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3775发布日期:2022-01-05 12:0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特别是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上置式豆浆机,一般由杯体和机头组成,粉碎电机借助相关固定部件,通过多次安装连接固定在机头内部。一方面由于多层配合固定关系,机头的直径及体积很难做到很小,导致杯体空间利用率大大降低,最大豆浆制作容量受限;另一方面,当粉碎电机的固定部件包含塑料下盖时,由于塑料导热性能差,机头内部有效散热空间小,粉碎电机长时间高速工作产生的热量很难通过塑料下盖向外扩散,从而使得粉碎电机及机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存在粉碎电机烧毁和机头炸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提高粉碎电机和机头的散热效果,降低温升。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和机头下盖,机头下盖为金属下盖,机头内设有定子和转子,定子位于转子外周并组成粉碎电机,转子包括转轴,机头下盖设有圆柱段,圆柱段内安装有定子,定子的外侧壁与圆柱段的内侧壁接触配合,机头下盖内设有支撑面,定子的前端抵于支撑面实现轴向定位。
5.进一步的,所述机头下盖包括位于底端的支撑部,支撑面位于支撑部的顶端。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设有贯穿的轴孔,支撑部内位于轴孔的后端设有轴密封件,转轴的前端穿过轴密封件和轴孔伸入杯体。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内设有与转轴配合的前轴承。
8.进一步的,所述前轴承将轴密封件紧压在轴孔处。
9.进一步的,所述机头还包括过渡支架,过渡支架固定于机头上盖与机头下盖之间,过渡支架向下延伸抵于定子的后端。
10.进一步的,所述转子包括固定在转轴上的换向器,过渡支架上设有刷架,刷架上安装有与换向器配合作用的碳刷。
11.进一步的,所述刷架与过渡支架一体成型。
12.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支架设有第一通孔,定子设有第二通孔,支撑部设有螺纹孔,紧固螺栓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螺纹孔连接将过渡支架、定子、支撑部固定在一起。
13.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支架上安装有与转轴配合的后轴承。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利用机头内部的密封环境形成粉碎电机的工作环境,将粉碎电机拆分成定子和转子,并取消了原来的电机外壳,利用定子的外侧壁与圆柱段的内侧壁接触配合,相当于将机头下盖作为粉碎电机的外壳,定子与机头下盖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在食品加工机的工作过程中,机头下盖会伸入杯体的液面
之下,从而利用金属下盖的良好导热性能,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杯体内的液体中,可以很好地提高粉碎电机的散热效果,有效降低温升,即温度上升速度变慢,最后上升到的最高温度也会变低。另外机头下盖的热量还可以对杯体中的液体进行辅助立体加热,即机头下盖与液体接触的部位是一个圆柱状,环绕机头下盖的外周并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能够形成立体加热,加热均匀,可以降低杯体上其它加热部件的额定功率,从而降低成本。将粉碎电机拆分成定子和转子,在定子或转子出现故障时,可以单独更换,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更换整个粉碎电机,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取消了原来的电机外壳后,粉碎电机的外周尺寸会变小,有利于缩小机头下盖的径向尺寸,提高杯体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实施例一: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头1和杯体2,机头1包括机头上盖11和机头下盖12,机头下盖12为金属下盖,机头1内设有定子13和转子14,定子13位于转子14外周并组成粉碎电机,转子14包括转轴141,机头下盖12设有圆柱段121,圆柱段121内安装有定子13,定子13的外侧壁与圆柱段121的内侧壁接触配合,机头下盖12内设有支撑面120,定子13的前端抵于支撑面120实现轴向定位。
19.本实用新型利用机头1内部的密封环境形成粉碎电机的工作环境,将粉碎电机拆分成定子13和转子14,并取消了原来的电机外壳,利用定子13的外侧壁与圆柱段121的内侧壁接触配合,相当于将机头下盖12作为粉碎电机的外壳,定子13与机头下盖12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在食品加工机的工作过程中,机头下盖12会伸入杯体2的液面之下,从而利用金属下盖的良好导热性能,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杯体2内的液体中,可以很好地提高粉碎电机的散热效果,有效降低温升,即温度上升速度变慢,最后上升到的最高温度也会变低。另外机头下盖12的热量还可以对杯体2中的液体进行辅助立体加热,即机头下盖12与液体接触的部位是一个圆柱状,环绕机头下盖12的外周并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能够形成立体加热,加热均匀,可以降低杯体2上其它加热部件的额定功率,从而降低成本。将粉碎电机拆分成定子13和转子14,在本实施例中,定子13和转子14分别依次安装,先将定子13安装到机头下盖12内,再将转子14安装到定子13内,在定子13或转子14出现故障时,可以单独更换,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更换整个粉碎电机,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取消了原来的电机外壳后,粉碎电机的外周尺寸会变小,有利于缩小机头下盖12的径向尺寸,提高杯体2的空间利用率。
20.定子一般包括定子铁芯与定子绕组,转子一般包括转子铁芯与转子绕组,定子铁芯、转子铁芯可以采用470硅钢片压制而成,铁芯叠厚可以控制在10~100mm,定子铁芯的外径d应满足d≥46mm,转子铁芯的外径d应满足d≥25mm,为保证电机装配过程中转子铁芯与定子铁芯无干涉风险,要控制(d

d)/2=0.2~2mm,这样粉碎电机的磁路也能较好,具备较高的工作效率。转子绕组的总匝数n与定子绕线的总匝数n应满足n/n≥1,以保证转子的温
度会高于定子的温度,大部分热量能够传递到定子上。
21.机头下盖12包括位于底端的支撑部122,支撑面120位于支撑部122的顶端,利用机头下盖12直接接触定子13的前端,不仅对定子13进行轴向定位,而且能够增加定子13与机头下盖12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支撑部122相比圆柱段121要厚,结构强度好。为增加定子与支撑面接触的稳定性,可以在支撑面120和定子的前端面设置设置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
22.为了供转轴141穿过并保证防水密封性,可以在支撑部122设有贯穿的轴孔1221,支撑部122内位于轴孔1221的后端设有轴密封件123,转轴141的前端穿过轴密封件123和轴孔1221伸入杯体2。
23.为简化加工及装配,可以直接在支撑部122内设有与转轴141配合的前轴承124,相当于支撑部122又具备了轴承座的功能。可以理解的,前轴承124安装在机头下盖12的其它单独设置的部位也是可行。由于前轴承124与轴密封件123都是基于支撑部122装配,因此装配基准一致,可以利用前轴承124将轴密封件123紧压在轴孔1221处,确保轴密封件123将轴孔1221良好密封。前轴承124可以选用滚动轴承,一方面可以用来保证轴密封件压装可靠,另一方面转轴上安装粉碎刀片的端部承受力矩较大,采用滚动轴承后,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小、磨损小,有利于降低温升及提高寿命。
24.为了将定子13的后端轴向定位,可以设计机头1还包括过渡支架15,过渡支架15固定于机头上盖11与机头下盖12之间,过渡支架15向下延伸抵于定子13的后端。过渡支架15可以采用尼龙+玻纤材料,满足一定的耐热要求。
25.为实现粉碎电机的换向,转子14包括固定在转轴141上的换向器142,由于取消了电机外壳,因此需要将刷架固定在其它部件,例如本实施例在过渡支架15上设有刷架151,刷架151上安装有与换向器142配合作用的碳刷。过渡支架15和刷架151可以一体成型加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常见的固定方式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可以理解的,刷架151也可以固定在机头上盖11或机头下盖12上。
26.为了提高定子13的固定效果,可以在过渡支架15设有第一通孔150,定子13设有第二通孔130,支撑部122设有螺纹孔1220,紧固螺栓穿过第一通孔150、第二通孔130与螺纹孔1220连接将过渡支架15、定子13、支撑部122固定在一起。过渡支架15、定子13、支撑部122三者一起固定,不仅提高定子13的固定效果,而且前轴承和后轴承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比较稳定,有利于转子高速旋转时的平稳性。
27.为了将转轴141的后端限位,可以在过渡支架15上安装有与转轴141配合的后轴承125。可以理解的,后轴承125也可以通过设置轴承座,将轴承座固定在机头下盖12或机头上盖11上。
28.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