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加热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711159发布日期:2022-07-10 13:3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食物加热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食物加热装置及使用方法
1.参考相关申请
2.本非临时申请在35u.s.c.
§
119(a)的规范下,主张于2019年8月20日提申的美国专利临时申请号62/889,164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并入本技术以作为参考资料。
技术领域
3.本发明一般而言涉及有关食物加热技术,且更特别地,有关食物加热装置及使用食物加热装置的食物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4.现在的食物加热装置包括微波炉、烤箱、蒸锅或电锅等,这些食物加热装置各有其适用的食物类型与范围,同时也有其局限性。举例来说,面类或羹汤类的冷冻食品,就不适合用现有的食物加热装置进行加热,这些冷冻食品比较适合采用传统的人工烹调程序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更多种待加热食物的食物加热装置,且在加热过程中无需人力即能提高加热效率。
6.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更多种待加热食物的食物加热方法,且在加热过程中无需人力即能提高加热效率。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一态样中,一种食物加热装置包括置放装置与加热装置。置放装置包括壳体与置放板。置放板设置于壳体中,且配置成置放食品物件。加热装置包括蒸气部、热水部与注入件。蒸气部与热水部连通注入件,注入件穿过壳体且可移动地对应于置放板设置,且蒸气部与热水部配置成通过注入件注入蒸气与热水至置放板上的食品物件中以加热食品物件。
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食物加热装置更包括移动装置,其中移动装置包括滑块与滑轴。滑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滑轴上,且注入件连接滑块。
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移动装置更包括夹持件。夹持件固定于滑块上,且夹持注入件。
1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移动装置更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固定于壳体上,且注入件可移动地穿过固定座与壳体。
1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置放装置更包括门板与驱动轴。驱动轴连接门板,且配置成移动门板。
12.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置放板固定于门板上,且驱动轴配置成移动门板而带动置放板移出或移入壳体。
1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置放板包括中空区与框体。框体围绕中空区,中空区配置成允许食品物件穿过,且框体配置成支撑食品物件。
1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置放装置更包括底板。底板固定于壳体中,且包括多个槽孔。
15.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食物加热装置更包括抽气装置。抽气装置设置于壳体上,且连通壳体的内部。
16.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食物加热装置更包括控制模块与扫描装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扫描装置与加热装置,且扫描装置配置成读取关联于食品物件的资讯。
17.在本发明另一态样中,一种食物加热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自置放装置的壳体移出置放板,使置放板外露。随后,食品物件置放于外露的置放板上。接下来,置放板移回壳体内,使置放板封闭。最后,由蒸气部注入的蒸气与由热水部注入的热水通过加热装置的注入件注入置放板上的食品物件中以加热食品物件。蒸气部与热水部连通注入件。注入件穿过壳体且可移动地对应于置放板设置。
1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过扫描装置读取关联于食品物件的加热资讯,扫描装置信号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配置成根据加热资讯控制加热装置的蒸气部与热水部。
1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加热资讯包括蒸气与热水的注入时间点、时间长度、温度范围,或其组合。
2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注入件被带动,使注入件向下移动且穿过壳体而进一步插入食品物件中。同时或依序产生蒸气与热水,且通过注入件将蒸气与热水同时或依序注入至食品物件的内部,以加热食品物件内部的食物。
2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注入件上下移动,使蒸气、热水或其组合更加均匀地扩散在食品物件中。
22.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食物加热装置及食物加热方法,通过蒸气与热水加热待加热食物,适用于更多种待加热食物,且在加热过程中无需人力即能提高加热效率。
23.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权利要求书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24.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前述的发明内容以及下列实施方式。在下列各图中:
25.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食物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26.图2为图1的食物加热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其省略支架以更好地呈现其内部结构;
27.图3为图2的食物加热装置的示意图,其省略置放装置的壳体以更好地呈现其内部结构;
28.图4为图3的食物加热装置的运作示意图一;
29.图5为图3的食物加热装置的运作示意图二;
30.图6为图3的食物加热装置的运作示意图三;
31.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食物加热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32.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食物加热装置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清楚地呈现本发明的上述与其他技术内容、特征与效果,下列实施例与附图一起阅读。通过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人们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效果。此外,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易于理解与实施本文所揭示的内容,因此所有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等同变化或修改皆应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中。
34.此外,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范围中的“第一”、“第二”等序数仅用于描述所主张的元件,且并非暗示或代表所主张的元件具有任何序数、一主张的元件与另一主张的元件之间或制造方法的步骤之间的顺序。这些序数的使用仅在于将一个具有特定名称的主张元件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主张元件区分开来。
35.此外,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范围中所引用的“上方”、“之上”、“上”等词旨在不仅直接与其他元件接触,亦旨在间接与其他元件接触。
36.参照图1,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食物加热装置1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食物加热装置10可为例如一种可置放在桌上或适当台面上的桌上型装置,但不限于此。食物加热装置10包括外壳11、置放装置100与加热装置200。置放装置100与加热装置200主要设置于外壳11之中。置放装置100可配置成置放待加热食物,而加热装置200可配置成加热置放装置100中的食物,容后详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食物加热装置100更包括前板12与支架13。前板12为外壳11的一部分,且置放装置100会对应于前板12设置。支架13设置于外壳11之中,且可支撑外壳11以及位于外壳11中的相关元件。
37.参照图2,图2为图1的食物加热装置10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其省略支架13以更好地呈现其内部结构。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置放装置100包括壳体110;加热装置200包括蒸气部210、热水部220与注入件230。蒸气部210与热水部220连通注入件230,且注入件230穿过壳体110以进入壳体110之中。举例来说,蒸气部210与热水部220可分别通过一或多条金属管(图未示)连接注入件230,且蒸气部210产生的蒸气可通过对应的金属管而进入注入件230,而热水部220产生的热水可相似地通过对应的金属管而进入注入件230。
38.参照图3,图3显示图2的食物加热装置10的示意图,其省略置放装置100的壳体110以更好地呈现其内部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置放装置100更包括置放板120。置放板120设置于壳体110中,且配置成置放待加热食物。注入件230配置为穿过壳体110且具有可移动的能力,且对应于置放板120设置。举例来说,以图3来看,注入件230可相对于壳体110内的置放板120上下移动。蒸气部210与热水部220配置成通过注入件230注入蒸气与热水至待加热食物中,以加热食品物件20。
39.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食物加热装置10更包括移动装置300。移动装置300包括滑块310与滑轴320。滑块310可移动地设置于滑轴320上,且注入件230连接滑块310。举例来说,当滑块310沿着滑轴320上下移动时,滑块310会带动注入件230一起上下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块310可连接至马达,马达可回应控制指令而带动滑块310沿着滑轴320移动。马达以及马达与滑块310的连接关系的细节可采用现有技术,于此不再赘述。
40.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装置300更包括夹持件330。夹持件330固定于滑块310上,且夹持注入件230。也就是说,注入件230通过夹持件330而连接滑块310。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330可选择性地夹紧或松开。在常态下,夹持件330会夹紧注入件230,因而当夹持件330随着滑块310沿着滑轴320移动时,注入件230会相应地随着夹持件330移动。然而,
当需要更换注入件230时,夹持件330可被松开,以利于更换注入件230。
41.如图2与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装置300更包括固定座340。固定座340固定于壳体110上,且包括穿孔341。穿孔341穿过固定座340,且对齐壳体110上的开孔(图未示)。因此,注入件230可移动地穿过固定座340的穿孔341与壳体110上的开孔而进入壳体110的内部。
42.如图2与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置放装置100更包括门板130与驱动轴140。驱动轴140连接门板130,且配置成移动门板130,而门板130对应于前板12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轴140可连接马达,马达可回应控制指令而带动驱动轴140移动,而驱动轴140可带动门板130离开壳体110至前板12而使壳体110内部进入开放状态,或驱动轴140可带动门板130接近并连接壳体110而使壳体110内部进入封闭状态。马达以及马达与驱动轴140的连接关系的细节可采用现有技术,于此不再赘述。
43.如图2与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置放板120固定于门板130上。因此,当驱动轴140受到马达的带动而移动门板130时,门板130的移动会相应地带动置放板120,使置放板120移出或移入壳体11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置放板120包括中空区121与框体122。框体122围绕中空区121,且待加热食物可通过中空区121与框体122而被置放于置放板120上,容后详述。
44.本发明更提出一种食物加热方法。参照图4、图5、图6与图7,图4显示图3的食物加热装置10的运作示意图一,图5显示图3的食物加热装置10的运作示意图二,图6显示图3的食物加热装置10的运作示意图三,以及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食物加热方法的流程图。
45.食物加热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在步骤s10中,当使用者要使用食物加热装置10时,可通过例如设置于前板12上的控制面板(图未示)或遥控等方式发送控制指令给食物加热装置10,但不限于此。在此情况下,如图4所示,驱动轴140会带动门板130,使门板130移动而远离前板12,并使壳体110的内部空间进入开放状态。相应地,置放板120会与门板130一起移动而离开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因而置放板120会呈现外露的状态。此外,滑块310会带动注入件230,使注入件230向上移动。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食物加热装置10未使用或在待机的状态下,滑块310与注入件230可维持在最高处,亦即注入件230会处于尚未进入壳体11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
47.接下来,如图5所示,在步骤中s20,盛装有待加热食物的食品物件20可被置放在外露的置放板120上,中空区121允许食品物件20的下方部位穿过,且框体122可支撑食品物件20的上方外缘部位。
48.随后,如图6所示,在步骤中s30,驱动轴140会拉动门板130,使门板130移动而接近前板12,直到门板130接触壳体110,使壳体110的内部空间进入封闭状态。相应地,置放板120会与门板130一起移动而进入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因而置放板120会进入被封闭在壳体110中的状态。
49.此外,在步骤中s40,滑块310会带动注入件230,使注入件230向下移动。注入件230会穿过固定座340与壳体110,且进一步插入食品物件20中。举例来说,食品物件20的顶部为封膜,而注入件230会刺穿封膜而进入食品物件20的内部。此时,加热装置200会受到控制指令而启动,蒸气部210与热水部220可同时或依序产生蒸气与热水,并通过注入件230将蒸气与热水同时或依序注入至食品物件20的内部,以加热食品物件20内部所盛装的食物。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蒸气部210与热水部220同时或依序将蒸气与热水注入食品物件20内部的过程中,滑块310会回应控制指令而上下移动。因此,注入件230在注入蒸气与热水的过程中亦相应地上下移动,从而使蒸气、热水或热水连同蒸气可更加均匀地扩散在食品物件20中。
51.如图2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置放装置100更包括底板150。底板150固定于壳体110中,且包括多个槽孔151。在蒸气部210与热水部220通过注入件230注入蒸气与热水至食品物件20内的过程中,可能会由食品物件20中溢出来的水,会通过底板150的槽孔151与对应的通道流出壳体110外。
52.如图2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食物加热装置10更包括抽气装置400。抽气装置400包括抽气通道410,且设置于壳体110上。抽气装置400的抽气通道410连通壳体110的内部。借此,在加热过程中,抽气装置400可将多余的蒸气抽出,以避免冷凝水凝结于壳体110的顶端。
53.参照图8,图8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食物加热装置10的方块图。在本实施例中,食物加热装置10更包括控制模块500与扫描装置600。控制模块500信号连接置放装置100、加热装置200、移动装置300、抽气装置400与扫描装置600。控制模块500可接收控制指令,且相应地控制置放装置100、加热装置200、移动装置300与抽气装置400的运作。此外,例如,扫描装置600可用于配置成读取关联于食品物件200的资讯,且控制模块500可相应地根据上述加热资讯控制加热装置200的蒸气部210与热水部220,但不限于此。
54.举例来说,食品物件20上可设置二维码。二维码包括食品物件20中的待加热食物的加热资讯,且此加热资讯为例如蒸气与热水的注入时间点、时间长度与温度范围。举例来说,扫描装置600为设置于前板12上的光学读码器,且使用者可将食品物件20上的二维码对准扫描装置600,扫描装置600即可读取并解析二维码所包括的相关资讯。此外,控制模块500根据二维码的相关资讯设定并控制对应部件的运作。
55.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食物加热装置,通过蒸气与热水加热待加热食物,适用于更多种待加热食物,且在加热过程中无需人力即能提高加热效率。无论待加热食品为面类或羹汤类的食品,食物加热装置皆可通过蒸气与热水快速加热待加热食物,因此大幅提高了便利性。
56.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应理解为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改变,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57.尽管于此已显示与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此类实施例仅以实例提供并可组合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现将理解到许多的变化、改变及替换。应理解的是,在实践本发明时,可采用本文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替代方案。下列权利要求书范围旨在定义本发明的范畴,从而涵盖在这些权利要求书范围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方法与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