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7467发布日期:2021-09-25 11:2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压力锅具有提高锅内压力进而提高烹饪温度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烹饪难熟食物。按照加热方式划分,压力锅可分为明火压力锅和电压力锅。其中,明火压力锅具有体积小的优点。电压力锅体积较大,但是有温控系统,配以丰富的烹饪程序,提高了食物的烹饪效果。
3.相关技术中的压力锅的承压结构一般是锅胆翻边扣牙和盖体翻边扣牙的配合。翻边扣牙工艺复杂。并且,翻边扣牙的设置影响锅体的美观。常规电压力锅整体体积大,会占据较大的厨房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翻边扣牙工艺复杂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盖体,盖设在锅体上;锁定结构,设置在盖体和锅体之间,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锅体上的第一螺纹以及设置于盖体上的第二螺纹,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配合,其中,第一螺纹的第一端和锅体的中心之间的第一连线l1与第一螺纹的第二端和锅体的中心之间的第二连线l2之间的第一夹角n满足:180
°
≤n≤360
°

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有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包括设置在锅体上的第一螺纹和设置在盖体上的第二螺纹。通过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配合,实现锅体和盖体的锁合。同时,第一螺纹的第一端和锅体的中心之间的第一连线l1与第一螺纹的第二端和锅体的中心之间的第二连线l2之间的第一夹角n满足:180
°
≤n≤360
°
。上述第一夹角n使得用户在操作时旋拧角度较小,便于用户的开合盖操作。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用户操作方便,同时加工简单。螺纹加工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锁合效果好的优点。同时,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翻边扣牙工艺,螺纹加工不需要切除大量材料形成间隔的缺口以实现锅体和盖体的配合,因而工艺简单,并且连接强度较高。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翻边扣牙工艺复杂的问题。
7.进一步地,第一夹角n满足:300
°
≤n≤355
°
。上述尺寸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操作便捷性和上压安全性。
8.进一步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为梯形螺纹,第一螺纹的牙型角d1满足:20
°
≤d1≤40
°
;第二螺纹的牙型角d2满足:20
°
≤d2≤40
°
。上述尺寸保证了锁定结构的连接强度,使烹饪器具能够满足压力烹饪过程中的承压要求。
9.进一步地,第一螺纹的牙高c1满足:2mm≤c1≤4mm,第二螺纹的牙高c2满足:2mm≤c2≤4mm。上述尺寸能够保证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锁合效果,能够保证烹饪器具在上压状
态下的安全性。
10.进一步地,第一螺纹的牙顶宽f1满足:2mm≤f1≤3mm,第一螺纹的牙底宽b1满足:4mm≤b1≤6mm;第二螺纹的牙顶宽f2满足:2mm≤f2≤3mm,第二螺纹的牙底宽b2满足:4mm≤b2≤6mm。上述尺寸保证了锁定结构的连接强度,使烹饪器具能够满足压力烹饪过程中的承压要求;同时避免了煲体组件整体尺寸较大造成的材料浪费和空间占用。
11.进一步地,锅体包括锅体本体以及设置在锅体本体上的锅体把手,盖体包括盖体把手。第一螺纹设置在锅体本体的外侧壁上,第一螺纹的第一端和锅体的中心之间的第一连线l1与锅体把手的中心线l3之间具有第二夹角e,第二夹角e满足:3
°
≤e≤30
°
。用户使用时,先使盖体把手对正锅体把手,将盖体旋转角度e即可使第二螺纹的起始端对准第一螺纹的起始端,到达旋合起始位置。第二夹角e的设置,使用户能够快速实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对位,方便用户的使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2.进一步地,锅体由金属材质制成,第一螺纹在锅体上辊压成型,锅体的厚度h满足:0.8mm≤h≤1.5mm。第一螺纹采用辊压的成型工艺,能够节约锅体的材料。且螺纹强度高,进而能够保证锁定结构的连接强度,使盖体和锅体的连接能够满足压力烹饪过程中的承压要求。
13.进一步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间隙配合,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配合间隙a满足:0.3mm≤a≤0.8mm。上述配合间隙a的合理设置,既满足了烹饪器具的承压要求,又避免了追求配合精度而造成的加工成本的上升。
14.进一步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为连续螺纹结构,或者,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包括多个螺纹段。上述连续螺纹设置能够有效地保证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连接强度,使得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承压要求。在保证连接强度的情况下,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可以包括多个螺纹段。上述多段螺纹的设置使得用户只需要转动很小的角度,即可实现盖体和锅体的锁合连接。
15.进一步地,锅体包括锅体本体以及穿设在锅体本体侧壁上的感温探头,感温探头的感温端伸入至锅体本体内。上述感温探头的设置,能够实时监测锅内的温度变化。
16.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煲体组件、连接装置和控制器,控制器设置在煲体组件内,连接装置连接控制器和感温探头。上述连接装置和控制器的设置,能够接收并处理感温探头传输的温度信号。根据实时传输的温度信号,控制器调整加热温度和/或烹饪程序,对烹饪过程进行更好的控制,提高烹饪效果。
17.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设置在锅体本体上的锅体把手,感温探头的一部分设置在锅体把手内,连接装置包括通信连接的第一无线模块和第二无线模块,第一无线模块设置在锅体把手内并与感温探头连接,第二无线模块设置在煲体组件内并与控制器连接。上述连接装置的设置,无需进行复杂的布线,即可将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相应地调整加热温度和/或烹饪程序,对烹饪过程进行更好的控制,提高烹饪效果。
18.进一步地,煲体组件包括煲体本体以及设置在煲体本体底部的加热装置,煲体本体包括外壳、内壳以及连接在外壳和内壳的顶部的环形部,第二无线模块设置在外壳和内壳之间。上述加热装置设置在煲体本体内部,能够实现对锅体的加热。
19.进一步地,内壳上设置有滑槽,煲体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滑槽内的卡板,卡板包括限
位部,第二无线模块设置在限位部和环形部之间。上述滑槽和卡板位于第一无线模块的下方,并且使得第一无线模块和第二无线模块间隔设置在合理距离内,使得第二无线模块在信号传输要求的范围内,进而保证了第二无线模块对第一无线模块传输的信号的接收效果。
20.进一步地,锅体包括锅体本体以及设置在锅体本体锅口处的泄压口。上述泄压口为锅体本体上的薄弱位置,当锅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锅内空间通过泄压口和大气连通,实现泄压。
21.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圈和固定压圈,密封圈的连接部位于盖体和固定压圈之间,密封圈通过固定压圈固定在盖体的内表面。上述密封圈和固定压圈的设置,使得盖体旋合到位之后锅体和盖体之间的烹饪空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利于锅内上压。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示出了根据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和煲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4示出了图3的部分煲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5示出了图4的煲体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6示出了图4的煲体组件的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7示出了图5的煲体组件未安装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8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和煲体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31.图9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0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盖体、密封圈和固定压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3.图11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
34.图12示出了图11的烹饪器具的a处放大示意图;
35.图1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第一螺纹的参数示意图;
36.图14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第二螺纹的参数示意图;
37.图15示出了图11的烹饪器具的b处放大示意图;以及
38.图16示出了图11的烹饪器具的c处放大示意图。
3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40.10、锅体;11、锅体本体;111、泄压口;12、锅体把手;13、感温探头;20、盖体;21、盖体把手;30、锁定结构;31、第一螺纹;32、第二螺纹;40、煲体组件;42、煲体本体;421、外壳;422、内壳;4221、滑槽;423、环形部;43、加热装置;44、卡板;441、限位部;50、连接装置;51、第一无线模块;52、第二无线模块;61、密封圈;62、固定压圈;a、配合间隙;c1、第一螺纹的牙高;c2、第二螺纹的牙高;f1、第一螺纹的牙顶宽;b1、第一螺纹的牙底宽;f2、第二螺纹的牙顶宽;b2、第二螺纹的牙底宽;d1、第一螺纹的牙型角;d2、第二螺纹的牙型角。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3.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4.如图1、图2、图8、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盖体20以及锁定结构30。盖体20盖设在锅体10上。锁定结构30设置在盖体20和锅体10之间,锁定结构30包括设置于锅体10上的第一螺纹31以及设置于盖体20上的第二螺纹32,第二螺纹32与第一螺纹31配合。其中,第一螺纹31的第一端和锅体10的中心之间的第一连线l1与第一螺纹31的第二端和锅体10的中心之间的第二连线l2之间的第一夹角n满足:180
°
≤n≤360
°

45.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锅体10上设置第一螺纹31,在盖体20上设置第二螺纹32。通过第一螺纹31与第二螺纹32的配合,实现锅体10和盖体20的锁合。第一螺纹31的第一端和锅体10的中心之间的第一连线l1与第一螺纹31的第二端和锅体10的中心之间的第二连线l2之间的第一夹角n满足:180
°
≤n≤360
°
(也即第一螺纹31的长度为锅体10圆周的半圈到一圈之间)。上述第一夹角n使得用户在操作时旋拧角度较小,最多旋拧一整圈即可,便于用户的开合盖操作。因此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用户操作方便,同时加工简单。螺纹加工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锁合效果好的优点。同时,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翻边扣牙工艺,螺纹加工不需要切除大量材料形成间隔的缺口以实现锅体10和盖体20的配合,因而工艺简单,并且连接强度较高。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翻边扣牙工艺复杂的问题。
46.如图8所示,第一螺纹31的第一端和锅体10的中心之间的第一连线l1是指在第一螺纹31的第一端与锅体10的中心在某一水平面内的连线。相应地,第一螺纹31的第二端和锅体10的中心之间的第二连线l2是指在第一螺纹31的第二端与锅体10的中心在某一水平面内的连线。
47.如果n小于180
°
时,会影响上压安全性。当n大于360
°
时,会导致用户旋拧盖体时费力,旋拧角度过大,甚至无法通过一次操作完成,可能需要旋拧两次。
48.第一螺纹31与第二螺纹32为梯形螺纹,梯形螺纹强度较好,容易加工出模,并且承压能力较好。第一螺纹31的牙型角d1满足:20
°
≤d1≤40
°
,第二螺纹32的牙型角d2满足:20
°
≤d2≤40
°
。上述牙型角d1与第一夹角n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决定了第一螺纹31的强度,进而决定了第一螺纹31的承压能力。
49.如图11至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31的牙型角d1等于第二螺纹32的牙型角d2,也即d1=d2=30
°
,上述尺寸能够保证第一螺纹31和第二螺纹32的紧密配合,进而保证了锁定结构30的连接强度。d1和d2小于20
°
时,加工难度较大,并且用户旋合锅体10和盖体20时会比较困难,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d1和d2大于40
°
时,锁定结构30的连接强度无法满足烹饪器具在压力烹饪过程中的承压要求。
50.第二螺纹32的长度与第一螺纹31的长度相匹配,也即第二螺纹32的长度为盖体20圆周的半圈到一圈之间。当然也可以使得第二螺纹32的长度大于第一螺纹31的长度,第二螺纹32的长度超过盖体20圆周的一圈。
51.优选地,第一夹角n满足:300
°
≤n≤355
°
。上述尺寸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操作便捷性和上压安全性。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夹角n可以为300
°
、310
°
、330
°
、340
°
、350
°
或者355
°

52.第一螺纹31的牙高c1满足:2mm≤c1≤4mm,第二螺纹32的牙高c2满足:2mm≤c2≤4mm,上述尺寸能够保证第一螺纹31和第二螺纹32的锁合效果,能够保证烹饪器具在上压状态下的安全性。同时,上述尺寸能够很好地兼顾加工成本,同时使得烹饪器具的尺寸合理。优选地,c1=c2=3mm。
53.本实施例选用螺纹旋合的方式来实现盖体20和锅体10的连接,实现承压功能。螺纹连接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且采用螺纹旋合使得锅体10和盖体20的外观更加美观。
54.第一螺纹31的牙顶宽f1满足:2mm≤f1≤3mm,第一螺纹31的牙底宽b1满足:4mm≤b1≤6mm;第二螺纹32的牙顶宽f2满足:2mm≤f2≤3mm,第二螺纹32的牙底宽b2满足:4mm≤b2≤6mm。上述尺寸保证了锁定结构30的连接强度,使烹饪器具能够满足压力烹饪过程中的承压要求;同时避免了煲体组件整体尺寸较大造成的材料浪费和空间过度占用。
5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第一螺纹31的牙顶宽f1和第二螺纹32的牙顶宽f2相等,也即f1=f2=2.5mm,第一螺纹31的牙底宽b1和第二螺纹32的牙底宽b2相等,也即b1=b2=5mm。这样能够保证第一螺纹31和第二螺纹32的紧密配合,保证锁定结构30的连接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当f1和f2小于2mm、b1和b2小于4mm时,锁定结构30的连接强度无法满足烹饪器具在压力烹饪过程中的承压要求。同时,当f1和f2大于3mm、b1和b2大于6mm,虽然尺寸的增加能够进一步增加锁定结构30的连接强度,但是尺寸的增加会进一步增加烹饪器具的整体尺寸,一方面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烹饪器具会占用过多的空间。上述尺寸保证了锁定结构30的连接强度,使烹饪器具能够满足压力烹饪过程中的承压要求;同时避免了煲体组件40整体尺寸较大造成的材料浪费和空间占用。
56.在本技术中,第一螺纹可以是外螺纹,相应地,第二螺纹为内螺纹;或者第一螺纹为内螺纹,相应地,第二螺纹为外螺纹。上述两种螺纹的设置方式均能够实现盖体与锅体之间的锁合。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可以是右旋螺纹,也可以是左旋螺纹。
57.为了降低螺纹加工工艺难度,同时保证锁定结构30的锁合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
一螺纹31为外螺纹,第二螺纹32为内螺纹。同时,考虑到用户旋转盖体20使盖体20和锅体10锁合时的使用习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31和第二螺纹32为右旋螺纹。锅体10包括锅体本体11以及设置在锅体本体11上的锅体把手12,盖体20包括盖体把手21。第一螺纹31为外螺纹,设置在锅体本体11的外侧壁上。第一螺纹31的第一端与锅体10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锅体把手12的中心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e,第二夹角e满足:3
°
≤e≤30
°
。上述第一螺纹31的第一端即为锅体10上的第一螺纹31的起始位置。如图3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e为15
°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使第一夹角n和第二夹角e之和等于360
°

58.在本实施例中,锅体把手12为两个,盖体把手21也对应地设置有两个,两个锅体把手12和两个盖体把手21便于用户操作。
59.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握住盖体把手21旋转盖体20,使第一螺纹31和第二螺纹32旋合,以实现盖体20和锅体10的锁合。用户可以先使盖体把手21对正锅体把手12(盖体把手21的位置如图1所示),顺时针旋转角度e即可使盖体20上的第二螺纹32的起始端对准锅体10上的第一螺纹31的起始端,到达旋合起始位置。用户继续旋转盖体20,旋转一周,使第一螺纹31和第二螺纹32整圈扣合,即可实现盖体20和锅体10的锁合。第二夹角e的设置,使用户能够快速实现第一螺纹31和第二螺纹32的对位,便于用户将盖体20上的第二螺纹32旋进第一螺纹31,方便用户使用过程中盖体20的对位旋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60.如图11至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体10由金属材质制成,具体为不锈钢材质。第一螺纹31在锅体10上辊压成型,锅体10的厚度h满足:0.8mm≤h≤1.5mm。优选地,h=1.0mm或者h=1.2mm。第一螺纹31采用辊压的成型工艺,能够节约锅体10的材料,且螺纹强度高,进而能够保证锁定结构30的连接强度,使盖体20和锅体10的连接能够满足压力烹饪过程中的承压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当厚度h小于0.8mm时,无法满足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的承压要求;当厚度h大于1.5mm时,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还会增加整个烹饪器具的重量。
61.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也可以采用其他加工方式,如车削、磨削等,只要加工出的螺纹能够实现盖体和锅体的锁合并且满足烹饪器具在压力烹饪过程中的承压要求即可。
62.第一螺纹31与第二螺纹32间隙配合,第一螺纹31与第二螺纹32的配合间隙a满足:0.3mm≤a≤0.8mm。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a=0.5mm。上述配合间隙a能够满足锁定结构30的连接强度。当配合间隙a小于0.3mm时,螺纹的加工成本会增加。
63.对实施例1至6中与对比例1至4中得到的烹饪器具进行承压测试,性能见表1。
64.表1
65.[0066][0067]
上述破坏压力是指烹饪器具不漏气的压力,此处允许锅体和盖体产生一定的变形。
[0068]
从表1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至6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四种参数的合理取值可以提高烹饪器具的破坏压力。其中采用实施例2能够兼顾破坏压力与用户操作便捷性。当第一夹角n取值小于180
°
时,由对比例1的数值可知,其破坏压力较小,安全性不足。当第一夹角n取值为330
°
及以上时,破坏压力可以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0069]
通过对比实施例2、实施例4和对比例2的数据可知,当牙型角d1和d2满足:20
°
≤d1=d2≤40
°
时破坏压力较大,安全性较高。
[0070]
通过对比实施例2、实施例5和对比例3的数据可知,牙高c1和c2满足:2mm≤c1=c2≤4mm时破坏压力较大,安全性较高。
[0071]
通过对比实施例2、实施例6和对比例4的数据可知,牙顶宽f1和f2满足:2mm≤f1=f2≤3mm时,破坏压力较大,安全性较高。
[0072]
由表1也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到的烹饪器具具有上压安全,便于用户操作的优点。如图2、图3、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31和第二螺纹32为连续螺纹结构,连续螺纹的设置能够有效地保证第一螺纹31和第二螺纹32的连接强度,使得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承压要求。
[0073]
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保证连接强度的情况下,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可以包括多个螺纹段。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对应地加工成多段。用户转动盖体旋合的过程中,当第二螺纹的螺纹对准第一螺纹的多段螺纹之间的间隔位置之后,只需要转动很小的角度,使得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螺纹位置对应上,即可实现盖体和锅体的锁合连接。
[0074]
为了提高食物的烹饪效果,需要测量锅体10内的温度。如图3、图8、图11和图15所示,锅体10包括锅体本体11以及穿设在锅体本体11侧壁上的感温探头13,感温探头13的感温端伸入至锅体本体11内对锅体本体11内进行测温。感温探头13穿设于锅体本体11上,使得感温探头13的感温端能够伸入至锅体10内部,并实时监测锅内的温度变化,实现锅内精准测温。
[0075]
如图3、图8、图11和图15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煲体组件40、连接装置50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可以为控制芯片),控制器设置在煲体组件40内,连接装置50连接控制器和感温探头13。感温探头13实时监测锅体10内的温度变化,并且通过连接装置50向控制器传输温度信号。根据实时传输的温度信号,控制器相应地调整加热温度和/或烹饪程序,对烹饪过程进行更好的控制,提高烹饪效果。
[0076]
如图11和图15所示,锅体10还包括设置在锅体本体11上的锅体把手12,感温探头13的一部分设置在锅体把手12内,且对感温探头13进行密封处理,方便用户对锅体10的清
洗。连接装置50包括通信连接的第一无线模块51和第二无线模块52,第一无线模块51设置在锅体把手12内并与感温探头13连接,第二无线模块52设置在煲体组件40内并与控制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感温探头13和连接装置50共同组成了无线测温模块。连接装置50包括通信连接的第一无线模块51和第二无线模块52,第一无线模块51和第二无线模块52之间无线连接,无需进行复杂的布线,即可实现温度信号的实时传输。第二无线模块52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相应地调整加热温度和/或烹饪程序,对烹饪过程进行更好的控制,提高烹饪效果。
[0077]
锅体把手12内还设置有卡槽板,第一无线模块51通过卡槽板固定在锅体把手12内,为了便于整锅水洗,在锅体把手12底部设置注胶孔,通过注胶孔注入树脂,即可实现第一无线模块51的防水。
[0078]
需要说明的是:感温探头和连接装置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同样可以实现温度监测和信号的传输,但是考虑到布线会使结构变得复杂,因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无线测温模块进行锅内温度的实时监测与信号传输,感温探头和连接装置有线连接的方式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79]
如图3至图7、图11和图15所示,煲体组件40包括煲体本体42以及设置在煲体本体42底部的加热装置43,煲体本体42包括外壳421、内壳422以及连接在外壳421和内壳422的顶部的环形部423,第二无线模块52设置在外壳421和内壳422之间。加热装置43设置在煲体本体42内部,能够实现对锅体10的加热。第二无线模块52设置在外壳421和内壳422之间,位于第一无线模块51的下方,能保证对第一无线模块51传输的信号的接收效果,进而实时传输锅内的温度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相应地调整加热温度和/或烹饪程序,对烹饪过程进行更好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外壳421、内壳422以及环形部423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得到。
[0080]
如图3至图7、图11和图15所示,内壳422上设置有滑槽4221,煲体本体42还包括设置在滑槽4221内的卡板44,卡板44包括限位部441,第二无线模块52设置在限位部441和环形部423之间。卡板44具有弧度,且与内壳422同心设置。卡板44通过滑槽4221以及加热装置43的上表面实现在煲体组件40内的定位,进而通过卡板44上的限位部441实现了第二无线模块52的限位,使得第二无线模块52位于第一无线模块51的下方,并且使得第一无线模块51和第二无线模块52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在信号传输要求的范围内(第一无线模块51和第二无线模块52在竖直方向的距离在5mm至15mm的范围内,优选为10mm),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进而保证了第二无线模块52对第一无线模块51传输的信号的接收效果。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卡板44和第二无线模块52无螺钉、无扣位的固定,安全可靠、安装方便且成本低廉。
[0081]
如图10、图11和图16所示,盖体20还包括密封圈61和固定压圈62,密封圈61的连接部位于盖体20和固定压圈62之间,密封圈61通过固定压圈62固定在盖体20的内表面。密封圈61的上半部分包裹住固定压圈62,使得密封圈61的连接部位于盖体20和固定压圈62之间,固定压圈62将密封圈61紧固在盖体20的内表面。盖体20旋合到位之后,密封圈61抵住锅体10的内表面,利于锅内上压。
[0082]
如图3、图11至图14所示,锅体10包括锅体本体11以及设置在锅体本体11锅口处的泄压口111。泄压口111为锅体本体11上的薄弱位置,当锅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或者锅内压力异常时,密封圈61会被锅内压力挤出泄压口111,使得锅内空间和大气连通,实现安全泄
压。优选地,将泄压口111设置在锅体把手12上方的位置,在泄压过程中,锅体把手12可以阻挡部分热气,提高了压力锅的安全性。
[0083]
在本实施例中,该烹饪器具包括空气炸锅或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或具有烘烤、做饭、做菜功能的多功能加热锅。
[008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85]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86]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8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