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盖与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3589发布日期:2021-09-29 03:2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锅盖与锅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盖与锅具。


背景技术:

2.炒锅是厨房中常用的厨具,其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盖设于锅口处,锅盖的顶部设有盖柄,使用者可以握持盖柄将锅盖提起。为方便使用者观察食材的烹饪情况,锅盖上会嵌设有玻璃结构,玻璃结构与锅盖的主体部分之间的缝隙内容易堆积污垢,且玻璃结构与锅盖固定连接,烹饪过程中使用者取下锅盖搅拌食材时,锅口处完全打开,形成敞口结构,容易导致烹饪时的液体溅出烫伤使用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盖与锅具,以提供一种可拆卸连接的锅盖,方便使用者清洗锅盖,并防止烹饪时的液体溅出。
4.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锅盖,其包括:
5.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顶部设有窗口,所述窗口沿所述主体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
6.盖板,安装于所述窗口处,并与所述窗口螺纹配合,以关闭所述窗口或打开所述窗口。
7.上述锅盖包括主体部和盖板,主体部的顶部设有窗口,窗口沿主体部的厚度方向贯穿主体部;盖板安装于窗口处,并与窗口螺纹配合,以关闭窗口或打开窗口,从而使得盖板与主体部之间形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方便使用者拆下盖板对锅盖进行清洗,而且在烹饪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拆下盖板,并通过窗口处搅拌食材,通过主体部遮挡溅起的液体,从而防止液体溅出烫伤使用者。
8.可选地,所述锅盖还包括第一螺纹环,所述第一螺纹环套设于所述窗口的内侧,并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连接;
9.所述第一螺纹环的内圈设有螺纹结构,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螺纹环的内圈形成螺纹配合。
10.上述锅盖还包括第一螺纹环,第一螺纹环套设于窗口的内侧,并与主体部可拆卸连接,第一螺纹环的内圈设有螺纹结构,盖板与第一螺纹环的内圈形成螺纹配合,也就是说,螺纹结构不直接设置在主体部上,从而简化主体部的结构,既能够确保主体部的结构强度,又能够避免主体部形成难以清洗的沟槽结构,从而保证主体部的清洁。
11.可选地,所述窗口处向下延伸有翻边结构,所述盖板容纳于所述翻边结构围成的空间内,使盖板的表面与主体部的表面相平齐,增加锅盖的整体性和外观性。
12.可选地,所述翻边结构的底部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突出于所述翻边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一螺纹环搭接于所述支撑部,从而在盖板与主体部之间形成轴向的限位和支撑,防止盖板沿主体部滑脱。
13.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设置成连续的环形结构,既能够增加支撑部的结构强度,防止支撑部受力发生倾斜等变形,又能够通过支撑部在翻边结构的内侧起到加强作用,防止翻边结构向内收缩变形,影响盖板与主体部的连接。
14.可选地,所述第一螺纹环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窗口处,结构简单,且具有较高的连接可靠性。
15.可选地,所述锅盖还包括第二螺纹环,所述第二螺纹环套设于所述盖板的外侧,并注塑连接于所述盖板,加工制造方便,且不会对盖板的原有结构形成破坏。
16.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为金属件,所述盖板为玻璃件,从而在窗口处形成透明的结构,方便使用者观察食材的烹饪情况。
17.可选地,所述盖板的顶部设有把手,所述把手沿所述盖板的径向延伸,且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盖板,从而使把手易于形成较大的扭矩,方便使用者安装或拆卸盖板。
18.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锅具,其包括本技术提供的任意一种锅盖。
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组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锅盖拆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0026]1‑
主体部;
[0027]
10

窗口;
[0028]
12

翻边结构;
[0029]
14

支撑部;
[0030]
16

集液槽;
[0031]2‑
盖板;
[0032]3‑
第一螺纹环;
[0033]4‑
第二螺纹环;
[0034]5‑
螺钉;
[0035]6‑
把手。
[0036]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
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8]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9]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040]
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盖,其可以与锅体相配合并盖合于锅口处,锅盖包括主体部1和盖板2。主体部1的顶部设有窗口10,窗口10沿主体部1的厚度方向贯穿主体部1,使主体部1形成环形的片状结构;盖板2安装于窗口10处,并与窗口10螺纹配合,以关闭窗口10或打开窗口10,从而使得盖板2与主体部1之间形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方便使用者拆下盖板2对锅盖进行清洗,而且在烹饪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拆下盖板2,并通过窗口10处搅拌食材,通过主体部1遮挡溅起的液体,从而防止液体溅出烫伤使用者。
[0041]
其中,主体部1可以根据锅体设置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各主体部1可以具有相同的窗口10,从而使同一个盖板2能够与多种主体部1相配合,也就是说,只需要有一个盖板2和多个主体部1即可形成多个锅盖,提高了锅盖的通用性,降低了锅盖的成本。
[0042]
进一步地,主体部1自中央向边缘处逐渐向下延伸(即向靠近锅体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主体部1的边缘沿靠近锅体并连接于锅口处,主体部1的中央远离锅体并设有窗口10,从而增加窗口10与锅体之间的距离,确保锅内的液体不会沿窗口10溅出。
[0043]
进一步地,主体部1上还可以设置集液槽16,集液槽16设置凹陷于主体部1的外表面,且靠近主体部1的边缘,通过集液槽16收集锅盖表面附着的液体(例如冷凝水或锅铲带出的汤汁等),防止液体沿锅盖边缘滴落在灶台上形成污渍。集液槽16还可以突出于主体部1的内表面,使主体部1各处的厚度保持均匀,而且集液槽16突出于主体部1之后可以伸入锅口内,对锅盖起到定位作用。
[0044]
进一步地,锅盖还包括第一螺纹环3,第一螺纹环3套设于窗口10的内侧,并与主体部1可拆卸连接,第一螺纹环3的内圈设有螺纹结构,盖板2与第一螺纹环3的内圈形成螺纹配合,也就是说,螺纹结构不直接设置在主体部1上,从而简化主体部1的结构,使主体部1具有光滑的表面,既能够确保主体部1的结构强度,又能够避免主体部1形成难以清洗的沟槽结构,从而保证主体部1的清洁。此外,多次安装和拆装盖板2,容易导致螺纹结构失效,影响盖板2与主体部1连接的可靠性,通过将螺纹结构设置成可拆卸的第一螺纹环3,当螺纹结构失效时,只需要拆下第一螺纹环3更换即可,延长了锅盖的使用寿命。
[0045]
进一步地,窗口10处向下延伸有翻边结构12,盖板2容纳于翻边结构12围成的空间内,使盖板2的表面与主体部1的表面相平齐,增加锅盖的整体性和外观性,还能够在不改变主体部1的厚度的情况下,增加螺纹配合的长度,确保螺纹配合的可靠性。
[0046]
进一步地,翻边结构12的底部设有支撑部14,支撑部14突出于翻边结构12的内侧,第一螺纹环3搭接于支撑部14,从而在盖板2与主体部1之间形成轴向的限位和支撑,防止盖板2沿主体部1滑脱,也就是说,当盖板2连接于主体部1共同形成锅盖并盖合于锅体时,由于盖板2自身的重力产生的轴向力,主要由支撑部14承担,螺纹结构仅起到连接作用,从而降低螺纹结构的负荷,防止螺纹结构出现变形等损坏。
[0047]
进一步地,支撑部14设置成连续的环形结构,既能够增加支撑部14的结构强度,防止支撑部14受力发生倾斜等变形,又能够通过支撑部14在翻边结构12的内侧起到加强作用,防止翻边结构12向内收缩变形,影响盖板2与主体部1的连接。可以理解地,支撑部14也可以设置成多个间隔排列的弧形结构。
[0048]
进一步地,第一螺纹环3通过螺钉5连接于窗口10处,螺钉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螺钉5沿窗口10的周向间隔排列,结构简单,且具有较高的连接可靠性。
[0049]
进一步地,螺钉5沿锅盖的轴向穿过主体部1,并连接于第一螺纹环3,形成较大的操作空间,方便螺钉5的安装和拆卸。例如,支撑部14上设置有多个通孔,螺钉5穿过通孔并连接于第一螺纹环3。可以理解地,螺钉5也可以沿其他方向连接于第一螺纹环3,例如锅盖的径向等。
[0050]
进一步地,锅盖还包括第二螺纹环4,第二螺纹环4套设于盖板2的外侧,并注塑连接于盖板2,加工制造方便,且不会对盖板2的原有结构形成破坏。
[0051]
进一步地,主体部1为金属件,盖板2为玻璃件,从而在窗口10处形成透明的结构,方便使用者观察食材的烹饪情况。
[0052]
进一步地,盖板2的顶部设有把手6,把手6沿盖板2的径向延伸,且把手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盖板2,增大把手6的两个施力点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把手6易于形成较大的扭矩,方便使用者安装或拆卸盖板2。具体来说,把手6可以采用电木等不易导热的材料制成,以防止使用者烫伤;把手6的中部形成握持部,并与盖板2之间具有间隙,方便使用者握持把手6;把手6的两端向靠近盖板2的方向折弯,并固定连接于盖板2。可以理解地,把手6也可以设置成其他任意适当的结构,只要能够方便使用者握持把手6,并对把手6施力即可。
[0053]
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锅具,其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锅盖。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