽度w2过小,影响装配有此手柄结构130的承载器具120的支撑稳定程度。支撑部131的侧面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在一个适合的范围之内,既能保证装配有此手柄结构130的承载器具120的支撑稳定程度,又能方便手柄脱模,利于手柄的成型,还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100中,支撑部131的第二端的宽度w2大于15mm,支撑部131的第一端的宽度w1小于100mm。支撑部131的第二端的厚度d2大于3mm,支撑部131的第一端的厚度d1小于30mm。

其中,支撑部131的第一端的宽度w1在15mm-100mm范围内最佳,例如,支撑部131的第一端的宽度w1可以为60mm。支撑部131的第一端的厚度d1在5mm-15mm最佳,例如,支撑部131的第一端的厚度d1可以为12mm。

为了保证承载器具支撑稳定程度的同时又能保证锅具组件的整体的美观程度,支撑部131的第一端的宽度w1可小于锅具110的外径。

参考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承接手柄140朝向手柄结构130的一面上还可以设置有限位凸起141,限位凸起141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对支撑部131进行限位。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在承接手柄140朝向手柄结构130的一面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141,两个限位凸起141相对设置在承接手柄140的两侧,当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处于升起状态时,支撑部131的第二端位于两个限位凸起141之间,限位凸起141限制支撑部131的位移,以此来限制承载器具120的位移,防止承载器具120在锅具110上滑落。

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锅具组件100的美观,其手柄结构130和承接手柄140的宽度一般为同一数值,正因为支撑部131从第一端到第二端宽度逐渐减小,可保证支撑柱131的第二端可放置于两个限位凸起141之间,并不易于与限位凸起141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通过承载器具上的手柄结构具有握持部和支撑部,且支撑部的第二端沿着远离承载器具的方向倾斜,以使支撑部的面向锅具的内侧面呈倾斜侧面,这样一方面,当承载器具通过手柄结构的支撑部支撑在锅具的承接手柄上时,由于支撑部的内侧面呈倾斜侧面,所以承载器具的支撑部朝向承接手柄向下移动时,倾斜侧面对锅具的锅沿起到导向作用,可使得支撑部的第二端更易于与锅具的外沿配合,例如,承载器具支撑部的第二端更易于卡在锅具的锅沿外侧,提升支撑稳定性。另一方面,支撑部的内侧面呈倾斜侧面时,支撑部的第二端与承载器具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增大,即支撑部的第二端与承载器具之间的开口增大,这样承载器具位于锅具上时,支撑部的第二端对锅具的锅沿起较好的避让,从而使得承载器具在锅具上放置时手柄结构的支撑部与锅具的锅沿配合更顺畅,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蒸格在锅体上放置时蒸格上的把手与锅具锅沿之间易出现装配卡顿或不到位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结构130,用于固定在器具本体上,包括:握持部132及支撑部131。

支撑部131的第一端与握持部132的一端背面相连,支撑部131的第二端沿着远离握持部132的方向向下延伸。

且支撑部131的面向器具本体的内侧面1311为倾斜侧面,以使支撑部131的第二端与器具本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部131的第一端与器具本体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支撑部131的背向器具本体的外侧面1312为倾斜面。

可选地,支撑部131的内侧面1311与外侧面1312之间的距离从支撑部131的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减小。

可选地,倾斜侧面和倾斜面分别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支撑部131的宽度从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减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支撑部131的两侧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大于0°且小于等于1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支撑部131的第二端的宽度w2大于15mm,支撑部131的第一端的宽度w1小于100m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支撑部131的第二端的厚度d2大于3mm,支撑部131的第一端的厚度d1小于3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结构130的技术特征及技术效果与实施例一中描述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