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清洗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19739发布日期:2022-04-13 12:5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清洗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清洗电饭煲。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饭煲为了实现米饭的不沾效果,会在内胆内表面设置一层不沾涂层,但是这种不沾涂层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寿命有限,受高温或者剐蹭易脱落,进而无法长久实现内胆的不沾效果,且脱落的涂层容易混入米饭中被人误食,影响人体健康,涂层脱落后,将露出内胆的基底,使得烹饪过程中基底直接暴露在高温高湿等的烹饪环境中,影响食品卫生安全,因此当涂层脱落时,内胆不适宜继续使用。而内胆使用无涂层制作时(如内胆内表面使用不锈钢),又容易出现米饭粘锅,盛饭时饭勺不易铲掉内胆表面粘接的米饭问题。
3.目前有公开一些通过对内胆的冷却来实现不沾的电饭煲,而不用设置涂层,但其防粘效果不好,由于无法对内胆完成均匀的冷却,导致还是有一些地方出现粘锅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清洗电饭煲,以解决电饭煲无涂层不沾效果差的问题。
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易清洗电饭煲,包括煲体、煲盖、用于烹饪米饭的内胆、加热装置、冷却风扇,所述煲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内胆置于容置腔内且位于加热装置上,煲盖扣合封闭容置腔与内胆形成烹饪腔,所述煲体包括设有进风口的保温内罩,所述冷却风扇设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内胆外侧壁与保温内罩内壁之间具有保温间隙,所述进风口设有朝向内胆下部用以降低冷风进入保温间隙风阻的入风角度,所述进风口进入的冷风自下而上的环绕内胆循环冷却内胆下部,内胆下部接触米饭的部分冷却降温,米饭内水汽向内胆下部接触米饭部分的内壁凝结形成冷凝水,冷凝水浸润与内胆内壁贴合的米饭。
7.上述易清洗电饭煲,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8.所述煲盖和煲体的结合处设有第一排风口,所述冷风冷却所述内胆后,经所述第一排风口排出。
9.所述入风角度为10-20度之间,所述入风角度为进风方向和保温内罩的竖直方向间的夹角。
10.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导风片和导风通道,所述导风片使得所述进风口的进入保温间隙的冷风具有入风角度。
11.所述导风片具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由所述冷却风扇一侧向所述保温间隙一侧呈弧形延伸设置。
12.所述导风片具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由所述冷却风扇一侧向所述保温间隙一侧呈弧形延伸设置。
13.所述导风通道包括冷风向所述内胆的侧壁进行送风的第一导风通道,和冷风向保温间隙进行送风的第二导风通道。
14.所述内胆下部的外侧壁具有弧状侧壁和平状底壁,所述内胆下部的内侧壁对应所述弧状侧壁和平行底壁的部分为球状内壁。
15.所述内胆下部具有内外壁均水平设置的平底部,所述平底部的内壁的表面积小于其外壁的表面积。
16.所述内胆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凹槽或凸起。
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8.冷却风扇工作,通过进风口吸入冷风,朝向容置腔内送风,进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煲体的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使得进风口设有朝向内胆下部用以降低冷风进入保温间隙风阻的入风角度,呈一定入风角度的冷风进入保温间隙后,冷风自上而下的环绕内胆循环冷却内胆下部。当内胆内有烹饪好的米饭时,米饭中的高温水汽将在内胆下部接触米饭的部分内壁凝结,冷凝形成的冷凝水浸润与内胆内壁贴合的米饭,此时冷却后内胆内外温差外低内高,即由外至内,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得以在接触米饭的部分内壁持续有冷凝水来浸润米饭,以此避免不沾,方便清洗。
19.在形成冷凝水时,现有的冷却风扇的气流难以均匀的作用于内胆下部,使得接触米饭的各部分内壁都能维持冷凝水的存在,致使不沾效果不佳。
20.一定的入风角度,使得冷风先下后上环绕内胆下部,使得气流主要在竖直方向上流动,而不是水平方向上,从竖直方向冷风先下后上的路径上来看,当进风口吹出的气流向下运动时,由于表面积的逐渐减小而形成汇聚效应,气流向上运动时表面积逐渐增大而形成扩散效应,汇聚效应使得冷气在与内胆接触时,先接触面积大,后接触面积小,进而使得冷风能够在相对更冷时有大接触面积而吸收更多热量,以便在汇聚后在相对更热时有小接触面积而吸收更低的热量,避免在汇聚处由于冷气过冷而使得其在小接触面积处热量吸收过多,进而导致接触米饭的各部分冷凝水形成不均的问题;当经过汇聚效应过后,冷风已升温,在此基础上,再向上扩散流动时,将不会在小接触面积处吸热较多,造成冷却不均的问题,因此具有良好的无涂层不沾效果。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电饭煲的剖视图;
23.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电饭煲开盖状态图;
24.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内胆下部接触米饭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煲盖与煲体结合处的局部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第二排汽口的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内胆的示意图;
28.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具有球形内壁的内胆示意图;
29.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具有凹槽的内胆示意图;
30.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保温内罩上的冷却风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10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冷却风扇的示意图。
32.其中:
33.10煲体;101保温内罩;102外锅壳;103底座;104锅圈;105加热装置;106容置腔;107保温间隙;108进风口;109吸风口;110第一排风口;111底部间隙;112出风通道;113第二排风口;114内腔体;115支撑件;
34.20煲盖;
35.30内胆;301烹饪腔;302内胆下部;303内胆腰部;304内胆上部;305内胆翻边;306弧状侧壁;307平状底壁;308球状内壁;309凹槽;310平底部;
36.40冷却风扇;41导风片;42导风通道;43导风面;44上导风片;45下导风片;46导风间隙;421第一导风通道;422第二导风通道;
37.50米饭;
38.60冷凝水。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1.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4.如图1-3所示为一种易清洗电饭煲,包括煲体10、煲盖20、用于烹饪米饭的内胆30、加热装置105、冷却风扇40,所述煲体10设有容置腔106,所述内胆30置于容置腔106内且位于加热装置105上,煲盖20扣合封闭容置腔106与内胆30形成烹饪腔301,所述煲体10包括设有进风口108的保温内罩101,所述冷却风扇40设于进风口108处,所述内胆30外侧壁与保温内罩101内壁之间具有保温间隙107,所述进风口108设有朝向内胆下部302用以降低冷风进入保温间隙107风阻的入风角度,所述进风口108进入的冷风自下而上的环绕内胆30循环冷
却内胆下部302,内胆下部302接触米饭50的部分冷却降温,米饭50内水汽向内胆下部302接触米饭50部分的内壁凝结形成冷凝水60,冷凝水60浸润与内胆30内壁贴合的米饭50。
45.需要说明的,煲盖20与煲体10之间可以铰接设置,也可以分体设置,用户可通过开启煲盖20和闭合煲盖20实现对用于烹饪米饭的内胆30的取放或米饭的取用,内胆30可取放地放置的煲体10的容置腔106中,通过底部的加热装置105实现加热,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05为电磁线盘,通过电磁线盘通电时产生的交变磁场对内胆30进行加热;设置的保温内罩101内部形成了用于容置内胆30容置腔106,保温内罩101的底部固定着加热装置105,对于加热装置105为电磁线盘而言,保温内罩101底侧具有底部开口,电磁线盘连接连接在底部开口上,使得电磁线盘直接与保温内罩101连接,由保温内罩101和电磁线盘二者结合围合形成容置腔106,此时煲盖20盖合后,容置腔106除了煲盖20与煲体10的结合处、以及底部的测温孔、漏水孔能与外部空间连通外,没有其他地方会与外部连通,所以整个容置腔106相对封闭,而加热装置105若为发热盘,则整个容置腔106相对而言,底部将存在更多的开口,如用于接线端子伸出保温内罩101的避让孔等。
46.煲体10还包括锅圈104、外锅壳102和底座103,外锅壳102设置在保温内罩101的外侧,为了固定保温内罩101和外锅壳102,锅圈104与底座103连接,外锅壳102设置在锅圈104与底座103之间,保温内罩101设置在锅圈104上,外锅壳102与保温内罩101之间为内腔体114。对于加热装置105为电磁线盘的电饭煲而言,底座103上设有吸风口109,冷却风扇40可以通过底座103上的吸风口109进行吸风。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外锅壳102上对应进风口108的高度位置设置吸风口109。
47.如图6所述,内胆30包括内胆腰部303、内胆下部302和内胆上部304;内胆腰部303的直径大于内胆下部302,一些实施例中,内胆腰部303的直径也大于内胆上部304,内胆下部302包括弧状侧壁306和平状底壁307,具体胆形下文详细阐述。
48.传统的内胆未冷却,内胆内外之间将不存在温差,或作为热源的内胆的温度有时胆体温度还大于米饭的温度,不足以在内胆下部302接触米饭的部分内壁凝结形成冷凝水,因此米饭烧糊粘锅,此时若内胆没有不沾涂层,将难以清洗。本实施例中,通过冷却风扇40完成对内胆的冷却,具体如下:
49.参考图1,冷却风扇40工作,通过进风口108吸入冷风,朝向容置腔106内送风,进风口108的出风方向与煲体10的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使得进风口108设有朝向内胆下部302用以降低冷风进入保温间隙107风阻的入风角度,呈一定入风角度的冷风进入保温间隙107后,冷风自上而下的环绕内胆循环冷却内胆下部302。当内胆30内有烹饪好的米饭时,米饭中的高温水汽将在内胆下部302接触米饭的部分内壁凝结,冷凝形成的冷凝水浸润与内胆内壁贴合的米饭,此时冷却后内胆30内外温差外低内高,即由外至内,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得以在接触米饭的部分内壁持续有冷凝水来浸润米饭,以此避免不沾,方便清洗。
50.在形成冷凝水时,现有的冷却风扇40的气流难以均匀的作用于内胆下部302,使得接触米饭的各部分内壁都能维持冷凝水的存在,致使不沾效果不佳。
51.一定的入风角度,能够降低进入保温间隙107的风阻,提高进风量,同时使得冷风先对内胆下部302进行冷却,且冷风自下而上的环绕内胆循环冷却内胆下部302,即冷风先从内胆腰部303吹下直至环绕内胆下部302,在竖直方向上,由于内胆腰部303直径往往较大,越往下内胆直径逐渐收缩,所以,气流向下运动时,越靠近内胆30的底部,表面积俞小,
气流向上运动时,越远离内胆30的底部,表面积俞大;且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柱面的存在,从内胆30的左侧至中线时,弧度逐渐增大,从中线至右侧时,弧度逐渐减小,气流向左右侧运动时,刚刚从进风口108流出的气流,离内胆30中线一侧越近,表面积逐渐增大,越过中线后,随远离中线一侧俞远,则表面积逐渐缩小,一定的入风角度,使得冷风先下后上环绕内胆下部302,使得气流主要在竖直方向上流动,而不是水平方向上,从竖直方向冷风先下后上的路径上来看,当进风口108吹出的气流向下运动时,由于表面积的逐渐减小而形成汇聚效应,气流向上运动时表面积逐渐增大而形成扩散效应,汇聚效应使得冷气在与内胆30接触时,先接触面积大,后接触面积小,进而使得冷风能够在相对更冷时有大接触面积而吸收更多热量,以便在汇聚后在相对更热时有小接触面积而吸收更低的热量,避免在汇聚处由于冷气过冷而使得其在小接触面积处热量吸收过多,进而导致接触米饭的各部分冷凝水形成不均的问题;当经过汇聚效应过后,冷风已升温,在此基础上,再向上扩散流动时,将不会在小接触面积处吸热较多,造成冷却不均的问题。
52.如图4所示,为形成先下后上的气流,在煲盖20和煲体10的结合处设有第一排风口110,煲盖20与煲体10之间具有结合间隙,该结合间隙形成第一排风口110,所述冷风冷却所述内胆30后,经所述第一排风口110排出。通过第一排风口110进行排风,相对而言,意味着容置腔106的底部和侧壁尽量封闭,减少孔洞的开设,避免气流从底部和侧壁留出。优选地,此时加热装置105为上述的电磁线盘,电磁线盘安装在保温内罩101底部开口处。
53.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内胆30放置在煲体10的容置腔106中,保温内罩101下侧设置加热装置105,加热装置105与内胆30之间具有底部间隙111,为了形成该底部间隙111,内胆30具有内胆翻边305,内胆翻边305与所述煲体10的配合处具有出风通道112,所述保温间隙107中的气流经所述出风通道112进入所述第一排风口110。出风通道112设置,使得气流得在内胆翻边305的阻挡下转变气流方向,使得热风能够更为方便的进入第一排风口110并排出。
54.本实施例的一些变通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冷却风扇40的旁侧设有第二排风口113,所述第二排风口113连通所述保温内罩101与外锅壳102之间的内腔体114,所述煲体10底部设有连通内腔体114的散热孔,所述冷风冷却所述内胆30后,经所述第二排风口113排入所述内腔体114,再经所述散热孔排出。
55.旁侧指的是靠近所述冷却风扇40设置,距离冷却风扇40的距离不大于10cm,第二排风口113高度位置可以是与冷却风扇40平齐,当然,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排风口113的方位可以位于其他位置。
56.如图2、4所示,锅圈104上具有支撑件115,支撑件115设在所述配合处,所述内胆30支撑在所述支撑件115上,以形成所述出风通道112。支撑件115的设置可以是多个,在相邻的支撑件115之间形成出风通道112,通过支撑件115来形成出风通道112将方便内胆30挂接在锅圈104上,不仅能形成隔离间隙,也能形成出风通道112,结构简单。
57.冷凝水形成的过程需要冷却时间,冷却时间不能过长,为了缩短冷却时间,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尽可能的降低内胆下部302接触米饭的部分的表面积,从而降低为形成浸润用冷凝水所需的功率。
58.对形成冷凝水的过程做估算分析,烹饪末期内胆30温度约100-110℃,米饭温度100℃。估算过程认为内胆30降温放热与水蒸气冷凝放热之和等于冷却风扇40吹风带走的
热量。
59.以冷却风扇40输送的冷空气150l/min,内胆降温到95℃为例,δt
内胆
取15℃,冷空气升温δt
空气
取30℃。
60.内胆降温放出的热量q
内胆
=m
内胆c内胆
δt
内胆

61.水蒸气冷凝放出的热量q
水层
=m
水层
△h水

62.冷空气每分钟带走的热量为q
空气
=m
空气c空气
δt
空气

63.形成冷凝水需要的时间为(q
内胆
+q
水层
)/q
空气

64.相关参数及数值表:
[0065][0066][0067]
通过上述估算可知,大约4分钟的冷却时间,可以形成冷凝水水层,延长4分钟的时间属于米饭烹饪的可接受范围内,可以加入米饭烹饪中,输送150l/min流量的风机大约直径50mm左右的小风机就可以实现,所以此方案可应用性较高。
[0068]
经制作样机测试验证,3-5分钟的冷却风扇40降温能使内胆内表面冷却到约95℃,内胆内壁表面形成水层,使米饭不易粘结在内胆上。
[0069]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发现,内胆的材质、形状、重量影响着水层的面积、内胆比热容、内胆质量,冷空气的温升,因此,可以通过改进内胆的结构等来控制冷却时间。
[0070]
具体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内胆下部302的外侧壁具有弧状侧壁306和平状底壁307,弧状侧壁306所述内侧下部的内侧壁对应所述弧形侧壁和平行底壁的部分为球状内壁308;球状内壁308可以使得内胆下部302接触米饭的部分的表面积最小,从而使得冷却时间最小。弧状侧壁306指的是在内胆外侧壁上下方向的剖面为弧状,弧状侧壁306绕轴旋转形成弧面,弧状的弧线可以为曲率不同的弧线,而不是曲率相同的圆弧线,意味着内胆下部302曲面可以为非球面;平状底壁307用于内胆能平放至桌面上,平状底壁307指的是内胆外侧壁为水平设置。通过“外平内曲”,不仅可以不影响内胆的取放体验,也可以由于
球状内壁308的设置,将使得同样的米量下,米饭与内胆接触的表面积最小,从而降低水蒸气冷凝所释放的能量,进而缩短冷却时间。
[0071]
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球状内壁308与所述平状底壁307之间的壁厚b1,所述球状内壁308与所述弧状侧壁306之间的壁厚为b2,所述b1≤b2。此处b1和b2可以为最小厚度,也可以为平均厚度,一般而言,胆壁厚度在0.5至10mm不等,可依情况设置,当b1≤b2时,使得“外平内曲”的内胆尽可能的轻薄,降低内胆的重量,进而能够降低内胆的蓄热能力,从而便于内胆降温,以快速形成冷凝水。
[0072]
为了便于加工,多采用冲压成型工艺成型内胆,这样内胆的壁厚将保持一致,内外壁的形状也将保持一致,为此,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内胆下部302具有内外壁均水平设置的平底部310,所述平底部310的内壁的表面积小于其外壁的表面积,为了使得内壁的表面积小于其外壁的表面积,可在所述内胆下部302的外侧壁上设有凹槽309或凸起。由于平底部310的外壁设有凹槽309或凸起,将增大平底部310的外壁的表面积,这样将提高冷空气的温升,从而提高冷空气每分钟带走的热量,进而缩短冷却时间。
[0073]
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弧状侧壁306或平状底壁307上设置凹槽309或凸起,进而提高内胆下部302的外侧的表面积,此时将使得“外平内曲”的内胆内外表面积差值进一步增大,形成米饭接触的部分内外表面积“外大内小”的设置,以此加快冷凝水的形成。
[0074]
为了提高冷却效果,也可以调整冷空气的风量大小来实现,对于冷却风扇40而言,由于风道阻力的存在,假设额定风量为200l/min,实际损耗将使得风量下降至200l/min以下,因此可以减小进风阻力,来提高风量,从而降低冷却时间。
[0075]
如图9所示,进风口108处设有导风片41和导风通道42,导风片41使得进风口108的进入保温间隙107的冷风具有入风角度,优选地,导风片41进入保温间隙107的入风角度为10-20度之间,该夹角为导风片41于进风口108处切向方向和保温内罩101的竖直方向间的夹角。本实施例中,入风角度为18度,一些变通实施例中,该夹角可以为10、12、15、20度等。当入风角度小于10度时,将使得导风通道42不便于模具成型,加工难度大;如果大于20度,将使得冷风更多的作用在内胆胆壁上,进而增大风阻。
[0076]
导风片41具有导风面43,导风面43由所述冷却风扇40一侧向保温间隙107一侧呈弧形延伸设置,以使得冷却风扇40吹出的冷风在经过导风片41时,冷风能从水平方向平缓地过渡至预设的入风角度以进入保温间隙107,避免了导风片41的不合理设计所带来的风量损失,又进一步地降低经过导风片41的风阻,从而提高进风量,进而提高冷却效率。
[0077]
构成导风通道42的上导风片44和下导风片45沿水平方向的投影不重叠,例如,上导风片44的下端部和下导风片45的上端部在保温内罩101的高度方向上具有导风间隙46,导风间隙46的存在一方面将使得导风片41便于成型,同时,也能降低导风通道42的风阻。
[0078]
如图10所示,所述导风通道42包括冷风向所述内胆30的侧壁进行送风的第一导风通道421,和冷风向保温间隙107进行送风的第二导风通道422;各导风通道42均位于内胆下部302的弧状侧壁306所在高度位置处,其中第一导风通道421位于内胆下部302的胆径最大处,其入风角度与弧状侧壁306相交,致使第一导风通道421的冷风能够向内胆腰部303位置进行送风,由于腰部位置的侧壁胆径大,所以表面积大,通过部分导风通道向此处送风冷却,便于形成汇聚效应,以保证内胆下部302的冷却均匀性,第二导风通道422的入风角度与弧状侧壁306相离设置,致使第二导风通道422的冷风能够向保温间隙107进行送风,而不是
向内胆胆壁送风,如此能够降低风阻,提高冷空气的进风量,进而缩短冷却时间。第一导风通道421和第二导风通道422具有多个,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通道421和第二导风通道422各设有2个。
[0079]
冷却风扇40的设置位置处在外锅壳102的对角处,外锅壳102与保温内罩101之间的内腔体114在对角处空间最大,便于冷却风扇40的吸风,减小风阻,提高进风量。
[0080]
本技术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0081]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0082]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