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医疗枕芯及带有该枕芯的多功能医疗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99582发布日期:2021-09-10 23:05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医疗枕芯及带有该枕芯的多功能医疗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疗枕芯及带有该枕芯的多功能医疗枕。


背景技术:

2.枕芯,床品之一,是枕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常见种类为:荞麦枕、木棉枕、化纤枕、乳胶枕、羽绒枕等。枕芯需要常洗常晒。
3.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枕头一般由枕芯、枕套两部分构成。
4.中国专利号为201820183411.2公开的一种理疗护颈枕头,枕头包括主体和肩垫,主体和肩垫连接在一起,主体中间位置设有向下凹陷的头枕部,头枕部为一个球冠形凹坑,主体一侧设有颈枕部,颈枕部为弧形缺口,颈枕部设置在主体上安装肩垫一侧,颈枕部与头枕部相连,肩垫中间位置高于两侧,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变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所述的颈枕部内部设有振动按摩机构。所述的振动按摩机构包括振动电机、支撑板和按摩凸点,支撑板与振动电机固定安装在一起,按摩凸点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的按摩凸点设置有一个以上,按摩凸点在支撑板上呈矩阵式分布,按摩凸点顶部呈球冠形。所述的头枕部处设置有上下设置的圆孔,圆孔设置有一个以上,圆孔在头枕部上呈矩阵型分布。所述的圆孔包括通孔和盲孔,通孔和盲孔间隔设置,盲孔设置有玉石颗粒,玉石颗粒呈圆柱形,玉石颗粒与盲孔直径相吻合,玉石颗粒顶部呈球冠形,玉石颗粒的高度小于盲孔深度。所述的颈枕部与头枕部相交的位置处内部安装有红外加热头。所述的主体外部套装有枕套,枕套上设置有拉链。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特殊的结构设计,将肩部垫高,并让使用者头部自然下垂,可使理疗恢复效果更好。同时,其内部设有震动按摩机构和红外加热机构,增强其使用效果。
5.虽然上述专利能够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但是仍存在一定缺陷:
6.当人体平躺时无法让后脑沉入,使得后脑供氧不足、无法缓解疲劳,不可调整颈椎弧度、改善睡眠质量、抑制打鼾,不能对背部起到支撑效果;
7.当人体趴躺时无法让面部沉入,使得人体呼吸不畅,无法减弱接触面对下颌的压力改善面部神经的压迫;
8.整体使用舒适度较差,无法对颈部起到很好的护颈效果,使用功能单一、应用场景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当人体平躺时能够让后脑沉入,使得后脑供氧充足、能够缓解疲劳,可调整颈椎弧度、改善睡眠质量、抑制打
鼾,能对背部起到支撑效果;当人体趴躺时能够让面部沉入,使得人体呼吸顺畅,能够减弱接触面对下颌的压力改善面部神经的压迫;整体使用舒适度优良,能够对颈部起到很好的护颈效果,使用功能多样、应用场景广泛的一种多功能医疗枕芯及带有该枕芯的多功能医疗枕。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
11.一种多功能医疗枕芯,包括枕芯本体,所述枕芯本体后侧设有当人体平躺时其后脑可以沉入或者当人体趴躺时其面部可以沉入的供氧缺口,所述枕芯本体位于供氧缺口前方设有用于支撑人体颈部的颈部下凹弧部, 所述颈部下凹弧部与所述枕芯本体的两侧及后侧圆弧过渡连接,所述枕芯本体远离所述供氧缺口那一侧倾斜向前过渡延伸形成用于支撑人体背部位置的背垫部。
12.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枕芯本体背垫部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与人体肩部贴合用于支撑人体肩部的肩垫部。
13.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枕芯本体的两侧与所述肩垫部形成有方便人体手部环抱的环抱部。
14.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环抱部为s型或u型或半弧形或v型环抱部。
15.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供氧缺口为u型或v型缺口。
16.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肩垫部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0

60
°

17.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肩垫部为与人体肩部贴合的弧形肩垫部。
18.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背垫部上设置有提高人体脊椎舒适度的脊椎下凹弧部。
19.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枕芯本体位于颈部下凹弧部的两侧具有用于支撑人体颈部两侧或者当其做为靠垫使用时可支撑人体腰部的弧形凸部,所述弧形凸部与颈部下凹弧部圆弧平滑过渡连接。
20.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枕芯本体两侧的上端面与下端面曲面过渡。
21.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枕芯本体上设置有可发出热量的发热装置。
22.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发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枕芯本体上的石墨烯加热芯片、用于对发热装置进行供电的电源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石墨烯加热芯片加热的开关。
23.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枕芯本体主要由网格面料套、设置于网格面料套内的填充物组成。
24.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填充物为由3d弹性单丝交织而成的高弹透气支撑层。
25.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功能医疗枕,包括枕芯本体、设置于所述枕芯本体外部的枕套,所述枕芯本体后侧设有当人体平躺时其后脑可以沉入或者当人体趴躺时其面部可以沉入的供氧缺口,所述枕芯本体位于供氧缺口前方设有用于支撑人体颈部的颈部下凹弧部, 所述颈部下凹弧部与所述枕芯本体的两侧及后侧圆弧过渡连接,所述枕芯本体远离所述供氧缺口那一侧倾斜向前过渡延伸形成用于支撑人体背部位置的背垫部。
26.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枕芯本体背垫部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与人体肩部贴合用于支撑人体肩部的肩垫部。
27.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枕芯本体的两侧与所述肩垫部形成有方便人体手部环抱的环抱部。
28.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环抱部为s型或u型或半弧形或v型环抱部。
29.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供氧缺口为u型或v型缺口。
30.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肩垫部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0

60
°

31.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肩垫部为与人体肩部贴合的弧形肩垫部。
32.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背垫部上设置有提高人体脊椎舒适度的脊椎下凹弧部。
33.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枕芯本体位于颈部下凹弧部的两侧具有用于支撑人体颈部两侧或者当其做为靠垫使用时可支撑人体腰部的弧形凸部,所述弧形凸部与颈部下凹弧部圆弧平滑过渡连接。
34.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枕芯本体两侧的上端面与下端面曲面过渡。
35.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枕芯本体上或所述枕套上设置有可发出热量的发热装置。
36.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发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枕芯本体上或所述枕套上的石墨烯加热芯片、用于对发热装置进行供电的电源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石墨烯加热芯片加热的开关。
37.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枕芯本体主要由网格面料套、设置于网格面料套内的填充物组成。
38.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填充物为由3d弹性单丝交织而成的高弹透气支撑层。
3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40.根据人体力学:人体的衰老就是骨架平衡失衡的一个慢性过程。如驼背,就是胸廓的骨架构失衡造成的,通过手法对失衡干预后,病人的内脏功能就会达到较好的功能状态,精神面貌也会改观;
41.当人体平躺时其后脑可以沉入枕芯本体后侧的供氧缺口,使得后脑供氧充足、能够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抑制打鼾,颈部下凹弧部支撑人体颈部,减少落枕情况,颈部下凹弧部与枕芯本体的两侧及后侧圆弧过渡连接对颈部起到很好的护颈效果,可调整颈椎弧度,背垫部支撑人体背部位置;
42.当人体趴躺时面部可以沉入枕芯本体后侧的供氧缺口,使得人体呼吸顺畅,能够减弱接触面对下颌的压力改善面部神经的压迫,颈部下凹弧部支撑人体颈部,颈部下凹弧部与枕芯本体的两侧及后侧圆弧过渡连接对颈部起到很好的护颈效果,可调整颈椎弧度,背垫部支撑人体胸腔部位置;
43.在使用者环抱趴在桌子上休息时,面部可以沉入枕芯本体后侧的供氧缺口,使得人体呼吸顺畅,能够减弱接触面对下颌的压力改善面部神经的压迫,颈部下凹弧部支撑人体颈部,颈部下凹弧部与枕芯本体的两侧及后侧圆弧过渡连接对颈部起到很好的护颈效果,可调整颈椎弧度,背垫部抵顶于桌子边缘,防止胸腔部抵顶于桌子边缘造成胸腔部受压;
44.在使用者放置在后背使用时,供氧缺口、颈部下凹弧部的配合,特别是颈部下凹弧部与枕芯本体的两侧及后侧圆弧过渡连接,能够拉伸并缓解背部肌张力造成的的酸痛感,背垫部支撑人体背部位置;
45.在使用者放置在肚子前使用时,背垫部、颈部下凹弧部的配合,对肚子进行抵顶,特别是经期女性,能够大大缓解疼痛,当疼痛难忍时,供氧缺口可用于面部沉入,使得人体呼吸顺畅,能够减弱接触面对下颌的压力改善面部神经的压迫,颈部下凹弧部与枕芯本体
的两侧及后侧圆弧过渡连接,颈部起到很好的护颈效果;
46.使用功能多样、应用场景广泛,整体使用舒适度优良。
附图说明
4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8.图1是本实用新型隐藏枕套、网格面料套的结构示意图;
4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网格面料套的结构示意图;
50.图3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平躺时的结构示意图;
51.图4是使用本实用新型趴躺时的结构示意图;
52.图5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环抱趴在桌子上休息时的结构示意图;
53.图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放置在后背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54.图7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放置在肚子前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56.参看图1至图7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7.一种多功能医疗枕,包括枕芯本体、设置于枕芯本体外部的枕套(图中未示出),枕芯本体两侧的上端面与下端面曲面过渡,枕芯本体后侧设有当人体平躺时其后脑可以沉入或者当人体趴躺时其面部可以沉入的供氧缺口1,供氧缺口1为u型或v型缺口,枕芯本体位于供氧缺口1前方设有用于支撑人体颈部的颈部下凹弧部2, 颈部下凹弧部2与枕芯本体的两侧及后侧圆弧过渡连接,枕芯本体位于颈部下凹弧部2的两侧具有用于支撑人体颈部两侧或者当其做为靠垫使用时可支撑人体腰部的弧形凸部3,弧形凸部3与颈部下凹弧部2圆弧平滑过渡连接,枕芯本体远离供氧缺口1那一侧倾斜向前过渡延伸形成用于支撑人体背部位置的背垫部4,背垫部4上设置有提高人体脊椎舒适度的脊椎下凹弧部5,枕芯本体的背垫部4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与人体肩部贴合用于支撑人体肩部的肩垫部6,肩垫部6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0

60
°
,肩垫部6为与人体肩部贴合的弧形肩垫部,枕芯本体的两侧与肩垫部6形成有方便人体手部环抱的环抱部7,环抱部7为s型或u型或半弧形或v型环抱部,枕芯本体上或枕套(图中未示出)上设置有可发出热量的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枕芯本体上或枕套(图中未示出)上的石墨烯加热芯片(图中未示出)、用于对发热装置进行供电的电源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石墨烯加热芯片(图中未示出)加热的开关(图中未示出),枕芯本体主要由网格面料套8、设置于网格面料套8内的填充物组成,填充物为由3d弹性单丝交织而成的高弹透气支撑层。石墨烯加热芯片(图中未示出)、开关(图中未示出)均与电源装置(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电源装置(图中未示出)可为二次电池,枕芯本体上或枕套(图中未示出)上设置有用于对二次电池充电充电接口(图中未示出)。
5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根据人体力学:人体的衰老就是骨架平衡失衡的一个慢性过程。如驼背,就是胸廓的骨架构失衡造成的,通过手法对失衡干预后,病人的内脏功能
就会达到较好的功能状态,精神面貌也会改观。
59.当人体平躺时其后脑可以沉入枕芯本体后侧的供氧缺口,使得后脑供氧充足、能够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抑制打鼾,颈部下凹弧部支撑人体颈部,减少落枕情况,颈部下凹弧部与枕芯本体的两侧及后侧圆弧过渡连接对颈部起到很好的护颈效果,可调整颈椎弧度,背垫部支撑人体背部位置,枕芯本体两侧的上端面与下端面曲面过渡,提高头部支撑舒适度,肩垫部对肩部进行支撑,托起肩部对其进行保护,脊椎下凹弧部提高人体脊椎舒适度,弧形凸部用于支撑人体颈部两侧,弧形凸部与颈部下凹弧部圆弧平滑过渡连接大大提高护颈效果,发热装置可发出热量,为人体进行保暖或治疗;
60.当人体趴躺时面部可以沉入枕芯本体后侧的供氧缺口,使得人体呼吸顺畅,能够减弱接触面对下颌的压力改善面部神经的压迫,颈部下凹弧部支撑人体颈部,颈部下凹弧部与枕芯本体的两侧及后侧圆弧过渡连接对颈部起到很好的护颈效果,可调整颈椎弧度,背垫部支撑人体胸腔部位置,枕芯本体两侧的上端面与下端面曲面过渡,提高头部支撑舒适度,肩垫部对肩部进行支撑,托起肩部对其进行保护,提高趴躺的舒适度,脊椎下凹弧部7与人体胸腔部的舒适度,弧形凸部用于支撑人体颈部两侧,弧形凸部与颈部下凹弧部圆弧平滑过渡连接大大提高护颈效果,发热装置可发出热量,为人体进行保暖或治疗;
61.在使用者环抱趴在桌子上休息时,面部可以沉入枕芯本体后侧的供氧缺口,使得人体呼吸顺畅,能够减弱接触面对下颌的压力改善面部神经的压迫,颈部下凹弧部支撑人体颈部,颈部下凹弧部与枕芯本体的两侧及后侧圆弧过渡连接对颈部起到很好的护颈效果,可调整颈椎弧度,背垫部抵顶于桌子边缘,防止胸腔部抵顶于桌子边缘造成胸腔部受压,枕芯本体两侧的上端面与下端面曲面过渡,提高头部支撑舒适度,肩垫部对手部进行支撑,防止手部受压于桌子边缘,环抱部方便人体手部环抱,提高环抱的舒适度,脊椎下凹弧部提高与人体胸腔部的舒适度,弧形凸部用于支撑人体颈部两侧,弧形凸部与颈部下凹弧部圆弧平滑过渡连接大大提高护颈效果,发热装置可发出热量,为人体进行保暖或治疗;
62.在使用者放置在后背使用时,供氧缺口、颈部下凹弧部的配合,特别是颈部下凹弧部与枕芯本体的两侧及后侧圆弧过渡连接,能够拉伸并缓解背部肌张力造成的的酸痛感,缓解背部疲劳,背垫部支撑人体背部位置,肩垫部支撑人体腰部,脊椎下凹弧部提高人体脊椎舒适度,弧形凸部支撑人体腰部,弧形凸部与颈部下凹弧部圆弧平滑过渡连接,使得支撑效果更佳舒适,发热装置可发出热量,为人体进行保暖或治疗;
63.在使用者放置在肚子前使用时,背垫部、颈部下凹弧部的配合,对肚子进行抵顶,特别是经期女性,能够大大缓解疼痛,当疼痛难忍时,供氧缺口可用于面部沉入,使得人体呼吸顺畅,能够减弱接触面对下颌的压力改善面部神经的压迫,颈部下凹弧部与枕芯本体的两侧及后侧圆弧过渡连接,颈部起到很好的护颈效果,环抱部方便人体手部环抱,提高环抱的舒适度,肩垫部对腰部两侧进行支撑,使用舒适度优良,发热装置可发出热量,为人体进行保暖或治疗;
64.使用功能多样、应用场景广泛,整体使用舒适度优良。
65.本实用新型要保护的是产品的结构,各电气元件的型号不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是公知技术,市面上只要能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功能的电气元件均可以做为一种选择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做详细述说。
6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
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