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0434发布日期:2021-12-17 23:00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清洁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集成站及其清洁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清洁机器人主要用于在地面上吸取垃圾进行收集,为了实现对清洁机器人内的收集的垃圾进行集中吸取收集,目前市面上设置有基站,通过基站来实现将清洁机器人收集的垃圾进行集中吸取收集到基站内,用户定期处理基站即可,方便用户对垃圾的处理。
3.目前的基站主要在内部设置大功率的风机,风机产生较大的气流吸力来实现将清洁机器人内的垃圾对接吸取到基站内的尘袋内进行收集,尘袋不仅起到收集垃圾的效果,还起到对气流进行过滤的效果,过滤后的气流可以排出到室内不会污染空气环境,但是尘袋为布材质制成,尘袋在较长使用时间下会使得尘袋对气流的过滤效率降低,且会导致风机的气流的吸力被降低,主要为垃圾中的微小的灰尘粘附在尘袋上堵塞了尘袋上的透气孔,这时就需要用户更换新的尘袋,导致基站的维护成本极高,因为尘袋制作成本高;同时用户在倾倒尘袋时容易扬尘,导致用户体验效果很差。
4.同时,现有的基站功能单一,无法同时解决清洗清洁机器人上用于拖地清洁的拖布和对接吸取收集清洁机器人上的尘盒内收集的地面垃圾,不方便用户使用,用户需要独立的清洗拖布,以及独立的倾倒处理垃圾。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6.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站及其清洁机器人系统,主要解决主要解决现有基站利用尘袋来对气流过滤导致的效率会被降低且用户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以及解决用户倾倒垃圾时容易扬尘的问题,并解决现有基站功能单一不方便用户使用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集成站,所述集成站至少用于清洁机器人的停靠,所述集成站上设置有工作仓,当清洁机器人停靠在所述集成站上时至少清洁机器人的一部分嵌入到所述工作仓内;所述工作仓上设置有集尘口,所述集尘口位于所述工作仓的底部上和/ 或侧部上;所述工作仓上设置有清洗区,至少所述清洗区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工作仓的底部上;所述集成站包括集尘箱,所述集尘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集成站上,所述集尘箱上设置有进尘口,所述进尘口与所述集尘口相连;所述集尘箱上还设置有出尘口,且所述集尘箱内设置有集尘腔,所述进尘口和所述出尘口分别与所述集尘腔相连通;所述集成站还包括集污箱,所述集污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集成站上,所述集污箱上设置有第一进污口,所述第一进污口与所述出尘口相连;所述集污箱上还设置有集污通道,且所述集污箱内设置有集污腔,所述集污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污口相连,所述集污通道的另一端与
所述集污腔相连通;所述集污箱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污口,所述第二进污口与所述集污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污口与所述清洗区相连用于所述清洗区内的污水通过所述第二进污口进入到所述集污腔内被收集;所述集污箱上还设置有用于气流通过的气流口;所述集成站上还设置有气流发生器,所述气流发生器与所述气流口对接相连来用于所述气流发生器产生的气流的通过。
8.前述的一种集成站,所述集污通道的另一端朝向所述集污箱的底部和/或侧部,当所述集污腔内盛放有污水时,所述集污通道的另一端的至少部分位于污水的水位面以下。
9.前述的一种集成站,所述出尘口位于所述集尘腔的最底面的上侧且呈一间隙高度使得部分垃圾在自身重力下无法进入到所述出尘口内;或所述集尘腔内设置有过滤件使得部分垃圾无法通过所述过滤件且部分垃圾通过所述过滤件进入到所处出尘口内。
10.前述的一种集成站,所述集尘箱的高度小于所述集污箱的高度,所述集污箱位于所述集尘箱的一侧位置且所述气流发生器位于所述集尘箱的下侧位置。
11.前述的一种集成站,所述出尘口与所述第一进污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切换所述出尘口和所述第一进污口之间连通或关闭的第一阀;和/或所述第二进污口与所述清洗区之间设置有用于切换所述第二进污口和所述清洗区之间连通或关闭的第二阀。
12.前述的一种集成站,所述集成站上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至少与所述集污箱相连,当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工作时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使得所述清洗区与所述集污箱相连通来用于所述清洗区内的污水进入到所述集污箱内。
13.前述的一种集成站,所述清洗区内设置有清洗件,所述清洗件设置为相对所述清洗区的内侧部为凸起的结构,或所述清洗件设置为相对所述清洗区的内侧部为悬置的横杆结构。
14.前述的一种集成站,所述集成站上设置有容置腔,所述集尘箱和所述集污箱均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且至少所述容置腔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工作仓的上部和/或侧部。
15.前述的一种集成站,所述工作仓上设置有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位于所述集尘口的一侧且所述电极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
16.前述的一种集成站,所述工作仓上设置有引导组件,所述引导组件位于所述工作仓的侧部位置上,所述引导组件至少包括一个光学发射器。
17.前述的一种集成站,所述引导组件位于所述集尘口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和/或所述工作仓的内侧部设置为弧面结构且所述引导组件、所述集尘口、所述电极组件均位于所述工作仓的内侧部上。
18.前述的一种集成站,所述集成站还包括清水箱,所述清水箱与所述清洗区之间安装有用于将所述清水箱内的清水供给到所述清洗区内的第二动力机构,所述清洗区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清洗区的侧部和/或底部上,所述第二动力机构通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清洗区相连通。
19.前述的一种集成站,所述工作仓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位于所述工作仓上的底部上和/或侧部上且位于所述集尘口的一侧位置,当清洁机器人停靠在所述集成站上时所述磁性件吸动打开清洁机器人上的排尘口。
20.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洁机器人至少用于对地面进行吸尘清
洁和拖地清洁,还包括如前所述的集成站,所述集成站用于清洁机器人的停靠;所述清洁机器人上设置有尘盒,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停靠在所述集成站上时所述尘盒与所述集尘口相连通;所述清洁机器人上设置有拖布,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停靠在所述集成站上时所述拖布位于所述清洗区内;当所述气流发生器启动工作时至少所述尘盒内的部分垃圾通过所述集尘口和所述进尘口进入到所述集尘箱内进行分离且分离后部分垃圾通过所述出尘口和所述第一进污口进入到所述集污通道内并通过所述集污通道进入到所述集污箱内与所述集污腔内的污水混合。
21.前述的清洁机器人系统,所述拖布设置为可运动旋转的结构且所述拖布位于所述清洗区内接触清洗件并呈刮擦结构;且所述工作仓上设置有引导限位部,所述引导限位部设置为接触所述清洁机器人上的驱动轮的最底面并接触驱动轮的前侧或后侧呈限位结构。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本方案的集成站具备多功能的使用效果,清洁机器人停开在集成站上时不仅可以对接来吸取清洁机器人内的尘盒内收集的垃圾来进行集中吸取到集成站内进行收集,还可以对清洁机器人上的拖布进行清洗并将清洗后的污水集中吸取到集成站内进行收集,用户针对清洁机器人无需倾倒垃圾或清洗拖布,方便用户使用。
24.本方案的集成站通过设置气流发生器来对接吸取垃圾和污水,有利于将垃圾充分的吸取到集成站内进行收集,同时有利于将清洗区内的污水中混合的垃圾吸取到集成站内进行收集,清洗区内不会出现残留垃圾的问题,不需要用户单独针对清洗区进行清理,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25.本方案的集尘箱设置在集成站上来实现对接吸取清洁机器人上的尘盒收集的垃圾进入都到集成站内集中收集,用户定期倾倒集尘箱内的垃圾即可,解决用户频繁倾倒尘盒垃圾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26.本方案的集尘箱可以实现对垃圾的分离过滤效果,使得重量大的或者体积大的垃圾被吸取收集到集尘箱内,而容易扬尘的灰尘垃圾即为体积小的或者重量小的垃圾被吸取到集污箱内与污水混合,实现利用污水对垃圾的过滤效果,方便用户倾倒处理,集尘箱在倾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扬尘的问题。
27.本方案的集污箱可以用于在气流的作用下收集污水和部分垃圾,并实现垃圾和污水在集污箱内混合,实现污水对气流的过滤效果,使得气流中的容易扬尘的灰尘垃圾能充分融合到污水中进行混合过滤,过滤后的气流可以正常排出到室内环境中且不会污染室内环境,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方便用户使用。
28.同时本方案的集污箱实现污水和灰尘垃圾的混合过滤效果,垃圾和污水被混合收集到集污箱内,用户在倾倒集污箱的时候不会出现扬尘的问题,不仅解决了现有基站存在的扬尘问题,还解决了现有基站设置尘袋导致的尘袋容易被堵塞、过滤效率低、用户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29.本方案的集污箱设置在集成站上来实现对接吸取清洁机器人上的尘盒收集的垃圾进入都到基站内集中收集的同时与清洗区内的污水也被吸取到集污箱内进行收集并实现垃圾和污水的混合过滤效果,用户定期倾倒集污箱内的垃圾即可,解决用户频繁倾倒尘盒垃圾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30.本方案充分利用清洗拖布形成的污水来实现对垃圾的混合收集过程中的过滤效
果,通过集污通道将垃圾引导进入集污腔内第一时间与污水进行混合,无需设置尘袋或多重过滤结构,整体针对垃圾的过滤结构部分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31.图1为集成站的立体示意图;
32.图2为清洁机器人停靠在集成站上的立体示意图;
33.图3为集尘箱的立体示意图;
34.图4为垃圾从进尘口进入到集尘箱内的示意图;
35.图5为集尘箱内的垃圾从出尘口排出的示意图;
36.图6为集污箱的立体示意图;
37.图7为垃圾从第一进污口进入到集污箱内的示意图;
38.图8为垃圾从第一进污口进入到集污箱内与污水混合的立体示意图;
39.图9为清洁机器人的一种示意图;
40.图10为清洁机器人的另一种示意图;
41.图11为集成站的内部结构的前侧的立体示意图;
42.图12为集成站的内部结构的后侧的立体示意图;
43.图13为集成站上对接吸取清洁机器人内的尘盒内的垃圾时垃圾进入到集污箱内与污水混合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1

集成站,100

工作仓,1001

集尘口,1002

清洗区,1003

电极组件,1004
‑ꢀ
磁性件,1005

引导组件,101

集尘箱,1011

集尘腔,1012

进尘口,1013

出尘口,1014
‑ꢀ
过滤件,102

集污箱,1021

集污腔,1022

第一进污口,1023

第二进污口,1024

集污通道, 1025

气流口,103

清水箱,104

气流发生器,105

第一阀,106

第二阀,107

容置腔,2
‑ꢀ
清洁机器人,201

尘盒,202

拖布,203

排尘口,204

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46.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成站1及其清洁机器人系统,如图1至图13构成所示,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集成站1和清洁机器人2,集成站1用于清洁机器人2的停靠,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集成站1上时可以对接吸取垃圾进行收集和清洗拖布202以及将清洗拖布202形成的污水进行收集,并利用收集的污水来与垃圾进行混合实现对垃圾的过滤效果。
47.清洁机器人2主要设置有尘盒201、风机,风机产生吸力将地面的垃圾通过吸尘口吸取到尘盒201内进行收集,但是因清洁机器人2整体体积和结构限制导致尘盒201的容积有限,需要用户频繁倾倒处理尘盒201,清洁机器人2的底部上设置拖布202,拖布202来对地面进行拖地清洁,实现清洁机器人2的吸尘清洁功能和拖地清洁功能,并在清洁机器人2上设置驱动轮204来驱动清洁机器人2在地面上进行行走位移,主要在两侧均设置驱动轮204,以上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48.针对清洁机器人2上的拖布202,拖布202可以设置为运动旋转的结构来对地面进行拖地清洁,可以实现大面积、大摩擦力的拖地清洁效果。
49.具体地,拖布202运动的一种方式为贴合地面水平旋转的运动结构,如图10所示,拖布 202可以设置为贴合在地面上水平旋转来实现大面积摩擦力的拖地清洁效果,可以针对拖布 202设置第一旋拖布202和第二旋拖布202,第一旋拖布202和第二旋拖布202分布在清洁机器人2底部的两侧位置,可以在底部的前侧两侧位置或后侧两侧位置,且第一旋拖布202和第二旋拖布202的水平旋转方向相反,这样可以使得水平旋转的旋转力部分被抵消,降低对清洁机器人2正常行走的影响;可选地第一旋拖布202和第二旋拖布202设置为从清洁机器人2的外侧朝向内侧且从清洁机器人2的前侧朝向后侧并均朝向清洁机器人2的中间位置方向旋转,此时在确保清洁机器人2具有较好的拖地清洁效果的前提下可以使得清洁机器人2 平稳行走,降低拖布202水平旋转对清洁机器人2行走的影响。拖布202运动的另一种方式为相对地面旋转滚动的运动结构,如图9所示,拖布202可以设置为相对地面旋转滚动的运动结构,拖布202可以设置为柱形结构,拖布202可以设置包括第一滚拖布202和第二滚拖布202,第一滚拖布202和第二滚拖布202分布在清洁机器人2底部的前后位置,可以为在清洁机器人2底部的前侧的前后并列分布,也可以为在清洁机器人2底部的后侧的前后并列分布,同时设置第一滚拖布202和第二滚拖布202的旋转滚动方向相反,使得旋转滚动的旋转力抵消,防止第一滚拖布202和第二滚拖布202的旋转滚动导致影响清洁机器人2的平稳行走。上述拖布202的运动旋转结构均可实现对地面的大面积、大摩擦力的拖地清洁效果,且当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集成站1上时可以利用拖布202自身的运动旋转力来实现对拖布202 的清洗效果,集成站1上无需设置其他任何动力结构来带动拖布202的运动进行清洗,整体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方便对拖布202的清洗。
50.可选地,拖布202的外侧至少部分设置为软性结构,在拖布202接触地面时能形成变形压接来拖地清洁的结构。
51.本方案的集成站1,所述集成站1至少用于清洁机器人2的停靠,所述集成站1上设置有工作仓100,当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所述集成站1上时至少清洁机器人2的一部分嵌入到所述工作仓100内;工作仓100用于集成站1和清洁机器人2对接停靠,可以为实现对清洁机器人2的支撑停靠和限位停靠,工作仓100设置为凹陷的结构,实现至少清洁机器人2的一部分能够位于工作仓100内形成嵌入式的嵌入放置结构。
52.针对对接集尘吸取垃圾部分,在所述工作仓100上设置有集尘口1001,所述集尘口1001 位于所述工作仓100的底部上和/或侧部上;可以将集尘口1001设置在工作仓100的内侧部上或内底部上,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集成站1上时,实现清洁机器人2的外侧部和集尘口1001 的对接,也可以为实现清洁机器人2的底部与集尘口1001的对接,可以根据需要来设定集尘口1001的位置,以及集尘口1001与清洁机器人2对接的位置,主要为清洁机器人2上的尘盒201的内部空间区域与集尘口1001对接相连通来用于垃圾的通过被吸取到集成站1内进行收集盛放。
53.其中,清洁机器人2上设置排尘口203来与集尘口1001之间进行对接,以便排尘口203 实现尘盒201的内部空间区域与集尘口1001之间通过排尘口203相连通来用于垃圾的通过。
54.针对工作仓100来停靠清洁机器人2并对清洁机器人2上的拖布202进行清洗的结构,在所述工作仓100上设置有清洗区1002,至少所述清洗区100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工作仓100 的底部上;当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集成站1上时使得拖布202位于清洗区1002内,为了方
便清洗区1002与拖布202之间的对接,设置清洗区1002至少部分位于工作仓100的内底部上,这样方便拖布202直接从上向下进入放置到清洗区1002内,方便清洗区1002和拖布202之间的对接放置。
55.可选地,清洗区1002设置为凹形的槽型结构来放置拖布202位于清洗区1002内进行清洗。
56.针对集成站1来收集垃圾的结构部分,所述集成站1包括集尘箱101,所述集尘箱10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集成站1上,用户可以取下集尘箱101来进行倾倒垃圾,所述集尘箱101 上设置有进尘口1012,所述进尘口1012与所述集尘口1001相连;当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集成站1上时,垃圾在气流的作用下从清洁机器人2内的尘盒201内进行移动并进入到集尘口 1001,然后通过集尘口1001进入到进尘口1012并进入到集尘箱101内,集尘口1001与进尘口1012之间设置管道相连,集尘口1001和进尘口1012相连通则用于垃圾的通过进入到集尘箱101内进行收集盛放。
57.其中,集尘箱101只是实现部分垃圾的收集,主要为集尘箱101还对垃圾进行分离,主要在所述集尘箱101上还设置有出尘口1013,且所述集尘箱101内设置有集尘腔1011,所述进尘口1012和所述出尘口1013分别与所述集尘腔1011相连通;垃圾从进尘口1012进入到集尘腔1011内后,在重力作用下或者过滤分离下进行分离,部分垃圾掉落留在集尘箱101内进行收集盛放,集尘腔1011内的部分垃圾从出尘口1013位置向外排出,主要在气流的带动下通过出尘口1013向外排出,整体实现通过进尘口1012进入到集尘腔1011内的垃圾会在气流的作用下进行部分分离效果,并使得部分垃圾从集尘腔1011内通过出尘口1013向外排出的效果。
58.针对收集垃圾和污水进行混合收集的结构部分,主要在所述集成站1还包括集污箱102,所述集污箱10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集成站1上,所述集污箱102上设置有第一进污口1022,所述第一进污口1022与所述出尘口1013相连;使得集尘箱101内的垃圾通过出尘口1013并进入到第一进污口1022内,然后通过第一进污口1022进入到集污箱102内进行收集;其中第一进污口1022与出尘口1013之间通过管道相连,当第一进污口1022和出尘口1013相连通时此时垃圾可以从出尘口1013、第一进污口1022进入到集污箱102内被收集。
59.为了引导垃圾进入到集污箱102内及时与污水进行混合,本方案在所述集污箱102上还设置有集污通道1024,且所述集污箱102内设置有集污腔1021,所述集污通道10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污口1022相连,所述集污通道1024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污腔1021相连通;实现垃圾通过集污通道1024进入到集污腔1021内,实现更好地引导垃圾进入到集污腔1021内与污水及时混合;防止垃圾在集污箱102内分散无法及时接触污水进行混合的问题出现,本方案通过设置集污通道1024来引导垃圾集中及时进入到污水中进行混合,使得垃圾先通过第一进污口1022然后进入到集污通道1024内,最终在集污通道1024的引导下进入到集污腔1021 内进行接触污水混合,能确保垃圾及时充分的与污水混合,防止出现垃圾在集污腔1021内分散无法接触污水进行混合的问题出现。
60.针对集污箱102收集盛放污水,本方案在所述集污箱102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污口1023,所述第二进污口1023与所述集污腔1021相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污口1023与所述清洗区1002 相连用于所述清洗区1002内的污水通过所述第二进污口1023进入到所述集污腔1021内被收集;使得清洗区1002内的污水能够被吸取来通过第二进污口1023进入到集污箱
102内进行收集,第二进污口1023单独来用于污水的进入。
61.针对集成站1通过气流在吸取垃圾和污水的结构部分,主要在所述集污箱102上还设置有用于气流通过的气流口1025;所述集成站1上还设置有气流发生器104,所述气流发生器 104与所述气流口1025对接相连来用于所述气流发生器104产生的气流的通过;气流发生器 104通过管道与气流口1025相连通,当气流发生器104启动工作时,气流从清洁机器人2上进入并通过集尘口1001进入到集尘箱101内然后再进入到集污箱102内,气流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垃圾进行移动,垃圾随气流一起移动,气流夹杂垃圾在集污箱102内通过污水过滤后,气流通过气流口1025进入到气流发生器104内被排出到集成站1的外侧,在吸取污水的过程中气流从清洗区1002内进入并带动污水和污水中的垃圾进入到集污箱102内,气流从污水中分离通过气流口1025进入到气流发生器104内被排出到集成站1的外侧,整过过程实现气流发生器104来工作吸取垃圾和污水到集污箱102内进行混合,以及实现过滤效果。
62.可选地,本方案的气流发生器104为大功率的大吸力风机,气流发生器104的过滤为 600w

1200w之间,可以有效的将清洁机器人2内的垃圾对接吸取到集污箱102内,同时有利于在气流的作用下带动垃圾在集尘箱101内的分离效果,且有利于气流在吸取清洗区1002内的污水和污水中的垃圾脏污进入到集污箱102内进行收集。
63.所述集污通道1024的另一端朝向所述集污箱102的底部和/或侧部,当所述集污腔1021 内盛放有污水时,所述集污通道1024的另一端的至少部分位于污水的水位面以下;使得垃圾在进入到集污腔1021内是能够至少朝向集污箱102的侧部或底部方向来与污水之间进行接触混合,防止垃圾向上分散导致无法及时与污水进行混合过滤,同时通过设置即为集污通道1024 的末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位于污水液面以下来实现被污水浸没这样使得垃圾在通过集污通道 1024进入到集污腔1021内时能够第一时间与污水接触混合,实现污水对垃圾更好的混合过滤效果。
64.集尘箱101的具体结构为,集尘腔1011用于盛放垃圾,集尘腔1011构成集尘箱101内的中空腔体结构来盛放垃圾,箱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垃圾进入的进尘口1012,进尘口1012 设置为与集尘腔1011相连通的结构使得通过进尘口1012的垃圾进入到集尘腔1011内;箱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垃圾通过的出尘口1013,出尘口1013设置为与集尘腔1011相连通的结构使得集尘腔1011内的至少部分垃圾通过出尘口1013排出到箱本体的外侧;即为垃圾可以通过进尘口1012进入到集尘腔1011内收集盛放,然后部分垃圾可以通过出尘口1013排出到集尘箱101外,主要为重量大或者体积大的垃圾被收集盛放与集尘腔1011内,而重量小或者体积小的容易扬尘的灰尘垃圾通过出尘口1013向外排出,实现集尘箱101对垃圾的收集效果。
65.针对集尘箱101对垃圾的分离的一种结构为,所述出尘口1013位于所述集尘腔1011的最底面的上侧且呈一间隙高度使得部分垃圾在自身重力下无法进入到所述出尘口1013内;主要为出尘口1013位于集尘腔1011的最底面的上侧并与集尘腔1011最底面之间呈一间隙高度距离使得通过进尘口1012进入到集尘腔1011内的至少部分垃圾在自身重力下不能进入到出尘口1013,垃圾通过进尘口1012进入到集尘腔1011内后,主要为垃圾随气流一起进入到集尘腔1011内,然后部分垃圾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向下掉落被收集在集尘腔1011的底部区域位置;因出尘口1013与集尘腔1011的最底面之间有一间隙高度距离,这
样使得重力大的部分垃圾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能够随气流进入到出尘口1013向外排出,使得部分垃圾被收集在集尘腔1011内;即为气流不能将部分垃圾向上带动一定的高度来进入到出尘口1013,实现利用垃圾的自身重力来分离垃圾的效果。
66.针对集尘箱101对垃圾的分离的另一种结构为,所述集尘腔1011内设置有过滤件1014 使得部分垃圾无法通过所述过滤件1014且部分垃圾通过所述过滤件1014进入到所处出尘口 1013内,具体地为进尘口1012与出尘口1013之间设置有过滤件1014,过滤件1014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过滤孔至少用于部分垃圾通过并进入到出尘口1013且对部分垃圾形成阻挡使得部分垃圾被收集于集尘腔1011内;通过过滤件1014来实现对垃圾的分离过滤效果,垃圾从进尘口1012进入到集尘腔1011内后部分垃圾被收集在集尘腔1011内,部分垃圾随气流朝向过滤件1014方向移动,垃圾遇到过滤件1014后,垃圾的体积小于等于过滤孔的大小的垃圾可以通过过滤孔然后进入到出尘口1013向外排出离开集尘腔1011,垃圾的体积大于过滤孔的大小的垃圾在被过滤件1014阻挡然后掉落在集尘腔1011内进行收集盛放,实现过滤件 1014对垃圾的分离过滤效果,通过过滤孔的垃圾则为体积小的或者重量小的容易扬尘的灰尘垃圾,而被收集在集尘腔1011内的垃圾则为体积大的或者重量大的垃圾,使得集尘箱101内收集的垃圾不会出现扬尘的问题,用户在倾倒集尘箱101时不会出现扬尘。
67.可选地,为了实现垃圾和污水更好的被引导进入到集污箱102内进行接触混合,本方案可以设置第二进污口1023和出尘口1013均与集污通道1024相连通,实现垃圾和污水均通过集污通道1024进入到集污腔1021内进行混合,这样可以实现垃圾和污水能够第一时间接触混合,实现污水对垃圾更好的混合,污水对气流更好的过滤效果,同时污水还能实现对集污通道1024的清洗效果,防止垃圾粘附在集污通道1024的内侧壁上。
68.本方案中,所述集尘箱101的高度小于所述集污箱102的高度,所述集污箱102位于所述集尘箱101的一侧位置且所述气流发生器104位于所述集尘箱101的下侧位置,实现了集成站1的整体结构的合理分布布置,集成站1的体积合理分布;因本方案的集尘箱101起到对垃圾的分离效果,使得容易扬尘的灰尘垃圾大部分被吸取到了集污箱102内与污水混合,使得收集在集尘箱101内的均为体积相对较大或者重量相对较大的垃圾,即为间接的实现了垃圾的分区收集,使得集尘箱101内的体积可以设定为相对集污箱102更小,即为实现集尘箱101的高度小于集污箱102的高度,进而在集污箱102和集尘箱101安装到容置腔107内的时候可以实现将气流发生器104安装在集尘箱101的下侧,实现整体排布结构更加合理,同时有利于集尘口1001和进尘口1012之间的距离相对较短,有利于垃圾在相对较短的通道内进入到集尘箱101内,有利于气流发生器104产生的气流对垃圾的吸取效果。
69.为了实现气流发生器104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单独来对接吸取垃圾进行收集或单独吸取污水进行收集,本方案在所述出尘口1013与所述第一进污口1022之间设置有用于切换所述出尘口1013和所述第一进污口1022之间连通或关闭的第一阀105;和/或所述第二进污口 1023与所述清洗区1002之间设置有用于切换所述第二进污口1023和所述清洗区1002之间连通或关闭的第二阀106;即为通过第一阀105来切换出尘口1013与第一进污口1022之间关闭不连通或者打开相连通,出尘口1013与第一进污口1022之间关闭不连通时此时气流发生器104工作无法对接吸取垃圾,只能单独对接吸取污水进入到集污箱102内进行收集,当出尘口1013与第一进污口1022之间打开相连通时此时气流发生器104工作可以对接吸取垃圾进入到集污箱102内进行收集;即为通过第二阀106来切换第二进污口1023与清洗区
1002 之间关闭不连通或者打开相连通,第二进污口1023与清洗区1002之间关闭不连通时此时气流发生器104工作无法吸取污水进行收集,此时可以设置第一阀105打开来对接吸取垃圾进行收集,当第二进污口1023与清洗区1002之间打开相连通时此时可以对接吸取污水进行收集,并可以设置第一阀105关闭或打开来确定是否对接吸取垃圾,可以根据需要来设定通过第一阀105和第二阀106之间协同工作。
70.可选地,可以设置为第一阀105和第二阀106同时打开,或者第一阀105打开时第二阀 106关闭,或者第一阀105关闭时第二阀106打开,根据需要来设定即可。
71.针对第一阀105和第二阀106的结构为,可以设置第一阀105和第二阀106为电磁阀结构,内部设置电机带动阀芯的移动,通过阀芯的移动来实现开闭效果。
72.针对清洗区1002内的污水进入到集污箱102内,还可以在所述集成站1上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至少与所述集污箱102相连,当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工作时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使得所述清洗区1002与所述集污箱102相连通来用于所述清洗区1002内的污水进入到所述集污箱102内;第一动力机构可以设置为水泵或真空泵结构,通过第一动力机构来单独将清洗区1002内的污水移送到集污箱102内,主要为本方案中的气流发生器104工作时有一定的噪音,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集成站1上来进行拖布202清洗的频次相对较高,特别是清洁机器人2在进行拖地清洁任务过程中需要高频次的往返集成站1来清洗拖布202,此时用气流发生器104来吸取污水进入到集污箱102内会存在因噪音导致用户体验效果偏差,因此本方案通过设置单独的第一动力机构来单独吸取污水进入到集污箱102内,而气流发生器104只需要定期或周期性的来吸取污水到集污箱102内即可,第一动力机构为水泵或真空泵因此工作的声音较小不会影响用户体验效果。
73.针对清洗区1002内拖布202的清洗结构部分,在所述清洗区1002内设置有清洗件,所述清洗件设置为相对所述清洗区1002的内侧部为凸起的结构,可以为凸起的片状结构或者柱形结构,进而通过清洗件接触拖布202来形成刮擦清洗结构。
74.可选地,还可以将所述清洗件设置为相对所述清洗区1002的内侧部为悬置的横杆结构,即为在清洗区1002的上侧设置一个类似横梁的横杆结构,横杆可以为固定不动也可以为旋转滚动的活动安装结构,当拖布202运动旋转时接触横杆形成刮擦清洗结构,同时还可以为当拖布202运动旋转时可以带动横杆围绕自身的杆轴心来旋转滚动,能实现更好的刮擦清洗拖布202。
75.针对集成站1上的结构部分,所述集成站1上设置有容置腔107,所述集尘箱101和所述集污箱102均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07内,且至少所述容置腔107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工作仓100的上部和/或侧部;通过容置腔107实现对接安装集尘箱101和集污箱102 在容置腔107内,方便用户对集尘箱101和集污箱102的安装取放,其中,容置腔107与工作仓100的位置限定,本方案设置至少容置腔107的一部分位于工作仓100的上部和/或侧部位置,实现集成站1上的整体结构的合理分布布置,有利于集尘箱101和集污箱102的容积的最大化设计,且方便用户使用集污箱102和集尘箱101。
76.优选地,容置腔107位于工作仓100的上部位置上,方便用户安装和取放容置腔107内的集尘箱101和集污箱102。
77.为了实现清洁机器人2停靠咋集成站1上时能够对清洁机器人2进行充电,本方案在所述工作仓100上设置有电极组件1003,所述电极组件1003位于所述集尘口1001的一侧
且所述电极组件1003至少包括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电极组件1003位于集尘口1001的左右侧的其中一侧位置上,清洁机器人2上对应设置有充电组件,充电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充电片和第二充电片,通过电极组件1003与充电组件之间的对接接触实现对清洁机器人2进行充电,主要对清洁机器人2内的电源模块进行充电,电源模块与充电组件电性相连;具体地为第一电极片接触第一充电片且第二电极片接触第二充电片实现充电的正负极回路,即可实现对清洁机器人2的充电效果。
78.为了准确引导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工作仓100内,本方案在所述工作仓100上设置有引导组件1005,所述引导组件1005位于所述工作仓100的侧部位置上,所述引导组件1005至少包括一个光学发射器,引导组件1005上的光学发射器发射引导信号,对应在清洁机器人2 上设置对接引导信号的光学接收器,当光学接收器接收到引导信号时,此时在清洁机器人2 的当前位置下清洁机器人2可以行走进入到工作仓100内进行对接停靠。
79.可选地,引导组件1005设置有四个光学发射器,分别形成工作仓100侧部方向上的左右侧方向各一个和前侧方向两个来共同引导清洁机器人2进入到工作仓100内,清洁机器人2 上对应的设置有四个光学接收器。
80.引导组件1005的位置结构部分,所述引导组件1005位于所述集尘口1001和所述电极组件1003之间,主要为引导组件1005位于集尘口1001和电极组件1003的左右一侧之间,使得引导组件1005能位于工作仓100侧部的中部位置来正向引导清洁机器人2进入到工作仓 100内进行停靠。
81.其中,和/或所述工作仓100的内侧部设置为弧面结构且所述引导组件1005、所述集尘口 1001、所述电极组件1003均位于所述工作仓100的内侧部上;工作仓100的内部侧部设置为与清洁机器人2的前侧面为相互贴合的弧面形结构,方便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集成站1上的对接效果,主要为引导组件1005进行引导停靠,充电组件和电极组件1003对接进行充电,集尘口1001和排尘口203对接进行集尘吸取垃圾。
82.针对集成站1上对清洗区1002供给清水来清洗拖布202的结构部分,在所述集成站1还包括清水箱103,清水箱103用于盛放清水,清水箱103可拆卸地安装于集成站1上的容置腔107内,用户可以对清水箱103添加清水,所述清水箱103与所述清洗区1002之间安装有用于将所述清水箱103内的清水供给到所述清洗区1002内的第二动力机构,所述清洗区1002 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清洗区1002的侧部和/或底部上,所述第二动力机构通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清洗区1002相连通,当第二动力机构工作时,此时清水箱103内的清水从清水箱103内供给到出水口位置并进入到清洗区1002内,通过清水与拖布202的接触来实现对拖布202的清洗,可以将出水口设置在清洗区1002的侧部位置上,也可设置在底部位置上,只需要实现对清洗区1002内供给清水即可。
83.可选地,第二动力机构设置为水泵或电磁泵或电磁阀结构,实现将清水供给到清洗区1002 内来实现对拖布202的清洗效果。
84.为了准确的实现当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集成站1上时尘盒201的内部空间与集尘口1001 之间的对接相连通,本方案在所述工作仓100上设置有磁性件1004,所述磁性件1004位于所述工作仓100上的底部上和/或侧部上且位于所述集尘口1001的一侧位置,当清洁机器人 2停靠在所述集成站1上时所述磁性件1004吸动打开清洁机器人2上的排尘口203,清洁机器人2上设置排尘口203,排尘口203上设置门盖,门盖设置为可旋转来开闭排尘口203
的结构,清洁机器人2在地面上正常行走进行清洁任务时,此时门盖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关闭排尘口203,当清洁机器人2停开在集成站1上时此时磁性件1004通过磁力带动门盖旋转来打开排尘口203,实现排尘口203与集尘口1001的对接相通结构,有利于降低对气流的损失,气流主要来带动垃圾移动而不直接来带动门盖打开排尘口203,集尘口1001与排尘口203对接相通的可靠性更高,排尘口203开闭更稳定。
85.其中,磁性件1004设置为电磁铁或者由带磁性材质构成的磁铁;门盖可以设置为铁材质制成的部件,也可以为磁性材质构成的磁铁,或者在门盖上镶嵌有铁材质构成的或磁性材质构成的镶件,即可实现磁性件1004通过磁力带动门盖的旋转打开效果;当清洁机器人2离开集成站1时,在清洁机器人2的行走动力下使得磁性件1004和门盖之间脱离开,此时门盖关闭排尘口203。
86.其中,还可以设置触动件,触动件位于排尘口203的一侧并与门盖相连,通过触动件的移动来带动门盖的旋转,当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集成站1上时,此时磁性件1004通过磁力带动触动件移动,触动件移动时带动门盖的旋转摆动,进而实现通过磁性件1004的磁力来打开排尘口203,在此中磁性件1004不直接吸合带动门盖旋转,也是通过吸合触动件来带动门盖的旋转打开排尘口203,可以有效的利用磁性件1004的磁力吸合的距离最小来带动门盖的打开。
87.优选地,磁性件1004位于工作仓100的内部侧部上,且位于集尘口1001的左右侧中的一侧位置,形成并列分布的结构。
88.可选地,在集尘口1001上设置有可变形结构的伸缩件,当排尘口203对接集尘口1001 时,清洁机器人2的侧部压缩伸缩件变形实现排尘口203与集尘口1001之间的密闭对接效果,伸缩件将集尘口1001和排尘口203之间形成密封结构。
89.上述中,本方案的集成站1设置为相对清洁机器人2为独立的部分,集成站1与清洁机器人2之间相互协同来实现工作,集成站1定期对清洁机器人2来进行对接集尘吸取垃圾进行收集和对拖布202进行清洗以及清洗完成后吸取污水进行收集,并实现污水和垃圾的混合中利用污水来对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过滤,过滤的气流可以直接排出到室内环境中。
90.本方案的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2,所述清洁机器人2至少用于对地面进行吸尘清洁和拖地清洁,还包括如前所述的集成站1,所述集成站1用于清洁机器人2的停靠;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集成站1上时可以对接集尘吸取垃圾进行收集,也可以来清洗拖布202 并吸取污水进行收集,对接集尘吸取垃圾和吸取污水可以分别独立进行,也可以同步进行,实现集成站1对清洁机器人2的处理。
91.针对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集成站1上时,具体地,所述清洁机器人2上设置有尘盒201,当所述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所述集成站1上时所述尘盒201与所述集尘口1001相连通;主要为清洁机器人2上尘盒201的内部空间与排尘口203相连通,在磁性件1004利用吸力打开排尘口203时,此时实现尘盒201通过排尘口203与集尘口1001相连通,此时可以用于垃圾的通过,在气流的吸力作用下垃圾可以从尘盒201内随气流移动通过排尘口203排出并进入到集尘口1001内,并持续进入到集尘箱101内,垃圾在集尘箱101内进行分离,体积大的或者重量大的垃圾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或者过滤件1014的过滤作用下被阻挡留在集尘腔1011内被收集盛放,而体积小的或者重量小的垃圾随气流进入到集污通道1024内,并通过集污通道 1024进入到集污箱102内与污水进行混合收集,污水对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混合过滤
后,气流进入到气流发生器104内被排出,整个过程完成对垃圾的吸取收集。
92.具体地,集成站1的工作过程部分,当所述气流发生器104启动工作时,气流发生器104 产出气流的吸力,在气流的吸力作用下至少所述尘盒201内的部分垃圾通过所述集尘口1001 和所述进尘口1012进入到所述集尘箱101内进行分离且分离后部分垃圾通过所述出尘口1013 和所述第一进污口1022进入到所述集污通道1024内并通过所述集污通道1024进入到所述集污箱102内与所述集污腔1021内的污水混合;垃圾从尘盒201到集尘口1001并进入到集尘箱101内进行分离,分离后,部分垃圾进入到集污箱102内进行与污水混合过滤,集尘箱101 内收集盛放部分垃圾且集尘箱101内不会出现在倾倒垃圾时扬尘的问题,因为容易扬尘的灰尘垃圾被气流吸取到了集污箱102内与污水混合,同时集污箱102也不会出现在倾倒污水和垃圾时扬尘的问题,因为容易扬尘的灰尘垃圾在集污箱102内已经与污水进行混合,本方案解决扬尘问题,同时解决对气流的过滤问题。
93.针对拖布202的清洗部分,当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集成站1上时,具体地,所述清洁机器人2上设置有拖布202,当所述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所述集成站1上时所述拖布202位于所述清洗区1002内;拖布202位于清洗区1002内后,此时清水箱103可以通过第二动力机构将清水供给到清洗区1002内并接触拖布202,拖布202与清水接触并拖布202独立的运动旋转来形成清洗,即可完成拖布202的清洗,清洗完成后,清洗区1002内形成污水,此时污水可以被独立吸取到集污箱102内进行收集盛放。
94.具体地,所述拖布202位于所述清洗区1002内接触清洗件并呈刮擦结构,主要为拖布202 位于清洗区1002内并接触清洗件,在清洗区1002内有清水时,拖布202、清洗件分别与清水接触形成刮擦清洗的结构,清洗件将拖布202上的垃圾和脏污刮擦下到清水中形成污水,完成对拖布202的清洗,污水可以在气流发生器104的气流吸力下降污水吸取到集污箱102 内进行收集。
95.为了提升清洁机器人2稳定进入到工作仓100内并停靠在适当位置上,在所述工作仓100 上设置有引导限位部,所述引导限位部设置为接触所述清洁机器人2上的驱动轮204的最底面并接触驱动轮204的前侧或后侧呈限位结构,清洁机器人2上的驱动轮204接触引导限位部实现对驱动轮204的支撑和限位,将驱动轮204限制到固定位置上,引导限位部至少接触包覆驱动轮204的前侧的一部分或者后侧的一部分形成限位结构,驱动轮204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前后位移滑动;引导限位部设置有轮槽,驱动轮204在轮槽内实现对驱动轮 204的两侧的限位,防止驱动轮204偏移行走,使得清洁机器人2在驱动轮204的行走下能在集成站1上准确的实现集尘口1001和排尘口203之间的对接相通结构,方便垃圾通过排尘口203和集尘口1001,防止垃圾泄露出到工作仓100上。
96.工作原理:本方案的清洁机器人系统,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2和集成站1,集成站1用于清洁机器人2的停靠,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集成站1上时可以对接吸取垃圾进行收集和清洗拖布202以及将清洗拖布202形成的污水进行收集,并利用收集的污水来与垃圾进行混合实现对垃圾的过滤效果,集成站1设置工作仓100来对清洁机器人2进行放置,通过设置集尘口1001来对接集尘,通过设置清洗区1002来放置拖布202进行清洗,集成站1 上设置集尘箱101、集污箱102、清水箱103,集尘箱101来收集垃圾并对垃圾起到一定的分离效果,分离过程中部分垃圾位于集尘箱101内且部分垃圾随气流进入到集污箱102内,集污箱102用于收集从集尘箱101内排出的垃圾和从清洗区1002内吸取污水,垃圾和污水在集污箱
102内进行充分的混合,污水实现对垃圾的过滤效果,使得气流发生器104和集污箱102 之间无需设置任何过滤结构即可将气流直接排出到室内且不会污染室内环境,集尘箱101和集污箱102不会出现扬尘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基站设置尘袋来对气流过滤导致的效率会被降低且用户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以及解决用户倾倒垃圾时容易扬尘的问题,并解决现有基站功能单一不方便用户使用的问题。
97.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