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复位式旋转餐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0638发布日期:2021-08-03 12:5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复位式旋转餐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家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复位式旋转餐椅。



背景技术:

在餐厅中,当客人离去后,需要服务人员对餐椅进行摆放复位,目前餐厅中为了减少服务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保证餐厅用餐区整体餐椅的统一,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用餐区内的普通餐椅替换为旋转复位式餐椅,旋转复位式餐椅在餐椅下加装有扭簧,使得餐椅在自然状态下始终朝向统一方向,旋转复位式餐椅一方面使得客人在餐椅上时能够自由转身,一方面使得在客人离去后餐椅能够自动复位,从而方便餐椅的维护。

在餐椅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客人起身离去时,餐椅坐垫底部的扭簧开始对餐椅进行复位,在复位时有时会出现在复位后左右晃动的情况,此时其他客人从旁经过时,容易撞到其他客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的缺陷在于:当客人从复位式旋转餐椅上起身离去时,复位式旋转餐椅在转动复位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晃动,给旋转复位式餐椅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自动复位式旋转餐椅在进行转动复位时出现的晃动,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复位式旋转餐椅,能够通过限位机构对复位式旋转餐椅起到减晃的效果,从而提高自动复位式旋转餐椅的安全性。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复位式旋转餐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复位式旋转餐椅,包括:底座,竖直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转轴,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轴承间的扭簧,所述转轴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下方的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顶部的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底部与所述压缩弹簧顶部相固定的第二凸块;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凸块上方转轴的第一凸块,其中,所述第一凸块位于所述扭簧下方,所述第一凸块底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凸块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轴转动时,第一凸块跟随转轴同步转动,扭簧张紧,在转轴的驱动下限位块滑出限位槽,随后限位块挤压第二凸块并使第二凸块下滑,此时压缩弹簧压缩,当客人起身后,扭簧驱动转轴反向转动,当限位块滑入限位槽时,压缩弹簧复原,同时餐椅复位至初始位置,完成餐椅的复位。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为滚珠,所述限位槽为与所述滚珠相适配的珠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滚珠能够减小第一凸块转动时与第二凸块之间的摩擦,增加餐椅转动时的灵活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的接触面为倾斜于地面的楔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的楔面相适配时,第一凸块同样能够对第二凸块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块的外侧套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凸块转动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在底座上的限位套能够有效减少第二凸块在转轴转动时所产生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棱,所述限位套内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凸棱相适配的凹槽,其中,所述凹槽沿所述转轴长度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棱与凹槽相配合时,凸棱只能沿着凹槽的长度方向,即转轴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能够有效避免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二凸块跟随转轴进行转动,从而防止由于第二凸块转动而导致珠槽移位,进而防止出现餐椅在复位时滚珠与珠槽无法配合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下部表面磨砂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餐椅转动幅度较大时,第二凸块被第一凸块挤压并向下滑动,凸棱同步跟随第二凸块向下运动,当凸棱运动至与凹槽下部的磨砂表面相接触时,磨砂面能够有效增大凹槽与凸棱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餐椅在转动幅度后进行复位时,能够有效减少餐椅的初始转动速度。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的底部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上安装与所述底座相连接的螺纹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法兰以及安装在法兰上的螺纹紧固件能够将限位套固定。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贴设有防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垫能够增加底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餐椅在转动时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限位机构,使得在转轴转动时,第一凸块上的滚珠能够滑出珠槽,当扭簧驱动转轴复位至滚珠与珠槽重新配合时,完成餐椅的复位,同时通过珠槽能够使滚珠卡合在珠槽内,从而减小转轴在复位后产生的晃动;

2.通过限位套内竖直开设的凹槽使得第二凸块在凸棱与凹槽的配合下只能沿竖直方向滑动,从而有效防止第二凸块出现转动移位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自动复位式旋转餐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餐椅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底座;12、转轴;13、第一轴承;14、扭簧;21、压缩弹簧;22、第二轴承;23、第一凸块;24、第二凸块;241、凸棱;25、滚珠;26、滚珠槽;3、限位套;31、凹槽;32、法兰;33、螺栓;4、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动复位式旋转餐椅。

参照图1,一种自动复位式旋转餐椅,包括有底座11,底座11放置在地面上,为增大底座11与地面的摩擦,在底座11的底部贴设有防滑垫4。此外,在底座11的顶部竖直转动连接有转轴12,在转轴12的上部安装有第一轴承13,且第一轴承13的外圈在转轴12上保持相对固定。在转轴12上安装有扭簧14,扭簧14的顶端固定在第一轴承13的外圈上。

当客人在餐椅上转身时,转轴12跟随客人转动,随后转轴12带动第一扭簧14张紧,在客人起身离去时,扭簧14带动转轴12进行复位,从而完成餐椅的旋转复位。

但是在自动旋转式复位餐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餐椅从开始转动复位到完全复位并保持静止的过程中会来回进行晃动,对餐椅周围客人的人身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从而降低了旋转复位式餐椅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转轴12上安装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能够在餐椅第一次复位至初始位置时即使餐椅的整体保持相对静止,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参照图2以及图3,具体地,在位于转轴12扭簧14的下方安装有相适配的第一凸块23与第二凸块24,其中,第一凸块23固定在转轴12上,当转轴12转动时,第一凸块23跟随转轴12同步转动;第二凸块24活动套设在转轴12上,能够沿转轴12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同时,在第二轴承22的下方活动套设有第二轴承22,第二轴承22同样与转轴12相对固定,在第二轴承22的顶部安装有与第二凸块24底部相固定的压缩弹簧21。

此外,在第二凸块24的顶部开设有一个限位槽,在第一凸块23的底部安装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为方便定位块的滑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为滚珠25,限位槽为与滚珠25相适配的珠槽。

为进一步提高限位机构的限位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23与第二凸块24的接触面为楔面,楔面与地面相对倾斜。

在第一凸块23跟随转轴12进行转动时,第一凸块23的滚珠25滑出珠槽并在第二凸块24的顶面进行滑动,同时楔面相互分离,第一凸块23在转动时向下挤压第二凸块24,第二凸块24底部的压缩弹簧21受力压缩形变。当客人起身离去时,转轴12在扭簧14的带动下进行复位运动,转轴12在复位运动至滚珠25与珠槽相配合时,滚珠25卡合进珠槽内,同时第一凸块23与第二凸块24的楔面相接触,进一步提高了限位机构的限位效果,此时转轴12的来回晃动趋势受到滚珠25、珠槽以及楔面的限制,从而减小了旋转复位式餐椅在复位过程中产生的晃动,同时提高了上述餐椅的安全性能。

参照图2,此外,为在转轴12转动时避免第二凸块24跟随转动,在第二凸块24的外侧套设有限位套3,具体地,限位套3的底部延伸至底座11的承载面上,且限位套3的底部安装有法兰32,法兰32上安装有螺栓33,通过螺栓33能够将限位套3拆卸式固定在底座11上。

同时,在第二凸块24的周壁竖直固定有凸棱241,在限位套3内侧壁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与凸棱241相适配的凹槽31。

由于限位套3通过法兰32以及法兰32上的螺栓33与底座11保持相对固定,在第二凸块24具有转动趋势时,通过与凸棱241相卡合的凹槽31能够对第二凸块24的转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从而减少由于第二凸块24发生转动从而影响餐椅复位准确性的情况。

此外,为减小由于餐椅被大幅转动而导致餐椅在开始复位时转动速度过快,从而容易误伤客人的情况,对凹槽31的下部表面进行磨砂处理。

通过磨砂处理使得餐椅在转动幅度位于0°-180°时,在第一凸块23的挤压下,第二凸块24沿转轴12下滑,同时,压缩弹簧21受压形变,在第二凸块24的凸棱241滑动至与凹槽31下部经磨砂处理的表面接触时,此时凹槽31对凸棱241具有更大的摩擦力,从而对转动幅度较大的餐椅起到良好的限制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上述复位式旋转餐椅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自动复位式旋转餐椅的实施原理为:

在客人在餐椅上进行转身时,餐椅上的转轴12开始转动,同时使扭簧14形变并具备有复位的趋势。

此时,第一凸块23跟随转轴12同步转动并使底部的滚珠25滑出第二凸块24上的珠槽,随后随着转轴12的转动,第一凸块23开始向下挤压第二凸块24,第二凸块24通过凸棱241顺着竖直方向下滑,同时第二凸块24底部挤压压缩弹簧21。

随着客人继续增大餐椅的转动幅度,凸棱241与凹槽31上的磨砂面相接触,此时客人起身起开餐椅,扭簧14驱动转轴12反向转动,同时压缩弹簧21伸长并使凸棱241脱离凹槽31的磨砂处理表面,与此同时滚珠25沿第二凸块24的表面滚动直至与珠槽相配合,此时餐椅恢复到客人使用餐椅前的位置,从而完成餐椅的复位。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是对本申请做出的解释,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