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能耗被动房装修改造专用可拆装窗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56931发布日期:2021-11-18 02:0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低能耗被动房装修改造专用可拆装窗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能耗被动房装修改造专用可拆装窗体构造。


背景技术:

2.目前,被动房窗体存在的问题:超低能耗系统整窗都是由工厂订制完成,不可现场拆装,施工不方便,已竣工高层建筑不便吊装,超低能耗整窗成本巨大,普通窗有热桥的问题。
3.被动房是1987年由德国物理学教授菲斯特通过一系列物理学、生物学、健康学研究制造的一种高度舒适、恒温、恒氧、恒静、恒洁、恒湿的超低能耗住宅,于2011年引进中国;在住建部大力推动之下,为实现习主席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一伟大目标,各省、自治州、直辖市纷纷出台相应政策,节能减排,其中门窗在建筑能耗整体占比近50%;目前中国99%以上的建筑,都未采用被动房系统以及超低能耗被动窗,而且目前市场上的被动窗主要都是以新建建筑物配套用窗,多采用外挂式整窗设计,湖南吉米被动房科技有限公司为响应国家政策,积极研发被动窗在装修改造领域的具体要求,于2019年开始设计专门用于既有建筑装修改造的可拆分式被动房专用窗,并进行多次项目试验、改进,到目前,已进行到第四代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水平,为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将该技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5.(1)工厂订制时间长,一般为40

60天。
6.(2)整窗成本高,一般为2000

4000元/


7.(3)无法自行拆分组装。
8.(4)外挂式安装,为避免热桥,不直接在墙体中间安装。
9.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10.发明一种构造,即坚固,又防水、保温,而且没有热桥:

金属坚固,但不保温

保温材料不坚固

木材保温但不防水

不能有热桥。
11.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
12.发明了一种低成本、耐用,又保温、节能,方便拆分装配施工的普惠性外窗。


技术实现要素:

1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低能耗被动房装修改造专用可拆装窗体构造。
1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低能耗被动房装修改造专用可拆装窗体构造,所述可拆装窗体构造设置有窗体;
15.所述窗体设置在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上,所述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设置在铝材框架上,所述铝材框架设置在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上,所述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设
置在墙体上,所述窗体和铝材框架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和墙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墙体内侧或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室内保温层上部设有装饰面板,所述铝材框架上通过螺钉固定有填充木板,所述墙体上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有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以及铝材框架,所述填充木板与窗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16.进一步,所述窗体采用三玻两腔被动式保温隔热玻璃,达到既可采光,又能保温隔热的效果。
17.进一步,所述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采用聚氨酯防水保温材料,达到保温隔热、防水、防腐的效果。
18.进一步,所述铝材框架采用铝型材,达到防水、防腐、支撑、固定的效果,再通过一系列设计,达到保温无热桥的效果。
19.进一步,所述密封结构采用耐候ms防水气密性密封胶,多重保护,确保无渗漏与气密效果。
20.进一步,所述装饰面板采用隔热保温材料,达到保温、美观、断热桥的效果。
21.进一步,所述室内或室外设置保温层。
22.进一步,所述填充木板采用保温隔热木板,防止内倒,且能保温,无热桥的效果。
23.进一步,所述螺钉采用不锈钢材质,达到防锈、固定的效果。
24.进一步,所述膨胀螺栓采用不锈钢材质,达到防锈、固定的效果。
25.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26.本发明解决了当前被动窗不可拆分,现场安装大型整窗难度大,入户难,吊装施工不便,成本巨大的相关问题;本发明在不破坏原有窗洞的情况下,该构造能达到防水、保温、隔热、无热桥、高气密性、低成本的功能。
2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进一步包括:
28.可拆装窗体构造设置有窗体;窗体设置在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上,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设置在铝材框架上,所述铝材框架设置在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上,所述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设置在墙体上,所述窗体和铝材框架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和墙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墙体内侧或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室内保温层上部设有装饰面板,所述铝材框架上通过螺钉固定有填充木板,所述墙体上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有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以及铝材框架,所述填充木板与窗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本发明解决了当前被动窗不可拆分,现场安装大型整窗难度大,入户难,吊装施工不便,成本巨大的相关问题;本发明在不破坏原有窗洞的情况下,该构造能达到防水、保温、隔热、无热桥、高气密性、低成本的功能。可直接在墙体中间安装,更稳固,更方便,无热桥。可拆分安装,更方便。无需工厂订制,降低使用成本。已经在多个改造装修与别墅项目中使用,效果很好。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拆装窗体构造示意图。
30.图中:(a)内保温墙体;(b)外保温墙体。
3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拆装窗体构安装流程图。
3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拆装窗体构设计流程图。
33.图中:1、窗体;2、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3、铝材框架;4、墙体;5、密封结构;6、装饰面板;7、室内保温层;8、填充木板;9、螺钉;10、膨胀螺栓。
3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保温墙体热传导原理。
3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保温墙体热传导原理。
3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保温墙体热传导原理。
3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保温墙体热传导原理。
3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框体支撑中铝材框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0.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低能耗被动房装修改造专用可拆装窗体构造,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41.如图1(图1(a)内保温墙体;图1(b)外保温墙体)所示,一种超低能耗被动房装修改造专用可拆装窗体构造,所述可拆装窗体构造设置有窗体1;
42.所述窗体1设置在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2上,所述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2设置在铝材框架3上,所述铝材框架3设置在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2上,所述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2设置在墙体4上,所述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2和墙体4之间设有密封结构5,所述窗体1和铝材框架3之间设有密封结构5,所述墙体4内侧或外侧设置有保温层7,所述室内保温层7上部设有装饰面板6,所述铝材框架3上通过螺钉9固定有填充木板8,所述墙体4上通过膨胀螺栓10固定有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2以及铝材框架3,所述填充木板8与窗体1之间设有密封结构5。
43.优选地,所述窗体1采用三玻两腔被动式保温隔热玻璃,达到既可采光,又能保温隔热的效果。
44.所述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2采用聚氨酯防水保温材料,达到保温隔热、防水、防腐的效果。
45.所述铝材框架3采用铝型材,达到防水、防腐、支撑、固定的效果。
46.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5采用耐候ms防水气密性密封胶,多重保护,确保无渗漏与气密效果。
47.所述装饰面板6采用隔热保温材料,达到保温、美观、断热桥的效果。
48.优选地,所述室内保温层7采用保温隔热木板。
49.所述填充木板8采用保温隔热木板,防止内倒,且能保温,无热桥的效果。
50.所述螺钉9采用不锈钢材质,达到防锈、固定的效果。
51.所述膨胀螺栓10采用不锈钢材质,达到防锈、固定的效果。
52.如图2所示,一种超低能耗被动房装修改造专用可拆装窗体构造的安装流程如下:
53.s101:安装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2;
54.s102:安装铝材框架3,用膨胀螺栓10固定;
55.s103:安装防水承重聚氨酯保温板2;
56.s104:安装窗体1;
57.s105:安装填充木板8,并用螺钉9固定;
58.s106:安装室内保温层7;
59.s107:安装密封结构5;
60.s108:安装装饰面板6。
61.如图3所示,一种超低能耗被动房装修改造专用可拆装窗体构造的设计流程如下:
62.s201:无热桥设计;
63.s202:整体多重防水设计;
64.s203:可拆分现场安装设计;
65.s204:高效隔热保温设计;
66.s205:气密性设计;
67.s206:耐久性、防腐性设计。
68.在本发明中,采用三玻两腔的玻璃;外框采用铝型材;不间断保温隔热层(无热桥)采用木材+其他墙体保温材料;防水采用ms密封胶;联结、固定采用焊接与不锈钢螺钉、不锈钢膨胀螺栓。
69.本发明通过不间断保温隔热层(无热桥)阻止热传导,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通过防水密封胶,达到防水、防腐,气密的效果。通过金属铝型材,达到防火、防水、坚固、支撑的效果。通过3层玻璃,两个空腔,充惰性气体,贴隔热膜,达到保温,隔热且透光的效果。通过以上4种方法组合,达到保温、隔热、采光、防水、气密、坚固的整体效果。
70.下面结合应用例对本发明积极效果作进一步描述。
71.本发明应用于某市被动房民宿装修项目;应用于某市合能
·
枫丹丽舍4栋2单元29层被动房住宅装修项目;应用于某市同升湖别墅区a840被动房别墅装修项目(项目在建);
72.原理:热传导示意中,如图4内保温墙体热传导原理。如图5外保温墙体热传导原理。
73.防水原理中,如图6内保温墙体热传导原理。如图7外保温墙体热传导原理。
74.框体支撑中,如图8铝材框架连接示意图。
7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