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9106发布日期:2021-08-20 16:4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加热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毯。



背景技术:

人在睡眠时,身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通常靠近心脏位置温度较高,越远离心脏位置温度越低,例如足部温度是相对其他部位温度最低的。然而现有的加热毯在加热使用时,毯体各部位产生的加热温度是一致的,因此并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体不同部位对温度的需求。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毯,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毯,包括:

毯体,具有沿毯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供暖管路,用于向毯体的内部输送供暖液体;供暖管路包括间隔设置在第一区域中的多个第一水暖管、间隔设置在第二区域中的多个第二水暖管,以及间隔设置在第三区域中的多个第三水暖管;

其中,各第一水暖管之间的间隔大于各第二水暖管之间的间隔,各第二水暖管之间的间隔大于各第三水暖管之间的间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位于毯体的头部支撑区,第三区域位于毯体的足部支撑区,第二区域位于毯体的躯干支撑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各第一水暖管顺次连通组成第一子管路,各第二水暖管顺次连通组成第二子管路,各第三水暖管顺次连通组成第三子管路;第一子管路、第二子管路以及第三子管路顺次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子管路与第一进水管连通,第三子管路与第一出水管连通;

或,第一子管路与第一出水管连通,第三子管路与第一进水管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各第一水暖管顺次连通组成第一子管路,各第二水暖管顺次连通组成第二子管路,各第三水暖管顺次连通组成第三子管路;

其中,第一子管路分别与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连通,第二子管路分别与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连通,第三子管路分别与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出水管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各第一水暖管、各第二水暖管以及各第三水暖管的一端均与同一个第一进水管连通,各第一水暖管、各第二水暖管以及各第三水暖管的另一端均与同一个第一出水管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热毯还包括:

辅助进水管,与第一水暖管连通、第二水暖管或第三水暖管中的至少一个连通,辅助进水管用于输送供暖液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各第一水暖管、各第二水暖管以及各第三水暖管的长度方向与毯体的宽度方向大体一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三区域的面积,第三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区域的面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热毯还包括:

加热部,与供暖管路连接,用于加热供暖管路内输送的供暖液体。

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毯由于各区域内设置的水暖管的疏密不同,因此能够使得加热毯的不同区域产生差异化供暖,为人体不同部位提供不同的供暖需求。使得用户在使用加热毯时,从头部至足部的温度能够逐渐升高,以满足人体在睡眠时不同区域热度不同的需要,改善用户睡眠质量。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加热毯的结构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加热毯的结构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加热毯的结构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加热毯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毯体;2-供暖管路;11-第一区域;

12-第二区域;13-第三区域;21-第一水暖管;

22-第二水暖管;23-第三水暖管;3-第一进水管;

4-第一出水管;5-第二进水管;6-第二出水管;

7-第三进水管;8-第三出水管;9-辅助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毯,该加热毯包括:毯体1和供暖管路2。

毯体1具有沿毯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组合后形成该毯体1。

毯体1的形状、尺寸和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毯体1的形状、尺寸和材质也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任意加热毯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加热毯结构例如可以为电热毯或水暖毯。毯体1的长度方向可以理解为图1所示的加热毯由上到下的方向。

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的大小和区域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例如,当第一区域11为人体睡觉时的头部区域,第三区域13为人体睡觉时的足部区域,第二区域12为人体睡觉时的躯干区域时,第一区域11的区域范围可以相对较小,第二区域12的区域范围可以相对较大,第三区域13的区域范围可以与第一区域11接近。

供暖管路2用于向毯体1的内部输送供暖液体,供暖液体流经毯体1内部时会散发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毯体1的表面,以使毯体1表现的温度得以提升。供暖液体可以是液态的导热介质,也可以是水。供暖液体可以是加热后输入到毯体1中的,也可以是在毯体1内部进行加热。

供暖管路2包括间隔设置在第一区域11中的多个第一水暖管21、间隔设置在第二区域12中的多个第二水暖管22,以及间隔设置在第三区域13中的多个第三水暖管23。第一水暖管21用于向第一区域11内输送供暖液体。第二水暖管22用于向第二区域12内输送供暖液体。第三水暖管23用于向第三区域13内输送供暖液体。其中,各第一水暖管21之间的间隔大于各第二水暖管22之间的间隔,各第二水暖管22之间的间隔大于各第三水暖管23之间的间隔。

第一水暖管21、第二水暖管22以及第三水暖管23的形状、数量、材质以及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第一水暖管21、第二水暖管22以及第三水暖管23的形状、材质、数量以及尺寸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各不相同。各第一水暖管21的形状可以不同。例如,其中一个第一水暖管21是直管,另一个与其连接的第一水暖管21可以是u型管或j型管。各第人水暖管的形状可以不同。例如,其中一个第儿水暖管是直管,另一个与其连接的第二水暖管22可以是u型管或j型管。各第三水暖管23的形状可以不同。例如,其中一个第三水暖管23是直管,另一个与其连接的第三水暖管23可以是u型管或j型管。

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毯由于各区域内设置的水暖管的疏密不同,因此能够使得加热毯的不同区域产生差异化供暖,为人体不同部位提供不同的供暖需求。使得用户在使用加热毯时,从头部至足部的温度能够逐渐升高,以满足人体在睡眠时不同区域热度不同的需要,改善用户睡眠质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11位于毯体1的头部支撑区,第三区域13位于毯体1的足部支撑区,第二区域12位于毯体1的躯干支撑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各第一水暖管21首尾顺次连通组成第一子管路,各第二水暖管22首尾顺次连通组成第二子管路,各第三水暖管23首尾顺次连通组成第三子管路。第一子管路、第二子管路以及第三子管路顺次连通,进而使得供暖管路2整体形成平面盘管结构(如图1所示)。也即是说,当有供暖液体流入供暖管路2时,供暖液体会依次流经各第一水暖管21、各第二水暖管22以及各第三水暖管23。或反之,供暖液体会依次流经各第三水暖管23、各第二水暖管22以及各第一水暖管2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子管路与第一进水管3连通,第三子管路与第一出水管4连通。具体的,第一子管路中的任一个第一水暖管21可以与第一进水管3连通,第三子管路中的任一个第三水暖管23可以与第一出水管4连通。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子管路中位于首端的第一水暖管21与第一进水管3连通,第三子管路中位于末端的第三水暖管23与第一出水管4连通。通过该方式连接后,供暖液体会依次流经各第一水暖管21,然后依次流经各第二水暖管22,最后依次流经各第三水暖管23后,从最末端的第三水暖管23流入第一出水管4。供暖液体在从首端的第一水暖管21进入到从最末端的第三水暖管23流出的过程中,供暖液体的热量会通过各第一水暖管21、各第二水暖管22以及各第三水暖管23传递至毯体1的外表面,因而使得毯体1的外表面能够产生热量。同时,由于各第一水暖管21、各第二水暖管22以及各第三水暖管23的排布疏密不同,因此在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以及第三区域13中的停留时间不同,进而使得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以及第三区域13位置处的温度有所不同。例如,水暖管设置数量多间隔小的第三区域13的温度高于水暖管设置数量少且间隔大的第一区域11的温度。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子管路中位于末端的第一水暖管21与第一出水管4连通,第三子管路中位于首端的第三水暖管23与第一进水管3连通。通过该方式连接后,供暖液体会依次流经各第三水暖管23,然后依次流经各第二水暖管22,最后依次流经各第一水暖管21后,从最末端的第一水暖管21流入第一出水管4。供暖液体在从首端的第三水暖管23进入到从最末端的第一水暖管21流出的过程中,供暖液体的热量会通过各第一水暖管21、各第二水暖管22以及各第三水暖管23传递至毯体1的外表面,因而使得毯体1的外表面能够产生热量。同时,由于各第一水暖管21、各第二水暖管22以及各第三水暖管23的排布疏密不同,因此在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以及第三区域13中的停留时间不同,进而使得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以及第三区域13位置处的温度有所不同。例如,水暖管设置数量多间隔小的第三区域13的温度高于水暖管设置数量少且间隔大的第一区域11的温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各第一水暖管21首尾顺次连通组成第一子管路,各第二水暖管22首尾顺次连通组成第二子管路,各第三水暖管23首尾顺次连通组成第三子管路。其中,第一子管路分别与第一进水管3和第一出水管4连通,第二子管路分别与第二进水管5和第二出水管6连通,第三子管路分别与第三进水管7和第三出水管8连通。也即是说,第一进水管3输入的供暖液体仅能够流经第一子管路的各第一水暖管21,第二进水管5输入的供暖液体仅能够流经第二子管路的各第二水暖管22,第三进水管7输入的供暖液体仅能够流经第三子管路的各第三水暖管23。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子管路、第二子管路以及第三子管路是三个独立的管路,因此三个子管路向毯体1传递的热量可以分别控制。在此基础上,再接个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以及第三区域13内水暖管的排布间隔大小,可以更进一步的进准控制三个区域对应的毯体1位置的温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各第一水暖管21、各第二水暖管22以及各第三水暖管23的一端均与同一个第一进水管3连通,各第一水暖管21、各第二水暖管22以及各第三水暖管23的另一端均与同一个第一出水管4连通。以使得各第一水暖管21、各第二水暖管22以及各第三水暖管23构成并联管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加热毯还可以包括辅助进水管9(如图4所示)。辅助进水管99与第一水暖管21连通、第二水暖管22或第三水暖管23中的至少一个连通,辅助进水管9用于输送供暖液体。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有辅助进水管9,因此当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或第三区域13产生的热量不足或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可以通过与各自区域内的水暖管连接的辅助进水管9注入额外的供暖液体,使得局部区域的温度得以提升。

例如,当第三区域13的供暖温度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可以通过辅助进水管9单独向第三区域13的第三水暖管23中输入额外的供暖液体,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第三区域13的温度进行调节。

在一个示例中,辅助进水管9可以与第一水暖管21连通、第二水暖管22和第三水暖管23均连通。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单独对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的温度进行调节。

在另一个示例中,辅助进水管9可以仅与第三水暖管23连接。当第三区域13作为用户承载足部的区域时,如果第三区域13通过原本流经各第三水暖管23的供暖液体无法产生用户足部所需的温度时,可以通过辅助进水管9向任意第三水暖管23内注入额外的高温供暖液体,从而将第三区域13的温度进一步提升,以满足用户在睡眠状态下足部温度较低需要额外进行较高温度供暖的需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各第一水暖管21、各第二水暖管22以及各第三水暖管23的长度方向与毯体1的宽度方向大体一致。从而使得各第一水暖管21、各第二水暖管22以及各第三水暖管23水平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毯体1的宽度方向可以理解为图1所示的加热毯由左到右的方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区域11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三区域13的面积,第三区域13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区域12的面积。第三区域13的面积可以等于第一区域11的面积、大于第一区域11的面积或小于第一区域11的面积。

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以及第三区域13的面积大小,可以根据所需要承载的人体区域面积进行调整。例如,当第一区域11承载头部,第三区域13承载足部,第二区域12承载躯干时,第二区域12需要面积最大,而第一区域11和第三区域13需要面积则较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热毯还包括加热部(图中未示出),与供暖管路2连接,用于加热供暖管路2内输送的供暖液体。

在一个示例中,加热部可以与上述各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进水管3、第二进水管5、第三进水管7连接,用于向其中输入加热的供暖液体。

在一个示例中,加热部可以设置在毯体1中也可以设置在毯体1的外部,具体设置位置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加热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加热装置,只要能够实现对供暖液体进行加热即可,在此不对其结构进行具体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供暖液体在毯体1内循环流动。例如,从第一区域流入的供暖液体流经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后,从第三区域中排出。排出的供暖液体会回流至第一区域内再次循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上述各实施例的加热毯可以为水暖毯。

本申请通过第一水暖管21、第二水暖管22以及第三水暖管23的差异化排布,减少了睡眠时人体核心部位(人体的心脏)所在区域的水暖管的密度,有利于睡眠过程中的散热,同时增加人体远端部位(足部)的水暖管的密度,有利于睡眠过程中足部快速升温,促进睡眠。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