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七次折叠便携式对弈用桌案暨作为其外溢效应的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6229发布日期:2021-09-22 21:11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七次折叠便携式对弈用桌案暨作为其外溢效应的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便携式桌案技术领域并外溢至折叠式建筑技术领域——体现为一种七次折叠便携式对弈用桌案和原理与之相同的可折叠房屋等建筑和设施。


背景技术:

2.对弈,下围棋(分黑白两方,执黑棋方先下,至某方无子可落,以占领棋盘面积较多的一方为胜),引申到象棋,及其他对局。而桌案——尤其在室外下棋时,是棋具的关键保洁设备,是象棋爱好者的根本保健设施,不仅对弈应该使用,而且桥牌等其他娱乐活动也应该使用。
3.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桌案大多不便于折叠,少数能折叠的,结果仍然是体积偏大、重量偏重,便携性极差,不便于携带到室外较远处下棋使用,此外现有的桌案还存在存储空间较小的问题——防疫的需要使得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变得更为紧迫;为此,我们在前不久设计出适于成人使用的一种六次折叠便携式对弈用桌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适于儿童使用的一种七次折叠便携式对弈用桌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最初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棋童使用的七次折叠便携式对弈用桌案,折叠后的俯视面积仅为展开时的1/4,高度亦仅为展开时的1/4,占据的空间仅为展开时的1/16,为弥补大幅提高便携性所导致的无法内装折椅的弊端——我们把本桌案折叠后所需要的收纳箱设计成由形态全等的两个空膛的立方体组成,对合后起包容保护折叠状态下的本桌案的作用——分开后既兼有桌案展开状态下游戏者所需座椅的功能,又兼有在桌案展开或折叠过程中操作者所需平台的作用;构成收纳箱的对等的两部分上均设有相应的插栓和锁扣——以保证其收纳作用的正常发挥;实际投产时,可把充当座位状态下作为收纳箱之半体的前后壁板的间距适度增大,从而增设开口向上的1个夹层即1个抽屉套和1个相应的抽屉——以便既能够收纳口罩、消毒液、喷雾器、体温速测仪和清瘟胶囊等防疫常用品,又能使座位之重心下移至相应程度——从而符合保持平稳之要求,达到满足安全之标准;而且本桌案型号初步扩大后亦适于成人对弈使用,若型号扩大到普通桌案的程度则日常的工作、学习、用餐和相应的各种娱乐活动均可以使用;若使用相应的高科技建筑板材把本桌案型号扩大到房间的尺寸并安装门、窗和地板等相应设施继而做密封保温隔音等技术处理——则本桌案将会俨然化身为一幢适于人类居住的可折叠的套房;或许未来的框架结构住宅楼之内部传统砖石结构的间壁墙可尽量省略——代之以阻燃、防水、隔音、保温的高强度轻体材料;先行依户内相应尺寸预订制成可折叠屋,从宽敞的大落地窗口移进户内后展开、固定、作出必要的相应技术处理并添加必备的相关保障设施后——就可放心搬迁、摆放家具,继而安心乔迁、接入家人了(当然折叠技术主要用于形态对称的卧室部分,其他非对称部分的空间可依实际情况预留出相应的面积,单做与折叠那部分相应而兼容的装潢处理
即可);这样既因优化资源配置而降低了建楼成本——又因减轻主体负荷而延长了住宅使用年限,既因工程量大幅减少而有效节约了建设时间——又因间壁墙精简变薄而充分利用了现有空间。目前英国已研发并批量生产了全新的可折叠别墅式住宅,但受众狭窄其用户主要是富豪——而七次折叠技术之建筑无论在简约易制的结构效果还是在普适耐用的社会效益上均将对其实现大幅度超越,具体说在便捷化、性价比和惠民度等诸多方面均足以令其相形见绌甚至望尘莫及。
5.在全球疫情多次反弹、新冠病毒频发变异的形势下,各国对重症病患用套房的需要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而采用七次折叠技术制造相应的可折叠病房具有生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装卸方便、安装快捷等特殊优势——对于资源、能源和时间的尽量节约,对于人力、物力和空间的充分利用,对于隔离的严格实施和治疗的顺利高效,对于病人的及早康复和医生的持续安全,对于系统性防疫规范的落实和常态化社会秩序的回归——均具有难能而可贵的价值和独到而深远的意义。
6.总之,七次折叠技术的运用——小到便携式桌案大到可折叠房屋等,在当下国内外疫情的防控过程中均可扮演超凡影响之特别角色、发挥空前重要之助力作用。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七次折叠便携式对弈用桌案,解决了少年棋手或小棋迷们在离家较远的地方练棋或游戏时因无桌案可用所引发的与保洁和卫生相关的问题和烦恼;本桌案由彼此方位对称而相应、结构一致而相符、状态契合而相连的上下2个版块组成——或者说由形态对称、架构相同的4个模块组成——上版块含第一和第二2个模块,下版块含第三和第四2个模块,共计4个模块;具体部件和附件包括4个桌面块和位于4个桌面块背部的共16条围堰,4个抽屉套和相应的4个抽屉,8个撑板和与之相应的4个弹性缆索,8个板腿和与之相应的8个韧性耐折长牵带、4个弹性牵索及6个弹性短牵带,8个插销式铰链和与之兼容的8个暗轨道,15个普通铰链;另外还配备1个既兼有1对座椅之功能又兼有1对临时操作平台之作用的本桌案特有的对开式收纳箱;为叙述方便起见,弹性揽索简称揽索,韧性耐折长牵带简称长牵带,弹性牵索简称牵索,弹性短牵带简称短牵带,普通铰连简称铰连;通过七次折叠技术的初始运用,使得本桌案折叠后的俯视面积仅为展开时的1/4,高度亦仅为展开时的1/4,占用空间仅为展开时的1/16,在便携性方面实现了对六次折叠便携式桌案的不可思议的飞跃式突破。七次折叠技术不仅在桌案的便携性方面创造了奇迹,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外溢效应而对期待中的家具和建筑等领域的产业升级进程均将产生超常的影响并发挥巨大的作用。
8.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均形态对称、架构相同——均分三个层次:每个模块第一层次均含——相应的1个桌面块和位于桌面块背部周边的4条围堰——横外侧纵向围堰、横内侧纵向围堰、纵外侧横向围堰和纵内侧横向围堰——可分别简称为外纵向围堰、内纵向围堰、外横向围堰和内横向围堰;4条围堰与桌面块背面组合成1个敞开状的扁长方体形态的空间——精准设计为恰好能容纳每个模块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中所有部件折叠后的体积总量;第二层次均含——展开后因下端部相抵而呈现“v”形槽状的1对撑板和作为相抵效应之前提即兜底防散之保障的1条揽索;第三层次均含——彼此方位有内外之分的各自紧靠在“v”形槽两个端口相应一端的1对内外板腿,能防止相应的1对内外板腿展开过度的1对长牵带,能确保相应的1对长牵带能随着内外板腿的折叠而正常内敛而非外翻的1条牵索;第四层次均含——与横向相邻模块共用的即把本
模块内板腿靠地面一线处与相邻模块内板腿靠地面一线处连在一起所用的3个短牵带。
9.优选的,所述一种七次折叠便携式对弈用桌案,其特征在于:作为上版块的第一层左部的第一桌面块和右部的第二桌面块间由铰链从作为2个桌面块各自附属部件的各1条即2条彼此相邻的内纵向围堰的表面相邻一线处铰接——同时也就是与之相应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铰接处;作为下版块的第一层左部的第三桌面块和右部的第四桌面块间由铰链从作为2个桌面块附属部件的各1条即2条彼此相邻的内纵向围堰的表面相邻一线处铰接——同时也就是与之相应的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的铰接处;作为上版块第一层左部的第一桌面块和作为下版块第一层左部的第三桌面块间由铰链从两桌面块的正面铰接——不仅同时是与之相应的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的铰接处,而且同时也就是与之相应的上版块和下版块的铰接处;作为上版块的第一层右部的第二桌面块和作为下版块的第一层右部的第四桌面块则只相邻而不相连(实际量产时为稳固展开的桌体架构而在第二和第四桌面块间加装插栓和锁扣而形成的仅在使用时的连接——可另当别论,与对本桌案模型结构的阐述并不矛盾)。
10.优选的,每个桌面块作为相应模块第一层的主要部件——其背部的外纵向围堰呈中空状,兼有抽屉套的功能并配置有相应的抽屉;内纵向围堰含有能使其外联的专属功能得以实现的、与横向相邻模块之内纵向围堰共用的、从而导致本模块与横向相邻模块铰接成1个版块的1个铰链;而外横向围堰和内横向围堰各自的里侧面均开有与内板腿等长的凹槽——以便容纳作为每个桌面块特别附属部件的2条相应的暗轨道。
11.优选的,每对撑板作为相应模块第二层的主要部件——均经作为附属部件的2个相应的铰链与相应桌面块背部的那对横向围堰相应的1个之里侧面铰接,而每对撑板彼此间则依靠作为其附属部件的揽索之拉曳和拢合作用——呈现出因彼此端部相抵而组合成的“v”形沟状态——既避免了因无节制下垂所导致的不雅和失衡,又使得对弈后的折叠过程能干练利落地加以进行。
12.优选的,每对内外板腿作为相应模块第三层的主要部件——其中内板腿靠撑板背部一线的两端分别与各自相应的1个作为其附属部件的插销式铰链的一半固定相连,而每个插销式铰链的另一半则分别嵌置在位于相应一侧横向围堰之里侧面凹槽所容纳的暗轨道中——兼有在暗轨道中来回运行的滑车的功能;因而内板腿在展开和折叠时——不仅形成基于插销铰链之枢纽轴线的角度旋转,而且形成基于嵌轨滑车之凹槽暗道的空间变换;故从本质上讲,内板腿与桌面块之间的连接关系是——以相应的插销铰链与嵌轨滑车之一体化模型系统为前提,以相应的枢纽轴线与凹槽暗道之综合性机制结构为保障——所导致的,以相应的角度旋转与空间变换之混成式运作过程为特征的——一种具有联动效应的超常形态的软连接关系,而这正是七次折叠技术之所以成立的独树一帜的关键环节之所在;而外板腿经附属部件即一个铰链与相应桌面块背部的那条外纵向围堰的里侧面同外表面交线处即相应抽屉套之后壁板背部底线处铰接——以便折叠后与围堰口所确定的平面保持完全一致;每对彼此相应的内板腿和外板腿之间由作为附属部件的相应的1对长牵带分别牵接在——从其各自靠地面一线向上覆盖到作为板腿高度约1/3处的一段位置——从内板腿两侧到外板腿两侧之间——对内外板腿起到有力的牵拉防散作用,使之均能靠紧展开状态下撑板的“v”形槽状的相应端口——对撑板的外撑力形成有效的平衡作用,从而使内外板腿彻底稳定下来;而所述作为附属部件的1对长牵带之间——又必须有相应的1条牵索
牵接在各自中部相应位置——作为所述附属部件的配件,对所述相应的1对长牵带的彼此间起到使之适度相向靠拢的牵拉作用——使之随着内外板腿的叠合能同步进行正常的内敛而非反常的外翻,本桌案的模型的制作和实验过程已证明——牵索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内板腿靠地面一线的一组附属部件——3个短牵带,其独到之处在于——具有被横向相邻之模块的内板腿共用的性质;换言之,使得由于共用铰链的铰接作用——已形成一个版块的两个横向相邻之模块彼此间,另有了一组系列性牵接之处。优选的,由于本桌案折叠后4个模块的总厚度仅为完全展开时高度的1/4——换言之每个模块在本身的部件尚处未展开状态时之厚度仅为展开时所形成的高度的1/16,也就是说本桌案4个模块若处于未打开桌腿的展开状态——则其厚度仅仅为完全展开时所形成桌案高度的1/16;因而在有现成大桌案的场合就不必打开自身的桌腿机构,把叠合在一起的4个模块直接如盘式棋具那样展开,便可进行相应的对弈游戏;并且为适应教学的需要,可对其进行相应的宜悬挂功能处理和相应的涉磁功能处理——具体说,不仅桌面和棋子应有涉磁功能而且收纳棋子的抽屉也必须进行涉磁处理——这样因悬挂而直立的抽屉就不会因打开而导致所收纳的棋子脱落,从取子摆棋到复盘解局和研讨定势的授课过程就能顺利无忧地进行了;换言之,本桌案是把盘桌一体化从理想化为现实的多功能立体式棋具——这也是本桌案有别于六次折叠便携式对弈用桌案的突出特点和显著优势之一。
13.优选的,本桌案折叠后所需要的收纳箱由形态全等的两个空膛的立方体组成——对合后起包容保护折叠状态下的本桌案的作用,分开后既兼有桌案展开状态下游戏者所需座椅之功能又兼有桌案展开或折叠过程中操作者所需平台之作用;构成收纳箱的对等的两部分上均设有相应的插栓和锁扣——以保证其收纳作用的正常发挥;实际投产时,可把收纳箱之对等两部分各自面积较大的那对壁板的间距适度增大——也就是说面积较小的那对壁板的宽需相应增加同样的尺寸,以便在——因此能增设从各自之顶部开口的抽屉套和相应抽屉进而能轻松收纳口罩、消毒液、喷雾器、体温速测仪和清瘟胶囊等防疫常用品——的同时,又能切实提高所充当座位的稳定性——即有效防止了因收纳箱之对等两部分各自面积较大的那对壁板间距过近所导致的其对等两部分充当座位使用时重心偏高、状态不稳,容易前倾后仰、甚至人座皆覆的危险;这样就有效弥补了因大幅提高便携性而导致的——相对于六次折叠便携式对弈用桌案所显露的抽屉容量过小和没有折椅仓的缺憾。
14.优选的,本桌案与4月14日专利局已正式受理的六次折叠便携式对弈桌案相比——既有远距离仍能保洁和卫生的共性,又有使用者分为少年和成人的不同;然而这种不同并非绝对——一方面,本桌案的型号相应扩大后亦适于成人使用;另一方面,六折便携桌案的型号相应缩小后虽然折椅仓已形同虚设——但折叠后所需要的收纳箱亦可像本桌案那样设计成兼有座椅的功能,于是六折便携桌案也就变通为儿童亦可使用的设施;如果二者均按普通桌案的尺寸来做——就又具有了均能充当餐桌、课桌、办公桌等的共性;但二者的特别不同之处除第6个优选的所述之外还在于——六折桌案型号若继续加大——则是高度不变的长宽方位的面性扩展——可充当会议桌使用,而本桌案型号继续加大——则是长宽高全方位的立体性扩展——以至于变身为一个可折叠的建筑物即适于人类居住的便携式套房;(从图1可以看出)只要把揽索解开——失去兜底作用的每对撑板均能下垂到与地面垂直的程度,只要再把牵索解开——失去牵索之牵制作用的2条长牵带就均能从凹入情形恢复到原来的平整状态;显然这时的撑板与长牵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均处在
既垂直于地面和桌面也垂直于板腿的一个侧立的平面上;由于撑板的纵向尺寸被设计为板腿长度的2/3,而长牵带的纵向尺寸被设计为板腿长度的1/3,因而下垂到位的撑板与同侧恢复平整的长牵带二者的结合恰好封住了曾处于开放状态的每个模块的相应的侧面;再用插栓和锁扣把彻底下垂的内撑板和外撑板与相应的内板腿和外板腿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在4个外板腿上开4个相应的窗口,又在4个内板腿上开4个相应的内门框,4个模块也就变身为4个房间的雏形;把2对内侧的撑板及2对内侧的长牵带所形成的2个开放空间的4个端口封上——就形成了2个闭合空间,可充当壁柜使用——只要在内侧的撑板的适当位置开口做壁柜门即可;至此由于2对内侧的撑板及相应长牵带所确定的两个开放空间的4个端口均已封上——致使左侧第一模块内板腿与第三模块内板腿的间距因被封住而从两堵单独的内墙变成为一堵完整的内墙,右侧第二模块内板腿与第四模块内板腿的间距因被封住而从两堵单独的内墙变成为另一堵完整的内墙——而两堵完整的内墙形成的空间显然就是所述4个房间共用的走廊;把走廊的一头彻底封上——另一头只封住走廊口相当于自身高度1/4的靠天花板的那部分——余下的3/4靠地板的矩形框也就是未来套房的外门口,这样一幢可折叠套房的半成品模型就设计完成了;实际施工时应采用阻燃、防水、隔音、保温的高强度轻体材料,还要安装相应的门窗等设备和配件,再在相应的部位进一步做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的密封、保温和隔音处理,一幢理想的有别于世上其他折叠房的超级轻便的可折叠套房也就化作了现实;而且撑板和板腿应设计成可纵向伸缩的两节式结构——折叠屋才能依据客观环境的差异和主观需求的不同灵活做出相应的高度调整;但若把板腿和撑板均制成可纵向伸缩的多节式结构体,本建筑则就又变身为一个可折叠、超轻便、特稳定和高效率的高空作业平台;但无论是露天可折叠屋还是可折叠高空作业平台——使用时当然必须安装相应量级的配重底座或进一步采纳相应类型的配套桩基加以巩固,以便确保其持续的平衡、稳定和安全状态。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突出的有益效果和结构特点:1.本对弈用桌案有别于世上其他桌案的的空前优势是:打开时——能最大限度扩充体量、施展部件,发挥工作价值;折叠后——

能最大限度节约空间、敛合机构,凸显便携功能;而本桌案作为七次折叠技术在其初涉领域的成就——定以超乎寻常的示范作用使之不仅对一般而言的建筑领域产生外溢效应,而且对相应的其他诸多特殊领域的产业升级和设施换代均具超凡的引领性价值和意义,如国防领域的速成式军营、卫生领域的可折叠病房、农业领域的应急用大棚和航天领域的简捷化设施等等,均在有待稳步落实的憧憬之中。
16.2.可采用高强度材料(如制作砧板所用的那种塑料)作为本桌案的原料则桌面块的厚度设为3.5毫米即可,撑板和板腿的厚度设为3毫米即可,长牵带的厚度设为1毫米即可,每个模块折叠后的总厚度为:3.5毫米*1+3毫米*4+1毫米*2=17.5毫米(揽索和牵索的直径均只有1毫米且有弹性自然可被容纳在预设的空隙中故不对模块折叠后的总厚度构成影响)因此围堰的厚度应为:17.5毫米

3.5毫米=14毫米为尽量增加横外侧边缘一带的抽屉套和抽屉的容量,抽屉套的下底板厚度设为1毫米即可——占用了相应围堰13毫米的纵向空间,抽屉套的顶板厚度设计可从原来的3.5毫米减为 1毫米即可——占用了每个桌面块2.5毫米的纵向空间,显然抽屉套的纵向容量
为:13毫米+2.5毫米=15.5毫米因抽屉的底板厚度设计为1毫米即可,故抽屉的实际纵向容量为:15.5毫米

1毫米=14.5毫米大棋子收纳其中也就不成问题了由于每个模块自身相应部件的逐次收敛之过程呈现出逐个叠加之状态,所以各自铰链的枢轴所在位置也就相应地一一拉开了高低之差距或者说形成了深浅之不同;第一块撑板铰链的枢轴应位于离桌面块背面3毫米的相应横向围堰的里侧面,第二块撑板铰链的枢轴应位于离桌面块背面6毫米的相应横向围堰的里侧面(揽索直径仅1毫米且有弹性自然可被容纳在预设的相应空隙中故略之不再赘述),内板腿相应的插销式铰链之枢轴及相应的暗轨道之基准线应位于离桌面块背面9毫米的相应横向围堰的里侧面之凹槽处,因外板腿和内板腿叠合过程中有长牵带夹在当中——故外板腿铰链的枢轴应位于离桌面块背面9毫米+2毫米+3毫米=14毫米处——即相应围堰的里侧面与外表面的交线上(牵索直径仅1毫米且有弹性自然可被容纳在预设的相应空隙中故略之不再赘述);这样折叠后的外板腿的表面就在与围堰口所确定的平面完全重合的同时——与处于隔望平行状态的相应的桌面块及作为桌面块附件的围堰一起——具有了共同包容除3个短牵带以外的其他部件(即第二层的撑板和揽索第三层的内板、长牵带和牵索)的能力。
17.由于横向模块之间的折叠需要有正常容纳收缩后厚度均为3毫米的3个短牵带的空间,因此需在与之相应的围堰的正表面进行使相应处适度凹入的技术处理。
18.由于围堰位于外板腿层面的明口径之横向跨度为280毫米,故外板腿的长度亦相应地设计为280毫米;但从前文可知——内板腿枢轴离桌面块背面为9毫米而外板腿枢轴离桌面块背面为14毫米,故内板腿必须比外板腿长5毫米即达到285毫米才能使桌面与地面保持平行;因而导致围堰位于内板腿层面的暗口径之横向跨度亦相应设计为285毫米——即在280毫米基础上向抽屉套方向延伸5毫米;但围堰明口径到暗口径的过渡形态应是呈现缓坡状的斜面——如此才能确保内板腿收敛时折叠加横插的联动过程不至于出现卡顿的恶劣状况;到这里我们应意识到,所谓4条围堰与桌面块背面形成扁长方体状的敞口空间只是一种大致的说法——严格说只是1个近似于扁长方体状的敞口空间;这些情况之所以专门指出,是因为作为体现桌案折叠或展开之过程或结果的各示意图对桌案的小型配件和暗处装置的结构和方位之细节无法面面俱到地加以视觉表达;因此,一方面设计者的方案必须辅之以一丝不苟、细致入微的相应的文字说明——另一方面施行者的实践必须坚持恪守作为总体结构原理之落实的具体规范细则,才能确保本桌案及相应外溢产品的制作过程不出现低级错误——才能确保模具制作和实际投产时的精准无误;从而也就杜绝了因忽视相关设施结构之特殊性所造成的资源、能源、人力及时间等的严重浪费,所制成的桌案和相应外溢产品的平整、稳定和安全才能得到持续的保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展开后的外在形态与内联机理或曰表面直观与深层透视之双重典型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次折叠完毕形态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二次折叠完毕形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次折叠前半程典型动态图;图5为本发明第三次折叠后半程典型动态图;图6为本发明第三次折叠完毕形态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三次折叠完毕后的倒置图,与图2所示第一次折叠完毕形态示意图原理相同但细节略有差异——具体表现在撑板501和502之间以及长牵带801和802之间,相对于操作者而言均发生角色对换;亦是第四次折叠预备状态图;图8为本发明第四次折叠完毕形态示意图,与图3所示第二次折叠完毕形态示意图原理相同但细节略有差异——具体表现在撑板501和502之间以及长牵带801和802之间,相对于操作者而言均发生角色对换;图9为本发明第五次折叠前半程典型动态图;图10为本发明第五次折叠后半程典型动态图;图11为本发明第五次折叠完毕形态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第六次折叠过程典型动态图;图13为本发明第六次折叠完毕效果图;图14为本发明第六次折叠完毕后的倒置图,亦是第七次折叠预备状态图;图15为本发明第七次折叠过程典型动态图;图16为本发明第七次折叠完毕效果图;图中:1、第一桌面块;2、第二桌面块;3、第三桌面块;4、第四桌面块;5、撑板——501、内侧撑板,502、外侧撑板;6、揽索;7、板式桌腿——701、内侧板腿,702、外侧板腿;8、长牵带——801、内侧长牵带,802、外侧长牵带;9、短牵带;10、牵索;11、围堰;12、桌案收纳箱——兼有座椅的功能;111、抽屉;112、抽屉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六次折叠便携式对弈用桌案,包括第一桌面块(1)、第二桌面块(2)、第三桌面块(3)、第四桌面块(4)、撑板(5)——内侧撑板(501)、外侧撑板(502)、揽索(6)、板式桌腿(7)——内侧板腿(701)、外侧板腿(702)、长牵带(8)——内侧长牵带(801)、外侧长牵带(802)、短牵带(9)、牵索(10)、围堰(11)、桌案收纳箱——兼有座椅的功能(12)、抽屉(111)、抽屉套(112)。
22.本桌案折叠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次折叠,先把实际投产时增设的第二桌面块(2)和第四桌面块(4)之间的插栓和锁扣打开,然后把4个半开状态的抽屉推入相应的抽屉套,以第一桌面块(1)与第三桌面块(3)之间的铰链的枢纽为横轴,把下版块向上翻转180度,倒置于上版块上——则与之完全对称吻合;具体说第三模块完全对称吻合于第一模块,第四模块完全对称吻合于第二模块;从图2可以看出,下版块即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主要部件均得到展示。
23.第二次折叠,把双手同时搭在与之相应的两块隶属下板块的内撑板(501)上——
其中左手搭在第三模块的内撑板(501)上,右手搭在第四模块的内撑板(501)上,双手同时适度向下用力——两块相应的内撑板(501)随即便靠在与之相应的第三桌面块(3)和第四桌面块(4)的背面,继而两块相应的外撑板(502)又靠在与之相应的两块内撑板(501)上;至此从图3可以看出,可防止内外撑板(5)展开过度的两条相应的揽索(6)——已从图2中的绷紧状回归到松弛状态。
24.第三次折叠,把并拢的双手插放到隶属下板块的2个内板腿(701)形成的空间——随即用双手手背把2个内板腿(701)同时掰向左右两侧;当2个内板腿(701)在横向力的作用下向两侧滑动超过半程时,不能滑动而只能随轴转动的2个外板腿(702)——也随即出现联动所导致的大幅度倾斜;这时,应及时把双手从2个内板腿(701)的下方转移到2个外板腿(702)上方位置——借助惯性稍用力向下按压即可;结果是,2个内板腿(701)在分别滑入到与各自相应的横向跨度均为285毫米的两个围堰暗口径的同时,分别压在了各自相应的外撑板(502)上——相应的2对长牵带(8)也随着内外板腿(7)的倾斜而内敛加倾斜,与内外板腿(7)形成联动式倒伏——最后2对长牵带(8)分别压在了各自相应的内板腿(701)上,而2个外板腿(702)也分别压在了各自相应的那对长牵带(8)上;而在此过程中——从图4图5图6可以看出,相应的3个短牵带(9)则随着内板腿(701)、长牵带(8)和外板腿(702)的叠合向位于其下方的相应的围堰(11)外表面处落下——至此第三次折叠结束,随即应把此状态下的桌案倒置过来——放在具有临时操作平台功能的纵向对半分开后又横向重组并列置于地面的收纳箱顶上,即上版块变成了倒置状态——从图7可以看出,上版块即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主要部件均得到展示,成为第四次折叠的预备状态。
25.第四次折叠,把双手同时搭在与之相应的两块隶属上板块的外撑板(502)上——其中左手搭在第一模块的外撑板(502)上,右手搭在第二模块的外撑板(502)上,双手同时适度向下用力——两块相应的外撑板(502)随即便靠在与之相应的第一桌面块(1)和第二桌面块(2)的背面,继而两块相应的内撑板(501)又靠在与之相应的两块外撑板(502 )上;至此从图8可以看出,可防止内外撑板展开过度的两条相应的揽索(6)——已从图7中的绷紧状回归到松弛状态。(第四次折叠与第二次折叠原理相同,细节略有不同——第二次折叠是内撑板先于外撑板落下呈外压内状,第四次折叠是外撑板先于内撑板落下呈内压外状)第五次折叠,把并拢的双手插放到隶属上板块的2个内板腿(701)形成的空间并同时用双手手背把2个内板腿向左右两侧掰开——当2个内板腿(701)在横向力的作用下向两侧滑动超过半程时,不能滑动而只能随轴转动的2个外板腿(702)也随即出现联动所导致的大幅度倾斜;这时,应及时把双手从2个内板腿(701)的下方转移到2个外板腿(702)上方位置——借助惯性稍用力向下按压即可;结果是,2个内板腿(701)在分别滑入到与各自相应的横向跨度均为285毫米的两个围堰暗口径的同时,分别压在了各自相应的内撑板(501)上——相应的2对长牵带(8)也随着内外板腿(7)的倾斜而内敛加倾斜,与内外板腿(7)形成联动式倒伏——最后2对长牵带(8)分别压在了各自相应的内板腿(701)上,而2个外板腿(702)也分别压在了各自相应的那对长牵带(8)上;而在此过程中——从图9图10图11可以看出,相应的3个短牵带(9)则随着内板腿(701)、长牵带(8)和外板腿(702)的叠合向位于其下方的相应的围堰(11)外表面处落下——至此第五次折叠结束。
26.第六次折叠,以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间铰链的枢纽为纵轴——把收敛完毕状态的第二模块向左翻转180度,则与收敛完毕状态的第一模块完全对应吻合在一起(如图13所
示);随即把此状态下的桌案倒置过来(如图14所示)——继续放在具有临时操作平台功能的纵向对半分开后又横向重组并列置于地面的收纳箱顶上,成为第七次折叠的预备状态。
27.第七次折叠,以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间铰链的枢纽为纵轴——把内部收敛完毕状态的第四模块向左翻转180度,则与内部收敛完毕状态的第三模块完全对应吻合在一起;至此,展开状态下庞大的桌案——已神奇地变身为整齐摞在一起的4个模块(如图16所示),占用空间只有展开时的1/16;为确保桌案的清洁卫生——整个折叠过程一完毕就应该用装有消毒液的喷雾器喷一下收纳箱两半体(12)之一个的底部四沿,用手纸擦干后把折好的桌案插入;再用喷雾器喷一下收纳箱两半体(12)之另一个的底部四沿,用手纸擦干后使两半体合二为一——完全罩住已折好的桌案;最后关好已回归其原有功能的收纳箱(12)上的插栓和锁扣——使其两半体牢固接合;这样,摆放家里或携带出门就均可安然无忧了。
28.工作原理:现将七次折叠便携式对弈用桌案的使用预备过程简要概述如下:展开第一步,首先把收纳箱(12)的插栓和锁扣打开,把其中一半拿下来开口冲下先放在地面上;然后一只手握住折叠状态的桌案的同时——另一只手握住收纳箱的另一半,与桌案分离后把收纳箱的另一半也开口冲下并列于先行放在地面上的那一半的右侧;随即把折叠状态的桌案放在二者上面(即图16所示的那种状态)——成为展开第一步的预备状态;以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间铰链的枢纽为纵轴把第四模块从左向右翻转180,则第四模块与第三模块间从完全纵向吻合的连接状态转变为横向相邻的连接状态(即图14所示的那种状态)。
29.展开第二步,把桌案从图14所示的那种状态倒置过来——继续置于兼做临时操作平台使用的收纳箱上(呈现图13所示的那种状态),以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间铰链的枢纽为纵轴把第二模块从左向右翻转180度,则第二模块与第一模块间从完全纵向吻合的连接状态转变为横向相邻的连接状态(即图11所示的那种状态);展开第三步,用左手捏住第一模块的外板腿(702)应落地一端中段,右手捏住第二模块的外板腿(702)应落地一端中段;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上方同时适当发力,对称的两个外板腿(702)则在展开过程中把力量传递给相应的两对长牵带(8)的同时倒立起来——对称的两个内板腿(701)则由于长牵带(8)和短牵带(9)的联动提升作用呈现出八字形的斜倒立状态(即图9所示的那种状态);再把双手从不相邻的两个外板腿(702)迅速移向相邻的两个对应呈八字形的内板腿(701)相应的两个外侧——左手从左向右、右手从右向左同时适度发力,直到两内板腿呈现和外板腿一样的直倒立状态(即图8所示的那种状态)。
30.展开第四步,用左手抓住第一模块的揽索(6)、右手抓住第二模块的揽索(6)同时向上拉——则第一模块的2个撑板(5)和第二模块的2个撑板(5)同时被提起,并在揽索(6)的拢合作用下相互抵住——呈现倒“v”字形廊道即山形屋顶状;与2对撑板(5)相应的4个倒“v”形端口——分别与相应的那对内外板腿(7)向里的一面紧密贴合;撑板(5)能维持内外板腿(7)展开状态的横撑作用与长牵带(8)能防止内外板腿(7)展开过度的拢合作用形成一种平衡(即图7所示的那种状态)。
31.展开第五步,把桌案从图7所示的那种状态倒置过来——在脱离临时操作平台后随即使其直接落足于地面(形成图6所示的那种状态);用左手捏住第三模块的外板腿(702)应落地一端中段,右手捏住第四模块的外板腿(702)应落地一端中段;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上方同时适当发力,对称的两个外板腿(702)则在展开过程中把力量传递给相应的两
对长牵带(8)的同时倒立起来——对称的两个内板腿(701)则由于长牵带(8)和短牵带(9)的联动提升作用呈现出八字形的斜倒立状态(即图4所示的那种状态);再使双手从两个外板腿(702)迅速移向相邻的两个对应呈八字形的内板腿(701)相应的两个外侧——左手从左向右、右手从右向左同时适度发力,直到两内板腿呈现和外板腿一样的直倒立状态(即图3所示的那种状态)。
32.展开第六步,用左手抓住第三模块的揽索(6)、右手抓住第四模块的揽索(6),同时向上拉——则第三模块的两个撑板(5)和第四模块的两个撑板(5)同时被提起,并在有弹性的揽索的拢合作用下相互抵住——呈现倒“v”字形廊道即山形屋顶状;与2对撑板(5)相应的4个倒“v”形端口——分别与相应的那对内外板腿(7)向里的一面紧密贴合;撑板(5)能维持内外板腿(7)展开状态的横撑作用与长牵带(8)能防止内外板腿(7)展开过度的拢合作用形成一种平衡(即图2所示的那种状态)。
33.展开第七步,以第一模块和第三模块间的铰链的枢纽为横轴,把倒立着的、部件已呈有效展开状态的、作为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组合体的那个版块向下翻转180度——则与正立着的、部件已呈有效展开状态的、作为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组合体的那个版块形成了工作性对接;如图1所示——无论是作为一、二模块组合体的上版块还是作为三、四模块组合体的下版块均作为完整桌案的一部分得到使用前的有效展现——实际使用前,应把实际投产时增设的第二桌面块(2)和第四桌面块(4)间的插栓和锁扣插牢锁紧,整个桌案也就结构完善、状态平稳、正常无虞、安全可用了;再把起临时操作平台作用的、并列放置的两个收纳箱之半体分别放置在处于预备工作状态之桌案纵向方位的两端斜下方处——娱乐者便可各就其位开始对弈或其他游戏了。
34.至于作为其外溢效应的折叠建筑或其他设施,则必须在此基础上把牵索(10)和揽索(6)全都解开——长牵带(8)即恢复平整而撑板(5)则彻底下垂到与桌面和板腿(7)均呈90度角的状态(相应的撑板和板腿应被设计成纵向两节或多节式可伸缩的结构以便依据环境和需求把设施调整到相应的高度);把撑板(5)与板腿(7)调整到等齐落足地面之状态后,再把相应的插栓锁扣插牢锁紧——使撑板(5)与板腿(7)稳固地接合在一起;然后加之以相应的、更加严格、缜密、精确的——更符合安全和舒适需要的方案实施和技术处理后,方可言之竣工或完善——进而入住或安心使用。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3年10月11日 07:42
    七次折叠技术能在家具和建筑等诸多领域給人类带来新的希望并助力世界科技之进步从而促进中华民族之复兴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