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清洁机器人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液组件、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2.目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扫地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普通家庭生活的一员,不仅分担了家务劳动,也增添了一些家庭生活乐趣。
3.但是,扫地机器人在清洁工作时,扫地机器人上的污水箱或维护扫地机器人的基站的基站污水箱总会留下大量的杂渍或污渍,需要清理。一般操作是靠人工定期开箱并手动清洗,污渍或杂渍时间久了不易清洗干净,而且人工清洗费时费力,浪费大量水资源,工作效率低,清洗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液组件,旨在解决如何使清洁设备的污水箱实现自动清洗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储液组件,应用于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包括机器主体,所述清洁设备具有吸取液体的吸液口,所述储液组件包括连接所述机器主体的储液箱以及连接所述储液箱的清洁结构,所述储液箱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吸液口流体连通,所述清洁结构设有于所述进液口处承接所述液体的布水流道,所述清洁结构设有连通所述布水流道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储液箱内,所述出水口构造为能够朝所述储液箱的内壁注液。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具有至少两周向设置的出水孔,各所述出水孔朝向所述储液箱的内壁注液。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结构位于所述储液箱的顶部,各所述出水孔沿周向环绕成能够呈水帘状出水的出水口,以使所述清洁结构工作时,所述出水口朝所述储液箱的周壁注液。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结构位于所述储液箱内并沿所述储液箱的周向布置,所述出水口开设有多个,各所述出水口均连通所述布水流道,且绕所述储液箱的周向间隔设置。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结构包括多根均设有布水流道的布水管,各所述布水管沿所述储液箱的周向布置并依次首尾连连接,且各布水流道依次连通,各所述布水管上均间隔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进液口连通其中一所述布水管。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箱包括配置为储存所述液体的清水箱以及连接所述清水箱并配置为储存污水的污水箱,所述清水箱连通所述进液口,所述清洁结构位于所述污水箱内。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箱与所述清水箱上下层叠设置,所述清洁结构位于所
述污水箱内且位于所述污水箱的顶部。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结构为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于所述储液箱内,使得所述储液箱分隔成所述清水箱和所述污水箱,所述出水口流体连通所述污水箱和所述清水箱;
13.所述储液箱活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具有处于第一位置的密封状态和处于第二位置的打开状态,当所述密封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板密封盖合所述出水口,使得所述清水箱与所述污水箱相互独立,当所述密封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清水箱与所述污水箱保持流体连通。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水箱与所述污水箱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开设有通孔,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盖板,所述通孔构造为连通所述布水流道和所述清水箱,所述盖板可移动的密封盖合或打开所述通孔。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开设有多个,所述盖板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适配,且一一对应设置。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箱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污水箱的底部。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污口设有排污盖,所述排污盖可移动的密封盖合所述排污口。
18.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基站,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储液组件。
19.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储液组件。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储液组件安装于清洁机器人或基站,清洁机器人或基站将吸取的液体通过进液口流入布水流道,再通过出水口将液体喷射至储液箱的内壁。从而使得清洁机器人或基站的在作业时,可以自动清理储液箱,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直接使用清洁机器人或基站所吸取的液体,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液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23.图2是图1的污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2的清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2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8.100、储液组件;10、储液箱;11、清水箱;12、污水箱;111、清水腔;121、污水腔;122、排污盖;32、水箱盖;31、第一隔板;21、进水管;22、高压喷头;40、清洁结构;41、布水管;42、出水口;200、基站;300、清洁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0.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请参阅图1及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液组件100,应用于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包括机器主体201,所述清洁设备具有吸取液体的吸液口。可选地,清洁设备可以是清洁机器人或维护清洁机器人的基站。
32.可选地,基站300可以对清洁机器人200进行集污、集尘、注水等维护,还可以对清洁机器人进行充电等维护。
33.可选地,清洁机器人可以是扫地清洁机器人、扫拖一体式清洁机器人、洗地清洁机器人、擦地清洁机器人等其中任意一种,在此不作限定。
34.可选地,清洁机器人的吸液口为吸挤压拖布出来污水的口,基站的吸液口为吸洗拖布后产生的污水的口。
35.请参阅图4,可选地,储液组件100包括连接机器主体201的储液箱10以及连接储液箱10的清洁结构40。可选地,储液箱10设有储液腔,储液腔内可以储存清水、消毒水等液体,也可以储存污水。储液箱10设有进液口,进液口与吸液口流体连通。清洁结构40设有于进液口处承接液体的布水流道。可以理解的是,清洁机器人或基站吸取的液体可以通过进液口而进入清洁结构40的布水流道。清洁结构40设有连通布水流道的出水口42,出水口42位于储液箱10内,出水口42构造为朝储液箱10的内壁注液,其中,注液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朝储液箱10的内壁喷射液体或导流液体至储液箱10的内壁。
36.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储液组件100安装于清洁机器人或基站,清洁机器人或基站将吸取的液体通过进液口流入布水流道,再通过出水口42将液体喷射至储液箱10的内壁。从而使得清洁机器人或基站的在作业时,可以自动清理储液箱10,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直接使用清洁机器人或基站所吸取的液体,节约了资源。
37.可选地,进液口处设有进水管21,进水管21可以直接连通外部的水源。
38.可选地,进液口处还设有高压喷头22,以将液体高压注入布水流道。
39.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水口42具有至少两周向设置的出水孔,各所述出水孔朝向储液箱10的内壁注液。两出水孔可以是沿清洁结构40的周向布置,即清洁结构40包括主体,两出水孔沿清洁结构40的主体的周向布置。其中清洁结构40的主体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方形中的一种。可选地,两出水孔还可以沿储液箱10的周向布置。
40.可选地,出水口42呈环状的出水槽设置,出水槽可以沿储液箱10的四周延伸,从而
使布水流道的液体,可以向储液箱10的四周喷射,提高清洁的效率。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结构40位于储液箱10的顶部,各所述出水孔沿周向环绕成能够呈水帘状出水的出水口42,以使清洁结构40工作时,出水口42朝储液箱10的周壁注液。
42.可选地,环绕的出水孔可以是都朝向储液箱10的四壁进行喷射液体或导流液体,或也可以是朝向储液箱10的顶壁、底壁或周壁以喷射或流动方式进行注水,以在储液箱10内形成环绕出水并流经储液箱10的周壁即可。从而使水帘状的注液方式全面冲洗储液腔的内壁,提高储液腔内壁的清洗质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结构40位于储液箱10内并沿储液箱10的周向布置,出水口42开设有多个,各出水口42均连通布水流道,且绕储液箱10的周向间隔设置。
43.可选地,各出水口42之间等间距设置,从而于储液腔的腔壁上使液体形成水帘。
44.可选地,各出水口42之间非等间距设置,且距离进液口越远的位置,出水口42之间的间距越小,从而使储液腔的内壁布水量相同,即离进液口近的出水口42出水量大,而离进液口远的出水口42出水量少,通过在进液口的远端密布出水口42,从而保证储液腔的腔壁上形成均布的水帘,保持对储液腔腔壁同等力度的冲刷力。
45.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结构40包括多根开设有布水流道的布水管41,各布水管41沿储液箱10的周向布置并依次首尾连接,且各布水流道依次连通,各布水管41上均间隔设有多个出水口42,进液口连通其中一布水管41。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布水管41设置有四根,各布水流道依次连通,储液腔的横截面形状与布水管41的数量适配,使各储液腔的腔壁均对应设置有一布水管41,各布水管41于对应的储液腔的腔壁上均形成水帘,以全面洗刷对应的腔壁,且首尾连接的多根布水管41可以对储液腔进行全面清洗。
46.在一个实施例中,储液箱10包括配置为储存液体的清水箱11以及连接清水箱11并配置为储存污水的污水箱12,清水箱11连通进液口,清洁结构40位于污水箱12内。可选地,清水箱11的清水可以进入布水流道,从而对污水箱12进行自动冲洗和清洁。
47.可选地,储液腔包括储存清水的清水腔111,以及储存污水的污水腔121,清水腔111设于清水箱11,而污水腔121设于污水箱12。
48.可选地,清水箱11的顶部还设有水箱盖32。
49.在一个实施例中,污水箱12与清水箱11上下层叠设置,清洁结构40位于污水箱12内且位于污水箱12的顶部。可选地,清水箱11位于污水箱12和清洁结构40的上方,从而清水箱11内的清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进入布水流道,提高布水流道进水的便利性;而且清水箱11和污水箱12上下相邻设置,可以缩减连接清水箱11和清洁结构40的管路,节约安装空间和成本,充分利用清洁设备的内部空间,有利于清洁设备结构的紧凑化,而且清水箱11和污水箱12的上下位设置,也便于清水箱11和污水箱12的组装和安装。
50.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结构40为第一隔板31,所述第一隔板31设于所述储液箱10内,使得所述储液箱10分隔成所述清水箱11和所述污水箱12,所述出水口42流体连通所述污水箱12和所述清水箱11。
51.可选地,所述储液箱10活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具有处于第一位置的密封状态和处于第二位置的打开状态,当所述密封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板密封盖合所述出水口42,使得所述清水箱11与所述污水箱12相互独立,当所述密封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清水箱11与所述污水箱12保持流体连通。
52.可以理解的是,密封板可以设置在清水箱11或污水箱12内,并转动连接第一隔板31。密封板处于第一位置的密封状态时,密封板密封盖合出水口42;密封板相对出水口42转动预定角度且密封板处于第二位置的打开状态时,密封板与出水口42呈错位设置,从而使清水箱11与污水箱12保持流体连通。
53.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水箱11与污水箱12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开设有通孔,对应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盖板,通孔配置为连通布水流道和清水箱11,盖板可移动的密封盖合通孔。
54.可选地,盖板可以在驱动器的驱动下盖合或打开通孔,在需要清水箱11连通布水流道时,驱动器驱动盖板移动,从而打开通孔。否则,驱动器驱动盖板密封盖合通孔,从而阻断清水箱11和布水流道的连通。
55.可选地,直接通过在清水箱11和污水箱12之间的第二隔板上开设通孔,清水箱11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经通孔而流入清洁结构40,再经出水口42而流动至污水腔121的腔壁,使清洁结构40的注水效率高,结构简单,且缩减了管路结构,充分利用了清洁机器人或基站的空间。
56.在一个实施例中,通孔开设有多个,盖板的数量与通孔的数量适配,且一一对应设置。
57.在一个实施例中,污水箱12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位于污水箱12的底部。通过排污口,可以使清洁后的液体流出污水箱12。
58.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污口设有排污盖122,排污盖122可移动的密封盖合排污口。
59.请参阅图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其包括储液组件100。
60.请参阅图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其包括储液组件100。
6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