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0893发布日期:2021-06-18 20:0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护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的护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医护人员用手拿着布或牙刷在适当位置反复擦洗或刷洗,例如身体的四肢、头发、腋下、胸部、背部、足部、阴部、牙齿等。上述部位有些是需要往复擦洗以提升清洗效率,而有些部位是需要单方向擦洗而避免细菌的交叉感染和避免擦洗掉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倘若一名医护人员要护理多名患者,则会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方便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医护人员清洁患者的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医护人员清洁患者的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

本发明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包括

手柄,其内部固定有电池和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电机;

第一支撑筒,其下端与所述手柄固定;

罩体,其与所述第一支撑筒的顶部固定;

洗刷部,其通过电机驱动曲柄和第一连杆驱动第一转盘上的滑块往复滑动,并通过调整第一连杆相对于第一转盘的摆动角度而调节第一转盘的往复转动或圆周转动,以调整第一转盘上的清洁块往复转动或圆周转动。

本发明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其中所述洗刷部包括第一带轮、传动带、第二带轮、第一轴、曲柄、第一连杆、第一滑块、第一转盘、第一导槽、弧形导轨、支撑杆、清洁块、第一丝杠、第一螺母、把手、第一导轨、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带轮通过传动带与所述第二带轮带传动,所述第二带轮与第一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一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筒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轴与曲柄的一端固定,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滑块配置在所述第一转盘沿其径向开设的第一导槽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转盘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弧形导轨,每个弧形导轨均通过支撑杆与所述罩体的内表面固定;

所述第一转盘的表面设有清洁块;

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罩体的内表面固定,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的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有把手,所述第一丝杠的靠近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沿其移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铰链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三滑块固定,所述第三滑块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罩体的内表面固定。

本发明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其中所述第一转盘与联动部连接,所述联动部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轴、导套、导杆,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转盘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二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罩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表面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导套,所述第一齿轮的导套与所述导杆的下端固定,所述第二齿轮的导套套装在所述导杆的外表面并沿其移动,所述导套的外表面固定有清洁块。

本发明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其中所述清洁块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的轴线方向配置。

本发明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其中所述清洁块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的径向方向横向伸出。

本发明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其中所述第二齿轮、导套、清洁块可沿纵向配置多组。

本发明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其中所述罩体为截面为椭圆形的圆柱片体。

本发明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其中所述罩体为矩形体的罩体。

本发明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通过上述洗刷部的曲柄和第一连杆来驱动沿所述第一转盘上滑动的滑块的往复滑动而轨迹,并通过调整第一连杆的摆动角度而调节第一转盘的往复转动或圆周转动,从而调节清洁块的往复转动或圆周转动,从而在用户需要的情况下实现自动的往复擦洗用户的各个部位或单方向擦洗用户的各个部位,从而为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的医护人员在清洁患者时提供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运动状态变化图;

图5是图4的运动状态变化图;

图6是图5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参见图1、2、3,本发明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护理清洁器包括

手柄100,其内部固定有电池101和与所述电池101电连接的电机102;

第一支撑筒200,其下端与所述手柄100固定;

罩体300,其与所述第一支撑筒200的顶部固定;

洗刷部400,其通过电机102驱动曲柄405和第一连杆406驱动第一转盘408上的滑块往复滑动,并通过调整第一连杆406相对于第一转盘408的摆动角度而调节第一转盘408的往复转动或圆周转动,以调整第一转盘408上的清洁块412往复转动或圆周转动。

本发明通过上述洗刷部400的曲柄405和第一连杆406来驱动沿所述第一转盘408上滑动的滑块的往复滑动而轨迹,并通过调整第一连杆406的摆动角度而调节第一转盘408的往复转动或圆周转动,从而调节清洁块412的往复转动或圆周转动,从而在用户需要的情况下实现自动的往复擦洗用户的各个部位或单方向擦洗用户的各个部位,从而为儿科、妇科、养老科、牙科的医护人员在清洁患者时提供方便。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筒200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所述第一支撑筒200与所述手柄100连通且固定,所述第一支撑筒200的顶部与所述罩体300连通且固定。

其中,所述电池101与所述电机102之间配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连接,从而使用户可无线控制电机102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

其中,图1、2、3、4是第一导轨416较为居中的状态,清洁块412绕圆周转动的示意图,而图5是第一导轨416较为靠左的状态,清洁块412往复半圈左右转动的示意图。

为了对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参见图3、4、5、6、7,所述洗刷部400包括第一带轮401、传动带402、第二带轮403、第一轴404、曲柄405、第一连杆406、第一滑块407、第一转盘408、第一导槽409、弧形导轨410、支撑杆411、清洁块412、第一丝杠413、第一螺母414、把手415、第一导轨416、第二滑块417、第三滑块418、第二导轨419,所述第一带轮401与所述电机102的输出轴103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带轮401通过传动带402与所述第二带轮403带传动,所述第二带轮403与第一轴404同轴固定,所述第一轴404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筒200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轴404与曲柄405的一端固定,所述曲柄40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406的下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0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块407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滑块407配置在所述第一转盘408沿其径向开设的第一导槽409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转盘408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弧形导轨410,每个弧形导轨410均通过支撑杆411与所述罩体300的内表面固定;

所述第一转盘408的表面设有清洁块412;

所述第一螺母414与所述罩体300的内表面固定,所述第一丝杠413与所述第一螺母41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杠413的远离第一连杆406的一端固定有把手415,所述第一丝杠413的靠近第一连杆406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416上,所述第一导轨416上设有沿其移动的第二滑块417,所述第二滑块417与所述第一连杆406的中部铰链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轨416与所述第三滑块418固定,所述第三滑块418沿所述第二导轨419移动,所述第二导轨419与所述罩体300的内表面固定。

本发明通过上述曲柄405、第一连杆406、第一滑块407、第一转盘408、第一导槽409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可使第一转盘408能够转动,而弧形导轨410、支撑杆411可使第一转盘408在无需轴承和轴的情况下在所述罩体300内的到可转动的支撑吗,并且,第一丝杠413、第一螺母414、把手415、第一导轨416、第二滑块417、第三滑块418、第二导轨419组成的丝杠机构可调节第一连杆406的中部的左右位置,使第一连杆406的中部的作为支点的第二滑块417的左右位置发生改变时,来调节第一转盘408的往复转动或圆周转动。

其中,本发明中所述的往复转动是指:没有完成一圈的转动就进行往回转动,而圆周转动是指:不停地完成一圈又一圈的转动。

其中,所述第三滑块418为燕尾形滑块,所述第二导轨419为燕尾形导轨,所述第三滑块418与第二导轨419形状相配合而使第三滑块418无法从第二导轨419中滑出。其中,所述第二导轨419的上下两侧配置有用于对第三滑块418限位的限位块。

其中,所述第二滑块417为燕尾形滑块,所述第一导轨416为燕尾形导轨,所述第二滑块417与第一导轨416形状相配合而使第二滑块无法从第一导轨416中滑出,其中,所述第一导轨416的上下两侧配置有用于对第二滑块限位的限位块。

其中,所述第一轴40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筒200的左侧或右侧或中部,优选为左侧或右侧,其更加方便调整第一连杆406的摆动角度,而使第一转盘408在单方向摆动和圆周转动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罩体300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丝杠41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螺母414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清洁块412可直接与所述第一转盘408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406配置在所述第一转盘408的背面,清洁块412配置在所述第一转盘408的正面。

其中,所述“所述第一转盘408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弧形导轨410,每个弧形导轨410均通过支撑杆411与所述罩体300的内表面固定,”的结构中,优选可为,第一转盘408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凸起,其正好与所述弧形导轨卡接,从而使沿所述弧形导轨410转动的第一转盘408无法轴向移动而只能周向转动。

其中,本发明没有采用一个轴和轴承来连接第一转盘408和罩体300,是因为,第一转盘408的背面要连接第一连杆406及其与第一滑块407连接的铰链,而第一转盘408的正面要连接可周向转动的清洁块及其他部件。如果在第一转盘408的背面配置一个轴和轴承来连接罩体300,则可能会使第一连杆406在驱动第一转盘408转动时,对第一连杆406造成阻碍。

其中,所述第一滑块407为燕尾形滑块,所述第一导槽409为燕尾形导槽,所述第一滑块407与第一导槽409形状相配合而使第一滑块407无法从第一导槽409内脱离,并且所述第一导槽409在所述第一转盘408的外沿处配置有用于避免第一滑块407移动出的限位块。

其中,所述传动带402穿过手柄100、第一支撑筒200,所述传动带402可为皮带或链条或拉绳。

为了对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参见图3、4,所述第一转盘408与联动部500连接,所述联动部500包括第一齿轮501、第二齿轮502、第二轴503、导套504、导杆505,所述第一齿轮501与所述第一转盘408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轮501与所述第二齿轮502啮合,所述第二齿轮502与第二轴503同轴固定,所述第二轴503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罩体300的内表面,所述第一齿轮501和第二齿轮502的表面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导套504,所述第一齿轮501的导套504与所述导杆505的下端固定,所述第二齿轮502的导套504套装在所述导杆505的外表面并沿其移动,所述导套504的外表面固定有清洁块412。

本发明通过上述第一齿轮501、第二齿轮502而将第一转盘408的转动一分为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导套504、导杆505的相互作用使导套504一直保持同一水平姿态,再通过在导套504外固定清洁块412可使清洁块仅仅进行公转而不进行自转,从而使清洁块412的刷洗更加有力,并且在如图6的清洁块向外伸出的情况下,可保持其水平向外伸出的姿态,并随着到导套504的公转而洗刷患者。

使用时,第一齿轮501的导套504、第二齿轮502的导套504上固定的清洁块412可以相反方向的公转,同时均保持其相同的水平姿态,以增加清洁效率。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501和第二齿轮502的表面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导套504,”可理解为,所述第一齿轮501和第二齿轮502的表面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导套504的轴,或者说,所述第一齿轮501和第二齿轮502的表面分别与导套504的外表面铰链连接,即,导套504能够沿所述第一齿轮501或第二齿轮502的表面转动。

为了对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2、3、4、5,所述清洁块412平行于所述第一轴404的轴线方向配置。

本发明中,所述清洁块412如图1、2所示,平行于所述第一轴404的轴线方向配置,可使清洁块412向罩体300前伸出,以清洁罩体300前部的患处,以利用清洁块412的周向的公转来清洁患者。

为了对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参见图6,所述清洁块412平行于所述第一轴404的径向方向横向伸出。

本发明中,所述清洁块412通过上述导杆505固定的水平姿态的导套504可实现清洁块412以水平方向伸出,以清洁罩体左侧或右侧的患处,从而利用可调节的清洁块412的往复转动或周向转动而选择适当的方式清洁所需部位。

例如,牙齿的咬合面、身体的四肢需要往复转动来清洁,而牙齿的上、下牙的表面、阴部需要单方向清洁以避免破坏牙齿珐琅质或避免细菌交叉感染,从而增加了清洁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用户的安全。

为了对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齿轮502、导套504、清洁块412可沿纵向配置多组。

本发明上述多组第二齿轮502的互相啮合,来实现多组清洁块412的同步转动,从而增加了清洁块412的个数,以增加清洁效率。

为了对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2,所述罩体300为截面为椭圆形的圆柱片体。

本发明通过上述椭圆形的罩体,可避免尖锐的罩体300刺伤皮肤或口腔。

为了对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参见图6,所述罩体300为矩形体的罩体。

本发明通过上述矩形的罩体300可便于如图6中清洁块412的伸出。

其中,所述清洁块412可为海绵或绒布或棉布或硅胶或橡胶或毛刷。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