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储料式过滤装置的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0308发布日期:2021-09-22 22:4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储料式过滤装置的杯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储料式过滤装置的杯子。


背景技术:

2.我国具有上千年茶文化历史,许多人在饭后或者工作学习的时候都喜欢泡杯茶喝,随着快消产品的不断发展,采用杯子预装茶叶的饮料不断普及,然而,目前市面上所见的用于预装饮品的杯子大多将茶叶直接装入到杯体中,然后向杯体中导入开水进行侵泡,一次性杯子是一种方便携带和使用、价格低廉的纸质杯子,在茶饮快消零售业常采用一次性杯子外带茶饮,现有的外带一次性杯子由杯体和杯盖组成,当人们饮用茶水时,茶叶也会到处移动,造成诸多不便,极易导致饮品倾洒,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饮用的同时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3.现有技术中还有部分杯子在杯体内设置滤网,将茶叶放置在滤网之下,虽然能够避免茶叶进入嘴里,但无法将茶叶与茶水在杯内及时分离,茶叶始终浸泡在茶水里,而部分红茶长时间侵泡在水里的话,会导致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自动氧化,降低茶汤的色、香、味,而且,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p、氨基酸等也会因长期浸泡氧化而减少,降低茶水的营养价值;刚开始茶的浓度过高,而继续泡会越来越淡,很难喝到口感最佳的茶水,并且泡的时间久了,既散失了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又容易析出一些有害物质,影响饮茶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内置储料式过滤装置的杯子,通过使用这种内置储料式过滤装置的杯子,能够将茶水和茶叶进行分离,防止茶叶始终浸泡在水里,满足不同茶叶的不同侵泡需求。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储料式过滤装置的杯子,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杯体,所述杯体的直径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大,所述储料式过滤装置设于所述杯体的内部,所述储料式过滤装置包括圆形的过滤板、设于所述过滤板外周的滤板壁、设于所述过滤板中间的注水管以及可拆卸设于所述过滤板上端的压板,所述过滤板上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压板上设有多个出水孔。
6.进一步的,所述滤板壁倾斜设于所述过滤板的外周,且所述滤板壁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杯体内壁的倾斜角度相同。
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的外径大于所述杯体底部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开口的直径。
8.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的形状为圆环形。
9.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的外径与所述过滤板的直径相同,所述压板的内径与所述注水管的外径相同。
10.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的中间向上延伸设有与所述注水管套接的卡接部。
11.进一步的,所述注水管的外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卡槽卡合的卡
位。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由于杯体的内壁呈倾斜状,过滤板放于杯体内,过滤板外周的滤板壁可抵接在杯体的内壁上,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得过滤板固定在杯体内,茶叶可以放置在过滤板上,然后通过压板固定,使得茶叶固定在过滤板和压板之间,防止茶叶掉落,通过注水孔可以向杯体内注水,水面超过压板后,便可以侵泡位于过滤板和压板之间的茶叶,在需要饮用时,倾斜杯体只会倒出茶水,而并不会倒出茶叶,并且固定壁抵接在杯体的内壁上,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以及倒入热水后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得储料式过滤装置与杯体更为固定,在使用时储料式过滤装置也不会掉落,使用较为方便,并且茶叶始终在过滤板和压板之间,当饮用部分茶水使得水面下降至过滤板下端后,可以防止茶叶长时间侵泡在水中导致的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自动氧化,从而降低茶汤的色、香、味,降低茶水的营养价值等问题。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实施例中内置储料式过滤装置的杯子的示意图;
16.图2为实施例中压板的示意图;
17.图3为实施例中过滤板和滤板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19.实施例
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内置储料式过滤装置的杯子,包括顶部设有开口10的杯体1,杯体1的直径由杯体1的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大,储料式过滤装置设于杯体1的内部,储料式过滤装置包括圆形的过滤板2、设于过滤板2外周的滤板壁3、设于过滤板2中间的注水管4以及可拆卸设于过滤板2上端的压板5,过滤板2上设有多个过滤孔20,过滤孔20的形状为弧形孔和圆形孔,注水管4的中间设有注水孔40,压板上设有多个出水孔50,出水孔50的形状为弧形孔和圆形孔;上述结构中,由于杯体1的直径由杯体1的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大,故而杯体1的内壁呈倾斜状,过滤板2放于杯体1内,过滤板2外周的滤板壁3可抵接在杯体1的内壁上,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得过滤板2固定在杯体1内,茶叶可以放置在过滤板2上,然后通过压板5固定,使得茶叶固定在过滤板2和压板5之间,防止茶叶掉落,通过注水孔40可以向杯体1内注水,水面超过压板5后,便可以侵泡位于过滤板2和压板5之间的茶叶,在需要饮用时,倾斜杯体1只会倒出茶水,而并不会倒出茶叶,并且固定壁3抵接在杯体1的内壁上,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以及倒入热水后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得储料式过滤装置与杯体1更为固定,在使用时储料式过滤装置也不会掉落,使用较为方便,并且茶叶始终在过滤板2和压板5之间,当饮用部分茶水使得水面下降至过滤板2下端后,可以防止茶叶长时间侵泡在水中导致的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自动氧化,从而降低茶汤的色、香、味,降
低茶水的营养价值等问题。
21.具体的,滤板壁3倾斜设置在过滤板2的外周,且滤板壁3的倾斜角度与杯体1的内壁的倾斜角度相同,滤板壁3的倾斜角度与杯体1的内壁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滤板壁3与杯体1的内壁完全接触,增加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防止滤板壁3与杯体1的内壁发生滑动,造成过滤板2滑出杯体1的情况发生。
22.具体的,过滤板2的外径大于杯体1底部的直径且小于开口10的直径,利用滤板壁3与杯体1的内壁的摩擦力,能够使得过滤板2刚好卡接在杯体1内部的中间;压板5的外径大于过滤板2的直径且小于开口10的直径,能够使得压板5和过滤板2将茶叶包围,防止茶叶从缝隙中漏出。
23.具体的,压板5的形状为圆环形,且压板5的外径与过滤板2的直径相同,压板5的内径与注水管4的外径相同;压板5的外径与过滤板2的直径相同能够防止茶叶从压板5和过滤板2的边缘缝隙中漏出,压板5的内径与注水管4的外径相同能够使得压板5与注水管4更好的贴合,防止压板5掉落。
24.具体的,在压板5的中间向上延伸设有与注水管4套接的卡接部51,卡接部51可以套设在注水管4外,卡接部51的内径与注水管4的外径相同,通过卡接部51的内径与注水管4的外径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压板5能够稳定的位于过滤板2的上方。
25.具体的,注水管4的外壁设有卡槽42,卡接部51上设有与卡槽42卡合的卡位52,当将卡接部51套设在注水管4外时,卡槽42和卡位52卡合,能够使得压板5更为稳定的固定在过滤板2的上端,防止压板5脱落导致位于过滤板2和压板5之间的茶叶流出。
2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