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机芯及其使用的研磨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89219发布日期:2021-07-09 11:1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研磨机芯及其使用的研磨头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厨房用研磨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研磨机芯及其使用的研磨头。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大多数调味品,其原始的结构均为块状或颗粒状,如盐、胡椒等。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大型器械将原始调味料研磨成粉状后再出售使用。而虽然粉状调味料相对于颗粒状或块状调味料来说,使用更方便,味道更浓郁,但是粉状的调味品更容易吸潮,不易长时间保存,且味道容易散失,还影响口感。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是在调味品使用的现场实时地将原始调味料研磨为粉料,这就是研磨器最初的需求。
3.家用研磨器的结构主要包括用于盛放待研磨调味料的瓶体和设置在瓶体出口上的研磨器。而研磨器主要是靠其前方的研磨头,而研磨头中是研磨机芯起到研磨的作用,研磨机芯通常包括公磨头和母磨头;母磨头为的环状结构,并且内周壁上为凹凸不平形成的研磨齿;公磨头可相对母磨头转动,且地设置公磨头位于环状结构内并与母磨头之间留有间隙,这个间隙为调味料研磨和出料的通道,该间隙的大小也决定了研磨后粉料的颗粒度;当然公磨头的外周壁上也是凹凸不平形成与母磨头上的研磨齿相配合的研磨齿。
4.目前,现有的研磨机芯主要是针对盐、胡椒等较硬的颗粒,故如图1所示,公磨头和母磨头上的研磨齿均较细,则如果要对芝麻、亚麻籽等颗粒相对较小,且油性的颗粒进行研磨时,容易出现研磨过细,并且在油性物质的作用下,研磨后的颗粒容易出现粘连的情况,容易粘连在研磨齿之间的间隙中,而导致后续的研磨效果变差,甚至整颗未研磨物料掉落的情况发生,使用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油性小颗粒料研磨,且研磨效果较好及使用稳定性较好的研磨机芯。
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研磨机芯,包括公磨头和母磨头,所述公磨头转动配合在母磨头内,所述公磨头的外周壁上设有多条螺旋形齿线的第二研磨齿;所述母磨头的内周壁上设有多条螺旋形齿线的第一研磨齿,所述公磨头转动配合在母磨头后在母磨头的一端形成多个出料口,出料口一侧的尺寸大于出料口另一侧的尺寸;母磨头的另一端内壁上设有喇叭形的扩孔,且扩孔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1/2 的母磨头轴向长度。
7.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为三角形或梯形或水滴形结构;则这样的结构,齿加工相对较简单,在保证研磨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8.进一步的,第一研磨齿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第一齿边的长度大于三角形第二齿边的长度,且第一齿边的长度为全齿高的一倍及以上;则这样设置后,第一研磨齿与现有的公磨头配合就能形成所要的出料口,使得对现有产品改进的成本更低,同时第一研磨齿的加工难度也相对较低,加工效率也就更高。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研磨齿的齿距为全齿高的2~5倍;则这样设置后,使得公磨头与母磨头之间的挤压面更大,对油性小颗粒的挤压破碎效果更好,同时又不至于使得油性小颗粒被研磨的过细小而在油脂的作用下黏连在研磨间隙内,从而保证研磨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母磨头上端内壁上设有喇叭形的扩孔,且第一研磨齿延伸至扩孔内;所述扩孔的轴向长度∶母磨头的轴向厚度为1∶3~6,且扩孔的导向角为5
°
~60
°
;则这样设置后,扩孔段相对较短,且导向角相对较合理,从而可以减少单位时间内油性小颗粒进入研磨间隙的量,保证研磨效率,否则扩孔段过长,则会导致进入研磨间隙的量过多,而使得部分油性小颗粒为研磨就从研磨间隙中掉落,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11.进一步的,所述公磨头的下端设有用于刮除母磨头下端粘滞料的刮片;由于油性小颗粒研磨后会有油脂渗出,使得在出料端会研磨后的料有一定悬挂现象,则刮片设置后,刮片可以及时将悬挂的料刮除而掉落,防止其对后续研磨的影响,还起到了对物料切割的效果,使得被压扁的物料被切断,提高了出料的连续性,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度较好。
12.进一步的,所述刮片与公磨头为一体式结构;则一体成型,可减少零件的数量,缩短装配时间,节省模具、仓储和运输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13.进一步的,所述刮片位于公磨头下端的外周面上,且刮片为梯形结构;则这种结构,使得模具的结构更加简单,也更易于脱模,提高脱模成功率,减少次品率,并且还不影响公磨头正常的上下调节。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研磨齿的从公磨头的上端延伸至公磨头的下端;则这样设置后,使得公磨头对进入到研磨间隙的物料的挤压和引导效果更好,且在更易于将物料压入研磨间隙的同时也更容易将研磨间隙中研磨后的物料排出,使用效果和使用体验度较好。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边为内凹的弧形结构;则这样设置后,在保证研磨效果的前提下,第一研磨齿的成型更加方便,可降低脱模难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16.一种研磨头,包括壳体,还包括设置壳体内的上述所述的研磨机芯。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出料口一侧的尺寸大于出料口另一侧的尺寸,油性小颗粒在较小的一侧被挤压和研磨后,再被带到较大的一侧而掉落,使得油性小颗粒被压扁和研磨后,不易较细小,而是相对较大的油性小颗粒,在此过程中油脂会被挤压出来而发出香味(对于芝麻、亚麻籽等油性小颗粒,由于本身颗粒相对较小,则在使用时,主要是香味的调剂,故只需将其压破使得部分油脂渗出而产生香味即可),而扁形和相对较大的颗粒在被向下挤压时容易将下方研磨后的物料挤出,故在研磨间隙中不易粘连而堵塞,从而可有效地防止出现调味料卡住的情况;同时喇叭形的扩孔,且扩孔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1/2的母磨头轴向长度,使得进料的量受到扩孔的限制,进料速度受到长度的限制,则可较好的控制进料量和进料速度,防止进料过多而导致堵塞,进而使得研磨效果较好,使用稳定性也较好,适合于油性小颗粒料的研磨。
附图说明
18.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19.图1为现有技术研磨机芯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研磨机芯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研磨机芯实施例一母磨头的剖视图;
22.图4为本发明研磨机芯实施例一的仰视图;
23.图5为本发明研磨机芯实施例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研磨机芯实施例三公磨头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研磨机芯实施例四公磨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研磨机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研磨头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1、壳体;2、第一研磨齿;3、连接杆;4、母磨头;5、公磨头;6、调节旋钮;7、螺纹部;8、第二研磨齿;9、轴套;10、复位弹簧;11、第一限位凸起;12、第一齿边;13、通孔;14、第二限位凸起;15、第二齿边;16、扩孔;17、刮片;18、连接环;19、卡簧;20、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3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公开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实施例一
33.如图2~4所示,一种研磨机芯,包括公磨头5和母磨头4,母磨头4为环形结构,公磨头5为类似圆台形的结构,公磨头5转动配合在母磨头4内,公磨头5的下端部分位于母磨头4的外侧;公磨头5的外周壁上设有多条螺旋形齿线的第二研磨齿8,即第二研磨齿8的齿线为螺旋形结构;母磨头4的内周壁上设有多条螺旋形齿线的第一研磨齿2,即第一研磨齿2的齿线为螺旋形结构;公磨头5转动配合在母磨头4后在出料端形成多个出料口20,出料口20一侧的尺寸大于出料口20另一侧的尺寸,出料口20一侧到另一侧为弧形过渡或平滑过渡,使得料在研磨间隙中运动较顺畅,减少出现料被研磨过细的情况;出料口20为三角形。
34.第一研磨齿2的横截面为类似三角形的结构,三角形第一齿边12的长度大于三角形第二齿边15的长度,且第一齿边12的长度为全齿高的两倍及以上(本例为五倍);第一研磨齿2也可理解为类似台阶齿的形状。
35.第二研磨齿8的从公磨头5的上端延伸至公磨头5的下端。
36.实施例二
37.如图5所示,第二研磨齿8的齿距为全齿高的2~5倍(本例为3倍),且相邻第二研磨齿8之间齿槽的底面为弧形面,则弧形面设置后,物料更容易被导入和导出,使得研磨间隙
不易被堵塞,提高研磨的使用效果。
38.母磨头4上端内壁上设有喇叭形的扩孔16,且第一研磨齿2延伸至扩孔16内;所述扩孔16的轴向长度∶母磨头4的轴向厚度为1∶3~6(本例为1∶4),且扩孔16的导向角为5
°
~60
°
(本例为20
°
)。
39.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40.实施例三
41.第二研磨齿8的齿距为全齿高的2~5倍(本例为2倍),且相邻第二研磨齿8之间齿槽的底面为弧形面,则弧形面设置后,物料更容易被导入和导出,使得研磨间隙不易被堵塞,提高研磨的使用效果。出料口20为水滴形结构。
42.母磨头4上端内壁上设有喇叭形的扩孔16,且第一研磨齿2延伸至扩孔16内;所述扩孔16的轴向长度∶母磨头4的轴向厚度为1∶3~6(本例为1∶6),且扩孔16的导向角为5
°
~60
°
(本例为5
°
)。
43.如图6所示,公磨头5的下端设有用于刮除母磨头4下端粘滞料的刮片17,刮片 17不但起到挂落物料的作用,还起到对物料切割的作用,刮片17为一个,刮片17位于公磨头5下端的外周面上,且刮片17为梯形结构,装配后刮片17的上端面与母磨头4 下端面抵合;刮片17与公磨头5为一体式结构,由于公磨头5是陶瓷材质,在坯料成型时,与刮片17一起成型后烧制而成,可减少零件的数量,缩短装配时间,节省模具、仓储和运输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44.第一齿边12为内凹的弧形结构,在坯料成型脱模时,第一齿边12与相邻的第二齿边15过渡处更容易脱模,脱模后不易出现脱模缺陷,提高脱模的成品率。
45.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46.实施例四
47.第二研磨齿8的齿距为全齿高的2~5倍(本例为5倍),且相邻第二研磨齿8之间齿槽的底面为弧形面,则弧形面设置后,物料更容易被导入和导出,使得研磨间隙不易被堵塞,提高研磨的使用效果。出料口20为梯形结构。
48.母磨头4上端内壁上设有喇叭形的扩孔16,且第一研磨齿2延伸至扩孔16内;所述扩孔16的轴向长度∶母磨头4的轴向厚度为1∶3~6(本例为1∶5),且扩孔16的导向角为5
°
~60
°
(本例为30
°
)。
49.如图7所示,公磨头5的下端设有用于刮除母磨头4下端粘滞料的刮片17,刮片 17为两个,两个刮片17位于公磨头5下端的外周面上,两个刮片17在公磨头5下端的外周面上均布,且刮片17为梯形结构,装配后刮片17的上端面与母磨头4下端面抵合;刮片17与公磨头5为一体式结构。
50.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51.实施例五
52.第二研磨齿8的齿距为全齿高的2~5倍(本例为3倍),且相邻第二研磨齿8之间齿槽的底面为弧形面,则弧形面设置后,物料更容易被导入和导出,使得研磨间隙不易被堵塞,提高研磨的使用效果。
53.母磨头4上端内壁上设有喇叭形的扩孔16,且第一研磨齿2延伸至扩孔16内;所述扩孔16的轴向长度∶母磨头4的轴向厚度为1∶3~6(本例为1∶3),且扩孔16的导向角为5
°

60
°
(本例为5
°
)。
54.如图8所示,公磨头5的下端设有用于刮除母磨头4下端粘滞料的刮片17,刮片 17为四个,四个刮片17的效率更高,使得研磨后的物料下落更加及时,使用效果也就更好,四个刮片17位于公磨头5下端的外周面上,四个刮片17在公磨头5下端的外周面上均布,且刮片17为梯形结构,装配后刮片17的上端面与母磨头4下端面抵合;刮片17与公磨头5为一体式结构。
55.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56.另一实施方式
57.如图9所示,一种研磨头,包括壳体1,还包括设置壳体1内的连接杆3、母磨头4、壳体1、公磨头5、调节旋钮6和壳体1上端的连接环18,连接杆3的一端与连接环18 一体成型,这样设置后连接环18与连接杆3的连接稳定性较好,同时也可减少零部件的数量,提高工人的组装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连接杆3的另一端设有螺纹部7;母磨头4通过壳体1与连接部2下端转动连接,壳体1带动母磨头4转动,使得母磨头 4相对公磨头5转动,从而实现对调味料研磨的目的;母磨头4被卡簧19限制在壳体1 内;公磨头5通过轴套9滑动连接在连接杆3上,公磨头5与轴套9之间及轴套9与连接杆3之间均相互周向限位,且公磨头5与连接环18的下端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为锥形弹簧,锥形弹簧套在连接杆3上,且锥形弹簧的小径端抵合在连接环 18上,锥形弹簧的大径端抵合在公磨头5的上端面上,公磨头5的上端面上设有增加锥形弹簧的大径端稳定性的内凹,这样设置后调味料在锥形弹簧上不易积聚,保证锥形弹簧使用的稳定性;
58.调节旋钮6旋合在连接杆3的螺纹部7上,调节旋钮6的上端抵合在轴套9的下端面上,可调节公磨头5上下移动,调节旋钮6的外壁设有凹凸的防滑纹路,便于使用时,调节时的施力;轴套9的下端设有对公磨头5下端限位的径向第一限位凸起11,公磨头 5设有轴向的通孔13,轴套9插在通孔13内,轴套9的上端位于通孔13的外侧,且轴套9的上端设有对公磨头5上端限位的第二限位凸起14,为了轴套9的上端更易于出入到通孔13中即穿过通孔13后实现卡位的作用,轴套9的上端设有增加其弹性变形量的开口,这样使得轴套9与公磨头5的装配更容易,可提高生产效率;通孔13为方形孔,轴套9的外周壁为与通孔13配合的方形结构,由于轴套9可以不用与连接杆3一样使用金属材料,使用塑料成型即可,则轴套9的弹性变形量较大,使得陶瓷材料的公磨头5的通孔13尺寸公差要求较低,从而提高公磨头5的生产效率和成品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59.第一限位凸起11上端面与公磨头5下端面之间设有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一旦公磨头5受到的轴向力大于弹簧的弹力,则公磨头5会向下运动一端距离,这就使得公磨头5与母磨头4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公磨头5在弹簧的作用下对调味料有一个向上的力,可使得大块较硬的调味料或是滞留结块的调味料被向上挤出公磨头5与母磨头4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正常研磨,并且公磨头5下移回复的时候,还对调味料有一个冲击的效果,使得大块较硬的调味料或是滞留结块的调味料容易被击碎,从而又可保证后续研磨的效率。
60.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