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1163发布日期:2022-01-05 09:2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材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食机。


背景技术:

2.食材清洗几乎是每个家庭每天都要面临的事情,但是大多情况下都是采用手工清洗的方式进行清洗,这种清洗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清洗不彻底,尤其是一些残留有农药的果蔬,很难通过手工清洗干净。长期食用清洗不干净的果蔬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生活品质的提高,能够对食材进行清洗的净食机便应运而生,并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
3.净食机的种类繁多,但常用的净食机大都包括一个用于盛放被清洗的食物和清洗介质的净食容腔,在净食机的内部设有对食物进行清洗的清洗装置,而清洗装置的清洗净化形式不外乎包括电解羟基水、臭氧洗、超声波洗、气泡洗等手段。但诸如此类的净食机结构通常伴有清洗装置不易拆卸,食物碎屑等堵塞气体通道后不易内部清洁等技术问题,久而久之,净食机的清洗净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现有中一些比较新颖的净食机采用外置清洗装置的形式,特别是外置臭氧清洗装置,以解决上述不易清洁的技术问题,清洗时,将外置臭氧清洗装置直接放在盛水容器内,臭氧清洗装置释放臭氧对食物进行净化和清洗。
4.但是,对于外置臭氧清洗装置的方式而言,臭氧清洗装置和食物共处在清洗介质中,食物在清洗介质中易与清洗装置发生碰撞,容易对清洗装置造成损坏。而且,食物碎屑(如菜叶、果皮等)可能会对臭氧扩散通道造成堵塞,导致臭氧扩散不畅。此外,该种方式对外置臭氧清洗装置的收纳和存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净食机由于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外置臭氧清洗装置在存放过程中被损坏,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食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净食机,包括:主机;臭氧发生单元,设置于所述主机内部,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用于产生臭氧;以及,臭氧扩散单元,设置于所述主机外部,所述臭氧扩散单元用于接收并扩散来自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臭氧,所述臭氧扩散单元包括气泡石和包裹在所述气泡石外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纳所述气泡石的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上壳体具有上定位部,所述下壳体具有下定位部,所述中壳体夹持定位于所述上定位部和所述下定位部之间。
8.本实用新型中的净食机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9.所述上壳体具有朝向所述下壳体延伸的对接部,所述下壳体具有朝向所述上壳体延伸以与所述对接部连接的承接部,所述中壳体包裹于所述对接部和所述承接部外侧,以
使所述中壳体的外表面构成所述外壳外表面的一部分。
10.所述对接部的外壁沿所述对接部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条向外凸出的上定位筋,所述上定位筋与所述中壳体的内壁抵靠;和/或,所述承接部的外壁沿所述承接部的周向间隔布置右多条向外凸出的下定位筋,所述下定位筋与所述中壳体的内壁抵靠。
11.所述上定位筋的底部与所述下定位筋的顶部相抵,且所述上定位筋的外缘与所述下定位筋的外缘齐平,以共同抵靠于所述中壳体的内壁。
12.所述臭氧扩散单元还包括与所述气泡石固连的进气接头,所述对接部具有与所述进气接头适配的上定位槽,所述承接部具有与所述进气接头适配且与所述上定位槽位置相对的下定位槽,所述进气接头穿经所述上定位槽和所述下定位槽;所述对接部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上定位槽毗邻的上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的外缘与所述上定位筋的外缘齐平,所述承接部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下定位槽毗邻的下加强筋,所述下加强筋的外缘与所述下定位筋的外缘齐平。
13.所述对接部和所述承接部两者之一设置有卡扣,两者之另一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适配的扣位,所述卡扣与所述扣位配合以固定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或者,所述外壳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对接部和所述承接部通过所述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
14.所述气泡石具有过气腔,所述臭氧发生单元与所述过气腔连通;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所述气泡石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具有连通所述过气腔和所述通孔的上扩散间隙;和/或,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所述气泡石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具有连通所述过气腔和所述通孔的下扩散间隙。
15.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和/或所述下壳体的内壁沿周向间隔布置有多条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气泡石的外侧面相抵,以将所述气泡石周向限位于所述容置腔;且所述气泡石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具有周向扩散间隙,所述周向扩散间隙与所述上扩散间隙和/或所述下扩散间隙连通。
16.所述上壳体具有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具有设置所述通孔的上通孔区域,所述上通孔区域朝向远离所述气泡石的方向隆起,以扩大所述上扩散间隙;和/或,所述下壳体具有底盖板,所述底盖板具有设置所述通孔的下通孔区域,所述下通孔区域朝向远离所述气泡石的方向隆起,以扩大所述下扩散间隙。
17.所述净食机还包括臭氧输送组件,所述臭氧输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机内部且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连通的内管,设置于所述主机外部且与所述臭氧扩散单元连通的外管,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的插接头,所述插接头具有分别与所述内管、所述外管连通的输气通道,所述外管与所述插接头可拆卸连接。
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9.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净食机中,通过所述外壳将用于扩散臭氧的气泡石进行包裹,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夹持定位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中壳体。其中,所述中壳体的抵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有助于加强所述外壳整体的结构强度。而且,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对所述气泡石进行包裹的基础上,所述中壳体对所述气泡石的进一步包裹,对所述气泡石形成更加坚固的防护屏障,使得所述臭氧扩散单元在受到剧烈碰撞下也能够保证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气泡石的完好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所述气泡石乃至净食机整机的使用寿命。
20.而且,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可拆卸式的设计,方便了对外壳内部空间进行清理,尤其是对残留在外壳内部的食物碎屑进行清理,以防食物碎屑积存过多,影响净食机的正常使用和净化效率,也能够防止积存太久的食物碎屑进入清洗介质内对食物造成污染。
21.此外,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上定位部和所述下定位部连接定位的过程中就能够同步将所述中壳体进行固定,简化了将所述外壳进行组装的安装工序,有助于提升装配效率。
2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对接部和所述承接部进行连接,且所述中壳体包裹于所述对接部和所述承接部外侧,所述中壳体的外表面构成了所述外壳体外表面的一部分,使得所述中壳体能够对所述对接部和所述承接部的连接结构进行遮挡,保证了所述外壳的外观的一体性,提升了视觉上的美观性。而且,两个部件的连接处往往是整体结构的比较薄弱的地方,所述中壳体对所述对接部和所述承接部的连接结构包裹后,能够防止食物对连接结构造成直接碰撞,对所述外壳的较为薄弱的结构形成防护。
2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对接部的外壁沿所述对接部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条向外凸出的上定位筋,所述上定位筋与所述中壳体的内壁抵靠。所述中壳体对所述对接部进行包裹之后,所述上定位筋在所述对接部的周向上对所述中壳体形成径向限位,能够防止所述中壳体发生径向晃动,保证了所述外壳装配后的稳固性。当然,还可以在所述承接部的外壁沿所述承接部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条向外凸出的下定位筋,所述下定位筋与所述中壳体的内壁抵靠,使得在所述中壳体包裹所述承接部后,所述下定位筋也能够对所述中壳体形成径向限位。
24.进一步地,在所述对接部设有所述上定位筋和所述承接部设有所述下定位筋的结构中,所述上定位筋的底部与所述下定位筋的顶部相抵,且所述上定位筋的外缘与所述下定位筋的外缘齐平,以共同抵靠于所述中壳体的内壁,使得所述中壳体与所述对接部和所述承接部的抵靠位置在纵向方向上受力一致,提高连接稳定性,也使得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具体更大的抵接接触面,从而有利于提升所述外壳整体的的结构强度。
25.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臭氧扩散单元还包括与所述气泡石固连的进气接头,所述对接部具有与所述进气接头适配的上定位槽,所述承接部具有与所述进气接头适配且与所述上定位槽位置相对的下定位槽,所述进气接头穿经所述上定位槽和所述下定位槽。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配合安装时,所述上定位槽和所述下定位槽相对位配合以对所述进气接头形成限位,能够防止气泡石在所述上定位槽和所述下定位槽处发生晃动,提高所述气泡石和所述外壳的装配稳定性。
26.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上定位槽毗邻的上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的外缘与所述上定位筋的外缘齐平,所述承接部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下定位槽毗邻的下加强筋,所述下加强筋的外缘与所述下定位筋的外缘齐平。所述上加强筋和所述下加强筋的设置分别对所述上定位槽和所述下定位槽处的结构起到加强结构强度作用,同时加强筋和定位筋齐平能够使所述加强筋和定位筋共同实现限位,也能够避免加强筋和定位筋高低不平带来的应力集中问题。
27.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泡石具有过气腔,所述臭氧发生单元与所述过气腔连通;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所述气泡石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具有
连通所述过气腔和所述通孔的上扩散间隙。所述上扩散间隙的存在能够保证自所述气泡石发出的气体能够更加顺畅的从所述通孔处中扩散出去。而且,臭氧气泡可以在所述上扩散间隙处初步扩散,然后经所述通孔处进一步扩散,实现快速又绵密的出气。当然,还可以将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所述气泡石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具有连通所述过气腔和所述通孔的下扩散间隙,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能够快速出气。
28.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设有所述通孔的结构中,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和所述下壳体的内壁沿周向间隔布置有多条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气泡石的外侧面相抵,以将所述气泡石周向限位于所述容置腔,能够使得所述气泡石更加稳固地安装在所述外壳中,也能够防止所述气泡石产生移动导致所述过气腔与所述通孔错位,从而保证了出气效果。而且,所述气泡石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具有周向扩散间隙,所述周向扩散间隙与所述上扩散间隙和所述下扩散间隙连通,能够避免靠近所述气泡石边缘出的臭氧气泡形成积聚,进一步优化出气效果。
29.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设有所述通孔的结构中,所述上壳体具有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具有设置所述通孔的上通孔区域,所述上通孔区域朝向远离所述气泡石的方向隆起,以扩大所述上扩散间隙;以及所述下壳体具有底盖板,所述底盖板具有设置所述通孔的下通孔区域,所述下通孔区域朝向远离所述气泡石的方向隆起,以扩大所述下扩散间隙。使得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隆起的部位能够对气泡进行收集,并引导气泡从所述通孔出扩散,进一步加快气泡的扩散,提高了净食机的净化效率。
3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净食机还包括臭氧输送组件,所述臭氧输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机内部且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连通的内管,设置于所述主机外部且与所述臭氧扩散单元连通的外管,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的插接头,所述插接头具有分别与所述内管、所述外管连通的输气通道,所述外管与所述插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接头与所述外管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使得所述臭氧扩散单元能够从所述主机上拆卸下来,方便了对所述臭氧扩散单元单独进行更加合理的收纳和存放,而且也方便对所述外壳和所述气泡石进行拆卸和内部清洁。
附图说明
3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所提供的净食机的内部结构视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所提供的净食机的结构视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所提供的臭氧扩散单元的爆炸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上壳体、下壳体以及气泡石所形成的装配组件的结构视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所提供的臭氧扩散单元的剖视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上壳体的结构视图;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中壳体的结构视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下壳体的结构视图。
40.附图标记:
41.1主机;
42.2臭氧发生单元;
43.3臭氧扩散单元,31气泡石,311进气接头,32外壳,321通孔,322上壳体,3221上定位部,3222对接部,3223上定位筋,3224上定位槽,3225上加强筋,3226扣位,3227顶盖板,323中壳体,3231插孔,324下壳体,3241下定位部,3242承接部,3243下定位筋,3244下定位槽,3245下加强筋,3246卡扣,3247底盖板,325限位筋,326支撑筋;
44.4臭氧输送组件,41内管,42外管,43插接头;
45.5上扩散间隙;
46.6下扩散间隙;
47.7周向扩散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3.如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净食机,包括主机1,设置于所述主机1内部的臭氧发生单元2,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1外部的臭氧扩散单元3;所述臭氧发生单元2用于产生臭氧,所述臭氧扩散单元3用于接收并扩散来自所述臭氧发生单元2的臭氧,所述臭氧扩散单元3包括气泡石31和包裹在所述气泡石31外的外壳32,所述外壳32具有容纳所述气泡石31的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通孔321,所述外壳32包括上壳体322、中壳体323和下壳体324,所
述上壳体322与所述下壳体324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上壳体322具有上定位部3221,所述下壳体324具有下定位部3241,所述中壳体323夹持定位于所述上定位部3221和所述下定位部3241之间。
54.所述外壳32将用于扩散臭氧的气泡石31进行包裹,其中,所述外壳32包括上壳体322、下壳体324和夹持定位于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之间的中壳体323,所述中壳体323抵接在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之间,使得当所述上壳体322和/或所述下壳体324受到挤压时能够被所述中壳体323支撑,有助于加强所述外壳32整体的结构强度,而且,在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对所述气泡石31进行包裹的基础上,所述中壳体323对所述气泡石31的进一步包裹,在所述气泡石31外侧形成更加坚固的防护屏障,使得所述臭氧扩散单元3在受到剧烈碰撞下也能够保证设于所述外壳32内的气泡石31的完好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所述气泡石31乃至净食机整机的使用寿命。
55.而且,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可拆卸式的设计,方便了对外壳32内部空间进行清理,尤其是对残留在外壳32内部的食物碎屑(如菜叶、果皮等)进行清理,以防食物碎屑积存过多,影响净食机的正常使用和净化效率,也能够防止积存太久的食物碎屑进入清洗介质内对食物造成污染。
56.此外,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通过所述上定位部3221和所述下定位部3241连接定位的过程中就能够同步将所述中壳体323进行固定,简化了所述外壳32进行组装的安装工序,有助于提升装配效率。
57.实际生产时,如图1所示,所述净食机还包括臭氧输送组件4,所述臭氧输送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机1内部且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2连通的内管41,设置于所述主机1外部且与所述臭氧扩散单元3连通的外管42,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1的插接头43,所述插接头43具有分别与所述内管41、所述外管42连通的输气通道,所述外管42与所述插接头43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接头43与所述外管42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使得所述臭氧扩散单元3能够从所述主机1上拆卸下来,方便了对所述臭氧扩散单元3单独进行更加合理的收纳和存放,而且也方便拆卸之后对所述外壳32和所述气泡石31进行拆卸和内部清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内管41的连接位置不做限定,其既可以直接安装于所述插接头43,也可以另设安装座,内管41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插接头43亦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58.净化时,在盛水容器(此处的盛水容器可以是普通的果蔬清洗池、清洗盆等,还可以使净食机的主机上自带清洗容腔)内放入水和需要净化的食物,将所述主机1挂设在墙面上或放置在台面上,然后将所述臭氧扩散单元3放入清洗介质中,所述臭氧发生单元2产生的臭氧经所述内管41、所述插接头43、所述外管42输送到所述臭氧扩散单元3,臭氧进入气泡石31,转变为一个个臭氧气泡,臭氧气泡穿过所述通孔321进入清洗介质中以对食物表面的细菌进行灭活,达到净化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气泡石31的多孔结构可以将臭氧转变为密集的臭氧气泡均匀扩散到水中,使得臭氧可以充分对食物表面进行杀菌。
59.所述臭氧发生单元2可以是常用的臭氧发生器等,用来产生臭氧。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应用重点在于食物的杀菌消毒,因此利用了臭氧的杀菌消毒性能,通过对臭氧进行扩散以实现相应的杀菌效果。但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臭氧扩散单元的设置方式同样为普通的气泡洗的气泡扩散结构提供了技术借鉴,也就是说,对于侧重于清洗而非杀菌的技术,可以利用气泡的冲击扰流作用实现清洗,而气泡的扩散可以借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臭氧扩散单元的
结构。同样地,本实用新型也为气泡和臭氧混合洗的气体扩散结构提供了借鉴。
6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上壳体322具有朝向所述下壳体324延伸的对接部3222,所述下壳体324具有朝向所述上壳体322延伸以与所述对接部3222连接的承接部3242,所述中壳体323包裹于所述对接部3222和所述承接部3242外侧,以使所述中壳体323的外表面构成所述外壳32外表面的一部分。
61.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通过所述对接部3222和所述承接部3242进行连接,且所述中壳体323包裹于所述对接部3222和所述承接部3242外侧,使得所述中壳体323能够对所述对接部3222和所述承接部3242的连接结构进行遮挡,保证了所述外壳32的外观的一体性,提升了视觉上的美观性。
62.两个部件的连接处往往是整体结构中比较薄弱的地方,所述中壳体323对所述对接部3222和所述承接部3242的连接结构包裹后,能够防止食物对连接结构造成直接碰撞,从而对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的连接结构形成防护。
6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所述对接部3222和所述承接部3242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例中的至少一种:
64.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3222的外壁沿所述对接部3222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条向外凸出的上定位筋3223,所述上定位筋3223与所述中壳体323的内壁抵靠。所述中壳体323对所述对接部3222进行包裹之后,所述上定位筋3223在所述中壳体323的上部对所述中壳体323形成径向限位,能够防止所述中壳体323发生径向晃动,保证了所述中壳体323和所述上壳体322装配后的稳固性。
65.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接部3242的外壁沿所述承接部3242的周向间隔布置右多条向外凸出的下定位筋3243,所述下定位筋3243与所述中壳体323的内壁抵靠。所述下定位筋3243在所述中壳体323的下部对所述中壳体323形成径向限位。
66.实施例3: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对接部3222的外壁沿所述对接部3222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条向外凸出的上定位筋3223,所述上定位筋3223与所述中壳体323的内壁抵靠,所述承接部3242的外壁沿所述承接部3242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条向外凸出的下定位筋3243,所述下定位筋3243与所述中壳体323的内壁抵靠。所述上定位筋3223和所述下定位筋3243在所述中壳体323周向和纵向上均形成抵接限位,进一步提高装配后的稳固性。
67.在本实施例3中,进一步优化地,如图4所示,所述上定位筋3223的底部与所述下定位筋3243的顶部相抵,且所述上定位筋3223的外缘与所述下定位筋3243的外缘齐平,以共同抵靠于所述中壳体323的内壁。所述上定位筋3223和所述下定位筋3243相抵之后,可以视为合成一条从上至下延伸的定位筋与所述中壳体323相抵接,使得所述中壳体323与所述对接部3222和所述承接部3242的抵靠位置在纵向方向上受力一致,也使得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具体更大的抵接接触面,有利于提高连接稳定性,也有利于提升所述外壳32整体的的结构强度。
68.在本实施例3中,进一步优化地,如图4所示,所述臭氧扩散单元3还包括与所述气泡石31固连的进气接头311,所述对接部3222具有与所述进气接头311适配的上定位槽3224,所述承接部3242具有与所述进气接头311适配且与所述上定位槽3224位置相对的下定位槽3244,所述进气接头311穿经所述上定位槽3224和所述下定位槽3244。
69.具体实施时,进气接头311用于与外管42相连,以便于臭氧经外管42和进气接头311进入气泡石31内。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配合安装时,所述上定位槽3224和所述下定位槽3244相对位配合,所述中壳体323上设有所述供进气接头311穿出的插孔3231,所述上定位槽3224和所述下定位槽3244的内壁将所述进气接头311夹持固定,能够防止气泡石31在所述上定位槽3224和所述下定位槽3244处发生晃动,提高所述气泡石31和所述外壳32的装配稳定性。
70.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3222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上定位槽3224毗邻的上加强筋3225,所述上加强筋3225的外缘与所述上定位筋3223的外缘齐平,所述承接部3242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下定位槽3244毗邻的下加强筋3245,所述下加强筋3245的外缘与所述下定位筋3243的外缘齐平。
71.在所述上壳体322开设有所述上定位槽3224和在所述下壳体324开设有所述下定位槽3244后,所述上加强筋3225和所述下加强筋3245的设置分别对所述上定位槽3224和所述下定位槽3244处的结构起到加强结构强度作用。同时,各处加强筋和定位筋外缘齐平能够使加强筋和定位筋沿所述外壳32的径向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共同抵靠在所述中壳体323的内壁,以对其共同限位,也能够避免加强筋和定位筋高低不平带来的应力集中问题,减少了壳体之间的磨损。
72.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例中的至少一种:
73.实施例1:所述对接部3222设置有卡扣3246,所述承接部3242设置有扣位3226,所述卡扣3246与所述扣位3226配合以固定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作为可变换的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还可以使所述承接部3242设置有卡扣3246,所述对接部3222设置有扣位3226,所述卡扣3246与所述扣位3226配合以固定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的连接处会在所述中壳体323围成的腔室内,安装时,容易受到所述中壳体323的干涉,而卡扣3246和扣位3226连接不需要借助工装辅具,只需要将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上下按压扣合,因此安装比较方便。
74.在实际生产时,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卡扣3246设为在所述承接部3242形成的多个卡凸,所述扣位3226设为在所述对接部3222形成的多个卡槽,安装时,卡凸卡入卡槽内。
75.实施例2:所述外壳32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对接部3222和所述承接部3242通过所述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紧固件连接通常具有较高的连接稳固性,具有较长的紧固时间,能够使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长期保持稳定连接状态,而且拆卸时,所述外壳32体和所述下壳体324不会发生扭曲变形。
76.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螺栓等。当然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壳体322与所述下壳体324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插接、铆接等。
7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泡石31具有过气腔,所述臭氧发生单元2与所述过气腔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单元2产生臭氧后,臭氧经过所述内管41、所述插接头43以及所述外管42进入所述气泡石31内的过气腔,并经过所述气泡石31上的扩散孔扩散到所述气泡石31外部,最后经过所述外壳32上的通孔321扩散到清洗介质中。
7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所述通孔321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例中的至少一种:
79.实施例1:所述通孔321设置于所述上壳体322,所述气泡石31与所述上壳体322之间具有连通所述过气腔和所述通孔321的上扩散间隙5。臭氧气泡从所述气泡石31出来后,可以直接从所述上壳体322的通孔321处上升,较为符合气泡在液体中的流动上升规律。而所述上扩散间隙5的存在能够保证自所述气泡石31发出的臭氧气泡能够更加顺畅的从所述通孔321处中扩散出去,不会因空间过于狭小而出现臭氧气泡积存的情况。而且,臭氧气泡可以在所述上扩散间隙5处初步扩散,然后经所述通孔321处进一步扩散,实现快速又绵密的出气。
80.实施例2:所述通孔321设置于所述下壳体324,所述气泡石31与所述下壳体324之间具有连通所述过气腔和所述通孔321的下扩散间隙6。使得臭氧气泡能够从所述下壳体324扩散出去,而且通过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24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食物碎屑经所述通过进入所述外壳32内。
81.实施例3: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5、图6和图8所示,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均设有所述通孔321,且所述气泡石31与所述上壳体322之间具有连通所述过气腔和所述通孔321的上扩散间隙5,所述气泡石31与所述下壳体324之间具有连通所述过气腔和所述通孔321的下扩散间隙6。以在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均能够快速出气,大大提高了净化效率。
82.具体实施时,如图6和图8所示,在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上设置有支撑筋326,装配时,支撑筋326抵接在所述气泡石31上,形成所述上扩散间隙5和所述下扩散间隙6,且支撑筋326设置在所述通孔321的外围,能够对臭氧气泡起到一定的聚拢效果。
83.在本实施例3中,进一步优化地,所述上壳体322的内壁或者所述下壳体324的内壁沿周向间隔布置有多条限位筋325,所述限位筋325与所述气泡石31的外侧面相抵,以将所述气泡石31周向限位于所述容置腔。作为优选,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上壳体322的内壁以及所述下壳体324的内壁均沿周向间隔布置有多条限位筋325,所述限位筋325与所述气泡石31的外侧面相抵,以将所述气泡石31周向限位于所述容置腔,能够使得所述气泡石31更加稳固地安装在所述外壳32中,也能够防止所述气泡石31产生移动导致所述过气腔与所述通孔321错位,从而保证了出气效果。此外在所述限位筋325的上端设有弧状倒角,弧形倒角对安装气泡石31起到导向作用,具体安装时,气泡石31可以沿弧形倒角向下按压,安装非常方便。
84.而且,所述限位筋325将所述气泡石31周向限位之后,在所述气泡石31与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之间形成了周向扩散间隙7,所述周向扩散间隙7与所述上扩散间隙5和所述下扩散间隙6连通,使得臭氧气泡在所述外壳32内的上下两端也能够进行流动,避免靠近所述气泡石31边缘出的臭氧气泡形成积聚,进一步优化了出气效果。
85.在本实施例3中,进一步优化地,所述上壳体322具有顶盖板3227,所述顶盖板3227具有设置所述通孔321的上通孔321区域,所述上通孔321区域朝向远离所述气泡石31的方向隆起,以扩大所述上扩散间隙5;以及所述下壳体324具有底盖板3247,所述底盖板3247具有设置所述通孔321的下通孔321区域,所述下通孔321区域朝向远离所述气泡石31的方向隆起,以扩大所述下扩散间隙6。作为优选,如图5、图6和图8所示,所述上壳体322和所述下壳体324分别在所述上通孔321区域和所述下通孔321区域成圆弧面隆起,臭氧气泡从所述气泡石31出来后,圆弧面结构能够对臭氧气泡进行收集,并引导气泡从所述通孔321出扩
散,进一步加快臭氧气泡的扩散,提高了净化效率。
86.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87.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8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