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站立辅助装置的座椅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26017发布日期:2022-06-01 01:1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具有站立辅助装置的座椅家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具有站立辅助装置的座椅家具。


背景技术:

2.具有站立辅助装置的扶手椅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用远程控制器或控制按钮来使扶手椅升高并向前移动,以使主人可以容易地从座垫上起身。该功能在背部特别柔和,因为在站起来时不需要突然用力。然而,该机构也可以使人坐下得特别轻柔舒适。
3.这种扶手椅通常设计成所谓的放松扶手椅,该放松扶手椅还提供有伸出搁脚板和向后倾斜靠背的可能性。多个致动器通常用于实现座椅家具的各种位置。然而,为了降低电气费用,也提出仅用一个致动器来执行站立辅助装置、搁脚板的伸出以及座椅/靠背调节机构的致动。
4.例如,从de 20 2019 100 213 u1已知的相对应的扶手椅。致动器在第一方向上的激活致动站立辅助装置。在另一方面,如果从直立基础位置开始在第二方向上致动致动器,则一方面伸出搁脚板,并且将座椅和靠背调节到斜靠位置。
5.从实践中也已知有机械式的和马达驱动式的长椅,其允许从基础位置向后倾斜,从而使脚部区域升高而头部区域降低。在倾斜位置中,头部可以大致处于脚部的水平,甚至可以处于身体的最低位置。这种体位也称为特伦德伦堡体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


技术实现要素:

6.从这点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座椅家具的舒适性,而不必提供附加的致动器。
7.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以下特征的一件座椅家具来实现:
8.a.座椅,
9.b.靠背,该靠背具有一体式或单独的头枕,
10.c.座椅-靠背调节机构,该座椅-靠背调节机构用于将座椅和靠背从直立初始位置调节到斜靠位置,
11.d.搁脚板,该搁脚板具有用于伸出和收回搁脚板的搁脚板调节机构,
12.e.基部框架,该基部框架用于在站立表面上支撑座椅家具,其中基部框架包括用于倾斜座椅家具的倾斜机构,
13.f.站立辅助装置,该站立辅助装置用于将座椅和靠背从直立初始位置升高到升高位置,
14.g.致动器,该致动器用于致动座椅-靠背调节机构、搁脚板调节机构、倾斜机构和站立辅助装置,其中
15.g1.-从直立初始位置开始,致动器在第一方向上的致动激活站立辅助装置,
16.g2.-从直立初始位置开始,致动器在第二(相反的)方向上的致动激活搁脚板调节机构以伸出搁脚板,并激活座椅-靠背调节机构以将座椅和靠背调节至斜靠位置,以及
17.g3.-从斜靠位置开始,致动器在第二方向上的进一步致动导致倾斜机构的致动,该倾斜机构用于将座椅和靠背倾斜到倾斜位置,倾斜机构导致搁脚板相对于站立表面升高而靠背相对于站立表面降低。
18.在倾斜位置的附加装置中,座椅家具从斜靠位置进一步向后倾斜,该附加装置是通过倾斜机构联接到座椅家具的基部框架来实现的。
19.座椅家具的直立基础位置应理解为是座椅基本上是水平定向的位置,即相对于水平面成0
°
+/-10
°
的角度。靠背基本上是垂直的或与垂直面成0
°
+/-10
°
的角度对齐。
20.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升高位置应理解为是至少座椅的后部区域升高的位置,从而产生略微向前倾斜的座椅表面。座椅和靠背之间的角度在直立基础位置和升高位置之间基本上保持不变。在升高位置中,座椅基本上具有相对于水平面成25
°
+/-20
°
范围内的角度。
21.座椅家具的斜靠位置的特点一方面在于伸出的搁脚板和向后倾斜的靠背。座椅的前部区域优选地布置成略高于直立基础位置。在斜靠位置中,与直立基础位置相比,座椅和靠背表面之间的角度尤其增大。座椅和靠背之间的角度在120
°
+/-20
°
的斜靠位置被认为是尤其令人愉快的。
22.与斜靠位置相比,倾斜位置的主要特点在于,搁脚板与站立表面的距离更大,而靠背与站立表面的距离则更小。倾斜位置促进血液循环和下肢部液体积聚的分解。也可以可选地规定,在倾斜位置中,搁脚板和站立表面之间的距离大约等于或大于靠背和站立表面之间的距离,以进一步增强该效果。
23.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24.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倾斜机构的进一步特点在于,当座椅和靠背倾斜到倾斜位置时,座椅和靠背之间的角度保持不变。因此,感觉特别舒适的座椅和靠背之间的角度可以维持在斜靠位置。使得当座椅和靠背倾斜到倾斜位置时,座椅和靠背之间的角度保持不变,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可具有止动元件,该止动元件阻止靠背相对于座椅在斜靠位置和倾斜位置之间的进一步旋转。
25.为了实现倾斜移动,座椅家具的基部框架可具有绕横向轴线彼此铰接地连接的第一框架部件和第二框架部件,倾斜机构设计成用于第一框架部件和第二框架部件绕横向轴线的相对调节。
26.当致动器设计成线性致动器时,调节座椅家具的可能性特别简单,该线性致动器的第一端联接到基部框架,而其第二端则联接到座椅。基部框架可具有可旋转安装的轴,该轴横向伸出至座椅家具,致动器的第一端联接到轴以使该轴旋转。
27.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当致动器在第一方向上致动时,轴旋转至第一止动件,该第一止动件阻止轴的进一步旋转,使得致动器在第一方向上的进一步致动激活站立辅助装置,以将座椅和靠背升高到升高位置。此外,可设有第二止动件,该第二止动件连接到座椅或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当致动器在第二方向上致动时,该第二止动件在主动接触轴的情况下阻止轴的进一步旋转,由此通过进一步的致动触发座椅和靠背在倾斜位置中的调节。
28.倾斜机构具有至少一个杠杆连杆,该杠杆连杆的一端不可旋转地附连到轴,而其另一端则铰接地联接到基部框架的第二框架部件,从斜靠位置开始,致动器在第二方向上的进一步致动导致轴的旋转以及由此产生的第一框架部件和第二框架部件绕横向轴线的
相对调节。至少一个杠杆连杆可具有第一致动杠杆和第二致动杠杆,第一致动杠杆在一端上不可旋转地附连到轴,该轴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框架部件上,且该第一致动杠杆在其另一端上铰接地联接到第二致动杠杆,该第二致动杠杆又铰接地连接到基部框架的第二框架部件。
29.根据基部框架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框架部件可具有两个前支撑脚、两个后支撑脚和两个后站立辊,在升高位置、直立基础位置和斜靠位置中,该基部框架支撑在第一框架部件l4的前支撑脚和后支撑辊上。第二框架部件具有在倾斜位置中使用的前站立辊,在该倾斜位置中,基部框架支撑在第二框架部件的前站立辊以及位于站立表面上的第一框架部件的后支撑脚上。后支撑脚确保座椅家具牢固地固定,而前站立辊在倾斜过程中在站立表面上滚动,因此能够缩短第二框架部件的前站立辊与第一框架部件的后支撑脚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两个框架部件相对彼此调节。
30.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设想,基部框架支撑在第二框架部件的前站立辊和第一框架部件的后站立辊的中间位置上,从而使座椅家具能够容易地移动。该中间位置是适宜的位置,该中间位置可通过远程控制器或操作按钮单独地接近,然后可使用该远程控制器或操作按钮在房间内调节座椅家具。
31.根据基部框架的替代实施例,也可省略第一框架部件上的站立辊,从而使得在升高位置、直立基础位置和斜靠位置中,基部框架支撑在第一框架部件的前后支撑脚上,并且在倾斜位置中,基部框架在第二框架部件的前站立辊和第一框架部件的后支撑脚上。
附图说明
32.参考以下描述和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33.在附图中:
34.图1是处于直立基础位置的座椅家具的示意性侧视图,
35.图2是处于升高的基础位置(激活的站立辅助装置)的座椅家具的示意性侧视图,
36.图3是处于搁脚板伸出的位置的座椅家具的示意性侧视图,
37.图4是处于斜靠位置的座椅家具的示意性侧视图,
38.图5是处于倾斜位置的座椅家具的示意性侧视图,
39.图6是基部框架的前部区域的三维详细视图,
40.图7a是在座椅和处于斜靠位置的靠背的调节过程中基部框架的回转框架的侧视图,
41.图7b是图7a的三维视图,
42.图8a是在站立辅助装置的致动过程中基部框架的回转框架的侧视图,
43.图8b是图8a的三维视图,
44.图9是座椅家具的后部件的三维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45.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件座椅家具,该座椅家具处于其直立基础位置。基本上只示出了机械结构,以便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特别地省略了衬垫和侧承梁。座椅家具具有座椅1、靠背2和搁脚板3。此外,设有基部框架4,该基部框架4用于将座椅家具支撑在站立
表面5上。
46.通过在第一(旋转)方向上致动致动器6,激活站立辅助装置7,以将座椅1和靠背2从图1所示的直立基础位置升高到图2所示的升高位置。如果从根据图1的直立基础位置开始,在第二相反(旋转)方向上致动致动器6,则激活搁脚板调节机构8,以将搁脚板3延伸到图3所示的位置。座椅1的前端也可能略微升高。致动器6在第二方向上的进一步致动激活座椅调节机构91和靠背调节机构92,从而将座椅1和靠背2调节到图4所示的斜靠位置。
47.从图4所示的斜靠位置开始,致动器6在第二方向上的进一步致动导致倾斜机构10的致动,由此将座椅1和靠背2倾斜到图5所示的倾斜位置。倾斜机构10使搁脚板3升高,并使与靠背2成一体式或单独的头枕21相对于站立表面5降低。
48.下面参考图4、5和6更详细地描述基部框架4。该基部框架4基本上由绕横向轴线43彼此铰接地连接的第一框架部件41和第二框架部件42组成。基部框架4还具有紧固凸缘44,该紧固凸缘44固定地布置在第一框架部件41的中心区域中并从站立表面5向上伸出。
49.此外,第一框架部件41设有两个前支撑脚45、两个后支撑脚46、两个后站立辊47,在升起位置、直立基础位置和斜靠位置中,基部框架4支撑在第一框架部件的前支撑脚45和后站立辊47上。在另一方面,第二框架部件42仅具有前站立辊48,该前站立辊48仅在倾斜过程中使用,从而在根据图5的倾斜位置中,基部框架支撑在第二框架部件42的前站立辊48以及位于站立区域5上的第一框架部件41的后支撑脚46上。因此,第一框架部件41的后站立辊47紧固在位于第一框架部件41上的前支撑脚45和后支撑脚46之间。后支撑脚46限定了座椅家具在倾斜过程中向后倾斜的枢轴点。在倾斜过程中,第二框架部件42的前站立辊48在站立表面5上滚动。
50.基部框架4还具有回转框架49,该回转框架49在图7a至8b中更详细地示出。该回转框架49基本上由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向回转杆491、492组成,该侧向回转杆在一端绕第一框架部件41的安装凸缘44上的公共铰接轴线497铰转。在中心区域中,两个回转杠杆491、492通过横向构件494彼此连接。在与铰接轴线497相对的回转杠杆491,492的端部,横向伸出至枢轴杠杆491、492的轴493可旋转地铰转,在该轴493上,联接臂495大致上可旋转地附连在中部。
51.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致动器6设计成具有螺母62的线性马达,该螺母62通过主轴61可线性地调节。在致动器6马达侧的端部设有联接孔眼63,通过该联接孔眼63,致动器6绕第二铰接轴线498铰接地连接到联接臂495。螺母62通过连接元件11联接到座椅1。
52.根据图1至图5的各种位置都是通过沿主轴61移动螺母62来实现的。换句话说,座椅装置的每个位置是由联接孔眼63或第二接头轴线498与螺母62之间的特征距离限定的。通过致动致动器6,螺母62可沿主轴61移动到与联接孔眼63分别期望的距离,其中椅子呈现出分配给该距离的位置。当致动器在旋转的第一方向上旋转时,联接孔眼63与螺母62之间的距离缩短,而在相反的旋转的第二方向上的激活则加大了距离。
53.在直立基础位置,螺母62位于主轴61上的中心位置,其中螺母62与联接孔眼63的距离为a1。如果致动器6在第一方向(主轴61的旋转方向)上致动,则螺母62在联接孔眼63的方向上移动,从而缩短联接孔眼63和螺母62之间的距离。这又会激活站立辅助装置,使得座椅1和靠背2移动到根据图2的升高位置。在该位置,螺母62与联接孔眼23之间的距离仅为a0。在该致动器6的致动过程中,螺母62通过连接元件11与座椅1的连接起到支座的作用,使
得在箭头499(图7a)方向上的拉伸力作用在联接孔眼63区域中的联接臂495上。在联接臂495不可旋转地连接到轴493之后,该拉伸力使轴493顺时针旋转,直到不可旋转地连接到轴493的两个第一致动杠杆101与第一止动件500接触并阻止轴493进一步旋转(图7a和7b)为止。
54.根据图2的站立辅助装置7基本上由两个提升杆71和回转框架49构成。为此目的,两个提升杆71在下端同样铰转到基部框架4的两个侧向紧固凸缘44,以便该提升杆71绕第三铰接轴线72可枢转。每个提升杆71的上端均绕第四铰转轴线73铰转到侧向联接元件12。第一联接元件12侧向牢固地连接到座椅1或相关联的座椅框架。在回转框架49绕第一铰接轴线497可旋转并且在另一方面通过联接臂495连接到致动器6之后,在箭头499方向上的拉伸力使杠杆连杆71和回转框架49绕第三铰接轴线72或第一铰接轴线497枢转,直到达到根据图2的联接孔眼63与螺母62之间的最短距离a0为止。与根据图1的直立基础位置相比,座椅1和靠背2处于升高位置,在该升高位置,座椅1和靠背2也同样地向前倾斜以便于站立或坐下。如果从根据图2的升高位置开始,在第二个相反方向上致动致动器6,则座椅家具首先再次呈现根据图1的直立基础位置。
55.从根据图1的直立基础位置开始,马达6在第二方向上的进一步致动导致在螺母62和联接孔眼63之间的距离增加的意义上螺母62的进一步位移,进而首先致动搁脚板调节机构8使搁脚板3伸出。搁脚板调节机构例如以剪式机构的方式设计。借助于搁脚板调节机构8来实施搁脚板3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且最终基于的事实是,座椅1至少向后移动且搁脚板调节机构8连接到座椅1或导致搁脚板3伸出的座椅调节机构91。当搁脚板3伸出时,座椅1和靠背2之间的角度几乎没有变化或根本没有变化。
56.靠背2通过靠背调节机构92联接到座椅和座椅调节机构91。在靠背调节机构92的区域中设有弹簧元件921,当致动器从根据图1的直立基础位置激活到根据图4的斜靠位置时,弹簧元件921首先仅伸出搁脚板3并尚未相对于座椅1调节靠背2。只有当搁脚板3伸出且致动器6进一步致动时,靠背2才会抵抗弹簧元件921的力而进行调节,因为座椅1和靠背2之间的角度由靠背调节机构92增加。此外,座椅1的前部区域可以升高。
57.因此,从根据图4的斜靠位置开始,在增加螺母62和联接孔眼63之间距离的意义上,致动器的进一步致动不会导致靠背2相对于座椅1任何的进一步倾斜,靠背调节机构具有止动元件922(图9),该止动元件922阻止靠背2相对于座椅1在根据图4的斜靠位置和根据图5的倾斜位置之间的进一步旋转。止动元件922现在使止动元件6在箭头501的方向上对联接臂495施加压缩力,使得轴493在图8a中逆时针旋转。
58.通过该逆时针旋转运动触发倾斜机构10,该倾斜机构10包括第一致动杠杆101和第二致动杠杆102,该第一致动杠杆101和第二致动杠杆102各自位于座椅家具的两侧。两个第一致动杠杆101各自在一端不可旋转地连接到回转框架49的轴493。第一致动杠杆101的另一端铰接地连接第二致动杠杆102,该第二致动杠杆102又在其另一端铰接地连接到第二框架部件42,具体是在该第二框架部件42远离前站立辊48的一端。然后,轴493的逆时针旋转导致第一框架部件41相对于第二框架部件42绕横向轴线43相对调节,两个框架部件41、42形成x形状(图5)。第一框架部件41支撑在站立表面5上的后支撑脚46上并形成倾斜轴线,座椅家具绕该倾斜轴线倾斜。在倾斜过程中,第二框架部件的前站立辊48在站立表面5上滚动,这意味着后(静止)支撑脚46和前站立辊48之间的距离缩短。从根据图4的斜靠位置开
始,在倾斜过程中,搁脚板3、座椅1和靠背2作为一个单元向后倾斜,使得搁脚板3相对于站立表面5升高,而头枕21相对于站立表面5降低。
59.如果马达在其旋转方向上反转,则从根据图5的倾斜位置开始,首先达到根据图4的斜靠位置,然后收回搁脚板3并再次达到直立基础位置。
60.如果在无人加载的情况下调节座椅家具,则在靠背2相对于座椅1倾斜之前,弹簧元件921可以使轴493在箭头501的方向上旋转。为了防止致动器6将轴493旋转超过最大旋转位置而损坏马达,第二止动件13可设在座椅1或座椅调节机构91上或设在另一个适当点(图6),该第二止动件13阻止轴493的旋转,直到座椅家具达到图4所示的斜靠位置为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