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侧卧垫

文档序号:27861320发布日期:2021-12-08 13:0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侧卧垫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卧垫,特别是一种新生儿侧卧垫。


背景技术:

2.通常来讲,睡姿有仰卧、侧卧和俯卧,但由于新生儿宝宝的特殊性,仰卧时,新生儿宝宝容易吐奶和溢奶,奶水有可能会聚集在宝宝的咽喉处,不易由嘴巴排出,就容易呛入气管和肺部,有时候大口的吐奶,也会让奶水从鼻子里回流进去而呛到,这都是比较危险的。所以侧卧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睡觉姿势,特别是那些容易吐奶的宝宝,采用侧卧姿势睡觉可以预防吐奶时,奶水回流到鼻腔里。而在临床护理当中发现,新生儿采取俯卧位对于生理方面的多种好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俯卧位时,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较仰卧位时明显提高,提示置于仰卧位时新生儿通气功能明显改善,有效提高危重新生儿或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危重新生儿或早产儿呼吸暂停发作周期,减少呼吸暂停。而且由于新生儿解剖生理特点,其胃呈水平位而且容量小,食管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且胃肠蠕动力弱,容易发生胃食管返流(ger)和误吸。采取俯卧位能有效改善新生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同期功能,从而其胃肠功能随之也得到改善。经过对临床中置于保育箱内的新生儿在每次喂奶后30分钟置于俯卧位,头部抬高倾斜15
°
,发现新生儿的胃排空效果明显优于仰卧位及其他卧位,可有效提高其消化功能,并可防止发生胃食管返流(ger)和返流物吸入。
3.而选择新生儿睡姿选择时则需要各种毛巾或被褥来配合使用,以便固定身位,由于新生儿特点难以自主翻身以及无法主动反馈自身情况,一旦不能保持良好睡姿,就会造成新生儿偏头综合征,而且存在毛巾,枕垫或其他衬垫物堵住口鼻发生危险的情况;现有技术中的侧卧垫往往采用固定头部脸部和后脑两侧,在口鼻处开设透气口,但没有考虑到固定头部材料柔软,一旦受到挤压,透气孔将会变形影响透气效果甚至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生儿侧卧垫,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功能单一,舒适性差,影响发育,容易对新生儿造成危险后果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辅助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滑动连接在辅助支撑板左侧的两个头型枕(3),辅助支撑板上端面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背靠物(6),背靠物(6)经位于辅助支撑板(1)右端面上的背靠调节固定装置进行固定,辅助支撑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侧卧垫,侧卧垫上端面位于两背靠物之间固定连接有俯卧袋(4)。
5.作为优选,所述头型枕(3)位于辅助支撑板(1)中间位置一侧设有符合新生儿头部形状的弧形凹槽(9),头型枕(3)枕套和内部枕芯均可更换。
6.作为优选,所述头型枕(3)外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板(2),调节板(2)纵向滑动连接在辅助支撑板内部夹层,由调节板(2)左侧位于辅助支撑板(1)上的紧固螺钉固定。
7.作为优选,所述头型枕与调节板固定方式为可拆卸可调整的固定方式,头型枕枕
芯材质为乳胶或海绵等有形且柔软的材质。
8.作为优选,所述侧卧垫贴合固定在辅助支撑板(1)上,侧卧垫上端面靠近头型枕处缝合有俯卧袋(4),俯卧袋位于两背靠物(6 )中间,俯卧袋(4)与侧卧垫之间左右两侧不缝合,前后两侧缝合。
9.作为优选,所述背靠调节固定装置包括与辅助支撑板(1)尾部滑动连接的调节架(5),调节架(5)主要用于调整合适的背靠横向位置,调节架(5)上竖向转动并滑动连接有转动轴套(7),根据不同厚度的背靠物(6)调整背靠高度位置,调节架(5)和转动轴套(7)上均设有紧固螺钉,用来固定调节架(5)和转动轴套(7)的位置。
10.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轴套(7)与调节架(5)转动并滑动连接,转动轴套(7)上水平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固定杆(8)上卷有背靠物(6),背靠物(6)由弹力带束缚固定在固定杆(8)上,固定杆(8)可以在不同高度相向折合,使背靠物(6)由竖向在侧卧垫上改为横向放置侧卧垫尾部。
11.作为优选,所述背靠物可以是软毛巾、薄褥子、薄被等柔软可卷曲物品。
12.作为优选,所述俯卧袋材质为弹力布料,俯卧袋用于固定俯卧时铺衬的软毛巾或被褥。
13.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支撑板(1)右端与新生儿护理床(10)转动连接,左端通过支架(11)可以调节抬高15

30度。
1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5.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16.2.有效缓解新生儿侧卧俯卧时造成的偏头综合征;
17.3.接触物均为柔软材质,为新生儿提供舒适护理环境;
18.4.有效解决新生儿侧卧和俯卧时可能出现的窒息危险。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第二视角。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新生儿护理床配合使用的整体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与新生儿护理床配合使用的剖面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辅助支撑板,2.调节板,3.头型枕,4.俯卧袋,5.调节架,6.背靠物,7.转动轴套,8.固定杆,9.弧形凹槽,10.新生儿护理床,11.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

7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生儿侧卧垫,在具体使用时,将辅助支撑板1固定在床上,调节与辅助支撑板1滑动连接的调节板2,调节板2朝向辅助支撑板1外一侧固定有手持装
置,固定装置可以设置成把手,结构简单实用,满足调整需要,调节板2下端与辅助支撑板1滑动连接,具体为调节板2下端向辅助支撑板1夹层内伸入滑杆部分与夹层开设的轨道配合滑动,滑杆部分设置为凸形,轨道两端有挡块部分可以限制调节板2向外掉落,调节板2左侧位于辅助支撑架上固定有固定装置,以便在调整好调节板2位置后固定调节板2,调节板2上端位于辅助支撑板1上方固定连接有头型枕3,头型枕3位于辅助支撑板1中间一侧设有符合新生儿头部形状的弧形凹槽9,弧形凹槽9贴合新生儿头部上半部分,最优放置位置为新生儿眉毛以上,头型枕3放置时弧形凹槽9底部与侧卧垫贴合,可以避免过高隆起造成头位偏高造成不适,新生儿在侧卧时,身位主要有双侧背靠支撑,头部固定要求较小,双侧头型枕3可以向两侧拉离,以给新生儿头部一定自由活动空间,又能新生儿头部产生较大幅度翻转时起到抵挡作用为佳;当新生儿需要俯卧时,由于新生儿身体娇弱,无法自行翻身,身位保持一般不需特别固定,头部则需要额外辅助力做固定,以免头部翻动导致口鼻被身下衬垫或被褥凸起挡住,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此时需要头部固定装置弧形凹槽9部分相抵,在最大舒适性要求下提供了最稳固的头部固定效果,而不论是在侧卧还是俯卧时,头型枕3仅仅衬垫至眉部以上,对于口鼻部分不采用任何支撑物,最大程度上消减危险情况的发生。
30.头型枕3与调节板2采用可拆卸可调整的固定方式,例如魔术贴,不仅可以调节头型枕3高度,而且可以转换角度,以最舒适的效果起到头部固定作用,头型枕3枕芯采用乳胶或海绵等有形且柔软的材质,有形的要求让头型枕3可以保持一定形状,可以起到固定支撑作用,柔软可以根据新生儿自身体重产生一定变形,不仅使头型枕3更加贴合头部,而且避免了床板,衬垫物等对头部持续产生的作用力造成头部变形的负面效果,还能间接的使头型枕3位置保持的更加稳固,而头型枕3上端枕套和内部枕芯可更换,可以在头型枕上端面上开设拉链,纽扣可供开合的装置,可以更加方便的更换,清洁枕芯,而枕套与调节板2采用魔术贴的固定方式,枕套的清洁更换也更加方便。
31.在新生儿侧卧或俯卧时,侧卧垫本身起到衬垫作用,侧卧垫厚度以不会产生较深凹陷为佳,侧卧垫贴合固定在辅助支撑板1上,同时保证侧卧垫不会由于新生儿抓挠等动作产生凸起,特别是口鼻部分,一旦产生凸起,或由手部将侧卧垫抓扯至口鼻处,仍可能造成危险发生;特别的,在新生儿俯卧时一般需要加厚俯卧时新生儿身体下方铺衬,以提供柔软舒适的俯卧环境,避免侧卧垫较薄而且平整,对新生儿关节处造成损伤,此时需要加铺软毛巾或者薄被,以便新生儿趴上,侧卧垫靠近头部固定装置部分缝合有俯卧袋4,俯卧袋4左右两侧不缝合,前后两侧缝合,能够让软毛巾或者薄被从右穿放至左,俯卧袋4起到固定压整作用,同样的避免新生儿由于翻动抓挠等动作造成衬垫物凸起或被拉至口鼻处造成危险。
32.在新生儿侧卧时,保持身位的主要是双侧背靠支撑,这就要求背靠物6能够稳固贴合在新生儿身体两侧,用来保持身位,用来调整和固定背靠物6的背靠调节固定装置划定连接在辅助支撑板1尾部,和辅助支撑板1滑动连接调节架5能够带动整个背靠调整装置左右移动,保证可以根据新生儿实际位置调整背靠物6位置,调节架5上端转动连接有调高装置,可以根据不同厚度的背靠物6调整背靠高度位置,调节架5上调高装置上均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采用螺栓固定方式,结构十分简单,经济实用。
33.调高装置的转动轴套7与调节架5转动连接,转动轴套7上水平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固定杆8可以在不同高度位置上相向折合,背靠物6由弹力带束缚固定在固定杆8上,在本产品不需使用时,只需暂时先将背靠物6向固定杆8固定的一侧移动,使背靠物6由竖向在侧
卧垫上,转变为横向挂至床尾,等待清洁人员更换清洁背靠物6。背靠物6可以是软毛巾,薄褥子,薄被等,方便卷曲固定,同时柔软舒适。
34.侧卧垫上缝合有俯卧袋4,俯卧袋4材质优选为弹力布料,弹力布料可以有效固定和压平俯卧时衬垫的软毛巾或薄被等,有效防止衬垫物凸起或移位原因遮挡口鼻。
35.在与新生儿护理床(10)配合使用时,辅助支撑板(1)右端前后两侧设置有圆孔与新生儿护理床(10)右端前后两侧的圆销配合实现转动连接,新生儿护理床左端上端面上转动连接有支架(11),支架(11)与辅助支撑板(1)下端面对应位置开设的卡槽相配合,从而实现辅助支撑板(1)抬高15

30度,以更好的达到避免新生儿俯卧时可能出现的吐奶现象,防止因吐奶产生窒息危险,对比常用的垫高头部的方式,更好的保护了新生儿的颈部和腰椎,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