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制多层复合汤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3410发布日期:2021-12-29 10:5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钛制多层复合汤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体,具体涉及一种钛制多层复合汤锅。


背景技术:

2.锅具按功能分压力锅、煎锅、炒锅、汤锅、蒸锅、奶锅、电饭锅等;按材质分不锈钢锅、铁锅、铝锅、砂锅、铜锅、搪瓷锅、不粘锅、复合材质锅等;按手柄个数分单耳锅和双耳锅;按锅底形状分平底锅和圆底锅,汤锅在使用的过程中作为熬汤使用,通过将肉类、骨头类放入汤锅中,通过汤锅熬取直接喝的汤类,或者通过熬成汤类作为锅底,通过熬的汤来制作砂锅、火锅的锅底,但是现有的汤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将汤锅熬成锅底后,需要使用汤锅进行涮食物、煮食物,将食物煮好后需要将食物取出,避免了食物在汤锅里煮的时间过长导致食物煮软了,还避免了部分食物溶解在汤锅,汤锅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翻炒食物,使得现有的汤锅难以满足多种的用途。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汤锅使用过程中,汤锅难以满足多种的用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钛制多层复合汤锅,解决了现有的汤锅使用过程中,汤锅难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钛制多层复合汤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锅体,第一锅体为圆柱体,第一锅体的内部镂空,第一锅体的上端开口,第一锅体的两侧连接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关于第一锅体的轴线对称,第一锅体内设有第二锅体,第二锅体与第一锅体活动连接,第二锅体为等腰梯形体,第二锅体的内部镂空,第二锅体的上端开口,第二锅体内设有若干个通孔,第二锅体的两侧连接有第二把手,第二把手关于第二锅体的轴线对称,第二锅体内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轴线与第二锅体的轴线共线,支撑柱为圆柱体,支撑柱的内部镂空,支撑柱的上端开口,第二锅体的底部与支撑柱的底部平齐,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的材质均为金属钛。
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现有的汤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将汤锅熬成锅底后,需要使用汤锅进行涮食物、煮食物,将食物煮好后需要将食物取出,避免了食物在汤锅里煮的时间过长导致食物煮软了,还避免了部分食物溶解在汤锅,汤锅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翻炒食物,使得现有的汤锅难以满足多种的用途,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现在设置一种钛制多层复合汤锅,通过设置的第一锅体作为煮制食物的容器,通过将食物放入第一锅体内使食物熬成汤底,通过熬成的汤底便于直接喝汤类,通过熬成的汤底还便于制作砂锅、火锅的底料,通过设置第一锅体为圆柱体、第一锅体的内部镂空,使得设置的第一锅体底部平整,通过第一锅体的底部平整将食物放入第一锅体内便于进行翻炒,通过设置第一锅体的底部平整还便于烤制食物,便于将食物制作成不同的种类,通过第一锅体内设置的第二锅体,通过第二锅体内设置的若干个通孔,通过第一锅体内熬成的汤底后,通过再次向第一锅体内加入其它的食物进行涮、煮,涮、煮后通过拿起第二把手便于将第二锅体从第一锅体内
升起,使得第二锅体脱离第一锅体,使得第二锅体内的汤从通孔内进入第一锅体内,便于将涮、煮熟后的食物取走,避免了涮、煮熟后的食物继续在第一锅体内煮,避免了食物煮制的时间过长导致食物煮软甚至溶解在第一锅体内。
7.通过第二锅体内设置的支撑柱,通过支撑柱的内部镂空、上端开口,当第一锅体底部没有热源进行加热时,通过向支撑柱内加入炭块便于对第一锅体内的锅底进行加热,通过支撑柱内加入的炭块便于作为热源,通过第一锅体上连接的第一把手便于转移第一锅体、第二锅体、支撑柱,通过设置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的材质均为金属钛,钛金属是一种耐酸,耐碱,耐腐蚀的金属,用钛做的锅易清洗不会生锈,有抑菌作用,钛锅的最大优点就是安全健康无毒,不会有重金属析出,用钛锅炒菜长期使用也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钛锅的导热和储能性优异,使用时,中小火既有一般锅具大火的效果,日常炒菜用中小火烹饪即可满足需求基本需求,中火热锅倒入食用油后出现油纹后转小火或保持中火烹饪,烹饪及节能省时,又少油烟,此外,钛活性极强,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表面氧化膜会变厚,越用越好用,通过设置的一种钛制多层复合汤锅,解决了现有的汤锅使用过程中,汤锅难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问题。
8.进一步地,支撑柱上连接有第三锅体,第三锅体位于第二锅体的上方,第三锅体为半圆形体,第三锅体的内部镂空,第三锅体的上端开口,第三锅体的材质为金属钛,通过支撑柱上连接的第三锅体,便于通过将第二锅体从第一锅体取出,使得单独使得第二锅体、第三锅体,通过向支撑柱内加入炭块,通过支撑柱将热量传递到第三锅体内,通过第三锅体内加入清水便于对第三锅体内的食物进行煮制,通过第三锅体将食物煮熟后便于将食物取出,通过将取出的食物放入第二锅体内,通过第二锅体便于散去食物上包含的热量,使得食物冷却进而便于食物的使用,通过设置的第二锅体还便于放置未进行煮的食物,通过设置第三锅体的材质为金属钛,通过支撑柱产生的热量便于传递到第三锅体内。
9.进一步地,支撑柱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密封支撑柱的密封盖,密封盖的上端面连接有提手,通过设置的密封盖便于密封支撑柱,当支撑柱使用完后便于盖住支撑柱的一端,避免了杂物掉入支撑柱内,通过密封盖上连接的提手便于拿、取密封盖。
10.进一步地,第一把手上设有第一把护套,第二把手上设有第二把护套,第一把护套、第二把护套均为木质护套,通过设置的第一护套便于拿、取第一锅体,通过设置的第二护套便于拿、取第二锅体,通过设置第一把护套、第二把护套均为木质护套,避免了第一锅体、第二锅体的热量传递过多到第一把护套、第二把护套上,导致难以拿、取第一锅体、第二锅体。
11.进一步地,第一锅体的上端面两侧设有导流口,导流口关于第一锅体的轴线对称,通过设置的导流口便于将第一锅体内的液体倒出,通过设置的导流口使得液体形成较小的液体流口,通过导流口便于将第一锅体内的液体倒入较小的容器内。
12.进一步地,第一锅体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密封第一锅体的锅盖,锅盖的上端面连接有握把,通过将第二锅体、支撑柱从第一锅体内移开后,通过设置的锅盖便于密封第一锅体,便于快速的对第一锅体内食物进行加热。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一种钛制多层复合汤锅,通过将第二锅体从第一锅体移开后单独使用,通过将取出的食物放入第二锅体内,通过第二锅体便于散去食物上包含的热量,使得食
物冷却进而便于食物的使用,通过设置的第二锅体还便于放置未进行煮的食物;
15.2、本实用新型一种钛制多层复合汤锅,通过向支撑柱内加入炭块便于对第一锅体内的锅底进行加热,通过支撑柱内加入的炭块便于作为热源,便于对第一锅体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16.3、本实用新型一种钛制多层复合汤锅,通过第二锅体内设置的若干个通孔,涮、煮后通过拿起第二把手便于将第二锅体从第一锅体内升起,使得第二锅体内的汤从通孔内进入第一锅体内,便于将涮、煮熟后的食物取走。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第一锅体与锅盖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1]1‑
第一锅体,2

第一把手,3

第二锅体,4

通孔,5

第二把手,6

支撑柱,7

第三锅体,8

密封盖,9

提手,10

第一把护套,11

第二把护套,12

导流口,13

锅盖,14

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3]
实施例1
[0024]
本实用新型一种钛制多层复合汤锅,如图1

2所示,包括第一锅体1,第一锅体1为圆柱体,第一锅体1的内部镂空,第一锅体1的上端开口,第一锅体1的两侧连接有第一把手2,第一把手2关于第一锅体1的轴线对称,第一锅体1内设有第二锅体3,第二锅体3与第一锅体1活动连接,第二锅体3为等腰梯形体,第二锅体3的内部镂空,第二锅体3的上端开口,第二锅体3内设有若干个通孔4,第二锅体3的两侧连接有第二把手5,第二把手5关于第二锅体3的轴线对称,第二锅体3内连接有支撑柱6,支撑柱6的轴线与第二锅体3的轴线共线,支撑柱6为圆柱体,支撑柱6的内部镂空,支撑柱6的上端开口,第二锅体3的底部与支撑柱6的底部平齐,第一锅体1与第二锅体3的材质均为金属钛。
[0025]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现有的汤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将汤锅熬成锅底后,需要使用汤锅进行涮食物、煮食物,将食物煮好后需要将食物取出,避免了食物在汤锅里煮的时间过长导致食物煮软了,还避免了部分食物溶解在汤锅,汤锅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翻炒食物,使得现有的汤锅难以满足多种的用途,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现在设置一种钛制多层复合汤锅,通过设置的第一锅体作为煮制食物的容器,通过将食物放入第一锅体内使食物熬成汤底,通过熬成的汤底便于直接喝汤类,通过熬成的汤底还便于制作砂锅、火锅的底料,通过设置第一锅体为圆柱体、第一锅体的内部镂空,使得设置的第一锅体底部平整,通过第一锅体的底部平整将食物放入第一锅体内便于进行翻炒,通过设置第一锅体的底部平整还便于烤制食物,便于将食物制作成不同的种类,通过第一锅体内设置的第二
锅体,通过第二锅体内设置的若干个通孔,通过第一锅体内熬成的汤底后,通过再次向第一锅体内加入其它的食物进行涮、煮,涮、煮后通过拿起第二把手便于将第二锅体从第一锅体内升起,使得第二锅体脱离第一锅体,使得第二锅体内的汤从通孔内进入第一锅体内,便于将涮、煮熟后的食物取走,避免了涮、煮熟后的食物继续在第一锅体内煮,避免了食物煮制的时间过长导致食物煮软甚至溶解在第一锅体内。
[0026]
通过第二锅体内设置的支撑柱,通过支撑柱的内部镂空、上端开口,当第一锅体底部没有热源进行加热时,通过向支撑柱内加入炭块便于对第一锅体内的锅底进行加热,通过支撑柱内加入的炭块便于作为热源,通过第一锅体上连接的第一把手便于转移第一锅体、第二锅体、支撑柱,通过设置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的材质均为金属钛,钛金属是一种耐酸,耐碱,耐腐蚀的金属,用钛做的锅易清洗不会生锈,有抑菌作用,钛锅的最大优点就是安全健康无毒,不会有重金属析出,用钛锅炒菜长期使用也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钛锅的导热和储能性优异,使用时,中小火既有一般锅具大火的效果,日常炒菜用中小火烹饪即可满足需求基本需求,中火热锅倒入食用油后出现油纹后转小火或保持中火烹饪,烹饪及节能省时,又少油烟,此外,钛活性极强,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表面氧化膜会变厚,越用越好用,通过设置的一种钛制多层复合汤锅,解决了现有的汤锅使用过程中,汤锅难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问题。
[0027]
实施例2
[0028]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支撑柱6上连接有第三锅体7,第三锅体7位于第二锅体3的上方,第三锅体7为半圆形体,第三锅体7的内部镂空,第三锅体7的上端开口,第三锅体7的材质为金属钛,支撑柱6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密封支撑柱6的密封盖8,密封盖8的上端面连接有提手9。
[0029]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支撑柱上连接有第三锅体,第三锅体位于第二锅体的上方,第三锅体为半圆形体,第三锅体的内部镂空,第三锅体的上端开口,第三锅体的材质为金属钛,通过支撑柱上连接的第三锅体,便于通过将第二锅体从第一锅体取出,使得单独使得第二锅体、第三锅体,通过向支撑柱内加入炭块,通过支撑柱将热量传递到第三锅体内,通过第三锅体内加入清水便于对第三锅体内的食物进行煮制,通过第三锅体将食物煮熟后便于将食物取出,通过将取出的食物放入第二锅体内,通过第二锅体便于散去食物上包含的热量,使得食物冷却进而便于食物的使用,通过设置的第二锅体还便于放置未进行煮的食物,通过设置第三锅体的材质为金属钛,通过支撑柱产生的热量便于传递到第三锅体内,支撑柱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密封支撑柱的密封盖,密封盖的上端面连接有提手,通过设置的密封盖便于密封支撑柱,当支撑柱使用完后便于盖住支撑柱的一端,避免了杂物掉入支撑柱内,通过密封盖上连接的提手便于拿、取密封盖。
[0030]
实施例3
[0031]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如图1

2所示,第一把手2上设有第一把护套10,第二把手5上设有第二把护套11,第一把护套10、第二把护套11均为木质护套,第一锅体1的上端面两侧设有导流口12,导流口12关于第一锅体1的轴线对称,第一锅体1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密封第一锅体1的锅盖13,锅盖13的上端面连接有握把14。
[0032]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一把手上设有第一把护套,第二把手上设有第二把护套,第一把护套、第二把护套均为木质护套,通过设置的第一护套便于拿、取第一锅体,
通过设置的第二护套便于拿、取第二锅体,通过设置第一把护套、第二把护套均为木质护套,避免了第一锅体、第二锅体的热量传递过多到第一把护套、第二把护套上,导致难以拿、取第一锅体、第二锅体,第一锅体的上端面两侧设有导流口,导流口关于第一锅体的轴线对称,通过设置的导流口便于将第一锅体内的液体倒出,通过设置的导流口使得液体形成较小的液体流口,通过导流口便于将第一锅体内的液体倒入较小的容器内,第一锅体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密封第一锅体的锅盖,锅盖的上端面连接有握把,通过将第二锅体、支撑柱从第一锅体内移开后,通过设置的锅盖便于密封第一锅体,便于快速的对第一锅体内食物进行加热。
[0033]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